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机构利率调整98年

金融机构利率调整98年

发布时间:2021-05-01 18:54:06

⑴ 求历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表

调整时间 6个月 1年 1-3年 3-5年 5年以上
1991.04.21 8.1 8.64 9 9.54 9.72
1993.05.15 8.82 9.36 10.8 12.06 12.24
1993.07.11 9 10.98 12.24 13.86 14.04
1995.01.01 9 10.98 12.96 14.58 14.76
1995.07.01 10.08 12.06 13.5 15.12 15.3
1996.05.01 9.72 10.98 13.14 14.94 15.12
1996.08.23 9.18 10.08 10.98 11.7 12.42
1997.10.23 7.65 8.64 9.36 9.9 10.53
1998.03.25 7.02 7.92 9 9.72 10.35
1998.07.01 6.57 6.93 7.11 7.65 8.01
1998.12.07 6.12 6.39 6.66 7.2 7.56
1999.06.10 5.58 5.85 5.94 6.03 6.21
2002.02.21 5.04 5.31 5.49 5.58 5.76
2004.10.29 5.22 5.58 5.76 5.85 6.12
2006.04.28 5.4 5.85 6.03 6.12 6.39
2006.08.19 5.58 6.12 6.3 6.48 6.84
2007.03.18 5.67 6.39 6.57 6.75 7.11
2007.05.19 5.85 6.57 6.75 6.93 7.2
2007.07.21 6.03 6.84 7.02 7.2 7.38
2007.08.22 6.21 7.02 7.2 7.38 7.56
2007.09.15 6.48 7.29 7.47 7.65 7.83
2007.12.21 6.57 7.47 7.56 7.74 7.83
2008.09.16 6.21 7.2 7.29 7.56 7.74
2008.10.09 6.12 6.93 7.02 7.29 7.47
2008.10.30 6.03 6.66 6.75 7.02 7.2
2008.11.27 5.04 5.58 5.67 5.94 6.12
2008.12.23 4.86 5.31 5.4 5.76 5.94
2010.10.20 5.1 5.56 5.6 5.96 6.14
2010.12.26 5.35 5.81 5.85 6.22 6.4
2011.02.09 5.6 6.06 6.1 6.45 6.6

⑵ 央行历年基准利率

2012年6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下调0.25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也同步下调。 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也同步上调。 2011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0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0年10月19日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2008年11月27日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2008年10月29日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8年10月8日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15日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9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⑶ 中国人民银行从1998年到2008年一共加息多少次

1997年以来储蓄利率变化表
时间
一年期 (%)
1997.10.23
5.67

1998.03.25
5.22

1998.07.01
4.77

1998.12.07
3.78

1999.06.10
2.25

2002.02.21
1.98

2004.10.29
2.25

2006.08.19
2.52

2007.03.18
2.79

2007.05.19
3.06

2007.07.20
3.33

2007.08.22
3.60

2007.09.15
3.87

2007.12.21
4.14

2008年以来未调整。十年来共降息5次,加息8次。每次加息的幅度均为0.27%。

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从1999年11月1日起恢复征收,税率为20%。2007年8月15日起,税率由20%调减为5%。

⑷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历年调整情况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机构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额外下调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准备金率3个百分点,鼓励其发挥好扩大消费的作用。(完
2015年3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 存款基准利率的1.2倍调整为1.3倍;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2014年11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1倍调整为1.2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并对基准利率期限档次作适当简并。
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
2012年6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自同日起:(1)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2)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也同步上调。
2011年4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4月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
2011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2月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
2010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2月26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再次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再次相应调整。
2010年10月19日自2010年10月20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据此相应调整。
2008年11月27日从2008年11月27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1.08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作相应调整。同时,下调中央银行再贷款、再贴现等利率。
2008年10月29日从2008年10月30日起,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下调至3.60%,下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6.93%下调至6.66%,下调0.27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
2008年10月8日从2008年10月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08年9月15日从2008年9月16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从2008年9月25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
2007年12月20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9月15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8月22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2007年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6年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提高到5.85%。
2005年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20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1993年7月11日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9.18%上调到10.98%。
1993年5月15日各档次定期存款年利率平均提高2.18%,各项贷款利率平均提高0.82%。

⑸ 98年银行利息是多少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1998-03-25

1998-03-25

项目
年利率(%)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
1.71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个月
2.88

半年
4.14

一年
5.22

二年
5.58

三年
6.21

五年
6.66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4.14

三年
5.22

五年
6.21

3.定活两便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人民币存款利率表1998-07-01

1998-07-01

项目
年利率(%)

一、城乡居民及单位存款

(一)活期
1.44

(二)定期

1.整存整取

三个月
2.79

半年
3.96

一年
4.77

二年
4.86

三年
4.95

五年
5.22

2.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一年
3.96

三年
4.77

五年
4.95

3.定活两便
按一年以内定期整存整取同档次利率打6折

⑹ 人民银行 历史利率变迁

答:中央银行作为一国的中心金融机构,代表国家制订(或参与制订)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统一管理全国的银行和其他非银行机构,是代表国家进行金融控制与金融管理的特殊金融机构,是现代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信用制度枢纽”。因此,本文试图从经济史学科独特的历史视角,运用历史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1948—1998年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变迁进行回顾,探讨制度发展的特点和原因,以期有助于中国中央银行历史研究的全面展开,并为完善当代中国中央银行的模式提供历史借鉴。
本文在构思上,按照中央银行是否是“发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和银行的银行”基本职能将建国后的中央银行史划分为比较大的三个阶段:1、中央银行变迁的初始阶段(1948—1978);2、过渡的中央银行体制时期(1979—1992); 3、逐步完善的中央银行体制(1993—1998)。在对每个阶段进行分析时,为保证各个阶段分析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文集中地抽取了中央银行体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横断面进行重点分析。比如:中央银行剥离其蕴涵的商业银行职能的程度;中央银行调控经济的手段;中央银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的调控目标,通过这种横的分析和纵的不同阶段联系,希望能够集中反映不同阶段中央银行体制的演变特点,为结论部分从整个历史的视角来把握中央银行的变迁特点作出铺垫,在最后本文还对中央银行体制在变迁过程中的某些行为选择进行了反思。

⑺ 央行自1996年八次降息

利率是资金价格,作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它一头影响经营者的成本,另一头又关系投资者的收益。
自1996年4月1日起停办保值储蓄以来,我国央行已下调八次利率,以一年期存款利率为例,从过去的10.98%下降为目前的1.98%;贷款利率从过去的12.28%下调为目前的5.31%。据不完全统计,前七次降息累计减少了企业财务成本2000多亿元,同时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

第一次降息:试探性微调
1996年5月1日,存款利率平均降低0.98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降低0.75个百分点,同时人民银行与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也作了相应下调。
首次降息是国家成功控制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在长达33个月的调整中实现了软着陆的背景下决定的。针对1993以来的经济过热和物价攀升情况,人行先后4次调高利率,但自1995年10月份开始,零售物价指数回落至低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减息提供了空间。
该次降息是央行及时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的宏观调控,是对经济软着陆后的一次起跑推动,减轻了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因为这些企业在国家拨改贷体制后自有资本金很低,负债率很高,降息直接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同时,居民消费倾向也很快上升6.6个百分点,股市由此开始了一个历时两年多的大牛市。

第二次降息:方向性改变
1996年8月23日,存款利率平均降低1.5%,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2%,这是8次降息中幅度最大的一次。而且,活期存款、3个月和6个月定期存款利率降幅超过30%;流动资金贷款利率降幅不到10%,而固定资产贷款利率降幅却超过了10%。
该次降息是宏观调控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显著标志。可以认为,第一次降息是货币政策试探性微调,而二次降息是一个对“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方向性改变。
本次降息已达到当时物价涨幅所能允许的最大极限,即用足了降息空间,是央行进一步支持大中型国有企业、防止经济滑入低谷的及时举措。对股市带来了更猛的刺激,股市在当年年底创了历史新高。

第三次降息:应对金融危机
1997年10月23日,存款年利率平均下调1.1%,各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5%。与此同时,人民日报还特地发了评论员文章,指出本次降息是坚持适度从紧货币政策下适时掌握调控力度的重大举措。
这次降息是适应物价增幅持续走低,进一步减轻企业利息负担,支持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要。1997年1至9月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品价格分别比去年同期仅上涨1.3%和3.4%,存款实际利率仍然偏高,比发达国家正利率水平高出若2%。
1997年亚洲爆发了较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人行及时降息,拉动内需,减少企业成本,抑制本外币利差,成功捍卫了人民币币值和保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形势。此时,由于股市前期涨幅较大,市场对利率变化的敏感性不大,但随后发行的两个长期品种的国债异常火爆。

第四次降息:增加货币投放
1998年3月25日,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16%,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6%,利率下调幅度不大,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13%下调至8%。
是次降息同样是顺应物价的走势和宏观经济状况做出的。1998年头2个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平均降低1.7%,消费需求有些不足,投资需求增幅不旺,因此,人行及时微调利率,发出刺激经济的信号,为国企进一步减负。与利率相比,这次作用更猛的工具应是中央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大幅下调此率意味着增加货币投放,促进商业银行主动发放贷款。

第五次降息:刺激住房消费
1998年7月1日,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49%,贷款利率平均下调1.12%,中长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均大于短期存、贷款利率下调幅度,同时降低了中央银行准备金存款利率和再贷款利率。
针对物价持续下跌、实际利率持续升高,有效扩大内需而做出的。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利率的下调对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居民住房消费是个积极利好。据当时估算,企业从这次降息中可以减少400多亿元的净利息支出。这次降息为完成当年8%的宏观经济增长目标做出重大贡献,与股市的相关性不是很大。

第六次降息:拉动内需
1998年12月7日,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均为0.5%。
1998年市场呈现疲软,许多商品出现买方市场迹象。当年前十个月商品零售物价同比下降2.5%,因此,实际存款利率依然偏高,加上人民币坚挺,国际投机资本存在非法套利空间,国内企业平均利润率与贷款利率呈现了倒挂,减息顺理成章。
这次减息进一步拉动了内需,也为股市的发展准备了较充足、低廉的资金。

第七次降息:配合财政政策
1999年6月10日,存款利率平均降1个%,贷款利率平均降0.75%。存款利率降幅大于贷款利率降幅,金融机构存贷款利差有所加大,同时央行准备金存款、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同时调低。
本次因是第七次降息,央行综合考虑了居民、企业和银行的利益。1999年4月份全国零售物价同比下降3.5%,内需仍然不强劲,因此,这次降息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有力配合。可以肯定,为股市的5•19后的行情做了铺垫。 (股市的“5•19”行情: 1999年这一天出现的著名“5.19”行情在中国股市写下浓笔重墨的一笔:沪指飙升4.64%,从1059.87点涨到1109.08点,也就从这天起,在7周内突破1993年沪市1558点的高点创下1756新记录,而且科技股首次领涨大盘的新领袖。沪深股市迎来10年内最辉煌的一段牛市。5•19从此成为牛市的代名词)

第八次降息:顺应新形势
2002年2月21日,存款利率平均下调0.25%,贷款利率平均下调0.5%。
时隔3年的第八次降息,是顺应了新的形势做出的。一是国际经济增幅的放缓,加上积极的财政政策仍然没有很好地解决内需不振问题,实际物价水平仍在低位徘徊,为降息打开了空间。这次降息是在股市大幅深调之后,肯定对股市有较大推动作用。

personal issue:
利率的下调将有效的扩大市场内需,推动经济增长。我国连续7次的利率下调虽然体现了宏观调控的目的,却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在实行投放国债等配合措施之后才尚有成效。
朱强说对于宏观调控方面,两代领导人拥有不同的领导方式和方向。(另附文章叙述)在交际之处发生波动性的经济趋势以及社会舆论。但是他居然翻来覆去的证明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两代领导人都很伟大,从而说明共产党是伟大的。
利率的下调对股市有显著的影响。99年的第7次降息带来519股市飚红,突破历史新高并且科技股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的领头羊。然而,如今利率仍在下调却不见股市起色。上次问了下专业人士,他说,中国股市的不完备性造就了今天低迷的状态。很多企业向银行贷入大量款项包装上市,在一夜之间成为绩优股。但因为上市而笼络的资金却不足以弥补贷款漏洞加上企业本身业绩平平,很快会成为绩平股。然后陷入业绩越平就越笼不到资金的陷阱场面。然后现在的股市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⑻ 98年以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变化

这是最新存款利率表:
http://www.icbc.com.cn/other/rmbdeposit.jsp
点开上面这个网页,在左上角点“请选择时间”,就可以查到1996年5月1日以来,银行历次调整后的存款利率了。

这是最新贷款利率表:
http://www.icbc.com.cn/other/rmbcredit.jsp
点开上面这个网页,在左上角点“请选择时间”,就可以查到1996年5月1日以来,银行历次调整后的贷款利率了。

⑼ 98年的三年期利率是多少

开始时间 截止时间 利率
整存整取三年期 19980701 19981207 4.95
整存整取三年期 19980325 19980701 6.21
整存整取三年期 19971023 19980325 6.21

零存整取三年期 19980325 19980701 5.22
零存整取三年期 19980701 19981207 4.77
零存整取三年期 19981207 19990610 3.78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利率调整98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豆蔓理财招聘 浏览:11
天地茶业股票 浏览:752
融资per 浏览:703
北京博瑞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浏览:946
买基金什么时候上车 浏览:481
汇添富外延基金到底怎么了 浏览:811
融资建造类型 浏览:160
寿险理财规划师有用吗 浏览:605
保垒理财 浏览:759
ec融资 浏览:720
花生理财预警 浏览:932
富养女儿理财 浏览:414
企业融资投资分析报告 浏览:116
兴业期货厦门 浏览:176
华夏策略回报基金净值 浏览:332
锦江融资租赁 浏览:709
苏州科达股票代码 浏览:318
股票图标大全 浏览:449
小川科技融资 浏览:823
国投融资渠道 浏览: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