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国互联网金融为什么没有产生
1.从经济结构上来看,美国市场化的机制,使得经济的四大支柱产业军事、科技、金融、教育,在相对自由的体制中均衡发展,各有千秋。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资源,四大产业各自根基深厚,又有部分融合,但大体上都相对固定,难以渗透到对方核心领域。
我们国内的情况恰恰相反,产业之间发展极不平衡,这和国家体制有着直接的关系。但科技行业特别是互联网多数都是民营资本运营,虽起步晚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而随着智能手机全球渗透率的提升,国内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发展甚至有超过美国之势。国内互联网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巨头企业,其高速发展带动国内互联网行业走向成熟,而其激烈的竞争促使其不断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对低效的传统行业的侵占和颠覆也成为其必然的选择。
2.从金融市场来看,美国的金融体制完善,利率市场化完成近三十年,金融市场经过百年发展,产品和服务都已接近完善。金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金融机构或发展综合实力,或在具有鲜明特色的领域深耕,因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激烈的竞争也使得金融机构积极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先进技术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作为全世界最为成熟的金融市场,美国为各类投资者提供了全方位的、多元化的产品,从贷款、理财、到风险投资等等。不仅投资品种丰富,而且服务到位,并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用户体验。这一点和国内形成巨大反差,国内金融业高度垄断,投资工具少,利率尚未市场化,收费和服务极不对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通过其特有的渠道优势,以普惠、快捷、高收益的特色,普及了理财产品也激发了广大用户的理财需求,爆发出巨大发展潜力和规模。3.从监管体系来看,美国有着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监管体系,如SEC认定包括Prosper在内的所有P2P平台运营模式已涉及到证券销售,要求其在SEC登记注册,将其定性为在允许范围内销售"附有投资说明的借贷凭证"的机构。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没有针对互联网金融的专门监管框架,而是适用于一般性监管框架。以产品的运营模式来界定监管的归属,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的财产安全。
对产品的定性、风险揭示均有比较完善、透明的体系,加之美国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资本市场,比个人投资者有着更强的专业能力和相对稳定的投资理念。而国内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有着明显的时滞性,给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以很好的时机,新产品层出不穷,规模上升非常快,缺少对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及安全性的全面考量。
『贰』 中国与美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差异有哪些
随着P2P平台LendingClub的上市,美国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版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权来高速发展期,但中美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监管制度方面:美国监管制度及监管部门早已确立并对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予全面的指导。据悉,美国监管金融组织是从保护个人财产和隐私上入手,有一套相对健全和完善的体制。体系内各种法律法规之间相互配合协调较好,能大体涵盖接纳互联网金融新形式,使之能在美国平稳有序发展;中国刚刚发布互联网金融监管的指导意见,具体实施及执行效果需进一步落实。
经济结构方面:在监管政策和监管部门的共同作用下,美国科技、金融等行业在大的市场环境下发展、竞争较为有序、均衡,市场资源调配的自由化程度较高。虽然近几年,中国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但互联网金融与其他行业地位不平衡,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进一步加强。
金融市场方面:在美国,金融与互联网金融已实现融合,二者共同为金融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互联网金融与金融尚处于调整时期,二者竞争较为激烈。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空间与需求较大,传统金融行业改革也步入正轨,未来二者融合也将是大势所趋。
『叁』 为什么说美国在扼杀互联网金融
1.监管的好与坏
“监管扼杀创新!”–人们常常这么说,但是却并没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监管的确可能会扼杀创新,但如果实施合理,同样也可以帮助企业成长。国际律师事务所Taylor Wessing指出:英国的监管和核准不仅明确有效,而且始终对改革展示出开明的态度。
与之相比,美国的监管部门却分布得太过广泛,支付领域尤其如此。在美国,不光各州之间的监管法律不同,各州与联邦层面的也各有差异。牌照申请信息不通畅同样让从业者感到困惑。而公司的业务种类、所属州、服务的地理区块不同也会造成许可申请的差异。而且这种困惑还会因其他因素加剧,比如像赌博网站之类的应该具备资金划拨许可,但在实际中却没有规定。这种困惑迟早都会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遭受大额罚款。
2. 流程简化
因为是辩论,所以让我们假设美国和欧洲是相似的个体–都是由小国/各州组成的联邦。目前在美国,某个州颁发的牌照只在这个州有效。要想符合所有州的法律并在全国提供服务,你可能得再申请47个牌照或者许可。显然,这种低效、碎片化的牌照程序从一开始就限制了机构成长。
而在欧洲,在欧盟任意一个国家申请到的牌照在其他国家都通用。也就是说,如果你在伦敦设立了公司,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柏林、马德里、巴黎和罗马运营。这也意味着支付主导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在欧洲的成长速度将远超美国。
3. 政府支持
英国政府协助组建了非盈利的互联金融行业多方协调平台Innovate Finance。这个组织还在随后提出了《英国互联网金融2020》宣言,意欲让英国在5年之内成为世界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引领者。英国首相卡梅伦更是任命了美国风投家Eileen Burbidge为该行业的大使,以保证英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持续性发展。此外,英国甚至鼓励互联网金融公司尽早合规,以便未来能引领监管政策、简化行业流程。英国政府深知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巨大影响力,而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十分珍惜政府的支持,因为这些支持帮助他们获得了消费者的信赖。
反观美国,似乎整个互联网金融领域反而变得越来越繁杂。美国的政治体制是非常分散的,所以要想扶持一项新兴产业也并不容易,因为利益方数量和游说能力都太大了。由于最近硅谷和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不合,民众普遍不相信政府会卷入科技事件中去。今年早些日子,没有一家科技公司接受总统奥巴马网络安全会议的邀请,这足以说明要修复两者之间的关系还需要大量工作。
『肆』 国外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发展状况是怎样的
1、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
国外金融业在互联网出现不久就开始了将业务实回现方式向网络方向延伸拓展。答传统金融服务的互联网化即金融互联网服务,互联网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对传统金融服务的推动作用,即传统金融业务通过互联网手段实现了服务
的延伸,是一个互联网化的过程。主要表现在国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通过互联网、手机、
PDA
等终端设备实现银行业务功能;券商建立互联网平台以实现让客户通过网络完成证券
交易;
保险公司依托互联网交易平台实现保单出单和在线理赔;
还有诸如通过互联网平台实
现资产管理等业务。
这些业务的本质是技术创新带来的银行传统业务渠道的信息化升级。
2、第三方支付
国外第三方支付的概念类似于国内同类型三方支付产品,
但从出现的先后顺序来看,
国
外三方支付的起步时间和发展远远领先于国内。
『伍』 美国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哪些方面
随着P2P平台LendingClub的上来市,美国自互联网金融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近两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迎来高速发展期,但中美在互联网金融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 监管制度方面:美国监管制度及监管部门早已确立并对美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给予全面
『陆』 为什么美国互联网金融是个笑话
美国互联网金融就好像企业家之间流行的踢皮球游戏,担惊受怕的银行家和投资者都让他们望而却步。
如果要说什么行业已经有颠覆的萌芽,那就是畏首畏尾的金融技术的世界。
Freemit创建期间,我们遇到了无数有同样经历的企业家。他们想要改变目前谨小慎微的做事方式,创造新的支付方式、资金转移方式或者合同订立方式。
这些企业家的谱系比建立硅谷新宠儿的团队要复杂得多,他们也知道互联网金融的限制性以及潜伏的风险。
在我们开始某件事前就不停被告知前路艰辛,任何转弯处都可能撞车。
这是绝对的真理,同时不停地让人受挫。美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都是近亲繁殖的胆小鬼,而创新的空间永远取决于融入现实骗局的能力。
美国互联网金融的努力没有得到相应回报,反而被认为是可疑的东西。
任何引起大型银行担忧的事务都立刻被抹杀掉,人们的创新思维都被扼杀,剩下的“软件解决方案”都被企业家以几百万一年的价格强制卖给IT主管。
结果就是不断出现的应声虫们成为华尔街贸易大亨们的利益维护者;最后企业家们自然仍然安于现状,用几个软件稍微简化交易流程就心满意足了。
总而言之,只要银行、监管者和不满服务器故障的人能高兴,他们乐于放弃真正的创新。
当然也有拼命努力改变现状的人,可是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坐下和金融保守派聊聊就不难发现,他们害怕修缮摇摇欲坠的企业架构或者懒得付出努力。
任何可以将银行业拉出萧条泥潭的伟大创意都被当作可疑的东西。
『柒』 美国的Fintech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有何异同
Fintech一词其实是Financialtechnology(金融科技)的缩写合成词,根据维基网络的解释它是回指一群企业通过运用科答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因而形成的一种经济产业。
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和上述所说的Fintech可不太一样,根据网络的解释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从定义以及所例举的平台业务模式来看,我们发现美国的Fintech公司更多地是强调金融经济的产业化以及科技化,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则更多地是强调互联网化以及平台的服务,重点在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就业务覆盖范围而言,美国的Fintech更为广泛。
从发展环境这一层面来说,美国的Fintech更像是新老金融企业的科技创新革命,而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更像是传统金融的普遍化以及互联网化的缺口补充。
『捌』 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哪些
楼主可以看一下详细的在美国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哪些,如下图所示:
『玖』 美国为什么没有互联网金融
并不是美国没有互联网金融,而是因为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开放的,不存在利用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套利的空间
望采纳
『拾』 为什么美国并没有出现所谓「互联网金融」或者「金融互联网」的概念
这个问题有意思,我来回答一下。
中国人喜欢标记,说这话可能有点言重了,但是这个定义是中性的。标签最大好处是高效率,分类处理,以提高商业价值。但缺点是它是片面的,容易成为空洞的口号。
在第二代金融行业中,社会的形象越来越差,反华尔街的反华尔街趋势在美国兴起,公众肯定会渴望有人来对待这个疯狂的第二代。互联网行业是一代人,衣服是平等的,开放的,自由的,所以互联网不仅是一大笔钱,也是一个救世主。
简单抛砖引玉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