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卖出债券,会减少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引起货币供应量减少,市场利率上升
因为在该过程中,中央银行动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商业银行买证券是用超额准备金,所以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了,相当于供给少了,由于很多人要借钱,银行按照利率高低将钱贷给出价高者(即愿意付出高利息的人),市场均衡利率就提高了。
即中央银行提高或降低再贴现率来影响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从而影响基础货币投放量,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其它经济变量。
比如,中央银行认为货币供应量过多时可提高再贴现率,这首先影响到商业银行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减少,若货币乘数不变,则货币供应量相应减少;其次影响到商业银行相应提高贷款利率,从而抑制客户对信贷的需求,收缩货币供应量。
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表示货币供应量将趋于减少,市场利率将会提高,人们为了避免因利率上升所造成的收益减少,可能会自动紧缩所需信用,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反之则相反。
中央银行不仅可用再贴现影响货币总量,还可用区别对待的再贴现政策影响信贷结构,贯彻产业政策。
一是规定再贴现票据的种类,以支持或限制不同用途的信贷,促进经济“短线”部门发展,抑制经济“长线”部门扩张;
二是按国家产业政策对不同类的再贴现票据制定差别再贴现率,以影响各类再贴现的数额,使货币供给结构符合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
② 为什么债券基金当市场利率下调时,其收益就会上升
利率与债券的关系是相反的
利率越高,债券价格越低
市场利率与债券的市场价格呈反向变动关系
当利率上升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较好,期待得到更高的利息收入,从而更加青睐于短期债券的投资,即商业银行会得到更多的投资,更多的收益。另一方面,长期债券,以及基于长期投资的行业,如保险、基金将获得较少的投资,利空消息。
另一方面,当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时,货币供应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央行就会扩大银根,增加货币供应量,从而使利率下调。这时,理性投资人会更加青睐于长期投资,如长期债券,基金,保险行业。那么,短期债券的投资会减少,商业银行获得的投资也会减少,利润也会随之下降。
价值决定价格!
债券的价值就是债券的票面利率(以及本金)。由于债券市场有持续性(每年国家和企业均在市场上大量发行债券),因此,投资者可以认为在任何时间段均可以买到国债,基于以上情况,投资者在选择债券的时候主要考虑当前债券的实际收益率是否符合市场认可的价值。
例如:近期国家加息了,由于以前发行的(固定利息)债券利率不调整,为使市场认可某以前发行的债券品种的交易价格,该债券只有通过调整收益率的办法(即交易价格发生变化)来适应市场的价值定位。(比如:2年前发行的七年期国债和当年发行的五年期国债,他们到期日基本相同,而到期时国家是按照面值来支付债券本金的,由于2年前发行的七年期国债票面利率较低,因此它只能通过价格下跌来弥补其实际的收益率,使新投资者购买这两种品种获得的实际回报率基本一致)。
结论:当利率上涨时,一般固息债的价格会明显下跌。
当然也有例外:浮息债,由于债券的利率随市场变化而变化,因此,加息时浮息债就不一定会下跌。再如:某企业发行的企业债,企业倒闭了,该债券的价值都将变为“零”,不管市场此时是否降息。
债券的价格由三个主要变量决定:(1)债券的期值,可根据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和期限计算;(2)债券的待偿期限,从债券发行日或交易日至债券到期日止;(3)市场收益率或称市场利率,应该是与该种债券风险相同的其他金融资产的市场利率。
债券的交易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方向变动,若市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反之,市场利率下降,债券价格上升。
在解释两者的关系之前,我们须了解投资者如何从债券投资中获利。例如当投资者购买一份10年的美国政府债券,他等同于借出金钱予美国政府达10年之久。在今后10年里,美国政府会定期依票面息率(coupon) 支付利息予投资者,并于支付最后一期利息时偿还票面价值(par value) 。当债券投资者一直持有债券至到期日,期间可获定期利息,到期时亦可收回票面价值的现金。如果投资者在债券到期之前沽货,便可按当时的债券价格获利(如价格上升)。
债券价格主要受市场的供求影响。一般而言,当利率预期下降时,债券价格上升,这是因为有更多投资者会选择用手头上现金购买债券去收取固定的票面息率。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便可赚息赚价。因此,当投资者预期利率的中长期走势是下降的,可考虑增加债券基金的投资。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市场利率的相互影响,如下:
如美国经济增长快速,则市埸利率向上,可为经纪降温;
如美国经济增长稳定,则维持现行利率;
如美国经济增长放锾/衰退,则市埸利率降低,可刺激投资,发展经济。
此外,中长期债券孳息率的走势通常可反映市埸对利率走势的预期。当债息低于目前利率,便可反映债券市埸预期利率不会上升,甚至可能会下跌。根据历史给我们的经验,债券孳息率会较联邦基金利率先行一步。例如于2000年中,债券孳息率先下跌,而联邦基金利率于2001年1月才开始下跌;于2003年中,债券孳息回升,而联邦基金利率于2004年中逐步上升。当债券孳息率如2000年时开始下跌,联邦基金利率便有可能会跟随。
债券小字典
债券价格是指市埸买卖债券的成交价格。
票面息率是指定期支付予投资者的利息。
孳息/收益率是指投资者购买债券并持有至到期日的平均年回报率,通常不等于联邦储蓄基金的目标利率,但两者大致同步。
票面价值是指支付最后一期利息时的金额通常不等于购买债券时的价格。
联邦储蓄基金利率是指金融机构之间互相借贷一的利息成本,亦指联储局所厘定的目标利率,但不等于孳息率[因孳息率由市埸决定] 。
存续期是指较长期的债券价格对利率的敏感度越高,而较短期债券价格对利率的敏感度则越低。
投资者策略
如果投资者认同利率在一段时间后会下跌,便可考虑累积或增加债券投资的比例。事实上,由于债券市埸与股票市埸之相关性不大,将部分资产投资于债券将有助于分散风险,使得投资组合的整体回报更加稳定。 参考资料:股城网
③ 如果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利率将上升,银行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缺口管理”。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利率的变动会对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甚至整个金融,经济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随着世界经济、贸易、金融全球一体化,利率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各国宏观调控已频繁利用利率杠杆来实现货币当局的最终意图和效果。
利率的变动可以引导和带动有关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如利率的上升会使得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从而企业的融资意愿和能力就可能随之下降,对经济整体而言,社会投资水平就可得到控制和降温。另一方面,作为资金的价格的利率,利率的变动势必会引起金融产品价格的变动,这就会给金融产品的持有者和投资者造成收益或资产价值的波动,因此,对持有这些金融产品的企业和个人就产生了利率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主要都是以金融产品的形式存在。当然,利率的变动必然会影响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和支出项目,这种影响的结果是银行的赢利和经济价值可能发生波动,这就是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就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是到了从单纯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转移到既关注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同时又关注利率风险的时候了。
一、利率的影响因素
利率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形成以中央银行调控的基准利率为基础,以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市场利率为主的利率体系。市场利率Υ可用公式:Υ=Υo+ΥΥ+πe+ε表示,其中Υ0表示实际利率,Υr表示对应的风险升水,πe表示预期通货膨胀率,ε表示影响利率水平的其他因素,如国际利率、汇率的变化等。实际利率与经济周期关系密切;风险升水与特定金融工具相关,比如相同期限的公司债券利率比国库券利率高,对劣质贷款人的贷款利率可高于优质贷款人的利率,等等;预期通货膨胀率是影响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国际利率和汇率在资本项目开放后将通过利率平价关系影响国内的利率水平。
可以预见,利率市场化以后,多种因素对市场利率水平的影响将更迅速地表现出来。
二、利率市场化带给商业银行的风险
利率市场化将提高利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并使利率的期限结构更复杂,从而影响商业银行收益和净现金流现值以及市场价值。
1.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盈利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调剂资金余缺的中介机构,其主要利润来源于存贷利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其不确定性和频繁变动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容易引起银行资产收益减少或负债成本增加,造成商业银行利差减小或收益损失。
2.利率波动对商业银行净现金流的影响。利率水平的波动以及利率期限结构的变化都会影响商业银行的净现金流和市场价值,使商业银行承担利率风险。从盈利角度衡量利率风险,主要是识别利率变化对银行核心业务收入的影响,如传统的缺口管理方法,其特点是操作简单,成本较低,但这种方法是静态和短期的分析,不能及时判断未来长期利率水平的变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净值的影响。市价法是从资本净值角度衡量银行的利率风险,它根据假设的利率变化情景,估计现有资产和负债预期现金流的净现值,并比较每种利率情景下的净现值,以解释利率波动对银行资本净值(资产价值减去负债和表外或有负债市值)的影响。应用动态方法从银行资产负债表(包括表外业务)的市价来识别利率风险,能更准确和及时地体现利率变化对银行的价值以及银行未来长期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更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
3.利率波动对隐含期权价值的影响。银行的许多存贷款业务,比如活期存款、可提前支取的定期存款、具有利率下限(或上限)的存款(或贷款)、可提前偿还的工商贷款、可提前偿还的抵押贷款,等等,都具有期权的特征。当利率上升后,存款客户可能提前支取存款,并转存为利率更高的存款,贷款客户一般不会提前偿还贷款;反之,在利率下降时期,贷款客户可能提前偿还贷款,存款客户一般不会转存。当利率波动时,银行存贷款客户行使其“选择权”,导致银行的收益或资本净值下降,这种利率风险实际上是通过期权价值的变化来体现的。
传统的缺口模型不能识别这种具有期权特征的传统银行业务的利率风险。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期权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推出了期权调整利差模型等,通过模拟不同的利率情景下的现金流现值,计算隐含期权的价值,为识别这种利率风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近些年我国商业银行业务中隐含期权的利率风险已经有所显现。我国前些年利率大幅下调,这对企业来说是好事,已经有些精明的企业提前偿还了长期贷款,但是银行却不能继续保持原来预计的收益,结果使银行承担了利率风险。欢迎进入 http://blog.sina.com.cn/tey22629看看点击。
三、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措施
(一)借鉴西方先进利率风险识别和管理技术,开发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规避利率风险。
国外利率风险管理的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识别和控制利率风险的技术种类繁多。如在风险识别方法中有编制缺口分析报告、净持续期分析、净现值分析(市价法)和动态收入模拟(情景分析和应力测试)等。在不同时期选择哪种方法,取决于该方法的收益和成本比较。不同的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的成本不同,如利率缺口以及持续期方法比较方便,成本较低,但是不够及时和准确。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复杂的模型的成本下降,而获得的收益却在上升,市价法和动态收入模拟等方法便应运而生。
识别了利率风险之后,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缩小风险缺口或者通过金融衍生工具对冲利率风险。由于直接调整资产负债表结构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且使收益受到限制,所以管理利率风险的工具主要是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交易。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和期权,互换和互换期权,利率上限、下限和双限期权等。2001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实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明确指出各商业银行经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开发金融衍生业务。这一规定的出台,适应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需要,未来应根据利率市场化和金融监管的发展情况,适时放开一些金融衍生产品交易。
(二)大力发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90%的业务仍是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其经营收入主要依赖资产负债业务的弊端就是,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及之后,商业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将很大。况且,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不发达,也使商业银行缺乏规避利率风险的有效手段。
外资银行就特别注重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中间业务。从已进人中国的外资银行实践来看,其主要精力一直放在中间业务上。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真正发展却是从改革开放后起步的。上世纪80年代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是传统的中间业务—汇兑和结算。80年代后逐渐发展了信托租赁、票据承兑、代理发行和兑付证券、代理保险、信用卡等业务。90年代以来,各商业银行竞相发展了如经济咨询、代客理财、代客外汇买卖、一卡通、一柜通、一网通等新的中间业务。尽管如此,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差距是明显的:(1)实际经营范围窄,品种少。国外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的经营品种普遍在60种以上,多的有上百种;范围涉及管理、担保、融资、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等众多领域。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中间业务就是利润低的结算和一般性代理业务。《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最近才规定各商业银行经过人民银行审查批准后,可以开发金融衍生业务、代理证券业务、投资基金托管、信息咨询、财务顾问等投资银行业务。(2)业务规模小,收入水平比较低。外资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普遍占到总收入的60%左右,多的达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业务收入不足10%。(3)服务手段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随着“金卡工程”等的实施,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电子货币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与国外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我国已经加入WTO,外资银行将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中间业务将成为外资银行最具竞争力的领域,也恰恰是国内银行的薄弱环节。今后,我们应该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加快发展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减少对传统业务的依赖,也就可以减弱利率风险的困扰。
④ 利率与金融市场的关系
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金融参与者是一种风险。本文通过对金融市场利率的波动和因利率波动而带来的利率风险进行分析,使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活动中能更好地预测、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稳定和增加收益。
一、金融市场利率的构成要素
金融市场利率是资本使用权的价格,即借贷资本的价格,它实质上是金融资产价值的表现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过了一条从无到有并逐渐完善的道路,但我国的金融市场不发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
(一)金融市场利率的影响因素
资本供求是影响利率高低最重要的因素。存贷款利率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变化关系密切。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调整与价格水平、经济增长变化大体上一致,其中利率调整与CPI变化的同步性与GDP增速的同步性更为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利率调控更加关注通货膨胀的变化。国家货币和财政政策对利率的变动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国际关系、国家利率管制等对利率的变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这些因素有些也是通过影响资本供求而影响利率的。
(二)金融市场利率的确定
由金融资产价值所决定,市场利率的计算公式为:
利率=纯利率+风险溢酬
风险溢酬=通货膨胀溢酬+违约风险溢酬+变现力溢酬+到期风险溢酬
纯利率(又称真实利率)是指通货膨胀为零时,无风险证券的平均利率。通常把无通货膨胀情况下的国库券利率视为纯利率。
二、风险管理的重要
1、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但是在有些情况下,最后实际获得的收益可能低于预期收益,有些投资根本没有收益甚至血本无归。对于卖方来说,实现的收益高于预期的收益也是一种风险。这里的偏离既可能是高于预期收益,也可能是低于预期收益。
2、风险是指预期回报的波动性或离散度,是一种决策方案的结果的潜在变化,可能结果的变化越大,与此决策方案相关联的风险就会越大。
3、风险管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中是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我国经济改革在不断深化,经济环境还处于转型中,而我国的风险意识却相对薄弱,加强风险管理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国际形式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加入WTO,我国与国际经济联系更为密切,经济也更容易受到国际经济形式和金融市场风险的影响,加强风险管理是适应国际竞争的需求。利率水平与国际稍有差距就可能引发大量国际游资的套利活动,从而诱发金融和冲击人民币的汇率体制,所以风险管理是尤为重要的。
三、市场利率的变化与风险
1、利率是资金的时间价值,是资本这一特殊生产要素的价格。利率的高低对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都具有重要影响,利率的变化对金融参与者是一种风险。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决定于货币市场的供求情况,资本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反之,利率上升。利率上升会减少消费和投资,利率下降会刺激消费和投资。
2、利率风险是综合风险管理的所有方面——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资产与负债管理(ALM)、绩效评估,甚至操作风险的本质。
3、一种利率风险策略可能是以一种方法构造从机构流出的现金流,这种方法就是银行连续投资于3个月国债,投资每3个月累积增加,通过这样为股东创造现金。
4、在金融管制放松和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利率风险无时无刻不在,利率市场化的程度与利率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利率风险并非仅仅意味着损失和危机,如果有良好的管理手段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它既可以成为赚钱的工具,也可以化减损失。利率风险应该是一种不确定性,类似商品价格随市场情况而发生波动,也是市场经济无法回避的问题。
5、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各类借款都能顺利偿债,一旦利率上升,借款成本增大,就只有经营好的才能按时还款,而一部分将面临还款的困境。随着实际利率的提高,偏好风险的人将更多地成为银行的客户,而原来厌恶风险的客户也倾向于改变自己项目的性质,使之具有高的风险和收入水平。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利率的转变刺激客户将资金用于高风险的活动,会导致拖欠贷款的可能性增大,造成还款风险。
、从整体来说,利率升高和利率波动会影响投资规模,不利于经济增长。但我国的情况有些特殊,因为我国目前金融市场是分割的,虽然利率的波动对经济活动有风险,但又是调节经济的一种见效比较快的方法。
四、风险的测度与规避
(一)风险的测度
风险的测度一般用方差法,但是除了方差法之外,也存在着多种风险度量方法的替代,其中理论上最完美的度量方法应属于半方差方法。半方差有两种主要的计量方法:利用平均收益(Mean Return;SVM)为基准来度量的半方差以及用目标收益(Target Return;SVT)为基准来衡量的半方差,公式如下所示:
SVM=1/kan[max(0,rm-rt)]2
t=1
SVr=1/kan[max(0,rT-rt)]2
t=1
因为,下半方差与投资者对风险的客观感受有一致性;如果投资的收益率不是正态分布的话,下半方差对风险的度量更有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定;即使收益是正态分布的话,下半方差法也能够得到与方差相同的风险度量结果。
(二)风险的规避
对于追求稳定回报的投资者来说,大多会选择风险小、信用度高的理财产品,比如银行存款和国债,不少投资者认为,银行存款和国债绝对没有风险,利率事先已经确定,到期连本带息是少不了的。其实不然,就如此次央行加息,无论是银行存款还是国债,相关风险都会随之而产生,这里指的是利率风险。
1.利率风险的预测。
利率风险源于未来利率的变化,如能通过某种技术方法较为准确地预测未来的利率,再通过金融工具加以应用,则可以完全规避利率风险,所以利率的预测是利率风险管理的基础。
2.定期存款的风险规避。
定期存款是普通老百姓再熟悉不过的理财方式,一次性存入,存入一定的期限(最短3个月,最长5年),到期按存入时公布的固定利率计息,一次性还本付息。想来这是没有什么风险可言,一旦遇到利率调高,因为定期存款是不分段计息的,不会按已经调高的利率来计算利息,那些存期较长的定期存款就只能按存入日相对较低的利率来计息,相比已调高的利率就显得划不来了。所以定期存款的风险规避,最好是存入的期限不要太长,一年期比较合适,如果利率上升可以转存,再一方面是化整为零,每一笔的金额尽量不要太大,存期分布合理,这样也可以降低利率变动带来的风险。
3.凭证式国债的风险规避。
凭证式国债也是老百姓最喜欢的投资理财产品之一,因其免税和利率较高而受到追捧,不少地方在发行时根本买不到,于是不少人购买国债时就选择长期的,如5年期的。却不知一旦市场利率上升,国债的利率肯定也会水涨船高,所以购买国债时,为了灵活,可以买多一些短期的,如遇到利率的调整,经过计算,扣除了上述的因素后,如果划得来的话,可以提前支取转买新一期利率更高的国债。短期、长期进行搭配也可以分散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减少的风险。
4.住房贷款的风险规避。
商业银行基本贷款利率变动,购房付款就会随之改变,所以在利率不断上调的情况下固定利率房贷是一种规避利率风险的方法,因为在贷款期限内,不论银行利率如何变动,借款人都将按合同约定的固定利率支付利息。
5.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
可以购买浮动收益人民币理财产品以规避利率风险。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投资渠道中一般都组合了部分国债、金融债券等,因此收益是会随着加息而向上浮动的。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类型也与存款相类似,属于期限、收益都比较稳定,风险不高的投资方式。这类产品的收益一般会高于同期定期存款利息,分为固定收益与浮动收益两种。在加息的预期下,可以选择浮动收益类理财产品来规避利率风险。
⑤ 请学金融学的朋友帮忙解下题
C,C,A,ABDBCB
⑥ 央行提高了法定准备率,利率为什么会随之上升
利率是货币的供求价格,利率随货币供求变化而变化。法定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后,需要依法将存款按一定的比例(准备金率)上缴中央银行。准备金率提高,即金融机构可贷款的货币数额下降,即市场货币供应减少,市场利率会随之上升。
⑦ 某公司刚刚借入一笔资金,但是担心未来市场利率会下降,要利用利率期货进行多头套期保值,为什么是多头
担心利率下降=担心利率产品价格上升,所以应该是多头,而不是空头。
⑧ 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还是下降怎么解释
市场利率上升,意味着人们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上升。
一般来说,市场利率上升会引起债券类固定收益产品价格下降,股票价格下跌,房地产市场,外汇市场走低,但储蓄收益将增加。
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于自由竞争,信贷资金的供求会逐渐趋于平衡,处于这种状态的市场利率为“均衡利率'与市场利率对应的是官定利率。
官定利率是指由货币当局规定的利率。货币当局可以是中央银行,也可以是具有实际金融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市场利率一般参考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也是市场利率。
(8)某金融机构预测未来市场利率会上升扩展阅读
市场利率对股市的影响:
1、金融因素
对股票市场及股票价格产生影响的种种因素中最敏锐者莫过于金融因素。在金融因素中,利率水准的变动对股市行情的影响又最为直接和迅速。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的价格就上涨;利率上升时,股票的价格就会下跌。因此,利率的高低以及利率同股票市场的关系,也成为股票投资者据以买进和卖出股票的重要依据。
2、生产规模
利率的上升,不仅会增加公司的借款成本,而且还会使公司难以获得必需的资金,这样,公司就不得不削减生产规模,而生产规模的缩小又势必会减少公司的未来利润。因此,股票价格就会下降。反之,股票价格就会上涨。
3、折现率
利率上升时,投资者据以评估股票价值所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也会使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4、股票需求
利率上升时,一部分资金从投向股市转向到银行储蓄和购买债券,从而会减少市场上的股票需求,使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反之,利率下降时,储蓄的获利能力降低,一部分资金就可能回到股市中来,从而扩大对股票的需求,使股票价格上涨。
5、不绝对化
上述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向变化是一般情况,也不能将此绝对化。在股市发展的历史上,也有一些相对特殊的情形。当形势看好时,股票行情暴涨的时候,利率的调整对股价的控制作用就不会很大。
同样,当股市处于暴跌的时候,即使出现利率下降的调整政策,也可能会使股价回升乏力。美国在1978年就曾出现过利率和股票价格同时上升的情形。
既然利率与股价运动呈反向变化是一种一般情形,那么投资者就应该密切关注利率的升降,并对利率的走向进行必要的预测,以便在利率变动之前,抢先一步就对股票买卖进行决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市场利率
网络-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