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吴江汾湖有哪些景点
汾湖位于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汾湖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总面积9700亩。
汾湖经济开发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地处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交汇的金三角腹地,是中国沿海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区域。也是“临沪”经济圈中最具地理优势的地区,在上海半小时经济圈内,直接接受上海经济发展的辐射。
【凸出的区位优势】
开发区交通便捷,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东西横穿全境,直达上海。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苏同黎一级公路及苏嘉杭高速复线直接连接苏杭。3条高速公路在区内均设有互通和出口。从开发区通过高速公路到上海市中心仅需30分钟,到杭州60分钟,至苏州只要20分钟,周边沿江高速公路、沪宁高速、沪杭高速公路将开发区与上海、苏州、杭州、无锡等长三角中心城市融为一体。
开发区至上海虹桥机场53公里,浦东机场106公里,距无锡硕放机场40公里,杭州萧山机场15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226公里。距上海港80公里,乍浦港100公里,张家港港口140公里,宁波港34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与之连接。
水运船舶经太浦河、京杭运河可直达上海、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
【优良的人居环境 】
新的中央城区拥有大渠荡、三白荡、元荡、洋砂荡等众多水域,城市依水而建,张扬着水乡特色,特别适宜于居住。近年来,独岛而居的五星级度假村太阳湖花园一期、二期已建成,由美国佛莱明设计事务所设计的景观湖大渠荡生态公园已全部开放使用,依水而建的湖滨花园正在建设,城市的亮点纷呈,城市的功能日渐完善。
尤其难得的是,区域环境保持着良好的生态质量。生态的保持来源于汾湖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最显著的事实是,多年来全区绿化投入和面积都很大,近年来地方投资已经超过数亿元,累计至去年底,仅芦墟绿化面积已达1405万平方米。今年全区绿化面积将达200万平方米。一个绿色、生态的环境体系正在形成。
人居环境的优化,吸引了众多房地产项目落户,目前全区已经建成和正在建设的房产项目达到30多个,许多上海居民和周边地区的居民,选择在这里安置住宅。
【悠久的历史文化】
作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汾湖文化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分湖就是吴、越的界河,乃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胥滩古渡”的千古绝唱。原黎里和芦墟两大古镇至今文化古迹随手可拾,石桥流水,亭阁流芳,古宅流彩,千古流传的文化余音在这块土地上绵绵不绝。
汾湖的文化,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清扬淳朴的芦墟山歌,是民间传唱的歌谣,属于吴歌的重要支脉,再现了吴地文化的蕴味。柳亚子曾感慨:“芦墟是文学的渊?”,文化的渊源非常深远。黎里则曾是南社诗人们活动的中心,众多南社诗歌在这里诞生。文化在这块“水乡泽国”里繁衍生息,诞生了许许多多的精彩篇章。
自古文化积厚的地方,自然人才辈出。古代名人如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明朝水利专家袁黄、清朝巡抚陆耀、工部尚书周元理,近现代代表人物如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国际大法官倪正燠等,可谓地灵人杰。
【完善的基础设施】
目前,全区拥有2.3万机组调峰发电厂和4.4万机组热电厂各一座,3.5万伏变电站6座,11万伏变电站8座,22万伏变电站2座。在建的日处理能力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2座。吴江市40万吨区域供水工程,可直接向全区供应太湖二级水。
工业园区初具规模,道路、水、电、气、通讯、污水等设施完备。新规划建设的工业启动区更是以高起点建设,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
开发区内设立海关及商检,可提供办理报关、开箱、封箱、EDI联网、零配件及成品保税、商品检验检疫等业务,一般货物通关时间不超过2小时。
区内金融机构有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中国建设银行等,均可开展国际业务,并提供企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贷款。
经过几年的建设,区域城市化功能初见成效,一个集投资、休闲、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经济区域正在崛起
Ⅱ 帮我找一下苏州的百度百科,我的打不开那个网站!谢谢
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美誉。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长三角重要经济中心。苏州是江苏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苏州是江苏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时也是全江苏省最南的省辖市。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既为阖闾大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
苏州位于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沪铁路、京沪高铁、沪宁城际高铁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特大城市,以及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行政级别虽为地级市,却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经济总量全省最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居中国城市前列。是全省重要的经济、对外贸易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下辖的常熟市、昆山市、吴江市、太仓市和张家港市这五个县级市的经济实力均列全国百强县(市)前五位,昆山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并列第一,吴江市位居第二,太仓市排名第四。在香港《GN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报告中,苏州城市竞争力位居全国第六(含港澳台),仅次于香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北临长江,与南通隔江相望,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东距上海市区81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被誉为“人间天堂”,“园林之城”。苏州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而有“东方威尼斯”、“东方水都(东方水城)”之称。现今的苏州已经成为“城中有园”、“园中有城”,山、水、城、林、园、镇为一体,古典与现代完美结合、古韵今风、和谐发展的国际城市。
2004年曾经成功举办世界遗产大会。2006年举办了第三届全国体育大会。 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户苏州太湖的全国首个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国性一级民间社团组织——太湖文化论坛,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论坛的成立将为世界文明的对话以及区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个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论坛永久坛址设在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花样年的太湖天城,太湖文化论坛常务理事会设在中国北京。2012年3月27日,苏州获得53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办权。
名称由来苏州有两个名称,吴县的“吴”和苏州的“苏”。
吴:相传商代末年,周国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亶父喜欢季历,但是按照制度,必须传位于嫡长子。泰伯、仲雍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到当时荆蛮人居多的江东,并随乡入俗。当时的江东人有个习俗,就是喜欢边跑边呼喊,泰伯造了一个“吴”字代表他们。在梅里,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勾吴”。“勾”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苏: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谋臣叫胥。胥不仅有才学,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为大臣,并把江东册封给胥。从此,江东便有了“姑胥”之称。“姑”是当时荆蛮语的拟声词,无义。“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个读音相近的“苏”。“苏”(“蘇”,“苏”的繁体字)代表一种草,有草、鱼、禾三个偏旁组成,象征鱼米之乡。于是“姑胥”就变成“姑苏”了。后来,吴王阖闾在灵岩山造姑苏台,灵岩山就成了姑苏山。到了隋代,大批量的“郡”升格为“州”,苏州所在的“吴郡”本要升格“吴州”,但已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采用“苏州”了。
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又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苏州古城被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称赞为“鬼斧神工”。
吴:西周 阖闾大城。吴都,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前514年)
吴:春申君黄歇受封于吴 为都邑。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
全球唯一的水陆并列古城门—苏州盘门
马巷内的春申君庙纪念他,并把他作为苏州的守护神供奉在城隍庙内。(前248年)
会稽郡吴县:秦始皇帝二十五年,会稽郡治所。[2](前222年)
会稽郡泰德:王莽篡汉,复古改名,仍为会稽郡治所。(8年)
吴郡吴县:汉永建四年 吴会分治,为吴郡治所。[3] (129年)
吴郡吴县:汉建安元年(196年)至2012年,为吴郡治所。
吴州:南朝 陈祯明元年(587年)
苏州:隋文帝开皇九年。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为江南道治所(首府)。[4]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姑苏台由夏朝谋臣“胥”得名(589年)
苏州:唐玄宗开元之后,道成为真正的行政区之后,为江南东道治所(首府)。[5]从此苏州名称被作为通称。(627年)
中吴:后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路:元 至元十八年[6](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苏州府:明 应天巡抚驻地 属中书省(嘉靖年间)
苏州府:清 江宁巡抚署(1645年至1661年)、江南巡抚署(1665年)、康熙六年, 江苏巡抚署——江苏省会(1667年至1911年)、江苏布政使驻地。
吴县:民国江苏都督行署(1911.10至1913.9)
苏州市:(1928年设市,1930年被废,1949年复设市)
苏州市(省辖)、苏州专区:1953年
苏州市(地级):1983年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概况
苏州坐落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经纬:市中心位于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2′
气候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明代 张宏《西山爽气图》局部
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鱼跃,农副物产十分丰富,人们传诵的“近炊香稻识红莲”、“桃花流水鳜鱼肥”、“夜市买菱藉,春船载绮罗”的诗句,就是历代诗人对苏州物产富足的赞美和讴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
水系
苏州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市区是江南水网的中心和全国河流最密集的地区,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
地形
苏州市隶属于两个省一级的自然地理区: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40张)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历史地理
公元前514年,吴王夫差的父亲阖闾命前来投奔的楚国大臣伍子胥建吴国都城阖闾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城里仍有许多当年留下的地名。隋开皇九年(589年)始称苏州,沿用至今。苏州城建城早,规模雄大,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为国内外所罕见。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
苏州工业园区时代广场
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
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进入国家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预备清单的有苏州古城历史街区和江南水乡古镇.在中国四大名园中,苏州就占有拙政园、留园两席;“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令古今游客争相来访枫桥,闻听寒山寺的钟声,使得陈运和的《寒山寺》诗“似乎也有些烫”。 姑苏城外自然风光秀丽,灵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诸山,点缀于太湖之滨,形成了富有江南风情的湖光山色。 苏州既有园林之美,又有山水之胜,自然、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加之文人墨客题咏吟唱,使苏州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
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苏州是中国著名古都,曾为春秋之吴国、战国之越国、三国之孙吴、元末之张吴等多个政权的首都,也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城市,经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为中国第一古城。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地和集大成者,亦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传统文化发达、历史底蕴深厚、风景秀美如画的城市,苏州现有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常熟)、10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昆山周庄、吴江同里、吴中甪直、吴中木渎、太仓沙溪、昆山千灯、昆山锦溪、常熟沙家浜、吴中东山、张家港凤凰),保存较好的古镇(如吴江的黎里、盛泽、平望,太仓浏河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吴中东山村、明月湾),中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苏州共辖7个市辖区:金阊区、沧浪区、平江区、高新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工业园区,有很多社区没有设置工业园区。代管5个县级市(常熟市、张家港市、太仓市、昆山市(2012年10月1日起转为江苏省直管县)、吴江市)。2010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37.66万人,市区户籍人口242.48万人。全市暂住登记人口472万(2009年数据)。
市辖区
【吴中区】 (面积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邮政编码215128)
(驻长桥街道) 长桥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横泾街道/香山街道/苏苑街道/龙西街道/城南街道/甪直镇/木渎镇/胥口镇/临湖镇/东山镇/金庭镇(旧称-西山镇)/光福镇
俯瞰苏州古城
【相城区】 (面积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邮编215131)
(驻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黄桥街道/北桥街道/望亭镇/黄埭镇/渭塘镇/阳澄湖镇
【金阊区】 (面积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邮政编码215008)
(驻留园街道) 石路街道/留园街道/虎丘街道/白洋湾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区】 (面积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邮政编码215005)
苏州狮山路商务区(22张)
(驻平江路街道) 观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苏锦街道/娄门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坞街道
【沧浪区】 (面积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邮政编码215007)
(驻双塔街道) 双塔街道/南门街道/胥江街道/吴门桥街道/葑门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区】(面积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邮政编码215011)
(驻狮山街道) 狮山街道/横塘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 通安镇/东渚镇
【苏州工业园区】(行政上属平江区,面积288平方千米,人口339398人。邮政编码215021)
(驻湖东社工委)湖西社工委/湖东社工委/ 娄葑镇/唯亭镇/胜浦镇,车坊镇,斜塘镇(现属于娄葑镇)。
县级市
常熟市(驻虞山镇)(面积1094平方千米,人口106万余人。邮政编码215500)辖9镇1街道
虞山镇/碧溪街道/梅李镇/海虞镇/古里镇/沙家浜镇/支塘镇/董浜镇/尚湖镇/辛庄镇
昆山市(驻玉山镇)(面积 864.9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邮政编码215300) 辖10镇
玉山镇/巴城镇/周市镇/陆家镇/花桥镇/淀山湖镇/张浦镇/周庄镇/千灯镇/锦溪镇
张家港市(驻杨舍镇)(面积 772.4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邮政编码215600)辖8镇
杨舍镇/塘桥镇/金港镇/锦丰镇/乐余镇/凤凰镇/南丰镇/大新镇
吴江市(驻松陵镇)(面积10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邮政编码215200)辖9镇
松陵镇/盛泽镇/同里镇/汾湖镇/平望镇/横扇镇/七都镇/震泽镇/桃源镇
太仓市(驻城厢镇)(面积 620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邮政编码215400) 辖7镇
城厢镇/沙溪镇/浏河镇/浮桥镇/璜泾镇/双凤镇/娄东街道办事处
编辑本段科教文卫科技
拥有国家级科研机构——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和中科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园区生物纳米园成为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9年末,全市人才总量突破9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达到5万人。
教育
苏州拥有各级各类学校670所,在校学生100.2万人,毕业生24.9万人,教职工总数7.44万人,其中专任教师6.30万人。在苏州的高等院校有29所,二级学院4所。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8.77万人,毕业生4.10万人。
知名高校有苏州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苏州科技学院、 常熟理工学院、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
文化
明代&
苏州2009年末全市有艺术表演团体15个,文化馆12个,博物馆27个,公共图书馆12个。全市累计6个项目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4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8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江、山塘历史街区分别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和中国最受欢迎的旅游历史文化名街。
苏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不但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也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其中,苏州的戏曲艺术尤令人瞩目,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戏剧
昆曲、苏剧
苏州是昆剧和苏剧的故乡。中国首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兴起于元末明初时的昆山太仓一带,自明代隆庆、万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庆年间,昆剧由于得到革新而迅速兴盛,其
苏州评弹
时在苏州城镇、乡村,人们对昆剧迷恋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组织业余班社,举行唱曲活动,一年一度的虎丘曲会,几至“倾城阖户”,“唱者千百”。在昆剧鼎盛时期,以苏州为中心,其流布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城市,独霸剧坋二百余年。昆剧的繁荣,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作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传奇剧本。如昆剧《牡丹亭》、《窦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于2004年4月重新主持制作,两岸三地艺术家携手打造的“青春版”昆曲《牡丹亭》至今已经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场,场场爆满,并且登陆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为昆剧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苏剧《醉归》、《窦公送子》,京剧《李慧娘》,滑稽戏《满意勿满意》等。
卫生
2009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2380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床位3.6万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2万人,其中医生1.68万人,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率达100%,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3%。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儿童医院、市立医院、苏州中医医院、常熟中医医院、昆山中医医院、昆山宗仁卿纪念医院是苏州著名的医疗单位。
体育
苏州有世界冠军16人,包括本土运动员和外地交流运动员。产生了张军、陈艳青、蔡赟等奥运冠军。近年通过交流获得很多外地运动员,并取得优异成绩,其杰出代表之一是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跆拳道冠军吴静钰。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总量
苏州古城区古典生活(21张)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后又发展为江苏、华东乃至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 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2011年经济总量(GDP)为10716.99亿元,位居中国大陆第六。按2010年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0.24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超过广州市),比上年增长20.9%。2008年7月,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商务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8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统计年鉴》表明,全国商品交易市场排名榜全国前100强中苏州市有6家市场上榜;在江苏省前30强市场中苏州市有9家市场上榜。
城建
由于苏州古城区对苏州古城的保护措施,规定苏州市区不能建设150米以上高楼,护城河内建筑高度不得高于23米,即高度不得超过北寺塔,多数高楼位于高新区(虎丘区)与工业园区,截至2011年底,苏州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200米以上高楼共6座,排名情况为:
1、园区环球188购物中心A塔,总高度为282米。
环球188
2、园区环球188购物中心B塔,总高度为258米。
3、高新区狮山街道的新地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A塔,总高度为232米(B塔146.7米)
4、紧邻第三位的新地国际公寓双塔,两座总高度均为210米。
5、高新区狮山街道最东边的苏州高新广场,总高度为202米。
今后,苏州还将建成位于园区湖西总高度为302米的东方之门,以及位于湖东总高度310米的新鸿基大厦、450米以上的苏州国际金融中心、500米的苏州中心广场等。
工业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预计达到10716.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0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2%。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3319.6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21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17.7%。
交通运输业
苏州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达2.4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集装箱运量271.8万标箱,比上年增长5.8%。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拥有机动车186.9万辆,其中汽车101.6万辆。
国内贸易
苏州2011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8%。
金融业
2011年7月11日,国家开发银行苏州分行开业,这是国开行设立的全国第一家非计划单列市城市分行。包括四大国有银行以及交行、招行、浦发银行等国内大型银行都在苏州开设了直属总行的一级分行(与江苏省分行或管理江苏省其他十二个省辖市金融业务的南京分行平级),这些一级分行的开设表明苏州在金融业方面享受部分计划单列市待遇。2009年末苏州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1450.54亿元和9032.28亿元,比年初增加2650.53亿元和2451.71亿元,居江苏第一。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到51家。苏州正在打造环金鸡湖金融高地,已有相当规模。
旅游业
苏州是中国著名旅游城市,2009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8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接待境外游客21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3%;旅游外汇收入9.97亿美元,增长0.2%;接待国内游客5870万人次,增长11%。年末拥有星级饭店15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68家。全市4A级景区点23家,5A级景区点4家。全市景区接待游客7273.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苏州成为长三角城市中拥有最多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线路的城市。
体制改革
苏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18家,累计发放贷款额76.2亿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计拥有境内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资金227亿元。
民营经济
苏州民营经济实力相当强,各项指标在长三角地区仅次于上海。2009年末私营企业累计达15.73万家,累计注册资本4205.53亿元,个体工商户年末累计达到32.55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6456亿元,比上年增长7.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1.9%。私营个体经济完成投资922.9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31.1%。
对外贸易
苏州2011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009亿美元,仅次于深圳、上海、北京;其中出口16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2%。全市出口总额占全省、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5.74%,8.26%。
外资
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82.2亿美元,仅次于上海,增长1 %。其中服务业利用外资16.9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比重达到21%。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70家落户苏州。苏州被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城乡建设与规划管理
苏州全市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5%。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新增林地、绿地面积8140公顷。全市陆地森林覆盖率达到22%。
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
苏州坚持走经济与环境和谐共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环境质量继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91.3,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达到329天,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开发区
国家级开发区:中国-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苏州环金鸡湖CBD(20张)
国家级高新区:苏州高新区、昆山高新区
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昆山综合保税区
保税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苏州高新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太仓保税物流中心(B型)
出口加工区:苏州工业园区出口加工区、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昆山出口加工区、常熟出口加工区、吴江出口加工区、吴中出口加工区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各类省级园区: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苏州吴中经济开发区、苏州相城经济开发区、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吴江汾湖旅游度假区、昆山旅游度假区、昆山花桥商务城。
Ⅲ 吴江水果批发市场在那里
我的家乡苏州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全市面积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650平方公里。2006年年末,全市总人口6160814人,其中市辖区2301497人,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46325人,出生率为7.57%,全市人口自然增长7214人,增长率为1.18‰;苏州市下辖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市,吴中区、相城区、平江区、沧浪区、金阊区,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和苏州高新区虎丘区。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国家级34处,省级106处。成功加入世界遗产城市联盟。苏州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 苏州市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自古就是江南繁华之地,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苏州的商业街有:观前,石路,南浩街,十全街,枫桥大街,南门.... 观前地处苏州古城中心,占地0.52平方千米,区域内商业繁荣,名店云集,古迹众多,在苏州“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的现代城市建设格局中具有无可取代的中心作用。 观前街因其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它的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一直以汇集稻香村、乾泰祥、黄天源等多家名优特色的百年老店而名满天下;地处碧凤坊——太监弄的美食街更是以苏帮美食誉满江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玄妙观,以其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历经百年兴衰,1999年,苏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对观前地区进行了全面整治和更新。改造后的观前地区正成为交通网络完备,基础设施完善,人文环境优美,商业布局合理,投资环境优良,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市区商业、文化、宗教、旅游中心.游人熙攘的观前,商业繁盛,汇集四周的百年老字号和老店比比皆是。据资料记载,观前在30年代初,已呈空前繁荣景象。粗略统计一下,当时设在观前的金融机构有中国、交通、吴县田业、上海、国华、中国实行、信孚等7家银行,以及保大、义康、义大、久丰4家钱庄;百货公司有景德、兄弟、钱恒森,另有华大、联和、馀昌、泰丰4家公司;银楼有恒孚、彩凤、天丰、天成;绸布庄有乾泰祥、怡和祥、同仁和、天祥、瑞和祥、瑞泰丰、瑞信泰、久昌;书局有小说林、振新、世界、商务、文怡、交通、平江;药房有太和、中英、华英、华美、中西、中央;土特产商店有采芝斋、稻香村、叶受和、东禄、陆稿荐、马咏斋、文魁斋、周万兴;菜馆有老丹凤、松鹤楼、自由农场、易和园、月宫饭店、合作农场;面馆有观振兴;照相馆有柳村、松石轩、大光明、中华、康生;影剧院有青年会、中央、东方;浴室有汇金泉、新汇金、蓬瀛、聚兴园、复兴园;茶馆有云霖阁、吴苑;旅馆有大陆、新苏、安东;还有毛恒凤的苏扇,西兴盛的烟丝,张万源、屠鸿兴的牙刻;等等。抗战前夕,观前又增加了金城银行和鸿盛、鸿源、振苏、庆泰钱庄,以及汪瑞裕茶号、国际照相馆、吴宫饭店、新雅饭店、新安茶室等;太监弄 增设了苏州老正兴、上海老正兴、味雅、三吴等菜馆酒楼。 苏州南浩街东沿大运河、南邻金门路、北靠老阊门、西连石路商贸中心亚细亚广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规划占地六万平方米,600米长的商业街为明清风格,二三层连排式的120
Ⅳ 在苏汇金融做车贷能做吗安全吗
我贷了,非常坑,最好去正规的银行和公司做车贷
Ⅳ 苏汇金融信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 有人去吗
我面试已经上班了啊 工资OK
Ⅵ 苏州吴江怎么样
吴江市位于江苏省东南部,北纬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东经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东接上海市青浦区,南连浙江省嘉兴市和桐乡市,西临太湖,北靠苏州市吴中区,东南与浙江省嘉善县毗邻,东北和昆山市接壤,西南与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总面积为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市人民政府驻松陵镇。
吴江市全境无山,地势低平,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南北高差2.0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3.2-4.0米,最高处5.5米,极低处1.0米以下。境内河道纵横,湖荡棋布,水面积2.67万顷(合40.06万亩,不包括所辖太湖水面),占全市总面积的22.70%。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其次为小粉土,还有少量的灰土和堆叠土地。
吴江历史悠久。后梁开平三年(909年)吴江建县,县治设松陵,属苏州。元元贞二年(1296年)吴江县升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复为县。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吴江县偏西地设震泽县,偏东地为吴江县。1912年吴江、震泽两县复合为吴江县,隶属江苏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吴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权。全县先后分设8个区、10个区、9个区、5个区。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共设23个乡,7个县属镇。1958年全县农村成立20个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设3个人民公社。1983年恢复乡村建制,黎里镇与黎里乡合并,实行镇管村,全县共设7个镇,22个乡,1985年又有5个乡镇合并。自1987年起全县各乡陆续撤乡建镇。1992年撤县建市,设有18个镇,5个乡。至2004年全市全面完成撤乡建镇,共设松陵、盛泽、同里、震泽、黎里、平望、芦墟、桃源、横扇、七都10个镇。
2003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72186人,比上年增加2763人, 其中,男性人口384422人,女性人口387764人,分别占总人口的49.8%和50.2%。全市非农业居民231614人,全年出生4639人,出生率为6.0‰;死亡5937人,死亡率为7.6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69‰。
吴江人口以汉族为主,占全市总人口的99.82%,并有回、壮、满、苗、白、土、瑶、彝、畲等26个少数民族,约1558余人,占全市总人口的 0 .18%。
吴江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适合农作物和水生作物生长,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全境无山,地势低平,自东北向西南缓慢倾斜,南北高差2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3.2~4.0米,最高处5.5米,极低处1.0米以下。土壤以壤土质的黄泥土和粘土质的青紫泥为主,其次为小粉土。全市耕地面积 7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麦子、油菜和蚕桑、苗木等,水生作物有席草、莲藕、芡实、茭白等。境内河道纵横,湖荡密布,水面积2.67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2.7%,水产资源丰富,主要有太湖大闸蟹、太湖银鱼、太湖白虾。太湖白鱼、南美对虾、罗氏沼虾、青虾、塘鳢鱼、加州鲈鱼、鳜鱼、甲鱼等。吴江畜禽养殖颇具规模,近几年还逐步引进了鸵鸟、獭兔、肉鸽、梅花鹿等名特优新品。
吴江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苏州。市政府所在地松陵镇。四通八达的水陆空交通把吴江与上海、苏州、杭州等大城市联成一体。
公路方面:沪苏浙高速公路、318国道(上海-吴江-浙江-西藏)东西横穿吴江全境。苏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张家港-杭州)南北纵贯吴江全境。从吴江通过高速公路到上海只需45分钟,到杭州只需60分钟。所有镇20分钟内上高速公路、30分钟内到达市区、过境车辆40分钟内离境。
航空方面:吴江至上海虹桥机场54公里,距浦东机场86公里,距杭州萧山机场15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226公里。
海运方面:吴江距上海港140公里,距乍浦港100公里,距宁波港340公里,距张家港港口140公里。
铁路方面:北与京沪铁路苏州站22公里,南与嘉兴站40公里。
水运方面:沟通长江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全年可通航500吨级船舶,可承担集装箱运输。东距上海港100公里,东西穿越吴江的太浦河连接黄浦江,全年可通航500吨级船舶。
吴江市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4处,其中国家级1处,省级15处。具有典型江南水乡气息的同里古镇,以其“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风貌,被誉为“东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园的精巧构思、独特布局和绝伦神韵而名闻遐迩。退思园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与“两堂三桥”(嘉荫堂、崇本堂和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融成一体,相得益彰。明清商业街、罗星洲、南国茶楼、珍珠塔和陈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里景致的新亮点。同时吴江荟萃了盛泽先蚕祠、震泽慈云寺塔、黎里柳亚子故居、松陵垂虹桥遗址等一大批人文古迹和风景名胜。吴江的古运河风光带、环太湖旅游圈和肖甸湖省级森林公园以其自然的优美景色和妩媚风光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观光旅游、回归自然的胜地。
古往今来,吴江大地人文荟萃,英才辈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间,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历史人物。据资料反映,属吴江籍或长期生活在吴江的历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较为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范蠡,西汉词赋家严忌、严助父子,西晋文学家张翰,南朝梁陈间文学训诂学家、画家顾野王,唐代文学家陆龟蒙,宋代进士谢景初、谢涛,明代诗文家史鉴、沈颢、园林建筑师计成,清代天文学家王锡阐、文学家吴兆骞、词曲家徐曦、医学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诞育了辛亥革命风云人物陈去病,民主主义战士、爱国诗人柳亚子,革命烈士张应春,国学大师金松岑,文学家范烟桥等一大批杰出人物。
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吴江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鲜明的吴文化特色。吴江民间文学源远流长,蕴藏丰厚,尤以芦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挚朴实、曲调优美清新、乡土气息浓厚,在吴中独树一帜。流传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流派纷繁,各呈千秋。吴江人主食以大米为主,杂粮仅用作调节口味,其中盘龙糕、闵饼、麦芽塌饼、熏豆、震泽黑豆腐干等都是吴江颇具特色的名吃名点。
全市农业围绕“做优粮油业、做美林木花卉业、做精蚕桑业、做大畜牧业、做特蔬菜业、做强水产业”的总体思路,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8%。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调整到40.5:59.5,制定农产品标准化操作规程37项,建立并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30个,新增无公害农产品41只,绿色农产品6只。农业利用外资迅速发展,全年利用外资项目45只,合同外资5850万美元。农村十件实事开始实施,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8.94万千瓦,拥有各类大中型农用拖拉机466台。
全市工业以特色产业为依托,积极做大做强板块经济, 形成了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电子资讯三大支柱产业和“一镇一业”区域集群板块经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全市有6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扶持的20个产业集群之列;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年销售额超亿元的企业110家,比上年增加25家;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吴江“亨通光缆”成功上市;产品调优、调新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已有注册商标1951只,知名、著名商标39只,拥有苏州市级以上名牌产品78只。2003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新六大绸都之一,横扇镇被评为江苏省羊毛衫名镇。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 901.16亿元,比上年增长40.0%,完成工业增加值152.75亿元,比上年增长28.7%, 实现产品销售收入840.13亿元,利润总额20.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6.6%和 18.8%。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320.26亿元,比上年增长94.1%,私营个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3.28亿元,增长 27.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50.24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实现工业增加值112.2亿元, 利润总额12.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9%和27.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8.9%,比上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用电量迅猛增长,全年累计工业用电量达49.36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8.3%,增幅居苏州五(县)市之首。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2002年,全市完成三产增加值 86.91亿元,比上年增长 13.7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7.05%,吸纳全社会就业人员13.18万人。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3.97亿元,比上年增长 14.86%。全市拥有各类商品市场99家,超亿元的有8家,年交易额达184亿元,其中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年成交额达148亿元,在全国百强商品批发市场中排名第九位。市场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 99.4%,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为 99.6%,分别比上年下降1.1和0.2个百分点。 旅游总收入16.5亿元,比上年增长 18%,接待中外游客225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 12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 18.1%和 20%。 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3.26亿元,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2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15.19%和 15.23%。至年末,全市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8.99万门,固定电话用户总数已达27万户,主线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5.1线。吴江宽带IP城域网建成开通,并覆盖全市各镇,电信因特网用户达3.99万户。 全年房产交易额7.4亿元,商品房开发面积达47.56万平方米,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共发放各类汽车牌照5169张,其中发放私车牌照3642张,分别比上年增长41.73%和 24.57%。
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工作方法,全市“三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73.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3.7%,其中出口32.83亿美元,进口40.6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8.5%和108.1%。出口总额占生产总值比重达96.7%,比上年提高38.3个百分点。 在出口额中,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为29.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8.2%。至年末全市有4家企业列入全国进出口企业500强,2 家企业列入全国出口企业200强,有4家企业列入全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全年新增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62家,总数达195家,全市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企业为349家。
全年累计新批外资项目 259项,注册外资 12.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62.9 %,其中增资 59项,注册外资1.69亿美元;实际到帐外资 5.38亿美元,增长29.5%。全市新批项目中投资超千万美元的 26 项,比上年增长52.8%。投资行业进一步优化,除IT行业外,纺织、房地产行业逐渐成为吸引外资的热门领域,全年纺织行业引进项目83项,占全部项目的32%。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稳步增长。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4603.9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4640.66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5.1 %和97.2%。全年累计外派劳务人员272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计765人。
全市金融部门认真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各项金融业务取得了可喜的增长。年末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300.11亿元,比年初增加91.3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49.73亿元,比年初增加36.6亿元,人均储蓄额达19425元,比上年提高4730元。年末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达223.5亿元,比年初增加90.55亿元,增量是去年的2.3倍,其中短期贷款余款150.15亿元,比年初增加46.25亿元,年末消费贷款余额27.6亿元,比年初增加12.8亿元。年末签发承兑汇票余额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6.54亿元,开具信用证余额2.97亿美元。年末不良贷款率为5.4%,比年初下降4.72个百分点。全年累计现金收入1086.8亿元、现金支出1186.2亿元,累计净投放99.4亿元,比上年增长33.7%。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为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充裕的资金保障。
保险市场健康发展,保费收入大幅增长。全年保险机构保费收入5.6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3亿元,寿险保费收入4.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7486万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财产险给付6800万元,寿险给付686万元。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41.1亿元,全市拥有上市公司3家。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59亿元,比上年增长36.7%。全年发送函件349万件,特快专递23.54万件,报刊2455万份;年末邮政储蓄余额 1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 %。年末市话和农话用户289797户,比上年增加19808户,其中小灵通用户60433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50万户,比上年增长104.1%,年末电信因特网用户为46950户。
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906元,比上年增加 296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05 元,比上年增加287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为113.12 亿元,比年初增加21.60亿元,人均储蓄达1.47万元;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5平方米,同比增长32.70%。劳动就业情况良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全面实施,覆盖面不断扩大。2002年,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千人帮万人”、“春蕾助学”希望工程、局村挂钩扶持薄弱村等一系列活动,弱势人群基本生活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与上年持平。
城镇建设进一步加快。2002年共投入 12亿元,相继完成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松陵城区先后建成了3大景观广场,新辟了5大公共绿地,新增了一批园林绿化达标单位和住宅小区,并对22条主要道路、河道绿化带和松陵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至年底,松陵城区绿地总面积达到341.8万平方米,绿地率达到32.46%,顺利通过了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同时,还先后完成了市区部分路段的改造工程,完成了震桃公路、环太湖公路和 227省道至我菀坪段改建、苏嘉杭高速公路吴江互通接线、松陵至大观园莘塔段公路建设等工程,完成了220千伏盛泽目澜输变电建设工程,完成了加工贸易联网监管区一期工程;苏州绕城高速公路吴江段已基本完成路基、桥梁等前期工程,5万吨级盛泽污水处理工程已进入运行,“西气东输”一期工程进入前期准备阶段,市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已招入首届新生,总投资达9.22亿元的区域供水工程进入全面施工阶段。各镇在积极配合支持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加大镇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也相继完成了一批镇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
2002年,我市在松陵城区重点实施了街容路景、环境卫生、城郊结合部环境、路灯及交通秩序五大整治工程,城区市容市貌得到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年底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查验收。与此同时,各镇切实加强城镇管理工作,全市城镇综合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2002年,全市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果,实现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科技:大力推进科教兴市战略,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共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0项,其中工业91项,农业89项。拥有民营科技企业62家,其中有4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1家被省科委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共有61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
教育: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通过了省级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县(市)验收,被国家教委确定为10个素质教育实验县(市)之一。全市小学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均达 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升学率分别达到100%、99.95%、99.11%;初中升高中比例为96.46%;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4.7%。南京邮电学院吴江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已招入首届新生。
文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新品不断,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水平进一步提高。市、镇两级图书馆藏书量达63.8万册,在全国率先实现镇镇建成万册图书室,市图书馆实现计算机管理。有线电视光缆全市联网,成为全省第三个有线电视联网市。文化市场管理和文物保护进一步加强。
卫生: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市一、二、三院得到改造,全市已拥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6个,床位数182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27人,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国家卫生城市成果进一步巩固,同里镇通过国家卫生镇验收。
体育:市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并已成功承办了省运会体操竞赛项目。群众性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全市体育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计划生育:计划生育工作得到全社会重视,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年末,全市总人口为76.94万人,比上年减少 897人;全年出生4791人,计划生育率达 99.76%,出生率为 6.22‰;死亡 5622 人,死亡率为7.3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08‰。
社会治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进展。镇级综治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各项防范措施得到进一步深化,各工业小区安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同时,进一步强化了外来流动人员管理,全市18万外来人员中已有一半以上实现集中住宿,统一管理。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市;
●全国文化体育科技计划生育先进市;
●全国素质教育实验区和国家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市;
●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地区;
●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
●全国农网改造先进集体;
●中国健康城市创建试点市;
●江苏省首批文明城市;
●江苏省双拥模范城;
●江苏省科普示范(县)市。
Ⅶ 江苏吴江盛泽是怎样的地方
盛泽我呆过,和嘉兴交界,那边纺织业比较发达。很多私人小厂。经济比较发达。
Ⅷ 苏汇金融P2P借贷品质怎么样 P2P信贷找哪家
已经找不到官网,不靠谱啊,我目前在本地的聚金资本投,比较稳健
Ⅸ 吴江经济怎么样
吴江属于百强县,其中属盛泽最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