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地产转型互联网金融

地产转型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21-04-26 02:11:05

㈠ 如何看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小财迷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是一件好事,同时也是一件与时俱进的事情。互联网只是工具,金融本身就是有风险的。互联网因为快速,对风险有放大作用,使得问题会短时间内爆发出来。其实任何行业的发展成熟都是一步步试错试出来的。互联网金融具有以下的风险性:
第一是信用违约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能否实现其承诺的投资收益率。例
如,阿里巴巴的余额宝当前的收益率低于5%,且余额宝的性质是货币市场基金。但网络百发的预期收益率高达8%,这就不由得让我们想问,百发最终投资的基础
资产是什么?在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中国经济潜在增速下降、国内制造业存在普遍产能过剩、国内服务业开放不足、影子银行体系风险逐渐显现的背景下,如何实现
8%的高收益?除了给企业做过桥贷款、以及给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融资平台融资外,还有哪些高收益率的投资渠道?
第二是期限错配风险,即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是期限较长的,而负债是期限很短的,一旦负债到期不能按时滚动,就可能发生流动性风险。当
然,金融机构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因此金融机构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期限错配,而其中的关键是错配的程度。联想到网络百发给出的承诺是
允许投资者随时赎回,这无疑最大程度地加剧了流动性风险。既要允许随时赎回,还能给出8%的预期收益率,这当然令缺乏经验的投资者欢欣鼓舞,但也会令富有
经验的投资者疑虑重重。
第三是最后贷款人风险。如
前所述,尽管商业银行也面临期限错配风险、商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也面临信用违约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商业银行最终
能够获得央行提供的最后贷款人支持。当然,这一支持是有很大代价的,例如商业银行必须缴纳20%的法定存款准备金、自有资本充足率必须高于8%、必须满足
监管机构关于风险拨备与流动性比率的要求等。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目前面临监管缺失的格局,因此运营成本较低,但如果缺乏最后贷款人保护,那么一旦互联网
金融产品违约,最终谁来买单?互联网金融企业有能力构筑强大的自主性风险防御体系吗?
除上述传统风险外,中国互联网金融产品还面临一系列独特风险,以下笔者将按照重要性由高至低的排序来依次梳理这些风险:
其一是法律风险。目
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尚处于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状态。这导致部分互联网金融产品(尤其是理财产品)游走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区域,稍有不慎就可能
触碰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非法集资”的高压线。例如,前段时间湖北省的天力贷在运行半年后被挤兑、停止运转后,就是被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而立案的。
由于缺乏门槛与标准,导致当前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鱼龙混杂,从业者心态浮躁、一拥而上,一旦形成互联网金融泡沫,并出现较大幅度违约的格局,就很容易导致
中国政府过早收紧对互联网金融的控制,从而抑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业应避免重蹈当年信托业、证券业发展初期的乱象。
其二是增大了央行进行货币信贷调控的难度。一
方面,互联网金融创新使得央行的传统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面临一系列挑战。例如,虚拟货币(例如Q币)是否应该计入M1?再如,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不受法定存
款准备金体系的约束,这实际上导致了货币乘数的放大。又如,如何来看待传统货币与虚拟货币之间的互动与转化?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削弱了中央政府
信贷政策的效果。例如,如果房地产开发商传统融资渠道被收紧,那么很可能会考虑到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融资。事实上,最近一年来中国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大发展,
其宏观背景就与中国政府收紧了对影子银行体系的监控,导致地方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等市场主体不得不寻找新的融资来源有关。
其三是个人信用信息被滥用的风险。首先,由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数据挖掘与数据分析,获得个人与企业的信用信息,并将之用于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此举是否合理合法?其次,通过上述渠道获得的信息,能否真正全面准确地衡量被评级主体的信用风险,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选择性偏误与系统性偏差?
其四是信息不对称与信息透明度问题。如前所述,目前互联网金融行业处于监管缺失的状态。那么,谁来验证最终借款人提供资料的真实性?有无独立第三方能够对此进行风险管控?如何防范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的监守自盗行为?毕竟,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互联网P2P类公司中,有专业的风险控制团队的仅占两成左右。
其五是技术风险。与
传统商业银行有着独立性很强的通信网络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处于开放式的网络通信系统中,TCP/IP协议自身的安全性面临较大非议,而当前的密钥管理与
加密技术也不完善,这就导致互联网金融体系很容易遭受计算机病毒以及网络黑客的攻击。目前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账户被盗风险较大,阻碍了不少人参与互联网金
融,这其中绝非没有专业的金融或IT人士。因此,互联网企业必须对自身的交易系统、数据系统等进行持续的高投入以保障安全,而这无疑会加大互联网金融企业
的运行成本,削弱其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成本优势。

上所述,既然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起步阶段就面临如此之多的风险,那么是否就应该以此为由放慢甚至扼杀这一宝贵的金融创新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有关各方
应该在充分考虑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推动互联网金融的稳步、可持续发展。笔者提出的相关建议包括:第一,应充分加强行业自律。用行业准入来替代政府审批,通
过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有助于规范行业的发展,并避免政府的过度介入。目前的中关村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以及互联网金融千人会等,都是有益的尝试;第二,
应该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向投资者提示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面临的风险,且这一风险显著高于投资类似的传统金融产品的风险;第三,应该加强网络安全管
理,从更高层次上来防范黑客攻击导致的系统瘫痪;第四,监管机构应该构建灵活的、富有针对性与弹性的监管体系,既要弥补监管缺位,又要避免过度监管。

㈡ 传统房地产该如何转型

传统房地产属于重资产企业,现在很多地产都在走轻资产路线,比如万科、万达,包括传统办公室‍租赁,也在走轻资产路线,比如马上办公、SOHO3Q,等等,未来地产的发‍展方向肯定是更重服‍务、用户体验的~

㈢ 谈谈"互联网+"怎样与房地产企业未来发展相结合

房地产是个很传统的行业,很多人理解为盖房子和卖房子,发展的大和小无非就是东家资金的多少和发展的规模问题,少了盖几栋商品楼,多了就打造成城市巅峰,类似万达广场之类。感觉房地产也没有什么商业模式,就是从政府批块地,银行贷完款就开售,完了盖楼。
如果要谈互联网+房地产,也并不是房地产商拉几根光纤,做几根综合布线在网上售房这么简单;也不是盖出的楼房光纤进线,三网合一,各种智能对讲、监控、传媒电视齐全。
房地产业的自我转型依旧在摸索中。互联网运营思路以及未来目标的设定认知差异,成为开发商触网屡战屡败的核心,房地产在未来也有可能因为互联网的介入被创新或者被颠覆。互联网在数年前以及当下对于营销的帮助,已经获得认可,除了万科等少数互联网企业对于互联网营销有自己的独特方式,但更多的开发商还是在被动的选择广告、媒体服务、电商代理销售等模式,所谓移动端开发、微博、微信的玩法等都是简单的互联网应用而已,目前来看,开发商尚未形成有效的对互联网的基本认知,基于互联网之下对房地产行业的产业链颠覆改造也未有研究。
随着全球智慧国家概念的提出,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慧家庭热点不断,房地产商也在积极探索布局这块未来的蛋糕(发展方向)。智能生活服务,社区娱乐、社区出行,到社区金融。互联网+延伸出的新格局,为房地产产品战略的升级和探索智慧化生活带来无限的机会和挑战。这句话适用于所有的开发商,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主流的房地产与互联网的结合应用,如果从公司控制力角度,可以分为:互联网公司平台、金融公司平台、开发商互联网平台,涉及的业务收入主要有:新房业务、二手房业务、租赁业务、互联网金融业务以及兴起的社区O2O业务。
互联网+房地产商的未来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的改变,更多的是像互联网企业的模式靠近,或者结合的方式。其实,互联网公司也在颠覆房地产业,比如智能化家居就成为成为一种颠覆手段。
其他的社区O2O模式,比如采用仓储(需要建造)+小区内定点门面(需要建造)+物流配送的方式抢占小区居民的快递或者商超就是房地产结合互联网思维的一种转型,外在仍然是盖房子,实质做什么变了,不再是盖好房子卖或者租,或者开商场。模式变了。
总之,互联网网络文化、互联网生态、媒体化表现的基本认知,将会是房地产企业对于互联网利用的基本法则,从基本的网络营销开始,未来的房地产应用,应该尝试在建立互联网入口级服务、房地产自身产品精细化改造、物业服务等领域进行改造和创新,一切以改变人类生活方式为目标,互联网的二十年发展,诞生和死亡了众多模式,当下房地产的互联网模式尚未形成,这是最大的机会,试错在所难免,无边界的互联网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房地产公司可能也会有可能新一代BAT,这应该就是互联网带给房地产最好的思维和未来吧。

㈣ 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企业有哪些

我觉得首先是思维的转换. 其实 个人也好, 企业也好, 都是需要不断成长. 这方面典型的例子我觉得应该是苏宁 和国美. 他们在互联网时代,都把很多传统业务放在网上作了.

㈤ 互联网会颠覆房地产行业吗

互联网金融带给行业的裂变是多元化的,是影响了房地产产业的每个环节,从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乃至三级市场都有他的身影,我们更能看到的,房地产行业依旧是支柱产业互联网已融入很多领域,而针对房地产这块极其特殊的蛋糕,究竟有哪些切法?此外,我认为房地产行业要发生真正的变化,现在还不是时候,接下来的8年是最好的8年,一定会渐渐改变。通过互联网产品,我们能否改造这个行业,甚至让房价降下来?

㈥ 房地产投资到2018年后真的会下降吗互联网金融值不值得长期投资

2018年楼市迎来转点是人口红利消失理论来支撑的,数据显示:90后人口比80后缩减了23%,00后又比90后缩减了16%。而现在的房地产库存压力又大,再怎么炒房都有难度。互联网金融做为保值增值是一个不选择,推荐你A2P平台e租宝,都是融资租赁项目标,单日成效额达到了1亿元左右,全国所有P2P平台中排行第二,比较不错。

㈦ 互联网金融的火爆会影响房地产市场行业吗

投资渠道越多,市场越良性,对房产短期来说影响不大,中期是利空,长期利好。

㈧ 中国房地产金融互联网泡沫有多严重

中国的房产,是会被ZF控制的,不会有太大的浮动。

㈨ 互联网金融+房地产怎么玩

互联网带给地产的是什么?除了资本的狂欢之外,我们应该明确:互联网给地产业带来的除了营销方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效率的提升。


最初的房产垂直媒体,解决了网友获取信息的效率,变单向媒体传播为双向传播;后来用电商和活动等方式把流量价值转变为渠道价值,提升了开发商的营销结果和效率。类似于新的二手房交易平台,爱屋吉屋则是利用互联网和互联网的管理工具,在员工管理、房源匹配、交易等方面提升了交易的效率;互联网让房地产变的更透明,而不是自己封闭式发展,营造自己的帝国,互联网的无边界性是最好的证明。

以下是互联网+房地产的融资情况

房产整合营销服务类

虽然房地产行业上游的土地和资金两个要素依旧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产业链下游的用户的确在发生改变。特别是随着地价的逐年上涨和政府越来越严厉的宏观调控,房地产开发付出的资金成本越来越高,利润也越来越低,风险却越来越大。况且房子价格越高,就越难卖,最终会走向有价无市的“滞涨”境地。新房总有一天会饱和,而服务则可以细水长流。


房子虽然不可能硬件免费,但是房地产商完全可以把目光放眼产业链的下游,通过整合产业链下游的物业服务、社区商业、智能家居等产业,成为社区运营的平台,把住户变成用户,最终形成闭环的社区服务的商业模式。

(以上答案整理自 鸡窝在线天使投行在广州)


希望 能给予帮助。

㈩ 地产巨头们的金控集团:地产+金融+互联网是什么鬼

阅读全文

与地产转型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火焰山股票 浏览:819
贷款迟迟不放款怎么办 浏览:373
工商银行贵金属账户是怎样的 浏览:150
湖北广电股票 浏览:412
请问美尔雅期货软件交易收费吗 浏览:459
关注小微企业贷款量增价涨 浏览:636
外汇交易有没有骗人的 浏览:948
放弃期货改炒股 浏览:773
出售外币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浏览:607
股票配资金融 浏览:225
博时双月薪基金份额折算 浏览:936
北京玖远投资 浏览:891
外汇年收益计算 浏览:281
外汇分享会 浏览:196
工行贵金属属于期货吗 浏览:329
885美元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22
通达信期货提前布局主图指标 浏览:913
理财通用什么银行卡 浏览:781
航天产业投资基金管理 浏览:262
贵金属标识狗头 浏览: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