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储蓄存款对银行发展的影响
一般而言,储蓄高速增长对银行是个好消息,因为储蓄存款是银行信贷资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只有吸收更多的居民储蓄存款,才能扩大贷款规模,获取更多利差收入。但对时下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来说,如果经营得法,钱生钱自不在话下,但若经营不善,则极有可能导致不良资产猛增。因为,现在银行普遍面临着贷款难的问题,而国有银行效率有待提高已是人尽皆知的事情。所以,储蓄猛增对国有银行其实是一种考验,居民储蓄存款并非“多多益善”、越多越好,老百姓的钱存入商业银行,虽然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而持有更多资金的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却没有真正办成经营货币的企业,大量的资金滞留在商业银行或存入了央行。储蓄存款放在银行不能产生投资收益,却要付出利息。银行收益的降低,又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的利润来自存贷利率差,钱贷不出去,银行就赚不到钱。虽然利率低,但10万亿元的存款利息绝对不是个小数,贷不出去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要完成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为此,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多次表示,“要督促商业银行建立贷款激励机制,加强贷款营销”。
但银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从投资角度来说,在没有其他渠道时人们是更愿意相信银行,把钱交到银行手里似乎是万事大吉。而事实却是,我们的商业银行并没有提供或者说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使这些资金保值增值的好办法。现在市场需求不足,投资欲望不强,银行要想找到既安全又赚钱的投资项目很不容易。另外,现阶段中国的信用制度十分不完善,社会信用基础欠佳。在这种信用制度基础上,如果社会资金的绝大部分通过银行体系实现,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有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造成银行大量的不良资产;二是在大量银行资产无法贷出的同时,最需要资金的中小科技企业、民营企业却难以得到银行融资。银行吸引不来存款是一种风险,贷出去的资金收不回来是一种风险,吸引来存款而贷不出去同样是一种风险。银行贷款的总量和存款的总量应该是相适应的,否则,银行只为存款付利息而不能从贷款里收利息就只能做赔本的买卖了。所以,在贷款难的情况下,储蓄的快速增长可能就意味着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银行经营风险的扩大就意味着银行盈利减少、亏损甚至破产。显然,在这种情况下,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对银行而言是一种考验,现在银行面临的主要难题还不在于让10万亿元居民储蓄存款变为20万亿、30万亿元,而是如何把手中的资金“有借有还”、高质量地贷出去。
从趋势上看,储蓄存款的增长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从更长时期看,随着投融资渠道的不断扩大,外部环境的不断完善,居民金融资产会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逐步形成一个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更加合理的数量结构。银行的居民储蓄存款未来的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这对银行同样是一种考验。
已经有专家预测,如果中国股市、期市等资本市场能走出低谷,居民储蓄的资金将有所转移。实际上,几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在分流。据人民银行一份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以储蓄存款为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家庭比例继续下降,而以国债、股票为最主要金融资产品种的家庭比例呈上升趋势。从中长期来看,股票、国债、开放式基金、保险业等是未来投资热点,将分流大量居民储蓄存款。其原因是,第一、随着证券市场大力加强规范化建设,投资者重新树立起信心是迟早的事,证券市场对居民会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巨额储蓄将有部分会逐渐分流至股票市场。第二、近年来,国债市场一直非常火爆,分流部分储蓄资金是不可避免的。第三、基金的发行网点均是通过银行进行的,其认购资金绝大部分来源于储蓄资金,必将分流不少的银行储蓄存款。第四、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也迎合了不少居民对新的投资品种的需求,也会吸纳部分储蓄存款。
未来储蓄存款的大量分流,将对国民经济和银行体系产生巨大的影响。一旦储蓄增长趋势发生逆转,同时银行体系又拥有高额不良资产,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将面临很大困难。储蓄高增长逆转还将导致企业的信贷流中断,并可能对经济增长方式和路径产生巨大影响。因为,一旦趋势逆转,就只能通过技术进步的补偿来维持高增长的持续,否则,就得接受较低的增长率并面临由此产生的社会压力。20世纪90年代的通货膨胀已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② 金融机构存款余额有什么意义
就是金融机构某个时点的吸收公众存款的总数,也就时点余额。某个日期每天存款的平均数,也即日均余额
③ 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储蓄意义:让每个人或家庭,把节约的钱存到银行的经济活动。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
我国的储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 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
同样,居民可根据其需要随时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储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取存款。并要支付相应利息。储户的户名、帐号、金额、期限、地址等均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的手续均不能查询储户的存款,储蓄机构必需为储户保密。
(3)储蓄存款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储存作为一项信贷资金来源。通过聚少成多、变消费为积累,用来增加生产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速和规模扩大。
储存作为货币的信用回笼手段,可以推迟部分购买力的实现。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能够引导消费,有利于居民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关于储蓄的作用,中国经济理论界有这样一种看法,即认为储蓄作为一种存款,它的增加只不过是流通中货币的减少,没有改变信贷资金来源,而贷款等于存款加流通中货币(发行货币),所以,储蓄实质上没有积聚建设资金的作用。
④ 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储蓄的意义只有一个就是存方便取更方便!! 储蓄带来的是人民币的贬值! 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这种储蓄不仅包括个人储蓄,还包括公司储蓄、政府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在中国,储蓄存款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活期储蓄 指不规定期限,可以随时存取现金的一种储蓄。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参加这种储蓄的货币大体有以下几类:①暂不用作消费支出的货币收入。②预备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积攒性货币。③个体经营户的营运周转货币资金,在银行为其开户、转帐等问题解决之前,以活期储蓄的方式存入银行。 定期储蓄 指存款人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储蓄形式。定期储蓄存款的货币来源于城乡居民货币收入中的结余部分、较长时间积攒以购买大件消费品或设施的部分。这种储蓄形式能够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其利率高于活期储蓄。 华侨人民币储蓄 是专为华侨和港澳同胞举办的一种储蓄。华侨和港澳同胞把从国外和港澳地区汇入或携入的外币、黄金、白银卖给中国银行,用所得的人民币参加这种储蓄,利率优惠。存储时凭外汇兑换证明(或侨汇证明书)办理开户手续。存款到期只能支取人民币。 其他储蓄 包括有奖储蓄、保值储蓄、邮政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代发工资储蓄、住房储蓄等。
⑤ 储蓄的意义是什么
一、储蓄定义: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陕义)
储蓄存款指为居民个人积蓄货币资产和获取利息而设定的一种存款.储蓄存款基本上可分为活期和定期两种.活期储蓄存款虽然可以随时支取,但取款凭证-存折不能流通转让,也不能透支。
1、活期存款是储蓄存款的一种类型。指不规定期限,可以随时存取现金的一种储蓄。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
2、定期存款是储蓄存款的一种类型。指存款人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储蓄形式。
二、储蓄意义: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⑥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重要性和发放贷款的重要意义
存款是银行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银行资产业务、中间业务的基础,失去了这个基础,零售业务利润和转型也无从谈起。目前,存款仍然是银行信贷资金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具有稳定性强、成本低的特点,能够匹配中、长期贷款,只有吸收更多的存款,银行才能扩大贷款规模,获取更多利差收入,尤其在转型时期,它是支撑和开展中间业务的前提和基础。
另外,储蓄存款的主体是银行开展零售业务的基础。银行储蓄存款主要是由居民个人资产构成,具有单笔金额低、客户群体大的特点,只有积聚了相当数量的客户群体,银行才能从中甄别目标客户,将个人银行服务从单纯的存、取款服务向储蓄、个人贷款、代理理财并重的多元化服务方向转变,从这个角度讲,储蓄存款背后的客户群体为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了广阔基础,为发展个人消费信贷、财富管理、信用卡等中间性收费业务,实现利息收入和手续费收入提供了源泉。现阶段,在未完全实现业务转型的前提下,存款规模小就意味着客户基础薄弱,会直接影响零售业务的发展,进而影响业务经营转型的进程,降低银行整体竞争力。
⑦ 存款的重要性
1、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可以“变小钱为大钱,变死钱为活钱”,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
2、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公民的存款不仅是一种投资行为,而且是计划消费行为。通过存款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有利于培养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是科学文明的消费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体现。
3、调节市场货币流通。一方面,国家通过开展存款储蓄业务,可以把市场上多余的一部分纸币采用信用回笼的方式吸收过来,可以有效地减少需求压力,使货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量平衡,保持物价稳定。另一方面,银行吸收公民的个人储蓄存款,转化为生产投资,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品,从而增加货币回笼,保持正常的货币流通和物价稳定。
⑧ 在一国金融机构中,为什么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要
当然,存款是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物价上涨了,存款利率也就上涨了.
⑨ 储蓄的目的,必要性
城乡居民将暂时不用或结余的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一种存款活动。又称储蓄存款。储蓄存款是信用机构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调节货币流通,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与中国不同,西方经济学通行的储蓄概念是,储蓄是货币收入中没有被用于消费的部分。这种储蓄不仅包括个人储蓄,还包括公司储蓄、政府储蓄。储蓄的内容有在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及手持现金等。在中国,储蓄存款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活期储蓄 指不规定期限,可以随时存取现金的一种储蓄。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凭折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参加这种储蓄的货币大体有以下几类:①暂不用作消费支出的货币收入。②预备用于购买大件耐用消费品的积攒性货币。③个体经营户的营运周转货币资金,在银行为其开户、转帐等问题解决之前,以活期储蓄的方式存入银行。
定期储蓄 指存款人同银行约定存款期限,到期支取本金和利息的储蓄形式。定期储蓄存款的货币来源于城乡居民货币收入中的结余部分、较长时间积攒以购买大件消费品或设施的部分。这种储蓄形式能够为银行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来源,其利率高于活期储蓄。
其他储蓄 包括有奖储蓄、保值储蓄、邮政储蓄、定活两便储蓄、代发工资储蓄、住房储蓄等。
⑩ 存款,对于的银行的意义是什么
存款是先于贷款的,没有存款,就谈不上贷款,存款时贷款的前提条件。
银行的存、贷款是相互影响的。存款是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存款规模制约着贷款规模。贷款又能创造出存款来,甲行的贷款可能在甲行形成存款,也可以通过支付在乙行形成存款,这种存款又可以产生新的贷款。
(10)储蓄存款对金融机构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从产生时间来看,存款早于银行。中国在唐代就出现了专门收受和保管钱财的柜坊,存户可凭类似支票的“贴”或其他信物支钱。
中世纪在欧洲出现的钱币兑换商也接受顾客存钱,属钱财保管性质,不支付利息,是外国银行存款业务的萌芽。随着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出现,银行的存款业务得到了迅速发展。
存款可按多种方式分类,如按产生方式可分为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按期限可分为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按存款者的不同(以中国为例),则可划分为单位存款和个人存款。个人存款即居民储蓄存款,是居民个人存入银行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