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互联网金融p2p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p2p风险控制

发布时间:2021-05-05 20:27:24

互联网金融p2p风险有哪些

风险主要还是两端的风险:
对于平台来说,主要面对的还是两种风险
1.项目风险控制专的风险
对于很多平台来说,风属控都是面临的主要问题,风控过严,对于很多平台来说,基本上项目就会很少。风控过于放松,坏账逾期又上去了。坏账逾期控制不了,那么平台未来面临的风险就会累积。爆发也是早晚的事。
2.平台经营性风险
平台运营成本过高,人力成本、营销费用。平台基本是靠利差盈利。但是企业各项经营成本无法控制,同时又没有更多的投资人进入。交易量无法上去。对于平台来说长期无法盈利也是面临的巨大风险。
最后,提一下,政策风险这事,从目前来看,只要是踏实做平台的,未来政策不会面临太大的风险。
对于投资人来说
1.平台跑路的风险
对于普通投资人来说,很难判断平台的初衷。一开始就是骗钱的还是踏实做平台的。
2.平台风险控制的风险;平台经营性风险
3.平台风险不透明
本息担保、平台不公布真实的数据(坏账逾期率)。这些都会导致投资误判,加大投资额度。这就导致投资人往往在出事时才如梦初醒

❷ p2p网络贷款平台有什么风险控制

P2P网络借贷平台是P2P网络借贷市场的主体,应当在防范风险方面从以下五点来具体落实:

  1. 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做成盈利能力强的百年老店。P2P网络借贷作为网络版的民间借贷,将会长期存在,因此,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做成百年老店具有现实性和可行性。要想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做成百年老店,P2P平台就要有足够的盈利能力,而贷款人最关心的是P2P平台的经营风险。只有切实做到诚实信用,不断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才能防范P2P平台的经营风险,并且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做成盈利能力强的百年老店。

  2. 禁忌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做成借贷或投资的资金池。既不发放贷款,又不吸收存款,也不做理财产品,才能把P2P做成网络借贷平台,进而避免触及法律红线。

  3. P2P网络借贷平台应避免向贷款人提供免费担保。P2P平台对贷款人提供免费担保,表面上对贷款人负责,如果P2P平台因兑现担保而倒闭,实质上对贷款人是不利的。P2P平台对外提供免费担保,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担保合法有效,增加了P2P网络借贷平台的生存和发展风险,不利于将P2P网络借贷平台做成盈利能力强的百年老店。P2P平台对外提供收取担保费的担保,能够增强盈利能力,有利于P2P平台基业常青。

  4. 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得侵犯借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P2P网络借贷平台要对借贷消费者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负责,推广对借贷消费者的风险教育,防止借贷消费者被欺诈。

  5. P2P网络借贷平台最好建立风险准备金。P2P平台运作过程中将盈利的一部分按一定比例提留风险准备金,并对外公示。如果少数借款人违约逾期,P2P平台将会动用风险准备金向贷款人还本付息,同时取得对借款人的代位追偿权,这样将会对贷款人有莫大的吸引力。

    监管部门是P2P网络借贷市场的裁判,应当为P2P网络借贷市场提供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一是制订和实行利率市场化的政策和法律,降低资金成本;二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降低社会信用风险;三是为民间投资和民间借贷立法,让P2P和其他互联网金融的运作和创新有法可依

❸ 互联网金融方式及风险防范有哪些

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关键在于制度建设,对互联网金融监管需要加强分工合作,实施市回场化监答管。

1、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可设定注册条件,提升门槛,并保证条件公开,事中事后监管主要应用技术监管,依托技术建立行业数据库、监控平台等,不能走传统金融监管。

2、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证消费者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服务,包括信息公开、产品要求等信息都在合同条款上列明,使消费者具有风险识别能力,主动承担风险。

3、加强自律管理:实行严格的事后处罚、公开处罚、自然退出、公开追责。

❹ 互联网金融如何做风控

1,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风险管理:是指如何在项目或者企业在一定的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减至最低的管理过程。它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评价等环节。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所以其实风险控制是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环节。
2,互联网如何做好风控:
(1)首先,了解风控体系的建立是打算以哪种形态存在?线上审核、线下审核还是线上线下结合模式?首先不太建议纯线上风控审核,基本目前市场还是要以线上评分机制与线下风控结合为主,如果纯线上风控审核,对于风控而言难度还是相当大的,那么真实性、道德风险、合规性等都需要防范的,一旦投资者的资金出现问题,止损难度和费用都会相应增加,纯服务平台,是否承垫付投资人损失,那么对平台会有相当大的预期风险,如果不承诺垫付,那么市场投资者的粘合度、信任度等问题就需要解决,对于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势必会受阻,需要承受的是长期的市场适应能力,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非结构化产品特殊可行性模式;
(2)但是不得不说,互联网金融也是一种传统模式的颠覆,传统的金融模式:投资者、服务平台(P2P)、融资者,对于一端的投资来分析,互联网金融公司,是一个快捷有效的一个投资方式,操作的安全性、可控性、稳定性比较重要了;对于另一端借款分析,是否会有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出现,对于一个金融企业来说就至关重要,还是一个‘风控点’的问题。
(3)然后公司应考虑进入市场方向、目标客户群体,打算以金融产品为市场导向,再去考虑风控掌握方向,先要把战略目标确定了,才能去确定有效的风控体系建立、市场推广方向等,现在就有很多家互联网背景的公司,他们的风控方向,目标人群是明确的,当然他们的互联网背景,也为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优势,就是多年的用户和商户的数据累计,可以明确的进行数据分析、轨迹消费习惯测算,O2O供应链环节把控、产业链上下游控制等等的防范措施,这就是他们的风控把握明确方向。

❺ 互联网金融借力大数据玩转风险控制

互联网金融借力大数据玩转风险控制
近两年,金融行业内竞争在网络平台上全面展开。大数据时代,这种竞争说到底就是“数据为王”。为什么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共享性,提供了“大数据”和更充分的信息,即通过更完善的价格信号,帮助协调不同经济部门非集中化决策。
信息占据核心地位
信息占金融市场核心地位。金融市场是进行资本配置和监管的一种制度安排,而资本配置及其监管从本质上来说是信息问题。因此,金融市场即进行信息的生产、传递、扩散和利用的市场。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信息的传递和扩散更加便捷,信息的生产成本更为低廉,信息的利用渠道和方式也愈发多元化,从而越来越容易实现信息共享。这种共享不仅包含着各类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而且包含着金融机构与其他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及企业间的共享等。
信息共享并由此形成的“大数据”,降低了单个金融机构获得信息、甄别信息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利用的效率,使信息的生产和传播充分而顺畅,从而极大地降低了信息的不完备和不对称程度。“大数据”不仅使投资者可以获取各种投资品种的价格及影响这些价格的因素的信息,而且筹资者也能获取不同的融资方式的成本的信息,管理部门能够获取金融交易是否正常进行、各种规则是否得到遵守的信息,使金融体系的不同参与者都能作出各自的决策。
正确看待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火了P2P市场,也折射出风控体系建设的缺失。P2P跑路现象主要原因就是风控缺失,体现在“重担保、轻风控”和“重线上风控、轻线下调查”。
当前,多数P2P平台“重担保、轻风控”的思路是不正确的,担保是外界因素,风控是内在因素,一味强调用外在的因素而不解决自身的问题,不可能实现良好运转。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不在规则之中,而在互联网和金融双重叠加的对象之中,其最基本的风险边界应是保证投资者的资产安全。守住了安全底线,这些平台才能健康成长。所以,P2P平台根本的安全底线还在于加强自身对象的风控。
另一方面,风控分为贷前、贷中、贷后风控。目前有些P2P平台从最开始的贷前风控就缺失,贷前风控最重要的是要实现“线下调查”,即通过线下实地走访和考察,对客户信息进行交叉验证和真实性验证,包括对借款人银行流水、征信报告、财产证明、工作证明等的审查,通过审查评估借款人还款能力。这些线下风控是不可或缺的,不能迷信或过分夸大“互联网+”的效率和普惠,线上的大数据和线下的实地考察必须结合。
基于大数据、个人征信的风控手段已有很多,大数据征信是实现P2P风控的创新路径。但是也需要正确看待,既不能要求大数据征信一步登天,一下子带来质的改变;也不能风声鹤唳,一有创新就以各种名义围追堵截,而需要给予更多理性的包容和试错的空间,在渐进创新中不断完善大数据征信体系。
目前存在的困难:
一是数据的虚拟性和“信息噪音”。虽然大数据及其分析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数量和精度,但由于虚拟世界中信息大爆炸造成的“信息噪音”,导致交易者身份、交易真实性、信用评价的验证难度更大,反而可能在另一层面更强化信息不对称程度,也更容易存在信息垄断。
二是信用数据关联的不确定性。信用数据是多样化的,包括朋友信用、爱情信用、事业信用等。所谓忠孝不能两全,一个对朋友忠诚的人不一定对事业忠诚。对事业或工作忠诚,也不一定能说明他的金融信用好。大数据通过日常信用来判断金融信用会出现偏差。
三是“数据孤岛”不能实现数据共享。互联网平台具有强烈的规模效应,平台越大越容易产生数据,越容易使用数据。例如,阿里小贷主要通过卖家累计的海量交易信息及资金流水,也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在几秒内完成对商家的授信。但是,阿里小贷的数据,不可能提供给其他公司使用。因此,下一步应推动数据的整合和共享。
玩转大数据风控系统
传统的风控模式更多关注的是静态风险,对风险进行预判。而P2P市场让越来越多的传统金融企业转型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技术要对风险进行实时把握,要做到两点: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以及大数据的流处理模式。
大数据和云计算结合,实现了实时监控。云计算为大数据实时把握提供了硬件基础,可以实现秒级的数据采集、分析和挖掘。流处理模式实现了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的有效结合。一种人习惯先把信息存下来,然后一次性地处理掉,也叫批处理,如定期处理过期邮件;另一种人喜欢信息来一点处理一点,无用信息直接过滤掉,有用的存起来。后者就是流处理的基本范式,实现了实时监控。
怎样才能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业务方向,玩转大数据风控系统,使其发挥到最大作用?我认为,要关注“大众数据”。要意识到互联网“长尾效应”的作用,互联网环境下“得大众者得天下”,关注大众数据,要了解大众心态,在归属感、成就感和参与感上下功夫。
还要将业务驱动转向数据驱动。理解数据的价值,通过数据处理创造商业价值,看似零散的数据背后寻找消费逻辑。此外,还应改造公司数据相关的IT部门,将其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充分认识大数据是核心竞争力,重视其挖掘和预测的能力。
当然,实时大数据风控还需要很多方面的探索,如何借助大数据建立全生命风控体系,形成贷前、贷中、贷后流程管理系统和决策系统。另外,还需加强信用数据相关性研究和量化模型的开发,金融信用(主要指借贷数据)可获得性比日常信用数据难,以金融信用为中心,通过日常信用,构建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❻ P2P网贷运营风险如何控制

1、创始人创办平台的目的

挣钱、追求社会地位、追求理想这都是正面的目的。但如果目的是骗钱、还债、自己借款,这时候就需敬而远之。
有人觉得骗钱为目的的平台还有人投吗?有,投机者的心态是这样的:我只要在骗子跑路前把自己的钱收回就行。这样的投机者,窃以为应该敬而远之。
2、创始人的背景、经验和人品
创始人或创始团队最好同时都有金融和互联网背景,再次之,至少有一种。如果完全是没经验的创业,或是完全的外行,这里风险就大了。
我这里特地提到了人品,人品有时候反而更加重要。如果史玉柱来开个平台,承诺担保。那我完全放心把钱给他,因为即使他倒闭了,也会东山再起把钱还上。在互联网时代,了解一个陌生人的人品越来越容易: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了解这个人的关注点,衣食住行,能判断大概这是个什么样的人。
3、流程和制度
流程和制度是控制道德风险最有效的方式。如果是正规的P2P,公司老板是没有权限动用到投资人资金的。 投资人充值到第三方支付——借款人从第三方支付收到借款——借款人还款到第三方支付——投资人从第三方支付取现。
严格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可以很大程度上杜绝老板跑路的可能。
除此之外,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也很重要。以我司为例,所有的大额提现都会经过三位不同职能部门、岗位的人工审核。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去确认资金流动的合理性。
二、信贷管理风险
办理一笔、两笔贷款,然后把钱收回来了,这样算是有信贷风险的管理能力吗?不然,我借钱给我老婆,然后钱收回来了,逾期率0%,这并不代表我很厉害。信贷风险管理能力在于管理“陌生”借款人客户的数量(注意是数量,而不是金额)。管理的客户数越多,能力越强。
如何控制信贷风险?
1、小额分散
小额信贷是一个很专业的领域,现在都有专门的课程,广州和杭州的金融学院都有专业的小额信贷课程。我这里简单强调个原则:小额分散。什么是小额?金融办要求小额贷款公司单笔借款借款额度,不得超过注册资金的5%。这是小额。什么是分散?借款人的行业、地域分散,借款人的数量足够多。
2、杜绝虚假借款人
资本是靠时间获利的,这来带个很严重的问题:风险滞后,旁氏骗局就是这样的玩法。就我的经验来说,只要是真实的做事的人,绝大部分还得比较可靠的。出现坏账的,要么是借款人一开始就是想骗钱的,要么这个借款人就是虚假的。
检验是否是虚假借款人的方法也很简单:随机抽查借款人的打款记录、借据,或随机访谈借款人。
三、资产管理风险
资产管理是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个很专业的工作。做的不好,可能就会出现流动性危机,严重的引发挤兑等(P2P模式理论上不应该出现挤兑)。
什么是资产管理呢?我在之前说过,对投资人来说,一定要小额分散,这样才能控制风险。但小额分散对个人的资产管理是矛盾的,我投10万出去,一年后的确挣了1万块,手头有6万资金,可还有5万是债权的形式存在的,还没收回来。
因此很多P2P平台都设计了各种投资产品(也可以叫是广义的理财产品,可我们平时说的理财产品,都是狭义的理财,只能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这里暂且避讳),可以让投资人在一定时间内把本息全都收回。
当前可见的P2P的资产管理方式有两种:1、债权转让式。2、拆分债权式。
1、债权转让式
目前做的规范的P2P都采用这种模式:投资人A投了若干笔借款,半年后到期,这时A把还没还完的债权以一定价格转让给投资人B。这样投资人A就能够在一定期限内收回本息,成功退出。这种模式也有一定风险,如果平台运营能力弱,找不到投资人B的话,那投资人A就只能等到借款人按期限把钱还完,才能把本息收回了。类似信托展期,但这种资产管理模式,风险可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
2、拆分债权式
这是目前P2P风险极大的一块。借款人C借款100万,期限6个月。这时平台方把债权拆成6笔,额度100万,期限1个月的借款。第一笔借款给借款人,第二笔借款给第一笔借款的投资人,第三笔借款给第二笔的投资人,以此类推。这么惊心动魄的环节,一旦没有衔接上,就会发生借款人的逾期。可实际上借款人并没有逾期,平台也无法提前把钱收回,但从投资人角度,这已经逾期。继而造成不信任,引发更多逾期。。。然后就挂了。

阅读全文

与互联网金融p2p风险控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联动天翼融资 浏览:819
富国消费主题基金怎么挣钱 浏览:764
1145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305
融资诉求6 浏览:606
兴乐集团投资 浏览:37
入库期货商品应由商品 浏览:889
2014外汇时间表 浏览:892
普顿外汇要跑吗 浏览:846
投资有风险什么需谨慎 浏览:790
德国dax30股指基金 浏览:494
期货高点试空 浏览:470
烟台活期投资理财平台推荐 浏览:175
融资中介服务机构 浏览:941
理财单页模板 浏览:750
股票异动公告 浏览:927
一千三百欧元兑换多少人民币 浏览:391
破净值股票 浏览:63
信托50 浏览:589
5月9曰原油价格 浏览:267
投资类企业分类 浏览: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