A. 互联网金融对消费习惯有哪些影响
互联网金融使得新的支付方式迅速兴起,异地支付、手机银行以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形成“无线包”支付时代。同时金融网络技术的成熟,也使得投资理财等项目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大大节约了用户交易成本。两者说明互联网金融消费习惯逐渐形成,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1. “无线包”支付时代
2011年,国际贸易支付工具PayPal大胆预测:到2016年人们购物时将不再需要携带钱包。现在看来,互联网金融促使人们提前进入“无线包”时代。移动支付这块“十年都没有做大的蛋糕”,现在除了被国外的各方IT巨头重新再认识,在国内更是被众多IT行业大鳄、第三方支付企业、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甚至手机企业本身开始重新“烘焙”。移动支付取代钱包。
在第三方支付的激烈竞争之后,移动支付成为获得移动支付牌照企业争夺的又一个战场。这其中,以金融机构和三大电信运营商组成的“国家队”的表现为最,对于移动支付中的“近场支付”显然影响巨大。在中国,远程支付领域发展相对成熟;而对近场支付确是国外移动支付未来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不可逆转的潮流。
2. “散钱”理财
互联网金融的“散钱”理财室一种战略,更是一种战术。童工金融理财服务定位中,余额宝面向其“小白”、“屌丝”用户的小额资金。阿里小微金融集团的高层就曾表示,支付宝平均每个账户的余额仅有几百块钱,他们的目的在于把这些“散钱”。实际上,余额宝上线后,吸引到的并非仅仅是“散钱”。依靠每次几百甚至仅仅几十元的投入,余额宝碎片化的理财模式在上线后创造了日均流入2.8亿元的资金神话,普通老百姓的活跃程度令传统行业基金业人士惊叹。与传统基金理财户户均7万~8万元的投资额相比,余额宝用户的人均投资仅为1912.67元,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可能会将这种理财模式变为自己不经意间的习惯。因为4%以上的年化收益率和商业银行0.35%的活期存款利率之间的距离,对于消费者来说已足够形成随手一转的动力。目前,不少购物网站都推出了余额理财服务。不少服务都是1元起步,零手续费,挂钩货币市场基金或者短期投资理财基金,非常适合需要在这些网站上购物的投资者。
3. 信用换贷款
互联网金融将促进信用评估体系的发展与革新。我国目前还没有建立起全面覆盖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也缺乏针对个人信用评级的机构,使得我们很难对借款人的信用做出真实判断。尤其对于网贷平台来说,无法接入央行的征信系统,这种借款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使国内的许多P2P平台不得不通过线下审核、资金担保等众多措施来增加投资者的信心。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加上互联网金融天生在价格上的优势。引用J.P.Morgan创始人、华尔街银行家约翰·皮尔彭特(John Pierpont)的一个观点:在评价一个人的信用时,品格比金钱和资产更重要。互联网金融对信用体系的这种革新,正式慢慢让信用评价回归到“品格”的一种行为。
4. 融资习惯变化
互联网金融是打破垄断,实现金融民主化的利器,他在个人消费贷款以及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放款速度快、产品类型多样及贷款审核流程简单等。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互联网金融为中小企业带来了转机。普惠金融与金融实体化等模式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其核心思路是借鉴P2P融资模式,建立撮合资金供需双方的交易的平台,祈祷类似阿里巴巴和淘宝网在B2B和B2C业务中的作用。并从经济合理、法律和监管可行性以及商业可行性等角度进行充分论证,并讨论相关配套机制、监管措施以及如何打通“对外接口”。
B.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的发展
2015年,在互联网金融的各类创新中,消费金融异军突起,成为众多资本竞相追逐的对内象。
消费金融的迅速发展,容得益于经济结构及人群结构变动的趋势:一方面从国家政策层面,出口、投资、消费三架马车拉动经济的效应明显,其中“消费”占比正在日益提升,发挥的引擎作用越来越明显;同时,在今年6月份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消费金融,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至全国,重点服务中低收入人群,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升级,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政府层面为消费金融释放出了巨大的积极信号与政策红利。
另一方面,从消费者需求层面上看,截至今年8月份,我国居民储蓄余额连续3个月突破43万亿元,居民投资理财及超前消费意识增强,借贷消费意愿明显加强,尤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崛起,年轻群体在众多的消费场景中对金融服务产生强烈需求,创造出巨大的市场缺口。
钱来钱往颠覆性、革命性的开创了一个全新、跨界、趋势、人性、正能量的商业模式,以赠返模式,将花出的钱返还给消费者,实现消费者、商家、系统平台和社会、国家多赢局面,这就是消费金融系统。
C. 互联网金融监管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合理把握创新的界限和力度。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金融创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和效率、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目的,不能脱离金融监管、脱离服务实体经济抽象地谈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中的网络支付应始终坚持为电子商务发展服务和为社会提供小额、快捷、便民的小微支付服务的宗旨;P2P和众筹融资要坚持平台功能,不得变相搞资金池,不得以互联网金融名义进行非法吸收存款、非法集资、非法从事证券业务等非法金融活动。
二是互联网金融创新应服从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的总体要求。
包括互联网金融在内的一切金融创新,均应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有利于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避免因某种金融业务创新导致金融市场价格剧烈波动,增加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也不能因此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转化,进而降低银行体系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能力。
三是要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办各项业务,应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任何机构不得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承诺收益,误导消费者。开办任何业务,均应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作出详细的制度安排。
四是要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竞争是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在线上开展线下的金融业务,必须遵守线下现有的法律法规,必须遵守资本约束。不允许存在提前支取存款或提前终止服务而仍按原约定期限利率计息或收费标准收费等不合理的合同条款。任何竞争者均应遵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要求,不得利用任何方式诋毁其他竞争方。
五是要处理好政府监管和自律管理的关系,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的作用。
抓紧推进“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成立,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行业服务标准和规则,引导互联网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大型机构在建立行业标准、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公众等方面,应起到排头兵和模范引领作用。
D. 互联网金融给小微企业和消费者带来哪些金融创新工具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广抄泛使用的金融工具大体可划分为三种类别:①为套期保值、减少或转移利率或汇率波动风险而创新的金融工具,如浮动利率债券、浮动利率贷款、利率上下限保险、远期利率协议、金融期货、期权与期权合约交易、股票价格指数交易、利率调换等等。②为增加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而创新的金融工具,如贷款股权对换交易、股权贷款等。③为扩大投资者进行产业投资的机会而创新的金融工具,如可转换为股票的贷款、可转换为股票的债券等。金融工具的创新,使金融业内部原有的分工界限进一步模糊,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逐渐走向综合化、一体化;同时也导致金融业的竞争全面激化,金融业改组、兼并的过程大大加快,银行资本的集中趋势日益明显。金融工具的创新,迫使金融管理当局放松管制并革新其管理方法,同时各国的货币政策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E. 选择一家你熟悉的财富管理类网站,简要介绍其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消费者
宜信吧,可以试试,风险自行处理啊。
F. 建立互联网金融的诚信机制,最关键的因素有哪些
完善自身守信制度
健全信用风险管理的制度
要学会应用外部的信用管理技术,做好信用管控。
G. 法律规定,当互联网金融平台因为破产,兼并等情况退出时,消费者的资金怎么办
破产清算需要提前公告。这样投资者就有时间去处理
兼并后的一切权利与义务由兼并后的企业负责。依据《公司法》企业合并,权利义务自然转移到新的企业手中
H. 消费者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动机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1、方便快捷。
I. 面对银行种类繁多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消费者要如何才能做到擦亮
还是要多看多了解收益的多少,了解是什么种类的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