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国家公务员怎么调动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1、不存在公务员的调换工作。我觉得你想问的是如何跨市调动,且继续做公务员。
2、对于公务员的跨市调动,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如现在具有公务员身份,想跨市调动后继续做公务员。原则上是可以实现的,办理公务员转任手续即可。但是非常难。办理手续要牵涉到几个部门。 当然,如果关系过硬,肯定没有问题。如果没有关系,仅仅靠自己努力来办理公务员转任手续,恐怕能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3、办理跨市公务员转任手续的程序如下:
首先,需要做通现工作单位的工作,他们愿意放人才行。
第二,要调动到A市工作的话,需要A市有一个具体的公务员单位愿意接受。同时,且这个单位有编制和职位空缺。
第三,办理公务员转任手续。调出单位及人事主管机构需要有同意的意见,即需要加盖现单位和人事局的意见(有些地方还需要加盖编办的意见,但不少人事局和编办属于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调入单位要加盖同意接受的意见,同时加盖人事局的意见。
第四,商调之后,就可以正式调动。
所以,要办理这个调动,需要牵涉到那么多的部门(两个用人单位、人事局、编办等),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找找门路吧(我单位去年办过类似的一个调动,花了差不多1年的时候,且找了不少关系和门路才搞定)。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联系我们。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
『贰』 机关公务员往股份制商业银行调入,好调嘛
公务员到 股份制商业银行 现在 不叫调动
那需要您抛弃公务员身份 直接 去应聘
不存在好不好调的 问题 , 银行的老板要您 就可以去了
『叁』 救命啊~关于公务员调动问题~~有经验的进~
转正了可以调动的,转正才有编制。跨县的很多,我就是这种情况,可以多交流
『肆』 公务员怎么调动,公务员调动程序及手续
你这是个很复杂的东西 包括同地 异地 同省 异省 或者垂直管理 非垂直管理 是否专项编制等多种区别 你问的这么笼统 谁指导
如果是同地不同单位间调动 需要 调动函 或者说调令 也就是老四联 需要 人事部门(组织部) 财政部门 调出单位 调入单位 四个单位的盖章同意
『伍』 选调生公务员银行金融机构——关于一个平凡大学生的就业方向问题
你才大抄二,想法比你的实际年龄的人袭来说略显成熟。
首先想到以后的就业,这很好。
不过,现在你考虑的有点远
你现在做的就是要 好好学习专业课
可以进一步学习、深造
即使以后就业也有一定帮助
毕竟专业课很重要
不过你既然提出来了,稍微分析一下
对于选调生来说,选拔相对来说比较公平
因为需要考试,调动程序倒不是很复杂,因为大学生都有档案,户口等
薪水嘛,因地而异
对于公务员来说,竞争很厉害
因为不像选调生一样招收应届生,所以难度很大
不过分数高的话,也有可能
银行的话,这个问题有点棘手
不要考虑背景啊什么的
社会是有点黑暗
但是 机遇也很重要 只要你抓住机会,条条道路都适合于你
说了这么多
目前的状况 你想的还早
眼下主要是把功课学好 获得一些证书
有时间可以读一个第二学位
给自己增加一些重量的砝码
仅此 希望能帮到你
心态第一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 希望你能成功
『陆』 关于公务员调动的问题!
从组织部门的角度来看,你讲的应该是手续的问题,个人认为不是关健,关于调动,主要是对方单位愿意接收,把这个环节工作做到了,就可以了。至于商调函,只要按照常用的格式做一个就可以了,或者说是接收单位认可的格式就可以。因而,个人建议你联系一下接收单位的人事部门探探情况,更重要是做好接收单位的领导方面的工作。个人建议,期望你能如愿!
『柒』 公务员是具体怎么调动的
目前,公务员、事业单位调动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工作需要;二是解决夫妻分居。公务员调动单位的程序如下:
1.用人单位(或个人)提出调动申请(个人申请的需征得调入单位同意接收)
2.提交人事局局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决定;
3.如同意调动报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批;
4.如县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调动的办理调档手续;
5.如档案符合规定要求的办理调动手续。
公务员可以跨地区调任,首先联系接收单位同意接收并办理商调手续,然后按管理权限报组织、人事部门审批。
公务员、事业单位调动的条件主要有:一是工作需要;二是解决夫妻分居。
调任条件
一、总 则
第一条 为拓宽选人渠道,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规范公务员调任工作,根据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调任领导成员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调任必须坚持德才素质与职位要求相适应的原则,根据工作需要和资格条件,坚持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从严掌握,择优任用。
第四条 调任必须在规定的编制限额和职数内进行,并有相应的职位空缺。
第五条 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负责公务员调任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
二、调任资格条件
第六条 调任人选应当具备公务员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条件,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一)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
(二)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三)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调入中央机关、省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五)调任厅局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调任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处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调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六)符合法律、法规、章程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工作特殊需要,前款第(三)、(四)、(五)项需适当调整的,市(地)级以下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上一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省级以上机关应当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报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批准同意。
第七条 公务员调出机关后拟再调入机关担任高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的,应当具备从调出机关时所任职务晋升至拟调任职务所需的任职资格年限。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调任:
(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二)曾被开除公职的;
(三)涉嫌违纪违法正在接受有关的专门机关审查尚未作出结论的;
(四)受处分期间或者未满影响期限的;
(五)正在接受审计机关审计的;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调任程序
第九条 调任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根据工作需要确定调任职位及调任条件;
(二)提出调任人选;
(三)征求调出单位意见;
(四)组织考察;
(五)集体讨论决定;
(六)调任公示;
(七)报批或者备案;
(八)办理调动、任职和公务员登记手续。
第十条 根据调任职位的要求,调任人选通过组织推荐方式产生。必要时,可以对调任人选进行考试。
第十一条 对调任人选应当进行严格考察,并形成书面考察材料。考察内容包括调任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
考察时,应听取调任人选所在单位有关领导、群众和干部人事部门、纪检监察机构的意见。所在单位应予积极配合,并提供客观、真实反映调任人选现实表现和廉政情况的材料。
第十二条 根据考察情况集体讨论决定拟调任人员,并按照任前公示制有关规定在调出、调入单位予以公示。
第十三条 公示期满,对没有反映问题或者反映问题不影响调任的,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或备案;对反映有严重问题未经查实的,待查实并做出结论后再决定是否调任。
第十四条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拟调任人员后,调入机关按照规定的权限办理审批或者备案。
地方省级以下机关调任公务员须报市(地)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审批。
呈报审批、备案的材料应当包括请示、公务员调任审批(备案)表、考察材料、调出单位意见和纪检监察机构提供的廉政情况;按规定需要进行离任审计或者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审计,并提供审计机关的审计结论。
调任人员审批、备案后,办理调动手续,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公务员登记。
第十五条 调任人员的级别和有关待遇,根据其调任职务,结合本人原任职务、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条件,比照调入机关同等条件人员确定。
第十六条 调任人员除由国家权力机关依法任命职务的以外,一般实行任职试用期制,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的,正式任职;考核不合格的,另行安排工作。
四、纪律与监督
第十七条 调任必须遵守下列纪律:
(一)调任审批或者备案机关应当严格履行职责,认真审核把关,不得随意降低标准,放宽条件;
(二)调入机关应当严格履行有关程序,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集体讨论决定,不得个人或者少数人说了算,弄虚作假,搞不正之风;
(三)调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有关法规、政策,提供真实情况,不得突击提拔;
(四)参加考察的人员应当如实反映考察情况和意见,不得隐瞒、歪曲事实真相;
(五)调任人员应当遵守有关规定,接到调动通知后,在规定期限内办理行政、工资关系等有关手续。
第十八条 调任工作中存在应当回避情形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对违反规定的调任事项,呈报的不予批准;已经作出决定的宣布无效,并按照规定对主要责任人以及直接责任人作出组织处理或者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捌』 公务员调动规定
程序:接收职位有职位和编制空缺,经接收单位上级人事部门批准发商调函至调动人员现单位,调动人员现单位需回函答复是否同意调动,同意调动必须经过现单位上级人事部门审核批准,接收单位接到同意答复后经上级人事部门批准后发调令到现单位上级人事部门,办理各项调动手续,包括转档案,开具工资、行政介绍信,并办理调出手续,同时有必要的需要到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移并开具介绍信。接收单位上级人事部门办理转入手续,开具编制卡、行政介绍信、工资介绍信,也就是所谓的三定,并到组织部办理组织关系转入。然后到新单位报到。
而同一主管人事部门(即同一地区)的则由当地人事部门和组织部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