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马云说:如果银行不改变,互联网金融就会改变银行。大家何解
马云正解。如今的金融趋势已经很明显了。互联网金融是民众所需的, 合时代 乃是深圳的典型代表。
Ⅱ 马云做的产业是不是都算作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金融(ITFIN)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app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众筹
众筹大意为大众筹资或群众筹资,是指用团购预购的形式,向网友募集项目资金的模式。众筹的本意是利用互联网和SNS传播的特性,让创业企业、艺术家或个人对公众展示他们的创意及项目,争取大家的关注和支持,进而获得所需要的资金援助。众筹平台的运作模式大同小异——需要资金的个人或团队将项目策划交给众筹平台,经过相关审核后,便可以在平台的网站上建立属于自己的页面,用来向公众介绍项目情况。[3]
P2P网贷
P2P[4] (Peer-to-Peer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P2P网贷是指通过第三方互联网平台进行资金借、贷双方的匹配,需要借贷的人群可以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群,帮助贷款人通过和其他贷款人一起分担一笔借款额度来分散风险,也帮助借款人在充分比较的信息中选择有吸引力的利率条件,比如贷贷巴等。
两种运营模式,第一是纯线上模式,其特点是资金借贷活动都通过线上进行,不结合线下的审核。通常这些企业采取的审核借款人资质的措施有通过视频认证、查看银行流水账单、身份认证等。第二种是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借款人在线上提交借款申请后,平台通过所在城市的代理商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审核借款人的资信、还款能力等情况。
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Third-PartyPayment)狭义上是指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非银行机构,借助通信、计算机和信息安全技术,采用与各大银行签约的方式,在用户与银行支付结算系统间建立连接的电子支付模式。
根据央行2010年在《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中给出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的定义,从广义上讲第三方支付是指非金融机构作为收、付款人的支付中介所提供的网络支付、预付卡、银行卡收单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确定的其他支付服务。第三方支付已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互联网支付,而是成为线上线下全面覆盖,应用场景更为丰富的综合支付工具。
数字货币
除去蓬勃发展的第三方支付、P2P贷款模式、小贷模式、众筹融资、余额宝模式等形式,以比特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也开始露出自己的獠牙[5] 。
以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为代表的互联网货币爆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其他任何互联网金融形式都更具颠覆性。在2013年8月19日,德国政府正式承认比特币的合法“货币”地位,比特币可用于缴税和其他合法用途,德国也成为全球首个认可比特币的国家。这意味着比特币开始逐渐“洗白”,从极客的玩物,走入大众的视线。也许,它能够催生出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帝国。
比特币炒得火热,也跌得惨烈。无论怎样,这场似乎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互联网淘金盛宴已经慢慢走进我们的视线,它让人们看到了互联网金融最终极的形态就是互联网货币。所有的互联网金融只是对现有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提出挑战,将来发展到互联网货币的形态就是对央行的挑战。也许比特币会颠覆传统金融成长为首个全球货币,也许它会最终走向崩盘,不管怎样,可以肯定的是,比特币会给人类留下一笔永恒的遗产。[5]
大数据金融
大数据金融是指集合海量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对其进行实时分析,可以为互联网金融机构提供客户全方位信息,通过分析和挖掘客户的交易和消费信息掌握客户的消费习惯,并准确预测客户行为,使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平台在营销和风险控制方面有的放矢。
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主要指拥有海量数据的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的金融服务。大数据的关键是从大量数据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或者是从大数据资产中快速变现利用的能力。因此,大数据的信息处理往往以云计算为基础。
金融机构
所谓信息化金融机构,是指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运营流程进行改造或重构,实现经营、管理全面电子化的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趋势之一,而信息化金融机构则是金融创新的产物。
从金融整个行业来看,银行的信息化建设一直处于业内领先水平,不仅具有国际领先的金融信息技术平台,建成了由自助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和网上银行构成的电子银行立体服务体系,而且以信息化的大手笔——数据集中工程在业内独领风骚,其除了基于互联网的创新金融服务之外,还形成了“门户”“网银、金融产品超市、电商”的一拖三的金融电商创新服务模式。
金融门户
互联网金融门户是指利用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销售以及为金融产品销售提供第三方服务的平台。它的核心就是“搜索比价”的模式,采用金融产品垂直比价的方式,将各家金融机构的产品放在平台上,用户通过对比挑选合适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金融门户多元化创新发展,形成了提供高端理财投资服务和理财产品的第三方理财机构,提供保险产品咨询、比价、购买服务的保险门户网站等。这种模式不存在太多政策风险,因为其平台既不负责金融产品的实际销售,也不承担任何不良的风险,同时资金也完全不通过中间平台。[3]
Ⅲ 马云说互联网经济等于虚拟经济加实体经济是不是说BAT也属于虚拟经济的范畴
BAT也是可以理解成虚拟经济的。
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是相对实体经济而言的,是经济虚拟化(西方称之为“金融深化”)的必然产物。经济的本质是一套价值系统,包括物质价格系统和资产价格系统。与由成本和技术支撑定价的物质价格系统不同,资产价格系统是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基础的一套特定的价格体系,这也就是虚拟经济。由于资本化定价,人们的心理因素会对虚拟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就是说,虚拟经济在运行上具有内在的波动性。广义地讲,虚拟经济除了目前研究较为集中的金融业、房地产业,还包括体育经济、博彩业、收藏业等。
Ⅳ 马云说:“我不爱钱,”花呗,借呗,互联网金融,真的不爱钱吗
01
原来马云要说他不爱钱我绝对相信,他怎么能爱钱呢?那么有钱还用爱钱吗?后来我觉得我狭隘了,我头脑简单了,若说资本主义不爱钱,那他爱啥?他若不爱钱,他是喜欢赚钱的快乐吗?
02
我的生活肯定离不开马云,别管他赚我多少钱,每天我都得给他送点儿,我俩也有直接的生意往来,别说我,你们谁跟他没关系?淘宝不用吗?支付宝不用吗?
总结:
马云现在又开始卖菜了,有人说马云断了人家的财路,菜市场的生意都被他抢了,我想说这个社会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寻找适合我们的,更方便,更快捷的生活方式!
马云的加入我看到的是给大家带来了更多的优惠,而不是一家独大,这个市场蛋糕太大,抢的人越多,咱们的实惠才越多,如果一家独大,你想会怎样?
马云说不爱钱是假的,没有人不爱钱,越有钱,越想拥有钱,像卖菜这事儿,马云为何要加入?因为看到了商机!
Ⅳ 马云和互联网金融的联糸
联系就是视野决定行动!
Ⅵ 关于话题‘互联网金融’一分钟脱稿演讲,大家帮帮忙啦,我完全没概念啦。最好有完整的草稿,谢啦。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演讲(全文如下,可根据你的具体情况从中删减)
大家在那里聊得更多还是财经类的话题,我把他定义为财经类微博。是个很不错的财经认识交流财经专题的地方。其实,我来这里之前,特地还在半夜写了一篇文章,因为我不太适合在公众场合做演讲,没有这个能力,喜欢一个人在小房间写东西,尤其是大半夜的写,思路比较清晰。因为人多有时候往往比较难理清思路,一个人就比较容易明白。
我觉得我今天有点像被赵本山给忽悠了的范伟,本来是听万总讲完以后挺有道理,很有逻辑,讲得很好,听高总讲了以后,我也觉得很有道理,也很有逻辑,然后我就闷了,脑子很乱,把昨天晚上好不容易写的准备今天说的东西全部忘光了,不知道怎么发言了。因为互联网和金融这两种思想实在是太“诡异”。互联网和金融的思维在这里体现得就非常明显。我自己做基层信贷出身,一直在这个领域,也办过几个网站,这个时候让我发言,我就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发,因为都听得挺对的。昨天的文章我已经发在微博上,这里干脆就撇开文章,说说我的想法。
第一个想法,我很多场合都提过,互联网金融其实是伪为命题。因为中国金融首先是分业经营,必然意味着金融与金融之间会存在缝隙。我喜欢把互联网金融定义为夹缝金融。甚至小贷机构,担保机构,我都定义为夹缝金融。包括民间借贷,也都是,都是为了弥补我国金融机构在市场中竞争低效率的问题而出现,事实上,中国的金融机构过去几年发展很快,但是这并不是说你有多少能干,很多时候,只是因为你有一张牌照。而刚好又碰上了中国最好的十年,就是过去十年。
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给他牌照,使人家进入不了这个行业。所以只要你是银行,有牌照,就可以高速成长。所以,你会发现过去十年,银行哪怕服务态度多烂,水平多臭,都可以活的很好,这个也就导致在中国只要拿了牌照以后,就谁也不肯精耕细作,不要干辛苦的事情,躺着赚钱,也就没人愿意干脏活苦活,就是这种情况下,大量进入不了银行体系的机构,就得到了很大的机会。
我们银行反应很慢,是头恐龙,下面挠痒,上面没反应,审批效率也很慢,你们去想想,现在去银行开个帐户,得多麻烦啊,但是在支付宝点个手机号就可以了,而从结果来看那,银行过了那么多手续之后,依然有很多纠纷不断。支付宝那么简单的注册,也好像这么多年没发生什么大的事情过,这样的情况下,支付宝优势势必显现出来了。民间机构利用更好的服务效率,更好的市场切入,硬生生的拉开了一道夹缝。很多夹缝金融就是这样出现的,利用了牌照机构的低效率和短视,一点点的在夹缝中求生存,不断的成长。
未来,随着银行开始发现好日子过到头了,本来可以大鱼大肉,将来可能要去种菜了,银行必然沉下心来,你们去看,在过个几年,银行可能会沉到你都无法想象的地步和姿态里去,没办法,因为随着高速发展的态势降低,未来的银行必然意味着一家银行有饭吃,别的银行就没饭吃的格局,所以走出固有的领域,形成差异化的格局都是各大银行的战略性目标了。这种情况下,本来还能在银行夹缝之间生存的夹缝金融,也就要面临着很大的考验。夹缝金融中的一些机构生存越来越困难。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夹缝金融全部会活不下去,他们中一些很好的机构,一样可以活的很好,甚至能打败金融机构也不一定,但是总体而言,这样的概率较小,难度很大。互联网金融就是这种业态,大量的非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在夹缝中挤出一块领地,切入一个市场,完全是可行的,但是,我自己的感觉是媒体对于互联网金融抬得太高,也捧得太重,回到最后,互联网金融应该是金融领域的一个部分,一旦互联网金融真正进入了金融领域,那么如同刚才万总说的,满人入关就成了中国人一样的道理,互联网金融进入金融领域,回到最后大家就是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只是走了不同的差异化路线。有的金融机构致力于大型基础建设领域,有的立足于零售业务,有的立足小微领域,而互联网金融则立足于互联网具备优势的领域,现在很多观点说,互联网颠覆金融。我一直很纳闷,互联网是技术应用,如何颠覆金融呢?金融的核心是信贷,互联网如果要颠覆金融,是不是想说有了互联网就不用还钱?这个才叫颠覆吧,否则最多是用互联网技术可以改造金融目前的运行方式吧。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之后,金融的运行可能更健康和稳健,但是颠覆这两个词语用的太生猛了。
这里还有个关键点是互联网本身其实不是行业,而是一种新兴技术,他的覆盖面总是有限的,当前市面上叫的最生猛的是阿里金融颠覆银行体系,我听了就很好笑,阿里金融是依附于淘宝体系上的,离开了淘宝体系,阿里金融没有任何优势,而事实上阿里金融的客户跟银行压根就没有交叉,阿里金融哪怕把所有的淘宝客户都做了,也跟银行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么他是如何实现颠覆的呢?当然如果有一天淘宝替代了所有的行业,淘宝能造船了,淘宝能造飞机了,淘宝造高速公路了,或许颠覆到是有可能。只是那个时候,我个人感觉阿里也没必要做金融了。
扯的有点远,事实上,我国当前的互联网金融表现出来的特征,其实最终还是金融机构如何快速提高效率的一个概念,并不是说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面说了,互联网金融如果只是纯粹的还是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进行金融运作,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的区别只是有无互联网这层外衣罢了。核心的实际意义有限。我虽然经常讽刺阿里巴巴,但是事实上不得不承认,在中国能称得上互联网金融的只有阿里一家,因为,阿里一开始就想明白了一个事,他其实是改变了中国传统的金融机构所在走的前后台分离,人工审核信贷的传统模式。目前阿里在走这么一条路,而这条路反映的是互联网金融该干的事儿。用互联网的思维来考虑金融,一定要凸显出互联网的优势,而不是说你又变成一家金融机构,这个丝毫没有意义。事实上,我国金融机构已经不少了,远远的多了,在多一家叫互联网的银行,实在是意义有限。
现在中国做信贷类业务,考量的绝对不是风控能力,而是有多大的风险容忍度。A银行可以这样干,不要抵押,B银行说不但不要抵押,给给你降利率,这不是风控模式的创新。互联网金融加入进来不在风控上下功夫,在这些地方上跟银行去做竞争,我用屁股想想,也能想明白,这是一条死路,你一个互联网公司比资金成本比不过银行,比风控经验比不过银行,比人力优势,比不过银行,哪怕比砸钱也一样比不过,你跟人家玩,除非人品爆发,否则毫无机会。所以,我一直强调,互联网金融到目前为止,我个人感觉还没开始,没有真正的互联网的金融的开始,有的只是金融的互联网。
高总说互联网的模式就是不断走流量。我说这样的互联网如果真的能够创造出流量,如果真的长年收租,他干金融干嘛?金融其实是消耗流动性最好,最快的办法,尤其在中国没有牌照干金融十有八九是死的一塌糊涂的。别看那些放高利贷的一个个玩的很好,那是因为他们身后死了很多人,你看不到。所以,如果让我有每年收租我才不干金融呢,真没必要。
其实,马云是个聪明人,你们自己去看阿里金融,事实上马云真要干金融,他完全可以干的更大,但是他没有啊。你想想人家一万亿的淘宝,他才干了多少,大概也额就干了20来亿吧,人家为什么不干多点,他是因为没钱?你信么?他是因为知道金融这口饭不好吃,所以宁愿打公关稿,也不愿意真去做金融。
阿里金融四个部分,阿里小贷是一部分,虚拟卡是一部分,在线理财产品销售是一部分,还有虚拟信用卡对应的阿里担保,我可以铁定认为阿里小和阿里虚拟信用卡,不太可能是阿里金融的核心,因为这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带有太明显的金融特征,另外一方面这种业务就必然是个性化的,真要操作难度也很大。我举个例子,我们真的把我个人放到台上,我把我所有家底掏给你们看,最后也判断不了你借我的钱我还不还的了,不是说你把我翻个底朝天,你知道我的家底了,就可以知道我是否能还钱了。大数据说他理论上可以降低违约度,并不代表真的降低了,至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可以下定论是肯定可以降低的案例来,全球都没有。信贷这个事情整体上而言,我个人感觉靠概率难度还是很大的,具体你们可以去看下我有篇关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文章,里面提到了概率不适用信贷案例的阐述。
互联网的优势其实是他的边际成本非常低,可以快速超越区域隔离,可以把一个标准化的东西快速的成长起来,所以保险产品的在线化的成功概率就很高,因为阿里有这个基因在,也有直接的客户群体在,保险又是标准化产品,属性相当。基本可以等同于卖产品,这个模式是容易的,而理财产品的在线化可能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他还带是有风险特征的。如果我在淘宝上买东西,十个九个亏,我可能就不在淘宝上买。这里面还涉及到每个人的风险偏好都不一致,你无法进行批量化处理,如果你也开始配置专门的投资经理了,那你又回到金融机构的通行做法了,你的优势就不明显了。
所以,像诺亚、好买公司,我说回到最后,其实他们还是个传统的投资咨询公司,哪怕他们把网站做的再好,在线化程度多高,他们的背后还是要配投资经理,客户从网络端口进来,还是需要针对性的客户服务的?所以我昨天晚上那篇文章的核心就是在于区分个性化金融和批量化金融产品的互联网化的差异,个性化主要指信贷类等带有很强风险特征的金融产品,这些产品,其实很难实现互联网化的。大数据等一些手段是一种尝试,但是至少才目前来说,也只是大家的一种期望,觉得可以改变金融特征,真的效果如何,还处于设想状态,结果如何都很难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对于那些用传统思维进行金融运作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公司,基本上就持有负面的评价了,主要是指P2P的模式。说句难听点,P2P在这么走下去,走到非法集资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很多人说我带有传统金融的优越性,其实我只要问一句,P2P公司在什么地方采用了什么办法超越了传统的金融机构?
除了在放款和吸收存款两个层面放低了门槛外,在核心的风控层面,你找不到一个更优越于传统金融的地方,连P2P自身都在模仿传统金融机构,采取的也都是通行的审核标准,那么我又何来的传统金融的优越性呢?
我在拍拍贷上看到过一笔40万的借款,800人借出,我当时第一设想,这个案子符合了中国非法集资的三大要素,只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所以可能监管部门也一直在看,但是最终的最终肯定也是结果说话吧。P2P平台还是要学会自我保护,没必要去打这种擦边球,意义不大。
我们如果从理论假设,只要政府不倒闭,理论上,中国的金融机构就不会倒的,银行,他可以活一万年。根据类似的办法,假设我成立一个P2P公司,我不断的做形象,专门给一百万以下的投资人许诺远高于银行存款的利息,在当前一百万以下的投资人没有投资渠道的中国,其实,哪怕我的P2P90%的坏帐率又怎么样呢?我一样规模可以不断的做大,为什么呢?事实上,因为目前的P2P带有银行的特征,但却没收到像银行的监管,所以只要不挤兑,就能存活,如何不挤兑呢?那就不断的把盘子做大呗,顺利兑付,形象不断的提升呗。
因为不在同一条线上竞争,银行要定期审查,接待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应付这些人我要干多少事,而P2P什么都不用。所以两者各自的监管成本也不一样的,在加上银行短期内的相对低效,P2P的快速成长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我们来问一句,为什么要对银行进行审慎的监管?核心其实还是为了保护投资人的利益。
而中国大量的互联网是没有干这个事情,他本身就获得了监管上的优势。如果互联网还是以目前的模式,发展下去,一旦出现类似银行的挤兑,那么出事的概率就会大上很多。所以说到最后,我们很多人在想的互联网可以怎么样,可以怎么样,但是在实践中可能性非常小。互联网技术如果只是比风险容忍度,他比得过银行,他比银行有先发优势,但能不能走到最后,我个人感觉很悬。我们现在规模不大,没关系,反正一两百亿,一千亿之内玩,没关系,政府也先看着,不管你,结果好,表彰你,结果不好,对不起,进去再说。很悲惨,但是却是现实。
我跟PROSEPER负责人聊过,他们玩了那么久才四五亿美金。而且人家是鼻祖,为什么中国能远远超过美国?互联网金融如果只是说在提谁能更快把规模做起来,流量做得越大,对社会冲击越大,遭受损失就越大。所以监管现在管不管?没人管。法不责众,每个P2P都想到最后干成既成事实,规模拼命做大,做大到倒逼监管层不能管的层面,从而形成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只想说,最后可能成功的可能只有一家,大部分是做不到的,做不到的人会怎样,很难想象。很多创业无非只是归零,但是金融绝对不是,他从一开始就是一只脚在棺材里面,一只脚在棺材外面,哪只脚是你的,要到最后你才知道。而且全身而退的可能性很小,因为金融带有很大负面性。
我在微博上苦口婆心的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也劝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人,被人骂了很多次,说我不懂互联网,说我别有用心,今天听了万老师的讲话,很开心,终于感觉找到一个盟友。因为在互联网上,微博上都是在从事互联网的人,他思维不一样,他骂他的,我做我的,他说我不懂互联网,我说他不懂金融。我今天终於找到了一个可以支撑我部分观点的老师。感觉特别欣慰。我一直有在孤军奋战的那种感觉,所以今天很高兴。
Ⅶ 马云要开发什么样的互联网金融都什么业务
最好到网上搜索 资料多
Ⅷ 蚂蚁金服:马云的互联网金融帝国-互联网金融-bpf金融学堂_是真的吗能赚钱吗
反正一到100就能提现,我已经快回本了
Ⅸ 马云眼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是怎样的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创新,首先应该体现在监管定位的转变上。监管创新要回为金融创新服务答,这一点需要明确,因此,对没有实质性创新的东西,不必过度包容,比如,大量的P2P网贷公司有名无实,纯粹依靠大规模线下人工地推,玩的只是圈钱游戏,却一度呈现出监管缺失的窘境;而对于革命性的创新,则不可以监管之名,行包庇传统金融机构之实,比如,第三方支付工具广受欢迎,却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遭到了数次打压,有包庇银联等传统支付手段之嫌。马云呼吁“对技术革命要心存敬畏”,对金融监管如何创新是一个启发,因为,金融监管的创新,必然来自于监管者对真正的金融创新所抱有的敬畏之心。
其一,标榜监管创新,起码要实现动态监管、实时监管。
其二,以创新提高监管能力,必须高度重视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技术监管手段。
Ⅹ 马云看好互联网金融概念股 相关股票有哪些
马云说未来的金融有两大机会,一个是金融互联网,金融行业走向互联网;第二个回是互联网金融。答互联网金融概念股有:东方财富(300059),大智慧(601519),生意宝(002095),上海钢联(3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