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P2P平台备案没有通过的,是不是都要退出市场啊
这个在国家《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的通知中就提出了。要么良性退出,要么并购重组。当想乐居财富这样的平台就不用在顾虑这样的问题。
㈡ 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上,说P2P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哪些
“企业的价值,来不仅源在于所创造出来的利润,更在于它所体现出来的社会责任感”,互联网金融企业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做好业务与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更多的投资人提供稳定可观的收益率,给予社会力所能及的帮助,这都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现。
9月19日,由新华网、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15第二届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峰会”在北京成功举行,峰会最后,元宝365获得了主办方颁发的“2015第二届互联网金融企业社会责任峰会优秀企业奖”,“这既是对我们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未来发展的一种督促和鼓励,元宝365有信心将汽车消费金融业务下沉到三四线城市及县域,为更多的家庭带去更专业的金融服务,创造出更多社会价值”,周健说。
㈢ 无法通过备案的P2P网贷,还有其他出路吗
目前无法备案的平台,主要有两条出路:
1.清盘业务 良性退出
网贷平台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和判断,如果业务不是发展重心或核心可考虑良性退出。此类选择的重点在于对业务要逐步清退,做好投资人沟通和建立有效的善后机制;尤其不能在退出市场的过程中形成金融风险,一旦处理不好,良性退出就变成硬着陆,硬着陆可能就会成“雷”,后果就是司法机关介入。
2.并购重组
上海互联网金融评价中心研究员周健提示,“其实57号文中也给出了方向,可以采取市场化方式,进行并购重组。也就是说,未能获得备案的平台可以与获得备案的平台进行并购或重组,未获得备案的平台通过市场优化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至于怎么并购重组?文件说的很清楚,市场化方式。
㈣ 如意钱包创始人周健有什么背景
周健毕业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EMBA首期班,是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的倡导者与实践者,擅长将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相结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快速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规模,江西省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
㈤ zwick 为什么会出现离职潮
世界那么大,他们都想“下海”看看……央行官员下海又出新案例了。
8月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即将出任大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现象再次引发市场关注。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统计,2013年以来已有36位“一行三会”官员“离职下海”,涵盖处长到副部级等各级别的官员,不过以司级和处级干部居多。因为有官员离职未见诸报道,因此一行三会离职下海的官员数量应比样本数量大。
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解到,“一行三会”大多为专业技术性官员,离职后大多转向银行、保险、基金、证券甚至互联网金融等机构。
从36个样本的去向来看,共有10人离职后加入银行,占比27%,是最集中的去向。其次为保险公司、基金公司,分别有6人、5人离职后加入。
至于“离职下海”的原因,提高收入是一个重要因素。另外,市场机构历练、体制内晋升困难也是他们“下海”的原因。
比证监会还汹涌的央行离职潮
监管机构官员下海任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业界称为“神仙下凡”。
一位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离职)原因很简单,收入太低了,缺少激励约束机制。”
“加入市场机构后收入会提高,但也不全是为了收入,可以从市场机构的角度理解政策,开拓视野。” 前述离职后加入研究机构的央行官员表示。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现年45岁,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系研究生毕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剑桥
毕业后,先后在世界银行、IMF任职。2005年4月-2009年11月,先后担任黑龙江省招商局副局长、黑龙江省商务厅厅长等职。2009年
11-2015年1月相继任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巡视员、副司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金融发展创新与互联网金融。
大成基金成立于1998年,是中国证券市场最早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大成基金的规模排名长期保持在业内前十名,不过2011
年,大成基金因踩雷重庆啤酒,元气大伤,很快跌出了前十名。随后从总经理、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部总监,再到其他核心投研人员的连续离任,大成基金的业绩
也是一落千丈,今年二季度,大成基金的规模为841.1亿元,排名仅为第25名。
大成基金并不是第一次“挖角”下海官员。
2014年12月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周健男离职,出任大成基金党委书记。2014年10月原任证监会规划委专家顾问委员、机构部创新处负责人罗登攀出任大成基金总经理。
今年6月初,证监会还批准了5名干部离职,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等2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等3名处级干部。这5名干部都是证监会的老人。
财新网报道称,论干部流失速度,证监会发行部较上市部更严重。熟悉情况的人士对财新网评论说:“发行部的处级干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离职,有的调离,快没人干活了。”
来自央行的离职潮不比证监会低调。
7月15日,腾讯财经从接近央行的人士处获悉,央行支付结算司近期迎来离职潮,8名处长中有3名同时离职,另外还有4—5名普通职员提交离职申请。早在2015年,支付结算司副司长周金黄从央行离职,出任华瑞银行副行长。
前述3名离职的处长分别是,清算组织监管处处长,其去向是北京地方国有投资公司;银行卡业务管理处处长,将赴任正在筹建的票交所任副总裁;信息分析处处长,其去向是中央结算公司。
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央行下属的司局中,支付结算司最贴近市场,其分管的如第三方支付行业也最为活跃,因此,相对于其它司局,该司员工跳槽到金融机构更加容易。
此外,今年央行原货政二司处长、青年宏观经济学家伍戈离职,出任了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和总经理助理。央行金融稳定局金融体制改革处李超出任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奔赴市场化机构任职。
证监系统:部分人士晋升遭遇瓶颈
6月初,证监会又批准五名干部离职,分别是上市部副主任陆泽峰、行政处罚委副主任张子学两名副司局级干部,上市部二处处长王长河、发行部二处处长蒋彦和四处处长杨郊红三名处级干部。
此次人员调整引起了证券行业的广泛关注,市场一致认为证监会将迎来第四波离职风潮。而上一波离职潮发生在2010年至2015年,其中仅
2014年,就有约30名处级以上干部离职,2015年前5个月,也有6名司局级干部离职。大多数干部离职后投身市场机构,尤其是基金行业。
据中申网监测数据显示,从1998年开始,超60位前官员入职公募基金,其中高管人数超过40人,担任过基金公司总经理一职的接近
20位。去年七月份,博时基金就宣布聘任原证监会办公室、党办副主任的江向阳为公司总经理。此外,原证监会国际部副主任汤晓东早在2014年就离职加入了
华夏基金。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日前离职的陆泽峰表示可能会去大学任教,更远期则会从事并购基金相关的业务,杨郊红也很可能在私募基金任职。
显然,基金行业丰厚的薪酬和个人价值的增值空间吸引了大量的离职官员。“证监系统的处级以上官员离职之后,往往会进入基金公司、券商、私募等机构担任高管,年收入可以达到几百万,远远高于在证监会系统的收入。”业内人士称。
且早在2015年年初,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内部会议上也解释了证监会频现离职风潮的原因,“从2014年主动离职的中青年干部情况分析看,最重要的因素在于对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关注不够。”证监会内部管理职位有限,官员晋升比较困难,于是纷纷下海,谋求更开阔的职业机会。
银行的日子也不好过......
事实上,传统银行业正在悄然发生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动,中国银行副行长王永利离职、华夏银行副行长黄老金离职,渤海银行副行长赵世刚离职,据新华网统计,今年以来,先后至少有37位传统银行的高管离职,涉及的岗位有董事、行长、副行长、风险总监等,有的则是分支行行长,有的分支行行长甚至公开说,不想再回银行,而一线员工的离职更是数不胜数。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是一个人离开,而是带着一个团队整体离职,多年的业务经验,多年的风控积累,还有早已建立的客户人脉,银行员工像流水一样的离开,带走的是银行真正的核心力量,也让银行业务有陷入瘫痪的可能。
银行还是银行,换汤不换药,没有资源到哪里都是屌丝,但是,如果自己还觉得,可以在银行可以躺着赚钱,最后一定是没有饭吃。
硬币的另一面是:2015年是中国监管机构被捕人数最多的一年,也是被捕级别最高的一年。在此背后,金融机构这边,聚集了许多流失的官员、海外华尔街回流的精英、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的本土专家。相反,监管部门的人才危机则非常严峻。
别急,看完这个再去赚钱!(让赚钱变得简单)
相信每一个投资者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并且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水平。你们比没有投资理念的普通人拥有更多优势,但长期来说几乎没有机会从人群中脱颖而出。如果想赚钱,一定要找到一个适合你自己的交易系统。关注“笨投资”,教你在投资中塑造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让赚钱变得更简单!
㈥ 杭州金储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杭州金储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位于东溪德必易园,旨在为有投融资需求的政府项目、金融机构、中小企业或个人建立起专业、安全、透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由杭州金储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开发运营,产品涉及政府融资与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化。
法定代表人:周健
成立时间:2015-04-02
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330100000203241
企业类型:其他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688号6幢3层334室
㈦ 周健的教育科研
研究领域: 1、 精益生产与精益管理(含生产系统设计与改进、产品与流程开发、供应链决策、质量保证、服务创新、人员管理和领导等)
2、 人因学(人的认知因素对系统绩效的影响;压力、紧张与疲劳等)
3、 中国制造业发展战略在研项目 :1、 参加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废旧金属产品再生利用技术标准评价研究”(主持人刘光富)(2011—);
2、 参加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高速/复合数控机床及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平台”(2011—);
3、 主持企业委托项目“弹簧钢及其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与发展调研”(方大特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委托)(2012—)。学术成果与奖励:1、 作为负责人完成上海市经委、上海市政府办公厅和中国工程院等单位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
2、 作为参加者参与完成国家科技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和上海市科委等单位委托的多项研究课题;
3、 作为负责人完成凯泉泵业集团、香港周氏电业和深圳豪鹏科技等单位委托的多个企业管理咨询项目;
4、 出版
1) 《制造奇迹:格兰仕25年持续成长和全球第一的管理实践》(与邓德海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
2) 译著《金矿2:精益管理者的成长》(原著者迈克·伯乐和弗雷迪·伯乐(法),与刘健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9月;
3) 译著《精益产品和流程开发》(原著者艾伦·沃德(美),与赵克强合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4月。论文:1、 在《经济管理》、《上海经济》、《中国商业评论》、《21世纪商业评论》、《北大商业评论》、《工业工程》和《现代制造技术》等期刊和英文版上海日报(Shanghai Daily)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或专业评论文章;
2、 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EI收录论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