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央行办公室可监控“支付宝备付金”,这下放心了吗
备付金透明监管项目实施后,人民银行在办公室就可以在线实时监测支付宝备付金的资金运行情况、备付金管理规范的执行情况,并可以抽取任一笔交易明细数据,去验证准确性、真实性。
『贰』 央行为什么要管理备付金
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是指,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的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
2017年初,央行下发文件要求,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最高比例在20%。2018年初,央行将备付金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50%,2018年2月至4月按每月10%逐月提高集中交存比例。
赵锡军认为,集中存管杜绝了支付机构可以挪用客户备付金的现象,使得备付金的管理更加规范和安全,降低备付金管理的风险,也降低了支付机构流动性的风险。
『叁』 商业银行和人民银行均可设备付金账户
人民银行没有备付金账户,只有商业银行才能备付金账户。
人民银行因为独占货币发行权,从理论上讲,人民银行的钱是没有数的,只要他的印钞机能印的出来,所以,人民银行不需要备付金账户。
商业银行为了保证支付,需要在中央银行开立备付金账户,用来从中央银行提取发行基金支付给客户。
『肆』 如何看待央行正式集中存管第三方支付备付金
早该这样了,
本来银行存款就是需要上交备付金的,
目的就是防范银行风险,
稳定社会,保护存款人的利益,
在外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存款数量不比一般银行少,
备付金的作用就是一旦某个银行或第三方支付平台出现风险可由央行协调解决,
银行倒闭不是一般企业倒闭,
从国际通行规则来说,都是由合适的机构接盘,
备付金就可用以协调了,
而没有备付金,那就没有保障,
最终落实到的是用户利益有所保障,
社会不会因此发生大面积不稳定。
『伍』 央行对支付机构升格监管,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1月20日,央行网站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发布后,支付行业高度关注,不少机构加紧展开研究讨论。主要释放了两个重大的信号。一个是,全额集中交存至人民银行或符合规定的商业银行;另一个是,优化基金销售等三类特定业务账户管理规定。
《办法》中也是详细规定了并严格要求备付金出金、入金以及自有资金划转的范围和方式,非常明确的指出支付机构间开展合规合作产生的备付金划转应当通过符合规定的清算机构办理。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就备付金管理要求,任职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的周茂华表示,《条例》强调的意义就在于,这有助于降低非银支付机构的信用风险。另外,也有非银行结构的违反行为,例如:助于防范客户备付金被第三方支付挪用,目的就是在于切实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陆』 如何看待支付机构备付金存管细则
2017年新年伊始,央行继续开始其互联网金融整治的步伐。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宣布自4月17日起,支付宝等支付机构应将一定比例的客户备付金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且该账户资金暂不计付利息。交存比例视支付牌照类型、监管级别不同而不同,平均约20%。
这一新规对包括阿里和腾讯在内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都有一定影响,他们可能无法再以备付金赚取利差,或展开其他金融业务,有媒体报道称,将集中存管的国内第三方支付备付金总额可能达人民币5000亿元。
支付业务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备付金账户的管理、使用存在诸多不规范的行为。比如,人民银行在2015年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专项检查中就发现,部分备付金存管账户和收付账户的账户名称、开立数量不符合要求,部分备付金协议内容不完善,备付金账户的开立、变更以及撤销也未及时向人民银行报备,资金存取、划拨等也未遵守相关规定。此外,有些备付金银行也存在问题,比如一些尚未备案的银行,为了吸收存款,也开展备付金存款业务,或者在日常的账户使用中未严格履行监管职责,资金校对核验机制未建立。
『柒』 支付机构多少备付金已托管至央行
备付金指客户预存或留存在支付机构的货币资金,以及由支付机构为客户代收或代付的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自身财产,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
然而,为防控风险起见,自2017年初央行建立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目前已历经一年多时间。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经历了“从0到1”的跨越。
早在2017年1月,央行发文要求支付机构从4月17日开始将客户备付金存款按一定比例交存央行,主要是为防止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保障客户资金安全,并引导支付机构回归业务本源。
2018年1月末,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突破千亿元,自此,每月增加千亿元左右,2018年4月末,这一数据将近5000亿元,为4995.04亿元,比最初上缴额度增长494%。按照上缴50%比例测算,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总规模为9990.08亿元。
来源:人民网
『捌』 支付机构50%备付金已托管至央行了吗
据报道,最新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三方支付市场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增速44%,支付机构50%备付金已托管至央行。
据悉,备付金指客户预存或留存在支付机构的货币资金,以及由支付机构为客户代收或代付的货币资金,不属于支付机构自身财产,此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在商业银行开立客户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
2018年1月末,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突破千亿元,自此,每月增加千亿元左右,2018年4月末,这一数据将近5000亿元,为4995.04亿元,比最初上缴额度增长494%。按照上
文章来源:央广网
『玖』 央行“第三方支付备付金集中存管”该怎么理解
央行此次新规,主要是为了更加严格地监管备付金。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将一定比例的备付金集中存管至指定机构,其中备付金集中存管的比例视支付机构的牌照类型(网络支付、预付卡、POS收单)和监管评级而定,在10-24%之间,平均在20%左右,未来将实现全额集中存管。《通知》中未明确集中存管机构是何机构,预计短期内仍然是银行,但银行对集中存管的备付金不再计入一般存款,不作为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基数,也不再计付利息。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是将进一步强化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管理,同时也是为了倒逼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主业,有助于全行业更为健康有序地发展。
『拾』 央行集中存管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备用金 ,这是什么意思具体把来龙去脉详情说下。
央行集中存管支付宝与微信支付的客户备付金,指的是2017年3月央行出的一个2017年45号文。要求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银行账户上的客户备付金,按照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的某比例金额,由备付金存管银行开户上交到人民银行集中存款。
具体不细说了,可以自己看文件。后续会逐步提高交存的比例直至全部上交人民银行。
在第三方支付刚出来的时候,当时央行还是一个宽松监管的政策,因为是新的业务,所以当年一共发了两百多张的牌照,监管思路是对新的事物采取一个开放的态度,当问题暴露出来以后再慢慢开始上监管。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第三方支付机构出了很多的乱象,支付机构账户上大量的客户备付金沉淀资金不仅容易导致客户备付金挪用问题,还给反洗钱以及各种监管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另外就是大量的机构靠着这些沉淀资金利息收益过活,不利于金融的创新,服务的提升等等,反正有很多一系列的问题。
所以针对这些问题央行对支付机构要求上报备付金数据,同时在2016年要求支付机构同时上报业务数据及银行相关结算数据,开始从严监管。另外还推出了网联公司,要求所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与银行直连,只允许通过网联和银行做对接。
总之就是加强监管的意思,比较懒,累了,就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