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关鲶鱼效应
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市场上活沙丁鱼的价格要比死鱼高许多。所以渔民总是千方百计地想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鲶鱼进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便四处游动。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欢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原来鲶鱼进入鱼槽,使沙丁鱼感到威胁而紧张起来,加速游动,于是沙丁鱼便活着到了港口。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是唐代诗人卢纶写的《塞下曲》,说的是飞将军李广一次夜里外出,猛见前方草丛里卧着一只“老虎”。李广大惊失色,吓出一身冷汗,随即引弓射虎。第二天早晨,当他们去寻找“死虎”时,发现卧在地上的不过是一块巨石。敢情是晚上看走眼了。再看那枝箭,箭镞竟然深深地埋进石头里。李广暗暗称奇,随即再引弓射石,无论使多大的劲,箭都再也射不进石头了。人在受到惊吓或精神高度紧张、亢奋时,会迸发出超常的能量。
医学界认为人们受到惊吓或刺激时,肾上腺会分泌出大量的激素,使人产生前所未有的能量和生存力。
当一个组织的工作达到较稳定的状态时,常常意味着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降低,“一团和气”的集体不一定是一个高效率的集体,这时候“鲶鱼效应”将起到很好的“医疗”作用。一个组织中,如果始终有一位“鲶鱼式”的人物,无疑会激活员工队伍,提高工作业绩。
“鲶鱼效应”是企业领导层激发员工活力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企业要不断补充新鲜血液,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生力军引入职工队伍中甚至管理层,给那些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懒惰员工和官僚带来竞争压力,才能唤起“沙丁鱼”们的生存意识和竞争求胜之心。二是要不断地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管理观念,这样才能使企业在市场大潮中搏击风浪,增强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于鲶鱼效应的应用,目前已有鲶鱼效应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在领导活动中的应用,具体包括竞争机制的建立、能人的启用、领导风格的变革等等。但笔者认为鲶鱼效应的分析和应用远不止这些。思考问题的视角不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同。
首先,如果鲶鱼本体代表领导者。
领导者即影响他人完成任务的个体或者集体,在死气沉沉的沙丁鱼箱内,沙丁鱼就象征着一批同质性极强的群体,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创新和主动性,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整个机构是一种臃肿不堪的状态,而鲶鱼领导者的到来(或者内部沙丁鱼进化成鲶鱼),新官上任三把火,整顿纪律,规范制度,改造流程,合理配置岗位和人、财、物,逐渐组织的经营有了起色,成本减下来了,臃肿的机构简化了,无能的沙丁鱼被吃了、赶走了,有能耐的沙丁鱼得到了正面的激励,这样整个机构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鲶鱼领导者的带领下,整个组织的活力都被调动起来,从而使集体的力量更加强大,占领市场、保有市场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鲶鱼领导者应该具备如下特质:
1、办事果断、雷厉风行:迅速发现组织停滞不前的病症所在,并能够快刀斩乱麻,迅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说话算话、强势作风:科学地决策,并能够监督决策的执行,及时评估政策的有效性。
3、倡导创新、结果导向:提倡创新,塑造鼓励创新的氛围,从业务流程、工作设计、人员招聘与配置、薪酬设计和考核等方面体现创新思想,体现创新的利。
4、成就需求、前瞻视野:有短中长期发展规划和目标,能够预见组织发展的方向以及现存人力资源与未来的差距,能够有效地辨别未来人才,裁减掉不适合组织发展的拖后腿人员。
5、系统视角、敢于变革:能够从系统内外观察组织系统结构的变化和功能,既要把自己当作组织的一部分(相对于渔夫,鲶鱼领导者本身也是沙丁鱼,渔夫才是领导者),又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小系统中的领导者,能够带动员工队伍打开局面、打破常规,取得良好效益。
对于在领导者领导下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职工群体而言,如果领导者有鲶鱼特性,那么要生存下去的方法就是运动起来,激发自己的能量,至少要和鲶鱼同步速度,并且要保证同一方向(企业目标),这样才不至于被鲶鱼追上吃掉,或者被其他沙丁鱼挤到最后憋死。
其次,如果鲶鱼代表团队中一员。
那么它就意味着新、奇、异,包括观点的不一样、行为的不同、习惯的迥异,正因为不同,才会激发智慧,一个团队需要不同性格、不同技能、不同工作经历的人加盟,如果都是清一色的员工,那么这个团队产生奇思妙想、产生高绩效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在注重团队建设、致力团队沟通的今天,适当地吸引一些鲶鱼加入团队,会给整个团队带来活泼的工作气氛,带来创新,带来多赢。
但是鲶鱼的数量应当加以控制,全是鲶鱼的话,整个团队就会出现“个个是英雄、整体是狗熊”的现象,因为个个鲶鱼都想坚持自己的观点,合作和沟通就不存在了,整个团队就乌烟瘴气了,所以日本有些企业信奉“一流管理者、二流员工”的用人信条,既然一条鲶鱼能够带动一群鱼翻腾搅动,那就没有必要再放第二条了,一山不容二虎也是这样的道理。
从这个角度看,团队中的鲶鱼分子应注重良性沟通、影响力的塑造,其他员工对待团队中的鲶鱼,也应该在工作的基础上与其加强合作。
再次,如果鲶鱼代表让人来劲的工作内容。
现在在很多企业,组织结构和工作设计依然成为流程改造的一大课题,不合理、枯燥无味、没有前景、单调无聊的工作内容让人们感觉像一桶拥挤的沙丁鱼一样没有激情,不愿意在岗位上多思考多改进,以致慢慢地形成了集体惰性。如果能够把工作扩大化、丰富化的鲶鱼效应应用到工作设计(Jobdesigning)上,那对组织的财务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如何把好动、充满激情的鲶鱼放到一潭死水的工作中呢?这又是一门棘手的学问,有人主张从横向和纵向扩大工作范围、深化工作内容,让员工们体验丰富的工作活动,感受努力工作的成就,让他们体现面对挑战性、来劲性工作时的激动与欲望;有人主张运用轮岗的方式增长员工的才干,让他们工作中的鲶鱼越游越欢;笔者则主张在应用以上措施的同时还要注重人与岗位性格的匹配,鲶鱼就要做鲶鱼的事情,沙丁鱼就要做沙丁鱼的事情,岗位中既要有鲶鱼性工作内容也要有沙丁鱼性工作内容,最重要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偏好,看那些工作能够让他们产生鲶鱼的动力与激情,只有匹配了之后,鲶鱼效应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不然虽然设置了鲶鱼性工作内容,却发现这种工作根本不能让员工为之动容、为之奋斗,那么这条鲶鱼就成了死鱼了。
从这个角度看,工作中的鲶鱼代表着丰富的工作内容、令人来劲的责权利、充满挑战的工作期望、新鲜的其他岗位体验等等。对于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而言,是否要在工作中设置鲶鱼工作、在什么层次上设置鲶鱼工作,都将是一个组织的战略问题。
综上,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鲶鱼代表的内容是不同的,对于一个从业者,领导可能是鲶鱼,那么你的努力最好和组织保持同方向,不要往后游,否则就有被吃掉的危险,永远充满激情地向上游,也许某一天你也变成了鲶鱼,赶着一群沙丁鱼向上奋斗;你的同事也可能是鲶鱼,那就和他比拼比拼,看谁翻腾的能量更大;你的下级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在激励下属成长的同时,别忘了给自己充充电,保持强劲的势头发展,否则你也有被下属吃掉的危险;你的工作中也可能有鲶鱼,那就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分清主次,让鲶鱼工作越游越欢,最好能到上一层工作岗位上去搅动一番。
人如此,动物亦如此。鲶鱼效应与李广射石异曲同工。
许多人都知道草原狼的例子。澳大利亚某牧场上狼群出没,经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于是求助政府和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狼没有了,羊的数量大增,牧民们非常高兴,认为预期的设想实现了。可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牧民这才明白,失去了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于是,牧民又请求政府再引进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数量又开始增加。
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词语讲的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进外国“鲶鱼”,对我国企业的成长壮大,未必是坏事。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在金融界的应用]指入世后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产生激活中资金融机构,使中资金融机构彻底摒弃优越感和依赖性,加快从理念转换、制度架构、经营管理到运作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步伐,加速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鲶鱼效应是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之一。
⑵ 什么是鲶鱼效应、犹太效应
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例子: 假如一个普通人和科学家一起做试验,成功了,大家会觉得是科学家的功劳,失败了就会觉得是普通人拖累了。
⑶ “马太效应”,“鲶鱼效应”分别是什么意思
1、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马太效应,是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们常用的术语,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两极分化,富的更富,穷的更穷。
马太效应,名字来自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一则寓言: “凡有的,还要加倍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表面看起来“马太效应”与“平衡之道”相悖,与“二八定则”类似,但是实则它只不过是“平衡之道”的一极。
2、鲶鱼效应,鲶鱼在搅动小鱼生存环境的同时,也激活了小鱼的求生能力[1]。鲶鱼效应是采取一种手段或措施,刺激一些企业活跃起来投入到市场中积极参与竞争,从而激活市场中的同行业企业。其实质是一种负激励,是激活员工队伍之奥秘。
需要强调的一点,在某些企业中,由于一些官僚长期无所作为或者无力承担新任务新责任,鲶鱼性人才成为企业正向提升的动力。
社会生活十大著名法则
1、马太效应
2、手表定理
3、不值得定律
4、彼得原理
5、零和游戏原理
6、华盛顿合作规律
7、酒与污水定律
8、水桶定律
9、蘑菇管理
10、鲶鱼效应
⑷ 怎么看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专家表示,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虚拟特征,使得其安全性尚存在不足,如何实现便利性与安全性的结合是今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重大课题,建立包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体系势在必行。 “余额宝”的诞生,不仅起到了“鲶鱼效应”,也对银行业传统经营方式带来了巨大冲击,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理财观念和生活方式,甚至有人说,“余额宝”颠覆了传统的银行体系。对此,阿里小微金融服务集团(筹)国内事业群总裁樊治铭日前在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3)分论坛上回应称,这个讲得太过,但是“余额宝”为中国广大消费者带来了最便利的理财工具。“余额宝”现在这么热,主要是体现了广大老百姓最迫切的需要。 按照相关规定,支付宝是不能直接给予自身客户闲置资金利息。中信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助理陈树军认为,“余额宝”的本质是货币基金。它本质上是支付宝为了提升自己客户的闲置资金收益而推出的一种基金,满足了支付宝客户的需求。阿里通过和天弘货币基金合作创新推出“余额宝”,体现了互联网企业的灵活性、进取心。 “余额宝”做到“T+0”为消费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它的成功显示了互联网金融强大的生命力,这仅仅是当前互联网金融大潮中抢眼的一道风景线。实际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早已在很多领域如火如荼地,不仅包括民间资本推动P2P、“众筹贷”的蓬勃发展,更重要的是还包括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等的普及,正如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所言:“互联网金融主流应该说还是金融体系。”他表示,近年来网络金融发展步伐相当快,尤其是今年以来,各个主要银行都往电商延伸,充分运用互联网。 面对互联网金融掀起的一场革命,商业银行难以置身其外,但是“余额宝”的火爆、P2P的红火,对银行业的网络化生存提出新的挑战。杨再平认为,商业银行一定要有危机意识,最大限度地运用网络技术的成果,能够采用的都应该采用,要重新装备银行业、重新改造银行业,包括硬件和传播。还要向银行业的挑战者、竞争者学习。 陈树军认为,金融多元化是一个趋势,银行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出现了多种形式,网络银行适应了这一发展规律。但是,商业银行也在加强学习,也在努力改进自己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自己解决方案的能力,相信未来会形成百花齐放的格局,为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提供优质服务。 互联网金融所带来的便利性以及为普惠金融提供了重要载体,迅速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那么,它将完全取代实体系统,“只要线上不要线下”,完全颠覆一切金融活动吗?事实并非如此。经过7年多实战的宜信公司创始人、CEO唐宁表示,互联网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互联网是万万不能的。在多年信用管理系统的实践之中,发现很难用互联网完全替代传统的信用评估、风险管理,仅仅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和交易是不够的。当然,可能对于某类人群比如电商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风险评估,但是对于几千万小微企业主、贫困群体,纯粹依靠虚拟世界的信息去做风险评估不太可能。互联网可以大大地推动进程,但是也要和实体经济相结合。 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线上来解决,很多产品的营销、风险管控等都需要线下工作,其中很多需要以面对面的方式来解决。尤其在广大的农村,人们还需要通过线下面对面的方式去解决信用问题。当然,随着生物识别技术的推进或将有助于线上信用体系的构筑。 互联网金融之所以“火”起来,关键在于其提供的便利性以及推动了普惠金融在中国的逐步实现。但是,互联网金融所具有的虚拟特征,使得其安全性尚存在不足,如何实现便利性与安全性的结合是今后互联网金融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互联网金融的监管问题亟待提上日程。 杨再平表示,建立包容互联网金融的有效监管体系势在必行。金融没有有效监管是不可持续的。对互联网金融要包容而不是排斥,要看到互联网金融包括银行业正规金融机构所做的互联网金融都有新的风险。他表示,首先要修法,修订商业法、证券法、票据法等;其次还要增法,要增加相关的法律;最后要建立准入机制。 由于新模式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具有创新在前、监管法规体系完善滞后的特点,因此创新者要把握好创新的原则。唐宁认为,在监管方面始终要秉承合法合规、利国利民的原则。合法合规、利国利民,是指现在所做的事情和既有的法律法规、监管环境不相抵触,与此同时,大力创新又利国利民,和法律法规监管完善的方向相吻合。 分析人士认为,总体而言,为促进互联网金融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还需要立法、行政、行业协会等的监管以及行业的自律,共同构筑起一道科学的风险“防火墙”。
⑸ 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
从国内实践看,互联网金融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网络银行、金融理财产品网络销售、第三方电子支付、网络保险销售,以及网络小额信贷等,例如P2P网贷平台、阿里“余额宝”、和讯“放心保”等。互联网金融具有的独特优势,将对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在银行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发挥鲶鱼效应,包括改变银行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但在互联网金融井喷的同时,也暴露出监管缺位、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需要对其进行规范,预防可能出现的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 加快互联网金融立法。目前,我国金融法律体系对互联网金融这种新的金融业态普遍关注不够,尚不存在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法律,只有银监会于2011年发布的《关于人人贷有关风险提示的通知》。但是互联网金融发展速度已远超预期,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不少风险隐患,如果不加快对其进行立法规范,就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风险。因此,建议充分考虑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加快互联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快互联网金融发展基础性法律立法。梳理完善现行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制度,从法律层面界定互联网金融问题,厘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方向,包括界定互联网金融的范畴、建立较高行业准入门槛、规范市场主体交易行为等问题。二是要修正和完善互联网金融配套法律体系。修正和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等互联网金融配套法律体系,对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涉及的框架性、原则性内容进行细化立法,系统构建与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配套法律制度。三是要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制定互联网金融相关的部门规章,发布网络金融行为指引文件和国家标准,为网络金融平台运营商、出借人、借款人等相关参与者提供具体化的规范引导。 强化互联网金融监管。互联网金融作为新兴的金融模式,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尚无法完全覆盖,存在一定的监管缺位,例如银行的互联网金融业务服从银监会的相关监管,以阿里金融为代表的小贷公司由地方政府监管,以宜信为代表的人人贷业务、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电子支付业务则无明确的监管部门,主要依靠行业自律。因此,必须尽快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机制,以保证既能充分包容创新又能确保监管到位。一是要明确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建议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新情况,重新梳理各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业务范围,在此基础上,明确相应互联网金融企业、互联网金融业务监管部门。二是要强调互联网金融非现场监管。随着互联网金融深化,以及金融交易虚拟化,交易对象变得难以明确,同时交易时间缩短、交易频率加大,使得现场检查很难有更多用武之地。因此,必须重视非现场技术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的广泛运用。三是要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同时考虑到互联网金融行业具有技术相对密集、参与人员众多、跨区域发展等特点,一旦陷入非法集资,可能会引发事关稳定的社会问题,所以应当加强对该行业的研究和监测,形成一定的预警机制,并制定好应急处理预案。四是要加强国际监管协调。
⑹ 鲶鱼效应是什么意思与中国青年报
《经济观察报》评论,又一个业外大佬以颠覆者姿态“入侵”汽车行业,如同谷歌、特斯拉等“门外汉”一样,这些汽车行业新玩家造车的要义都指向重新定义汽车。
照此说来,“苹果汽车”就是一条鲶鱼。过去几十年来,汽车业界进步的速度远远没有IT行业快,除了技术难度较大以外,还是和整个行业的垄断有关。一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汽车工业上用的比较慢。业界需要一条鲶鱼来刺激暮气沉沉的汽车行业巨头们,而苹果恰恰擅长做这一点。苹果的理念就是用钱砸出世界最好的技术,最先进的工艺为我所用。
大河网预测,苹果汽车或许不会像苹果手机那样颠覆整个行业,但是将会成为业界的鲶鱼,在苹果的带动下,更新更好的技术会用到我们的汽车上。
车联网继续画饼,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
互联网向汽车领域的渗透,让车联网的大饼也是越画越大。像乐视之前就公布了“超级汽车”计划,奇瑞、易到用车、博泰电子三方也宣布要“一起玩个大的”,打造下一代智能汽车。可以说,车联网正在以“疾风吹劲草”般的态势席卷整个汽车行业。凤凰财经关注到这样一组数据。统计显示,未来三五年内,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000亿元,而2015年全球将有60%的车型配置车联网技术,到2020年这一比例会进一步提升到90%。
当然,也不乏质疑之声。新浪网分析,互联网造车仅仅是一个概念,汽车作为传统的制造行业,互联网不具备颠覆的条件。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过,目前,互联网给汽车销售端带来较大的冲击,这是一种创新模式,但要彻底颠覆汽车制造业,这只是个玩笑。
但是不论你接不接招,车联网就像鲶鱼一样,正在重构汽车制造的“生态圈”。对于车企来说,如何更好地适应、满足消费者对车联网的需求,才是关键。
不动产登记施行,各地高端二手房源涌入市场
“鲶鱼效应”还体现在不动产登记引发的房地产市场波动。《中国青年报》关注到,《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昨天正式施行,居民手中的“房产证”将陆续换发为“不动产证”。尽管这次不动产登记只是一次摸清住房家底的举措,并不涉及房产税征收,但记者从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产中介方面了解到,近期有不少高端二手房源开始涌入市场。
那么,不动产统一登记的落地真的会导致房价下跌,改变楼市格局吗?有评论认为,房主很淡定,中介凑热闹。因为不动产登记已经喊了很多年,很多人早把房源处理了,最主要的是新政策没有强制性,没必要抛售。《中华工商时报》则预测,它对房价的影响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因为完成登记需要好几年,房产税、遗产税如何收缴也是未知数,现在谈不动产登记对房价的影响为时过早。
不过,从长期来看,不动产登记显然能够让楼市发展更健康。炒房族少了,泡沫也就少了,房屋更能体现出正常价值,发挥它的真正功能。
专业市场遇冬,“抱团融通”是脱困之路
最后再来说一个现象,如今不少专业市场都在遭遇寒冬,比方说卫浴家具城、服装城、小商品城……这些曾经热火朝天的专业市场,如今面临商户退租、客流渐少的困境。新华网记者走访具有“经济晴雨表”之称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多个区域,也看到不少空铺。一些商铺老板表示,这几年生意都不太好。
生意不好的原因,主要被归结为受到电商冲击。事实果真如此吗?郑州市宁波商会会长陈焕苗说:“专业市场的困境,表面看是电商冲击,实质上是流通环节过度加价的贸易方式,已经逐步被消费者抛弃。卖家具的人有句行话,叫‘俩月不开张,开张吃半年’。主要是在市场做展示的租金费用等成本太高,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电商其实是加速市场转型的鲶鱼。传统市场不改变,死路一条;放下架子、降下价格、线上线下融合,市场抱团合作,才是“顺利过冬”的关键。
⑺ 金融市场中的鲶鱼效应是什么,是由什么事件而得名的
金融鲶鱼效应
人如此,动物亦如此。鲶鱼效应与李广射石异曲同工,都是人在压力下激发潜能的例子。
许多人都知道草原狼的例子。澳大利亚某牧场上狼群出没,经常吞噬牧民的羊。牧民于是求助政府和军队将狼群赶尽杀绝。狼没有了,羊的数量大增,牧民们非常高兴,认为预期的设想实现了。可是,若干年以后,却发现羊的繁殖能力大大下降,羊的数量锐减且体弱多病,羊毛的质量也大不如从前。牧民这才明白,失去了天敌,羊的生存和繁殖基因也退化了。于是,牧民又请求政府再引进野狼,狼回到草原,羊的数量又开始减少。
急中生智、置之死地而后生,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词语讲的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引进外国“鲶鱼”,对我国企业的成长壮大,未必是坏事。
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
在金融界的应用指入世后随着外资金融机构的加入及其活力的释放,可以产生激活中资金融机构,使中资金融机构彻底摒弃优越感和依赖性,加快从理念转换、制度架构、经营管理到运作机制等全方位的改革步伐,加速我国金融业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鲶鱼效应是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发展产生的积极效应之一。
http://cdbin.blogbus.com/c0/index_6.html 给伱一个参考网页
⑻ 如何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以其独特的优势向传统金融发起了挑战。这种挑战和竞争将在长专期的金融发展过属程中会发生鲶鱼效应,促进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共同向前发展。这种挑战和影响包括改变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进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创建适合新模式下的新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及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