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吸收公众存款和发行金融债券的区别
发行的有保障 ,有一定的风控措施。你要买债劵?
⑵ 金融债券和储蓄存款有什么区别,不都是把钱存在银行里吗。 都是投资获利的。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在英、美等欧美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归类于公司债券。在中国及日本等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称为金融债券。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风险高于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⑶ 为什么发行金融债券是银行从金融市场上获得中长期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
金融债券是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在英、美等欧美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归类于公司债券。在我国及日本等国家,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称为金融债券。 金融债券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一般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易发生储户争相提款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向其他商业银行或中央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这样就出现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的矛盾,发行金融债券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比如为了一些长期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因此,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使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长期投资业务。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国经济中占有较特殊的地位,政府对它们的运营又有严格的监管,因此,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按不同标准,金融债券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最常见的分类有以下两种: (1)根据利息的支付方式,金融债券可分为附息金融债券和贴现全融债券。如果盆融债券上附有多期息票,发行人定期支付利息,则称为附息金融债券;如果金融债券是以低于面值的价格贴现发行,到期按面值还本付息,利息为发行价与面佰的差额,则称为贴现债券。比如票面金额为1000元,期限为1 年的贴现金融债券,发行价格为900元,1年到期时支付给投资者1000元,那么利息收入就是100元, 而实际年利率就是11.11%。 按照国外通常的做法,贴现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要征税,并且不能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2)根据发行条件,金融债券可分为普通金融债券和累进利息金融债券。 普通金融债券按面值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期限一般是1年、2年和3年。 普通金融债券类似于银行的定期存款,只是利率高些。累进利息金融债券的利率不固定,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利率,并且一年比一年高,也就是说,债券的利率随着债券期限的增加累进,比如面值1000无、期限为5年的金融债券,第回年利率为9%,第二年利率为10%,第三年为11%,第四年为12%,第五年为13%。投资者可在第一年至第五年之间随时去银行兑付,并获得规定的利息。 此外,金融债券也可以像企业债券一样,根据期限的长短划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根据是否记名划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根据担保情况划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根据可否提前赎回划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和不可提前赎回债券;根据债券票面利率是否变动划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累进利率债券;根据发行人是否给予投资者选择权划分为附有选择权的债券和不附有选择权的侦券等。
⑷ 银行金融债券与存款的区别
债券与存款(储蓄)的区别:
1、安全性不同。
债券投资的债务人是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而储蓄存款债务人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债务人的不同使二者安全性存在差异。从整体上看,储蓄存款安全性高于债券。
我国银行信用程度很高,有国家和中国人民银行严格的监管及自身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银行倒闭的风险极小,所以,银行存款是安全、可靠的一种资金增值方式(当然,对于一些机构的违规高息揽存的安全性应另当别论)。
债券的安全性与其发行主体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政府债券因为其发行人是政府,以财政作担保,所以其安全性最高。金融债券的发行基础是银行信用,其安全性与储蓄存款基本相同。
而企业债券发行者为各类企业,数量众多而不同企业的资金实力、经营状况不同,其安全性相对较差,投资者要承担因企业亏损、破产而不能及时或按规定条件还本付息的风险。
当然,企业债券的风险得到了严格的控制。我国对企业债券的发行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限制措施,一般是规模较大和资信级别较高的公司或企业,经过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才准予发行。
例如,我国发行的电力、铁路、石化等企业债券,风险是相当小的,其利率也相对较高。尽管如此,投资者购买债券时,树立风险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2、期限不同。
储蓄存款的期限通常较短,定期存款期限最长为8年,而债券虽也有1年内的短期债券但多数期限较长,有的达几十年。我国近年来债券发行比较频繁,品种多样,长、中、短期相结合,适应了投资者不同期限的投资需要。
3、流动性不同。
前面已经讲过,流动性即投资工具在短期内不受损失地变为现金的能力。
活期存款流动性非常强,随时可以到银行转化为现金;但定期存款则缺乏流动性,储户若急需现金将未到期的定期存款提前支取时,不管需要多少,全部存款只能一次性支取,并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存款越多,期限越长,利息的损失越大。债券具有较强的流动性。
债券投资者若急需现金,可以根据需要的多少将手中持有的债券在市场上进行转让,转让价格为市场价格,债券按规定利率和已持有期限应计而尚未支取的利息收入已包含在市场价格之中。
当然,债券的流动性依赖于一个比较完善、成熟和发达的债券市场,也与债券本身的质量相关。一般来说,国债具有非常强的流动性,金融债券和上市公司债券流动性也较强。
4、收益性不同。
储蓄存款的收益是利息收入。我国目前的利率是由中央银行统一规定的,期限越长,利率越高。存款时每笔存款的利率即已确定,因此可以精确地确定可以得到的利息收入。存款利率如遇利率调整,除活期存款外,不会发生改变。
债券投资收益的构成相对复杂一些。前面已经论及,债券投资收益最基本的部分是利息收入,但买卖债券时由于价格的变化还可能得到资本收益。若考虑复利,则分期支付利息的附息债券投资收益还应计入利息的再投资收入。
债券的实际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这里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债券融资和银行存款在资金循环中的位置不同。
债券融资是资金的最终使用者向最初的资金供应者融资,中间不要经过任何环节,节省了融资成本;而银行存款属于间接融资,资金存入银行以后,必须由银行发放贷款,资金才能到达最终使用者手中,所以资金最初供应者与最终使用者之间存在银行这一中间环节。
债券融资的情况下,资金最终使用产生的利润由使用者和资金提供者两家分割;而间接融资的情况下,资金最终使用产生的利润由资金使用者、银行和资金最初提供者三家分割,银行的存贷款利差一般为3%~4%。上述原因使债券的实际利率高于同期限的存款利率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从市场配置资源的一般要求来说,投资的风险越大,要求的报酬率越高。企业债券的投资风险高于银行存款,因此其投资报酬率即利率也要高于银行存款。
(4)金融机构发行金融债券和吸收存款有何不同扩展阅读:
债券与存款(储蓄)的相似之处
1、债券与储蓄都体现一种债权债务关系。
储蓄是居民将货币的使用权暂时让渡给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信用行为,资金的让渡者是债权人,而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是债务人。债券投资则是投资者将资金的使用权暂时让渡给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行为,债券发行人即债务人是政府、金融机构或企业。
2、到期后都要归还本金。
债券和储蓄存款(活期存款除外)都有规定的期限,到期后归还本金。
3、都能够获得预期利息收益。
债券和储蓄存款都可事先确定适用利率或计算方法,到期后取得规定的利息收入。
⑸ 金融债券是什么_最常见的金融债券可以分几类
金融债券能够较有效地解决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不足和期限不匹配的矛盾。一般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有三个来源,即吸收存款、向其他机构借款和发行债券。存款资金的特点之一,是在经济发生动荡的时候,易发生储户争相提款的现象,从而造成资金来源不稳定;向其他商业银行或中央银行借款所得的资金主要是短期资金,而金融机构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期限较长的投融资,这样就出现了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在期限上的矛盾,发行金融债券比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债券在到期之前一般不能提前兑换,只能在市场上转让,从而保证了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同时,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时可以灵活规定期限,比如为了一些长期项目投资,可以发行期限较长的债券。因此,发行金融债券可以使金融机构筹措到稳定且期限灵活的资金,从而有利于优化资产结构,扩大长期投资业务。
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一国经济中占有较特殊的地位,政府对它们的运营又有严格的监管,因此,金融债券的资信通常高于其他非金融机构债券,违约风险相对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所以,金融债券的利率通常低于一般的企业债券,但高于风险更小的国债和银行储蓄存款利率。
按不同标准,金融债券可以划分为很多种类。最常见的金融债券可以分几类:
⑹ 银行金融债券的发放和吸收存款这两种筹资途径有什么区别
金融债券是指由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
从融资方式上一般来说,银行金融版债券的发权放属于直接融资,吸收存款属于间接融资。
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各具优点,又各有局限性。
直接融资优点主要有:
1,筹资方直接面对市场,筹资规模和风险度不受金融中介机构规模及风险管理的约束;
2,直接融资活动有较强的公开性;
3,直接融资活动还受公平性原则的约束。
直接融资局限性主要有:
1,筹资方直接凭借自己的资信度筹资,缺乏间接金融中介机构资信支撑,风险度较大;
2,直接融资缺乏融资中额度管理的灵活性;
3,直接融资的公开性要求,有时会与企业保守商业机密需求相冲突。
间接融资优点主要有:
1,各国对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管比较严;
2,尽管银行贷款审批较严,但对于有良好资信记录的长期客户,授信额度可以使企业的流动性资金需求及时获得解决;
3,保密性较直接融资强。
间接融资局限性主要有:
1,由于金融中介机构割断了市场最终资金需求者与最终供应者的联系并集供求于一身,社会资金运行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将较多地依赖于金融中介机构的素质,这不一定是好事;
2,银行的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比较严格和保守,对新型产业、高风险项目的融资要求一般难以及时、尽量地满足。
⑺ 哪些金融机构有资格发行债券,哪些金融机构能够吸收存款
以下哪些金融机抄构有资格发行债券袭(除信托外);哪些金融机构能够吸收存款( 金融租赁和财务公司 )? 国家开发银行 进出口银行 农业发展银行 保险公司 信托公司 经批准的金融租赁公司 符合条件的财务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⑻ 什么是金融债券金融债券有哪些种类
金融债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筹资主体为筹措资金而面向个人发行的一版种权有价证券,是表明债务、债权关系的一种凭证。债券按法定发行手续,承诺按约定利率定期支付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它属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主动负债。
金融债券常规可以分为以下6大类:
(1)央行票据;
(2)证券公司债券;证券公司依法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3)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商业银行的次级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在商业银行的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4)保险公司次级债券;
(5)证券公司短期融资债券;
(6)混合资本债券。
此外,金融债券也可以像企业债券一样,根据期限的长短划分为短期债券、中期债券和长期债券;根据是否记名划分为记名债券和不记名债券;根据担保情况划分为信用债券和担保债券;根据可否提前赎回划分为可提前赎回债券和不可提前赎回债券;根据债券票面利率是否变动划分为固定利率债券、浮动利率债券和累进利率债券;根据发行人是否给予投资者选择权划分为附有选择权的债券和不附有选择权的侦券等。
⑼ 金融债券的区别
同时商业银行资金的来源,同样起着扩大信贷资金规模的作用,金融债权与存款之间在行为方式和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
(1)筹资的目的不同 吸收存款在一定意义上是全面扩大银行资金来源的总量,而发行债券则着眼于增长长期资金来源和满足特定用途的资金需要。
(2)筹资机制不同 吸收存款是经常性的、无限额的,而金融债券的发行是集中的、有限额的。在存款市场上,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是处在被动地位,存款规模取决于存款者的意愿,因而存款市场属于买方市场性质。而发行性金融债券的主动权在银行手中,因而它属于卖方市场,是银行的“主动负债”。
(3)筹资的效率不同 由于金融债券的利率高于存款的利率,对客户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而其筹资的效率在一般情况下高于存款。
(4)所筹集资金的稳定性不同 金融债券一般都具有明确的偿还期,因而资金的稳定性强;存款的期限具有较大的弹性,即便是定期存款,在特定的状况下也可提前支取,因而资金的稳定性较差。
(5)资金流动性不同 金融债券一般不记名,有广泛的二级市场流通转让,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而存款,一般都是记名式的,资金一旦转化为存款,债权债务关系便被固定在银行和客户之间,因而资金的流动性差。
(6)吸收存款受到的准备金率的影响,而金融债券获得的资金则不受其影响,
⑽ 经常发行债券的金融机构有那些啊它们的主盈利是否依靠发行债券而不是吸收存款储蓄
基本所有的上市商业银行都发行金融债。银行发行债券的目的是补充资本金(债权融资)。银行发行债券不是盈利手段。现阶段,存贷差仍是银行主要的盈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