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的世界迪哥闯世界一般都是玩网易版还是国际版
网易。如果你仔细看,有些视频里他说了是网易
② 圆明园的毁灭是什么时候
1860年的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内忧外患。对内,清廷与天平天国的内战持续多年,仍然未分胜负;对外,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火烧圆明园,逼得咸丰帝仓皇出逃。
第二次鸦片战争,虽然与二十年前的那次一样,是中国积贫积弱的必然结果,但同时也与清政府、特别是咸丰帝愚蠢的外交策略有极大关系。如果不是这种愚蠢,战争虽难以避免,但后果可能不会如此严重。
事态因此急剧扩大。英法联军不久就占领北京城,闯入圆明园,咸丰见无力回天,仓皇出逃热河。在逃亡之际,咸丰忘记了被关押的英法人质。这些人质遭受了非人的待遇,有20人被虐杀。恼怒至极的英法联军以此为借口,决定焚毁圆明园,作为对咸丰出尔反尔的报复。
京城被占,皇帝出逃,“万园之园”毁于一旦,清廷又签了一大串屈辱条约,还被沙俄趁火打劫占去大片领土……这一系列悲剧,当然有历史的必然,但也与咸丰的个人因素密切相关。不是他的愚昧狭隘、自作聪明,以及对“洋人”深入骨髓的恐惧,历史很可能是另外一番模样。
对于咸丰而言,唯一的“幸运”是他不久就在热河行宫驾崩了,终究没看到那些可怕的洋人站在自己的面前。
③ 手表都有什么牌子哪款最值得购买
手表较好的品牌有劳力士、伯爵、爱彼、宝珀、百达翡丽,最值得购买的是劳力士。
1、劳力士
1875年,朱尔斯-路易斯.奥德莫斯与朋友爱德华-奥古斯蒂.皮捷特一同创立了爱彼表。1972年,爱彼推出了全精钢材质的高端运动表系列“皇家橡树”,成为表业经典。爱彼公司在瑞士设有钟表学校,每名学徒必须在钟表学校中修完4年课程,才能取得钟表匠资格。
4、宝珀
Blancpain宝珀是现存历史最久的、最古老的腕表品牌。自1735年建立以来,Blancpain从未生产过石英表,将来亦绝对不会。宝珀没有流水作业式的工厂,制造过程全部在制表工坊进行,由个别制表师亲手精工镶嵌。
5、百达翡丽
创立于1839年的百达翡丽是瑞士现存唯一一家完全由家族独立经营的钟表制造商。百达翡丽表一向重视外形设计与制作工序,制表工序全部在日内瓦原厂完成,是全球众多品牌表中唯一一家全部机芯获“日内瓦优质印记”的品牌。④ 天下行租车以租代购的车怎么样,车子可靠吗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你先租车,每月缴纳租金,一般租期三年,三年到期后将车过户给你,这种方法的优势是门槛低、手续简单快速、购车便捷,只要身份证、驾驶证、银行卡即可办理。首付会比较轻松,这就跟普通租车差不多。
既然以租代购有这么多优势,为什么还会有车主集体维权的事件发生呢?原因有不少,迪哥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一、购车费用实际上比直接买车高出很多
以租代购模式中,往往首付比例很低,比如首付一成,随后每月支付"月供"。然而在三年或者一定期限后,加上所有的费用,会比全款购车的费用高出很多。因为这种方式买车的“月供”,实际上比起正常银行或者正规的汽车金融公司的按揭月供要高出很多,换算之后你就可以发现,它的等价“利息”非常高,可以说本质上就是高利贷!
二、有多种额外收费
平时我们正常在银行贷款买车,要么多交利息,要么多交一笔手续费,尽管4S店也会有提车费收取的情况,但大致还是比较"收敛"的。但在"以租代购"模式中,可能大不一样,服务费、手续费、提车费等一系列的变相收费可能还在等着你,这些费用在合同中五花八门,一不小心就会被绕进去。
三、恶意拖车收费
尽管一开始的首付很低,但月供普遍偏高,平均在3000-5000之间,尤其是对于那些从事网约车的用户,由于目前网约车市场的饱和,收入下降甚至负收入,这样就极易出现逾期的情况。一般情况下,逾期后平台会有几天的宽限期。同时在逾期后,也会第一时间进行提醒。但在以租代购中,有一些平台却巴不得你违约逾期,并且会派人在逾期后第一时间进行拖车,同时还要征收比较高的拖车费用,以及逾期违约的高额违约金。
所以,对于那些想要尝试"以租代购"模式的用户来说,无论如何要做好这些必要的功课,要认真看合同条款,计算总的花费,对比正规渠道购车的车价,尽量选择大的平台;否则只能极易上当受骗,掉进不良平台挖下的一个个大坑里面了。
⑤ 谁有意大利Avio公司相关资料250分急求!
意大利航空工业概况 (2002年资料)
国土面积:30.132万平方千米 人口:5768万(1999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12165.83亿欧元(约合10949.25亿美元)(2001年)
GNP增长率:1.8%(2001年)
财政赤字:-176.14亿欧元(2001年)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
国防预算:127亿欧元(约合12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2001年)
数据资料来源:外交部网站、NATO and Non-NATO Europ
一、发展简史
意大利是创建航空工业较早的国家之一,其发展史大体分为五个阶段:
(1) 创建与成长阶段(1908~1944年) 意大利航空工业起源几乎同世界航空工业同步,于1908年建立第一个航空制造企业,1914年生产出第一架飞机。此阶段,意大利研制生产的飞机曾创造过一些飞行世界纪录,有些机种在国际上颇具盛名,如MC200G战斗机,以至美、德等先进工业国还进口意大利生产的战斗机和轰炸机。意大利的航空发动机研制生产远不及飞机,主要是仿制外国发动机,本国虽也自行设计过一些发动机,但技术性能比不上英、德、法等国家。由于当时的航空机载设备较为简单,所以飞机系统生产方面未暴露出大的问题。“二战”期间,意大利的航空生产能力达到平均年产飞机 400架、发动机约960台,一线作战飞机约2000架。战争剌激了意大利航空工业发展,战争也摧毁了意大利的航空生产基地。
(2) 复兴阶段(5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1948年,意大利开始接受美国“马歇尔计划”的经济援助,次年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因此,从50年代初 开始,在欧美国家的扶植下,开始重建自己的航空工业。
(3) 发展阶段(60年代初至60年末) 60年代是意大利航空工业的迅速发展时期。1960年,意大利航空工业从业人员约1万人,年销售额400亿里拉。到1970年,从业人员达到大约2.7万人,年销售额1173亿里拉,出口额约占销售额的30%。在这一阶段里,阿古斯塔公司进一步扩大了直升机业务,开始专利生产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和波音直升机公司的直升机。1962年,意大利14家公司参与了专利生产美国洛克希德公司F-104G战斗机。此间,菲亚特航空部自行设计的G.91战斗机/攻击机被选为北约组织标准装备而投入批生产。G.222军用运输机、MB-326教练机等国产机种也相继投入批生产。
(4) 调整阶段(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 战后意大利航空工业虽取得了较大发展,同时也暴露出不少问题,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二:一是航空制 造企业数量多,力量分散,产品重复,国内相互竞争激烈,而对外缺乏国际竞争实力;二是发展失衡,缺乏航空系统配套能力。主要表现在与飞机机体制造业相配套的技术和工业基础不足,结果是航空发动机需要引进,机载设备技术落后,航空生产必须依赖外国。
意大利政府为解决航空工业面临的问题,完成从仿制向自行研制的过渡,提高其国际竞争能力,所以从70年代初期开始实施了航空工业的调整计划,主要涉及下述诸方面:
① 组织结构调整。60年代末,意大利的中小型航空企业达80余家,势单力薄,各家自成体系,不适应高技术航空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也无力参加国际市场竞争。为此,意大利政 府从主干企业国有化入手,按专业分工范围,大力兼并企业,实现集团化。
调整工作的第一步,是按专业分工,以国营公司为主体,形成主机骨干企业。1972年完成了国家财团工业复兴公司控制的两家航空企业与私营菲亚特公司航空部合并,组建了公私合营意大利飞机公司(双方各持50%股份)作为固定翼飞机生产中心,后成为国家控制全部股份的国有企业。此外,另一家财团埃菲姆机械公司控制了阿古斯塔集团的股份,并使该集团成为直升机和轻型飞机的生产中心。
第二步,以两大国营生产中心为骨干,通过控股方式,兼并其他中小型私营航空工业企业,以形成集团化经营。如意大利飞机公司兼并了帕泰那维亚(Partenavia)公司和威尼斯飞机公司,并购买了马基飞机公司和塞莱尼亚公司的部分股份。阿古斯塔集团兼并了布瑞达·纳日迪飞机公司、西亚义·马日盖蒂公司和维佐拉航空制造公司。
第三步,推动机载设备公司的联合,由意大利电子公司、纳日迪航空制造公司等6家企业发起,由15家公司联合组建了航空系统和设备工业集团。发动机制造业的两大公司 菲亚特航空公司和阿尔法·罗梅奥航空公司也实行联合,共同承担发动机生产项目。此外,其他一些同类小型制造企业也相互兼并或合并。
② 产业政策调整。为了加速航空工业的发展,意大利政府一改以往对航空科研不予 资助的态度,实行扶植航空工业的产业政策,1977年通过的政策第675号法令,把航空工业列入政府投资和资助的产业之一。1982年2月,意大利议会又批准了尖端工业研 究发展资助法案,航空航天工业名列第一位,政府从组织、经济和技术三方面予以支持。组织措施是成立国家权威性的管理机构;经济措施是制订项目资助计划,支持强度力求达到西欧先进国家水平;技术措施是集中国家财力和人力,建立意大利航空研究中心(CIRA),以配合企业开展大型科研项目。此外,意大利政府于1981年推出了意大利航空工业长远发展规划和相应的近期计划。空军也制订了1983~1990年项目发展计划,明确提出机种要求和所需发展费用。
③ 技术政策调整。在此之前,如果说意大利航空工业的发展是以专利生产为主的技术政策。那么,此阶段的目标则是在战后多年专利生产外国产品所积累的技术基础上,尽快地从仿制模式向自行研制和合作研制模式过渡,实行自主发展的技术政策。这期间,在政府的支持下,意大利飞机公司推出了AMX喷气攻击机,阿古斯塔集团研制出了A.109、A.129等先进直升机,马基飞机公司设计了MB-339攻击/教练机。与此同时,企业开始以平等地位参与国际合作项目。意大利飞机公司与法国宇航公司合作研制ATR42支线客机。
(5) 重组阶段(90年代初至1996年) 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军备订货锐减,国防工业开工不足。在这种新形势下,意大利政府决心进一步改变 航空与国防工业分散、无力的现状,极力主张集团化,并建议集中90%以上的航宇和国防工业组成一个强大的军工联合企业。在此建议下,近几年意大利航宇和国防工业加速了结构和政策调整。
其结构调整主要分两步:
① 总体结构调整 以国有企业为龙头,通过控股交易方式进行兼并。位于罗马的国有机械金融(Finmeccanica)集团于1994年2月收购了埃菲姆机械公司(EFIM)所属的7家国防企业,其中包括直升机制造商阿古斯塔公司(Agusta),还收并了军用飞机制造商阿莱尼亚公司(Alenia S.p.A.)、教练机制造商马基飞机公司(Aermacchi S.p.A.)、军用发动机制造商阿尔法·罗梅奥公司(Alfa Romeo Avio)、国防电子设备制造商菲亚尔(FIAR)公司。目前,该公司已经控制意大利航宇和国防工业的70%左右。
为了保证组织结构调整的顺利进行,意大利政府采取了下述支持措施:首先,政府对被归并的企业提供调节资金。1993年12月,政府决定把EFIM集团的航空与国防工业资产转入机械金融集团时,7家公司共负债30.5亿美元。为了确保归并后的正常运转,政府为7家公司提供调节资金24.8亿美元,保证不把债务转嫁到机械金融集团。并且为集团内的结构重组和促进出口采取措施提供财政支持。其次,政府保证向机械金融集团提供稳定的订货流,并按原有的水平提供研究与发展支持资金。第三,如果上述承诺不能兑现,政府负责赔偿损失。
② 内部结构调整 机械金融集团在政府的保证下,收购了7家公司之后,对其所属航空与国防工业企业进行大范围的调整与重组工作,旨在合并同类经营企业,壮大力量,增强竞争实力。主要进行了下述结构调整:一是把阿莱尼亚公司的战术导弹分部、奥托·梅拉拿公司以及机械金融集团其他较小企业的某些部分合并,成立新的意大利导弹公司(Societa Missilistica Italiana, SMI)。二是把机械金融集团的现有相关资产同从EFIM集团收购的4家公司阿古斯塔·奥米公司(Agusta-Omi)、阿古斯塔系统公司(Agusta Sistemi)、航海与航空雷达公司(Segnalamento Marittimoed Aereo,SMA)和奥菲奇内·加林莱奥军用电子公司(Officine Galileo)合并,成立航空电子和电子设备公司。
1996年以来,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实力,提高管理水平,机械金融集团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又对其所属企业结构和经菅范围作了进一步调整和重组,最大的动作是把原阿莱尼亚公司一分为三,组建了阿莱尼亚航宇公司和阿莱尼亚防务公司,并把从事航空发动机经营的阿尔法·罗梅奥航空发动机公司77.5%的股份,加上原阿莱尼亚公司所控17.5%的股份,总值约3000亿里拉(1.8亿美元),一并卖给菲亚特集团,使其集中控制意大利的航空发动机工业。
意大利政府对航空工业的管理,主要通过制定发展计划和有关产业政策,提供投资和补贴,保持订货水平和扶助产品出口来实现。国防部根据国防需求向航空工业部门提出研制和生产要求。国家对国防和航宇企业的控制,主要通过对大型集团控股。意大利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航空工业进行调整,80年代初制订了意大利航空工业长远规划和近期计划,并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为了加强国际竞争实力,意大利政府主张航空工业应奉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特别强调通过国际合作开展研究工作,其一,工业部门应首先确认自己有经验而又有专业技术特长的领域,然后集中力量重点发展少数核心项目,创造顶尖技术优势,使航空工业成为全欧范围的专业化生产与技术领域;其二,在同泛欧航空工业体系的重组或联合研制项目中,航空工业企业必须保持本国国防工业的主要生产能力,不丧失自己的技术特长。其三,增加国防经费,确保航宇工业能保持它的技术诀窍和发展专业技术领域,使其对国际性合作开发计划具有吸引力。
二、现 状
目前意大利航空航天工业在欧洲航空航天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欧盟涉及航空工业的合资公司和联合研制项目都包含有意大利主要航宇公司。意大利现有航空航天和国防工业企业200余家,从业人员总数为3.9万人。2001年总营业额为85.53亿欧元,比上年增长15%。
1. 规 模
意大利最主要的航空航天工业企业是意大利芬梅卡尼卡集团,原称机械金融集团。芬梅卡尼卡集团总产值占意大利国防工业总产值的70%,该集团国家控股32.4%,仍属于国家控股公司。该集团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达121家,其中63家是意大利公司,另外还占有128家公司的小比例股份,其中42%属于意大利公司。除芬梅卡尼卡集团外,另外还有几家中等规模的航空企业,如菲亚特航空公司、马基飞机公司、毕亚交航空公司等。
(1) 销售额:据粗略统计,2000年,意大利航空工业的总销售额为54.39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50%。其中飞机制造部门销售额占46%、发动机部门占31%、武器与机载设备部门占23%。2000年意大利航空工业的年人均产值为15.58万美元。
(2) 主要企业
根据《世界航空工业公司目录》(World Aviation Directory) 2000 Winter版数据显示,意大利航空工业企业近90家,其中飞机机体及零部件制造企业17家,发动机制造企业5家,其余为武器和机载设备等制造企业。
大型航空制造企业只有两家,即阿莱尼亚航宇公司(Alenia Aerospazio S.p.A.), 该公司是芬梅卡尼卡集团在深化改革机构和经营重组过程中,于1996年在阿莱尼亚公司基础上重构而成。其主要业务是研制、生产和销售军民用飞机整机及大型民用飞机和公务机的结构部件;飞机维修、翻修和改进改型;通用卫星系统;气象、科学探索遥感设备;航天载人系统、航天运输及再入系统;空间基础设施、空间控制中心等,是欧洲军民用飞机和航天系统主要制造商之一。另一家企业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原阿古斯塔公司, 2001年2月阿古斯塔公司与英国GKN韦斯特兰直升机公司正式合并为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 是意大利骨干航空企业之一,主要生产直升机,是世界直升机行业的主要制造商之一。除此之外,意大利还有几家规模较大的航空制造公司如菲亚特航空公司(Fiat Aviazione S.p.A.),专利生产和合作研制军民用发动机、航天动力装置及其零部件。马基飞机公司(Aermacchi S.P.A.),主要研制、生产和销售喷气教练机,参与研制AMX、“狂风”、“欧洲战斗机”以及UTS/YAK130喷气教练机,设计和生产军民用飞机试验台。毕亚交航空工业公司(Piaggio Aero Instries S.p.A.),兼营飞机和发动机,主要核心业务包括:飞机制造,航空发动机制造,航空结构件制造,飞机和发动机维修和翻修,作战掩体和民用防护设施设计和生产,红外抑制器生产等。阿尔法·罗梅奥民用航空发动机公司(Alfa Romeo Avio Societa Aeromotoristica S.p.A.),主要从事民用航空发动机和设计、研究、生产和修理业务。阿莱尼亚防务公司(Alenia Difesa S.p.A.),主要经营航空电子系统与设备、武器系统、雷达系统、海上及水下系统。阿莱尼亚·马可尼系统(意大利)公司(Alenia Marconi Systems S.p.A.),主要业务包括雷达系统、海上系统和机场交管系统。意大利电子公司(Eletttonica S.P.A.),设计和制造用于战术支援、训练以及自卫的各种电子对抗系统,包括全套被动式电子接收系统和全套主动式电子干扰(ECM) 系统等。
(4) 主要产品
军民用飞机 “欧洲战斗机”(欧洲四国联合研制);“狂风”战斗机(设计和制造可变后掠翼及本国订货的整机总装);AMX轻型亚音速攻击机(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作研制);G.222中程双发涡轮螺桨多用途军用飞机。在G.222基础上改进改型的C-27军用战术运输机;A400M军用运输机(与其他欧洲六国合作研制)。MB-339系列高级教练机;C22J喷气教练机;S.211涡扇教练机;SF260系列军民用中级教练机;M290TP“雷迪哥”多阶段涡桨军用教练机和多用途飞机(1996年接管的芬兰研制项目,此后一直在意大利生产)。SF600双发通用飞机;用于军事监视和支援的SM1019涡轮螺桨短距起落飞机;A21S 和A21SJ滑翔机和喷气滑翔机;P180“前进”双发涡轮螺桨勤务飞机。参与研制和生产的ATR42(42~50座)和ATR72(66~74座)系列支线客机;大型喷气公务机“隼”2000和“隼”900EX(与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合作研制,意大利负责后机身和发动机短舱的设计和制造);空客A380大型客机(参与研制和生产)。
直升机 专利仿制产品主要来自美国贝尔、西科斯基、波音和麦道公司,主要产品有AB206、AB212ASW/ASV、AB421、AS61N1、ASH-3H ASW/ASV、AS-61VIP、HH-3F、CH-47“支奴干”、AMD300和AMD500系列。自行设计产品主要有:①A-109系列军/民用直升机,其中包括A-109A、A-109C、A-109Max、A-109K2、A-109E、A-109 Power等型号,可用于货运、伤员救护、搜索、营救、巡逻、侦察、对地攻击、反潜侦别、护航、指挥、电子对抗等;②A-119 Koala单发宽体轻型直升机;③ 新研制的A-129“国际”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和A-129“猫鼬”武装直升机。国际合作产品主要有EH101、EUROFAR、NH90和S211JPATS直升机。
发动机 专利生产的发动机有:T64-P4D;J79-19;威派尔11、526、540和632-43涡喷发动机;Gem1004涡轴发动机;T53-L-13涡轴发动机;T55-L-11和T55-L-712发动机及其衍生型;斯贝807涡扇发动机(负责零件、组装和试验)。合作研制生产的发动机有:RB.199(同罗罗公司和MTU合作设计、发展和生产);民机用PW2037(同普惠公司和MTU公司合作设计、发展和制造)、PW4000、JT8D、PW120(同普惠公司合作设计、发展与制造)、V2500(同普惠公司、罗罗公司、MTU公司和日本财团JAEC合作设计、发展与制造)、CF6-80C2和CFM56-5B(同通用电气公司合作);直升机用T-700/CT7(同通用电气公司合作)、CT7-6(同通用电气公司合作)、RTM322涡轴发动机(同罗罗-透博梅卡公司合作开发和生产);LM2500和LM500船用/工业用燃气涡轮发动机(同通用电气公司合作设计、发展和制造)。此外,还为装于欧洲战斗机的EJ200、装于空客A400M军用运输机的TP400以及装于EH101直升机的T700-T6A等发动机生产零部件。
2. 能 力
意大利阿莱尼亚航空公司和阿古斯塔公司是芬梅卡尼卡集团的最主要核心公司,也是意大利军民用飞机最大和最主要的研制和生产商,在意大利与美国和欧洲联合研制飞机项目中或联合投资公司中,其代表是阿莱尼亚航空公司和阿古斯塔公司。2001年,阿古斯塔公司与英国GKN韦斯特兰公司合并,成为欧洲最大的一家直升机企业,其业务营业额在直升机企业中列世界第二,仅排在波音之后。意大利菲亚特航空公司是意大利主要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尽管与世界三大发动机公司相比规模较小,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在发动机的传动系统和辅助动力系统方面有较高的水平,该公司的产品已遍及全世界40多个国家,成为世界知名的发动机生产厂家之一。在2001年世界航空航天工业100强中名列第35名,而在发动机产品销售中名列世界前10强中的第八。
(1)研发能力与水平
意大利阿莱尼亚航空公司的研发能力突出表现在应用领域中的特殊技术诀窍,其主要技术特长是先进复合材料的设计、制造和试验技术。多年来,它承担了“狂风”、欧洲战斗机、B767、MD-80、DC-10和MD-11等飞机的机翼、尾翼和机身复合材料结构的研制和生产任务。目前,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已在制造过程中实现了结构整体化。
菲亚特航空公司在航空发动机设计和生产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经验,拥有各种专家和工程师组成的设计和科研队伍,建有流体力学,结构、系统等试验室,配有先进的试验和生产设备,具有较强的设计和生产能力。
(2)生产能力与水平
阿莱尼亚航空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军民用飞机制造企业,在国内外有20多家子公司和几十家工厂。此外,它还是其他一些公司的重要股东,并同欧洲一些主要航空工业公司建有合资企业。该公司主要通过设在意大利的5家大型工厂和一家研究所经营飞机设计、制造、维修和改型业务。现有雇员8000多人,厂房面积共计43万平方米,目前已交付12000多架飞机,销往50多个国家。
阿古斯塔公司是意大利两大骨干航空企业之一,现该公司与英国韦斯特兰公司合并为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该公司拥有5000余名雇员,下辖7家直属工厂、3家国外子公司、2家国内子公司以及一些参股公司,厂房面积共计26万平方米,年均生产100多架直升机,产品行销80多个国家。该公司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从仿制进入自行设计和研制阶段,逐步发展成为世界范围内垂直飞行器的领先者。1981年,该公司同英国韦斯特兰公司合作为意大利和英国海军研制了EH101直升机,该机创造了航空史上首次同时获得三个国家航空管理当局(美国FAA、英国CAA和意大利RAI)适航证的纪录,并同时生产民用、海军和运输三种改型机。1985年,阿古斯塔公司与法国、德国和荷兰的直升机制造业合作发展NH90多用途军用直升机。由于阿古斯塔公司全面掌握了直升机制造工艺和技术,公司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直升机产品种类范围进一步扩大,1995年该公司推出A129国际型,1996年推出新一代A109 Power型,1997年推出A119 Koala型。1998年阿古斯塔与贝尔直升机合作发展AB139型直升机和BA609型偏转旋翼飞机,目前AB139已被美国海岸警卫队选中作为新型舰载直升机。
三、国际合作项目和重大计划
1. 国际合作项目
意大利航空工业以阿莱尼亚航空公司、阿古斯塔公司和菲亚特航空公司为龙头,广泛参与欧洲和美国的新型飞机、直升机及发动机研制开发计划,比较典型的合作项目有:“狂风”战斗机、欧洲战斗机、A380大型客机、A139直升机、EH101、NH-90、F-35联合攻击机、ETAP计划、EJ200发动机、TP400涡轮发动机等。
(1)欧洲技术采办计划(ETAP)
英、法、德、瑞典、意大利和西班牙六国于2001年11月19日签署了一个名为“欧洲技术采办计划”(European Technology Acquisition Program)理解备忘录,宣布将联合研制2020年各国所需的未来空战系统及所需技术。六国研制的未来空战系统可能包括有人驾驶飞机、空中及地面发射的无人驾驶飞机和无人作战飞机、远程巡航导弹,以及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C4I)系统等。这次签署的理解备忘录制订了在今后10年的技术发展概念和验证工作,首先将致力于对欧洲战斗机、“鹰狮”和“阵风”的改进,进而共同研制一种约2020年投入使用的新一代作战飞机。
初步研究工作计划于2002年夏季结束,届时,将给出这些国家部队在2020年所需作战能力的最初评估,同时还将明确能够使其作战能力得以实施并能从联合开发中获得最大收益的系统的技术。
欧洲技术采办计划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在今后的研制工作中各国的经费支持和各国工业界的责任及工作分配。该计划还将有助于消除各国在合作从事一些敏感性技术时的各种障碍。
2. 重大计划
意大利2003年国防预算原计划为196亿欧元(190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3.1%,但由于财政困难,政府内阁各党派出现分歧,实际预算款为140.2亿欧元。其中33.5亿欧元将用于采购计划,而国防部提交的采购预算款为45亿欧元,还有10亿多欧元的缺口。 2003年涉及航空领域的军事采购计划款项包括:1.07亿欧元用于支持参与F-35系统研制和演示验证(SDD)阶段的工作;5.46亿欧元为空军采购欧洲战斗机;1.81亿欧元用于改进“狂风”战斗机;1.3亿欧元用于加油机采购计划;7750万欧元用于空军F-16租赁计划;5200万欧元用于海军采购EH-101和5500万欧元用于采购NH-90。另外还有一些采购计划由于预算款项不足而延期,其中包括,购买4架预警机、30架SF-260教练机、联合直接攻击弹药,以及用于改进型C-130J上的机载系统。
(1)参与JSF研制计划
意大利空军意于在2010年左右用F-35飞机更换它的第3批AMX战术战斗机。这些飞机目前正在进行升级,涉及到安装新的导航系统和现代化航空电子设备,AMX现代化计划于2004年结束,2003年开始交付。同空军的需求一样,意大利海军在2010~2015年期间也需要替换它的AV-8B“鹞”战斗机,因此短距起飞和垂直着陆(STOVL)型F-35B对意海军有很大吸引力,F-35B将用于北约外地区作战。
另外,意大利工业部门也热心加入JSF项目,因为获取的经验有助于它们有能力参与研制欧洲未来攻击机,以替换目前在空军服役的“狂风”战斗机。意空军计划在2020~2025年间更换“狂风”战斗机,其“狂风”机队将在2004年进入中期寿命升级,目前,意大利正在关注欧洲技术采办计划(ETAP)和英国/法国未来进攻性空中系统计划的进展,以寻求替代“狂风”的最佳机型。意大利于2002年6月底正式签署协议,以第二级伙伴的身份加入JSF计划的系统研制与演示验证(SDD)阶段,共投资约10亿美元。
(2)“狂风”改进计划
“狂风”是英国、德国和意大利共同研制的双座双发超音速变后掠翼多用途战斗机,1969年开始研制,1980年开始服役。研制费用英国和德国各占42.5%的份额,意大利占15%。该机主要型别有:对地攻击型(IDS)、防空型(ADV)和电子对抗和侦察型(ECR)。
目前意大利空军拥有99架IDS,其“狂风”机队将进入中期寿命升级,升级包括装备新的全球定位/惯性导航系统、新的航空电子设备和驾驶舱显示器、MIL-STD 1760数据总线、多功能信息分配系统、自保护设备和增加投放新型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
2002年7月,意大利国防部与帕那维亚公司(“狂风”研制商,由英、德、意合资建立)签署了一项价值4500万美元的合同,对意大利空军18架“狂风”IDS型实施中期寿命改进(MLU),改进内容包括在飞机上综合GPS与激光制导炸弹及防区外武器如"风暴之影"巡航导弹、无线电、雷达高度表及战术空中导航(“塔康”)系统。另外,“狂风”的“全中期寿命改进”(FULL MLU)也即将实施,改进后将大幅提高“狂风”的夜间作战能力并将延长服役期至2020~2025年。
(3)空军加油机采购计划
由于受未来空战远征需求的刺激,2002年7月,意大利空军决定购买4架,另外意向订购2架波音767飞机作为空中加油机和运输机使用,以代替现有的老龄波音707飞机。此项采购合同总金额达10亿美元。波音军用飞机部和阿莱尼亚航空公司的Aeronavali维修厂将共同完成意空军需求的波音767飞机的生产、交付和维护任务,其中意方负责项目20%份额的工作量,包括改型设计、飞机生产和后勤保障。意空军加油机将在普通商用波音767上加装油泵、副油箱和授油管,授油管安装在主机舱的地板中间,这样整个机舱可以携载货物或人员。
目前,波音公司及阿莱尼亚公司正针对意大利防务管理部门提出的空中加油/运输机需求进行启动工作。预计意空军于2005年可获得首架767加油运输机。
⑥ 迪哥闯世界玩儿的是我的世界什么版本
迪哥玩的是网易的我的世界。第一季是1.12.2版本,第二季是海洋版(基岩版)
⑦ 工业散热风扇,请推荐一款高端性能的品牌产品!
楼上说得非常详细,不过主要是说DC方面的品牌产品,那么我来说下AC方面的产品。
1、德国EBM风机
德国EBM风机是世界级高端AC风机生产厂家,尤其在国内,绝对的龙头老大,市场占有率很高。
2、台湾玄亚风机
台湾玄亚风机相对于EBM是后起之秀,所以在抢占AC市场方面价格和交期都比EBM有优势,并提供5年质保。该成立于1982年的台湾高雄县,在模具制作, 压铸成型, 塑胶射出工艺上,公司拥有30年的丰富经验。公司专攻于AC/DC 散热风扇、离心风机、轴流风机、鼓风机等散热器的设计与开发,致力于为家电用品、通风系统、机械设备、汽车配备、通讯系统等等行业提供优质的产品配套服务. 产品包括交流&直流离心式风机、多翼式鼓风机、金属轴流风机、散热风扇等系列散热风机产品,尺寸齐全,产品深得广大用户信赖。在中国大陆和台湾拥有 ISO 认证的多个生产设施,在风机行业拥有20 余年生产与销售经验。公司旗下风机产品产品通过多个国家的安全认证包括UL, CUL, CE、ROHS、TUV 等国际认证报告。
第三:墨西哥康姆罗顿
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圣迪哥市,在英国、墨西哥、上海有三家制造厂和上千名员工。不过在国内该产品贴牌比较多,在购买时,应注意防止假冒产品。
⑧ 世界上最贵的十大名表
尽管钟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13世纪, 但腕表却只用短短130年便征服了天性迷恋时间的人类。无论是被戴在左手或者右腕,腕表所能传达给人们的决不仅仅局限于时间信息,而是一种阶层的象征和流行的指针。一款好的腕表除了能够成为领带之外对一个男人个人品位的象征,更可以成为超越时空的传世之宝。
从偏于保守到力追时尚,如今手表变化节奏越来越快。不过,手表毕竟属于需要高度专门知识的“冷门货”,即便是爱钱不爱表的炒家,稍一入门也得讲究那些机芯、做工、装饰、镶嵌等“古典概念”,而眼下最受人青睐的或许正是制造手表的——材质。
世界顶级十大名表,他们个个都有高贵的血统,显赫的地位、辉煌的历史还有就是昂贵的身价,它们的价格在人民币6位数以上,在中国近似于一辆中档轿车的价格。而它们在各自钟表发展史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堪称人类机械制造智慧的顶峰。
第一名:
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贵族的标志
百达翡丽(Patek Philippe)的创始人安东尼·百达(Antoine Norbert de Patek)原为1831年波兰反抗俄国统治的革命者。波兰革命失败后他逃往法国,后在瑞士日内瓦定居,开始从事钟表业,1839年开设了百达钟表公司。1844年,安东尼·百达与简·翡丽(FrancoisCzapek )在巴黎一个展览会中相遇。当时简·翡丽已经设计出表壳很薄,而且上链和调校都不用传统表匙的袋表。这种袋表在展览会上甚受漠视,而安东尼·百达却深为其新的设计所吸引。两人经过一番交谈,立即达成合作的意向,就这样,简·翡丽加盟百达公司。1851年,百达公司正式易名为百达翡丽公司。
安东尼·百达与简·翡丽的合作可谓珠联璧合。安东尼·百达对艺术有很深的造诣,倾向唯美主义,在钟表制作上追求完美与高境界。简·翡丽则是一位天赋的设计师、发明家。这种结合,决定了百达翡丽钟表走的是外观精美,工艺卓越,水准超群,一丝不苟的路子和奉行“雅美、优质、可靠”的三原则。
庄严与勇敢的象征
百达翡丽的厂标由骑士的剑和牧师的十字架组合而成,也被称做“卡勒多拉巴十字架”。它的由来是:1185年,西班牙一个叫卡勒多拉巴的城市受到摩尔人的侵略,勇敢的牧师雷蒙德和骑士迪哥·贝拉斯凯斯率领民众进行殊死的抗战,最终把摩尔人驱走。牧师(十字架)和骑士(剑),合在一起便成为庄严与勇敢的象征。这象征正好代表着安东尼·百达与简·翡丽合作的精神。这个厂标从1857年便开始使用。
原创典范
百达翡丽公司精湛的制造技术,造就了许多顶级品牌表。1927年,应美国汽车大王柏加德的订购,公司制作出了一只可以奏出他母亲最心爱的摇篮曲的打簧表,当时价值为8300瑞士法郎。应纽约大收藏家格里夫斯的要求,百达翡丽公司从1928~1933年,用了5年时间、时差、星象图等于一身的袋表。其精妙绝伦,创下了钟表史上的里程碑。1985年,百达翡丽公司生产的940型号的多功能手表,有全自动、日历、月相、闰月、自动跳日等功能,机身厚度仅3。75毫米,为同类手表中最薄的。
锐意进取
为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百达翡丽在1996年10月正式发行《百达翡丽国际杂志》,以英、法、日、中、德、意6种语言版本发行,力图通过该杂志的内容来吸引客户,提升企业形象。凡此种种,皆在证明百达翡丽不断求新、求变的经营理念,使这家百年老厂依旧充满活力,朝气蓬勃。
早期历程
百达翡丽公司成立后即得到一大殊荣: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上,英国维多利亚女皇选中并买下了一只百达翡丽袋表。这只采用新旋柄的袋表悬垂在一根镶有13颗钻石的金别针上,珐琅蓝金表盖上饰以钻石拼成的玫瑰。当时,女皇的丈夫伯特亲王也选购了百达翡丽的一只猎表。名人购精品,百达翡丽由此奠定了其贵族化的地位。为追求产品的高境界,百达翡丽在材质选用上不惜工本。早期的百达翡丽表壳,采用的材质为纯银和18K黄金。世纪以来,大部分选用18K金(包括黄金、白金、玫瑰金等),甚至铂金。而全钢的表壳,到后来才有一小部分。百达翡丽表机芯则均采用高钻数,早期的表多在15钻以上,后来的产品以29钻为多。60年代制作的一些性能复杂的金手表,钻数高达37钻,为同类表中罕见。
技艺精湛
在钟表技术上,百达翡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拥有数项专利。从1851年“百达翡丽”获第一项“旋柄上发条”专利起,重大的专利项目计有精确调节器、双重计时器、大螺旋式平衡轮、外围式自动上链转子,以及有关平衡轮轴心装置等。仅从1949~1979年30年间,便有40项专利,其专利之多,为名表中之最。
伟世名品
百达翡丽公司对手表的产量有严格的限制,每款不会超过1万只。从公司成立到现在近一个半世纪,其总产量仅60万只。精品加限量,使百达翡丽表极具保值功能。1989年,为纪念百达公司成立150周年而生产的纪念表,到90年代初升值4倍。而公司1953年生产的一只白金镶钻日月星万年历男表,在香港举行的’97春季拍卖会上被一位欧洲买家以530万港币购得,破了万年历手表最高成交价和亚洲手表拍卖最高价两项纪录。
现代与传统兼容
目前百达翡丽仍是全球唯一采用手工精制,且可以在原厂内完成全部制表流程的制造商,并坚守着钟表的传统工艺。瑞士钟表界称这种传统制造手法为“日内瓦7种传统制表工艺”,意即综合了设计师、钟表师、金匠、表链匠、雕刻家、瓷画家及宝石匠的传统工艺。百达翡丽深信,由这类工艺大师的巧手所制作出的名表皆为独一无二的艺术珍品,而这也是百达翡丽钟表最什得骄傲的特色。为了突破传统,开创更理想的工作环境,百达翡丽现任总裁兼董事总经理菲利蒲·史东先生从1988年起就开始规划与兴建全新的工厂,为的是“把百达翡丽独特的工艺及科技结合在一个屋檐下”。新工厂完工启用后成为一个完整的“成表”工厂,工厂旁的一座旧古堡被翻修成日内瓦私人珍品收藏博物馆。
第二名:
江诗丹顿(Vacheron Constantin):贵族的艺术品
江诗丹顿成立于1755年,为世界最古老的钟表制造厂,也是世界最著名的表厂之一。
江诗丹顿传承了瑞士的传统制表精华,未曾间断,同时也创新了许多制表技术,对制表业有莫大的贡献。
1755年创始人Jean-Marc Vacheron及后来加入的成员Francois Constantin,以其先知卓见及极致制表工艺,终在人文荟萃、人才济济的钟表王国━瑞士,取得先机率先成立,以着重人文精神及历史传承而名闻遐迩的Vacheron Constantin江诗丹顿。历经243年的时光淘洗,如今,江诗丹顿俨然为“时间”的同义词,更是爱表人士眼中无可取代的腕上艺术品。
历史悠久的江诗丹顿,有着多年的制表经验,有不少的伟世经典。但,“最小批量,最优质量,最高卖价”一直是江诗丹顿的经营战略。如今,江诗丹顿在日内瓦的工厂年产量仅为6000只表。自1840年起,每只手表的生产图纸、记录、销售日期及机芯表壳编号等资料,都完整无缺地保留在公司的档案柜中。他们将超群的技术,严格的测试,精湛的工艺与完美的造型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又一个高贵典雅、令人赞叹不已、极富收藏价值的稀奇经典之作。在漫长的制表岁月中,经久不衰地成为名贵典雅的象征。
“马尔它十字”为江诗丹顿之标记,原是手工制表时代用来调整发条松紧的精密齿轮。唯用其象征优越技艺与手工制表传统。江诗丹顿的经典之作--卡里斯泰(Kallista)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表。此表制作于1886年,原为沙特阿拉伯的哈里德国王(Kingalid)所订购,但在制造期间哈里德国王撒手人寰。1986年此表制成后,被一位不知名的买家用美金350万元买去。1987年12月3日,哈里米再度易手,被PALM BEACH珠宝行主人皮埃尔·里米(Piene Halini)代客买去。哈里米声称,他是以美金500万元成交的。于是,卡里斯泰表每日升值4000美元的佳话不胫而走。不久,皮埃尔·哈里米把这只世界上最昂贵的手表带入美国,交与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买家。
独具匠心超常设计
江诗丹顿以工艺闻名全球,擅长复杂机械表的制造。以Les Complications系列的新表Saltarello为例,表底的透明水晶,方便佩戴者欣赏到机械运作的动感美,由于制作要求高,所以此款名表限量发行。Jumpinghour的设计更是精湛,它以12时的窗口展示时间,半圆环显示分钟,被人们称为跳时表,十分罕见。
大师的琢磨,时光的考验
托尔比朗(Tourbillon)表系是江诗丹顿的又一杰作。那可透过水晶蓝宝石表面来欣赏的,造型设计精密优雅、独特的动力储存显示器,充分展现了时光运动的深邃奥秘。精典之作托尔比朗完美再现了江诗丹顿的座右铭:完美就是一切。精湛工艺奠定了江诗丹顿的创造与制作原则,正因如此,江诗丹顿的每一件成品都要经过数年锤炼,那每一个刻度都体现出大师的精雕细琢。
第三名:
爱彼(Audemars Pigeut):坚持百年传统
1875年,两位青年才俊JulesLouis Audemars与EdwardAuguste piguet在钟表制造艺术的发源地瑞士,携手开创钟表制造的辉煌事业,1881年正式注册“Audemars Biguet & Cie”爱彼表厂,从此,在国际表坛展开一部经典传奇。
爱彼表创办人Audemars与Piguet一直碎心于制表艺术凭着无穷创意与独到眼光,专注研制超薄机械零件,如鸣响报时器、日月星盈亏、计时马表、两地时间显示、温度测量器及指南针等,创制出精密复杂的机械表,屡获殊荣。在1889年举行的第十届巴黎环球钟表展览会中,爱彼表参展的Grand Complication陀表,具备问表、双针计时器及恒久日历功能,精湛设计引来极大回响,声名大噪,享誉国际,为爱彼表在表坛树立了崇高的地位。时至今日,爱彼表在Audemars与Piguet家族第四代子孙的领导下,成就骄人,深获钟表鉴赏家及收藏家的推崇,成为世界十大名表之一。
爱彼表采用的钻石全部经过严格挑选,无论颜色还是清晰度都是最上乘的水平,真正作到完美无缺。然后经由经验丰富的珠宝工艺师精心镶嵌,在精确掌握时间的同时,尽显你非凡的魅力和优雅的风度。
爱彼表在每一只表后刻上制造者的名字,以示负责保证。为维持瑞士作为钟表王国的美誉不坠,在瑞士设有钟表学校,以培养钟表界所需的钟表人才。一个学徒必须在钟表学校中先修完四年的课程,才能取得合格钟表匠的资格,不过若要成为一个爱彼表厂的师傅,则必须要再多花费两年时间,才有资格被派到超薄机械部门工作。爱彼表厂坚持以老师傅的一双手来打造手表的传统,百年如一日。爱彼的售后服务在世界各名牌表厂中是相当知名,即使是零件已经停产二十年,只要查询存有制造数据,爱彼表厂仍可以为客所修护,达到品质世代保证的目的。
第四名:
宝玑:200载的不灭光芒
A.L.宝玑有许多重大发明。但对钟表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陀飞轮。
今日,由于使用方式改变,制造物料的不同,调速装置的发展,陀飞轮在提供最准确的时间方面已经无法估优势。但,它对后恶化思维的启迪,却永远旷古铄金。
一直以来,人们刻意谋取的,是机械如何与转动的星体同步,得出相同的运转时间。但宝玑大师却看到了反作用的影响。地球在自转时产生的地心吸力,使摆轮的摆幅上下不一致,需要另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它控制。陀飞轮的面世,令这一理想成为现实。人们所形容,这可以补偿摆轮和游丝产生不稳定的表”。
这项以旋转产生反作用力的装置,在法国共和9年和月7日(公历1801年6月26日)得到专利。根据现时所知,1801年之后的几年,宝玑一直在寻求作品的改良,直到1805才完成了他的一只陀飞轮表。到他逝世的时候(1823年),大概的制作总数是35 只。这些以陀飞轮装置操纵动作的表,肯定是极有收藏价值的珍品。至今,新辟的宝玑私人博物馆尚未有他做的陀飞陀轮袋表。
宝玑被Swatch集团收购,对品牌的发展来说肯定是正面的事。2000年,集团决定在巴黎梵当广场开设宝玑和专卖店和博物馆。陀飞轮发明的200周年,集团决定大肆庆祝。可以说,这是Swatch集团有史以来耗资最庞大的活动。活动原本在去年9月中进行的,美国“9.11”事件的影响,令它推延了大半年。
陀飞轮200周年的庆祝活动,在巴黎附近的梵尔赛宫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600位政治、经济、企业、和传媒,共聚一堂参与盛事。选择在梵尔赛宫举行的活动,意义是深远的。1762年,当A。L。宝玑还只有15岁数时,他就移民到梵尔赛,开始了凶的学徒生涯,后来还在此地和巴黎生活了25年以上。宝玑为路易十五的宫廷所熟悉,后来还和年轻的路易十六交上了朋友,他给后者的皇后制造了一只自动遥三问袋表。在国王居住的梵尔赛宫时常进出,令宝玑结识了许多贵族,成为他忠实的顾客群。宝玑的作品具备新古典主义的外型,功能别出心裁,质素出类拔萃,在当时的巴黎,的确也不易找到可匹配者。
200th anniversary limited edition
庆祝活动的节目之一,是在皇宫内的皇家歌剧院举行音乐会。音乐会开始之前,集团总裁海耶克先生首先致辞。他指出,“我们很高兴也很骄傲,在接近巴黎的文化历史圣地梵尔赛宫藉庆祝钟表历史一真正重大的发明陀飞轮表诞生200周年,向真正的发明家、伟大的审美家、优秀的企业家A.L.宝玑致敬”。当日的音乐,由著名的马尔哥亚(Jean-Clauude Malgoire)
指挥La Grande Ecurie et la Chambre roy演出,以莫扎特的作品集合而成,主要是“费加洛婚礼”、“唐璜”的咏叹调以及“邱比特”交响乐日终章。歌剧院的音响效果良好,演出各擅胜场,宾客如痴如醉。
盛大的晚宴在宫殿里最大的大厅巴泰尔画廊(The Galerie Des Batailles)举行。这里纵使筵开百席也绰绰有余,墙壁上挂满梵尔赛历史的关的巨型画作。宴后在皇宫花园的大水池旁边放焰火,水光与火花互映,音乐与炮声共鸣,宾主尽庆。
Breguet boutique and museum at Place Vendome,Paris
为了纪念这次盛事,宝玑推出了一款新的陀飞轮表。白瓷表面透明底,有雕花的揭盖。盖内刻上独立的编号以及“来自梵尔赛的宝玑”(Breguer a Verdaillea)字样,半独立式揭盖由与表冠同轴的按钮控制开关。它人世18K红金和白金的两种款式,各做28只,已经在巴黎的专卖店开始售卖。
第五名:
万国(IWC):机械制造 品质超凡
IWC万国表创立於1868年,制表已有130年历史。立业地方叫夏佛豪塞,当地有钟表的历史可远溯至15世纪初,足足比IWC早了459年。但得到IWC建厂制表后,时间的精确度,才开始被人们牢牢掌握在手中。
IWC的创办人是美国波士顿工程师佛罗伦汀·琼斯(Florentine A. Jones),他在莱茵河畔的厂房中创立了瑞士最早期的机械制表工厂,实现了他的新颖构想━以机械取代部份人工制造出更精确的零件,而后由一流的表师装配成品质超凡的表。
1868,IWC推出第一只怀表,从那时起,IWC就在瑞士钟表业界取得许多方面的特殊地位,同时也在世界钟表制造业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IWC万国表在世界各地代理商的努力下,近三年来业绩成长达百分之五百,成果相当惊人,使得总厂更加卯足全力,全力拓展亚太区的市场。1998年4月份巴塞尔发表的新表款更先一步在3月份即在亚洲地区首先亮相,以电传视讯方式发表,可见IWC对亚太地区的重视。
IWC公司的创始人是一名美国钟表业者,名叫佛罗伦汀·阿里奥斯托·琼斯。1868年,琼斯为利用瑞士的制表技术和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及水电资源来生产、出口钟表以应对美国众多新兴钟表公司的竞争,由美国本土迁居瑞士东北部的斯恰夫豪森建立IWC(国际制表公司)。
此后,IWC公司出品的怀表风靡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钟表市场:1868年开发的“琼斯”牌怀表机芯,很大改进了怀表的走时准确度和温度恒定水平,从而为IWC打出了牌子;1890年推出的“GRANDE COMPLICATION”怀表,不但赢得国际钟表协会的嘉评和质量优异证书,更迅即成为收藏家争购之物,甚至连当时的教皇、保加利亚皇帝以及后来的英国首相邱吉尔都拥有IWC的资型表款。
20世纪初,IWC的生产经营重点转移至手表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为军队提供了大批带夜光表面的实用手表。二战中,它成功地推出了专为飞行员研制的防磁手表。到了70年代,IWC则在防磁表的基础上,开发出把计时功能和定向罗盘相结合罗盘表,进一步方便了专业用户。此后面世的MARK更是闻名天下。
20世纪60年代,IWC面对日本石英电子表向瑞士表发起的冲击,顺应潮流,采用了全新的技术和战略迎接挑战。它相继推出的钛合金手表,供潜水员使用的“OCEAN”系列,“VTRA SPORTIVO”超薄型手表和“PORTOFINO”系列等,使IWC跻身瑞士一流钟表商行列。而新近推出的世界上第一只附带机械深度计潜水表,更进一步展示了IWC惊天动地匪夷所思的创意和想像力。
1780年 第一枚自动上弦袋表面世,名为“perptuelle”
1801年 “陀飞轮”均衡器获得专利权。
1990年 新款“同步前进二合一式”三问钟面世,座钟与腕表二合为一。
1783年 发明自鸣表的鸣钟。设计圆空的指针以及“宝玑”数字。
1810年 制造了第一枚腕表。
1991年 拥有时间方程式的万年历表取得专利权。
1786年 第一批用人手操作刻花机雕刻而成的表面。
1812年 时间偏离中心的表面面世。
1997年 采用直线设计的万年历腕表获专利权,有瞬间转换年份的功能。
1789年 发明“宝玑匙”。
1815年 发明双发条航海精密时计。
1790年 发明“pare-cbute”避震装置。
1820年 发明“观察精确计时器”。
1795年 万年历时计面世。补偿式摆轮配以宝玑线圈面世。首次出现“同步前进二合一式”三问钟的记载。
1830年 发明第一枚无匙上弦手表。
1796年 首创行李钟及“souscription”钟。
1866年 “音叉时计”获得专利权。
1798年 获得第一个力司行轮的专利权。
1926年 跳时显示,无时针旋转表面取得专利权。
1799年 出售第一枚凭触觉报时的“tact”袋表。
1939年 恒星时计“garde-temps”获得专利权。
精 湛 工 艺
自1868年起,IWC所生产的每一只表都登录在手表出厂登录簿中,百馀年来,这些登录簿已集成数大册,这种登录簿是世界仅有的记录簿。旧本以花体字记录合约编号、表壳后的编号、所使用的材质、该表的重量、制表师傅的姓名、完成日期、以及钟表商或购表人的姓名等资料。俄国沙皇斐迪南一世、教宗皮耶斯九世、英国首相邱吉尔....等都曾拥有过一只以上的IWC怀表。
同时自1868年以来,IWC厂所生产的重要备用零件都存放在高高的厨柜里,所以IWC的制表师甚至能够彻底大修最古老的表芯以确保往后许多年该老表仍能精准计时。就因为如此,IWC的表足堪做为未来数代的传家宝。
第六名:
伯爵(Piaget):值得欣赏的至尊之宝
伯爵表为表中后起之秀。它跻身于第一流手表行列,还是本世纪40年代后期的事。这个今天令无数望族富婆趋之若骛的顶级表,在其起飞前,却经历了近百年的缓慢发展。伯爵表的创始人奇奥杰斯.庇埃其原为瑞士侏罗山脉中的一个名叫拉考奥克斯费村庄的农场主。1874年,庇埃其建立了制表工做室,将他14个孩子组织起来为其它制表公司生产机芯,也以伯爵公司的品牌生产整只成品表销售本地市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庇埃其的两个孙子吉拉德和凡伦汀重新组建公司,推出第一批伯爵手表。由于伯爵表精良的品质,很快打出了牌子。发展至今的伯爵表无论造型,色彩均洋溢着现代派的主流气息。诚如现任公司总裁伊夫士.庇埃其所说:你从伯爵表上看时间,是在欣赏一件至尊之宝。
始创于一八七四年的瑞士表——PIAGET,凭着出色的设计才华,以及精湛的制表技术,PIAGET领导表坛一个世纪,令世界钟表业发放异彩,光芒万丈。
PIAGET首创的纤薄型机械运转装置,成就显赫,是钟表业的历史传奇。时至今日,PIAGET的出品,每一部份都是由PIAGET工作室所制造,独一无二,丝豪不苟,甚至自设铸金工场,务求尽善尽美。
除了独创首屈一指的机械运转装置外,PIAGET的设计心思是人所共仰,所有表壳及表镯都必定用18K金或白金铸造,而表面的设计更是多姿多采,别具特色,计有用名贵的宝石如青金石、珊瑚石、珍珠母、虎眼石、玛瑙等雕琢而成的表面装饰,效果华丽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PIAGET亦同时生产具高度艺术价值的名贵首饰及腕表首饰,选用价值不菲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及绿宝石,花去PIAGET工匠数百个小时的精心创造才能完成一件作品,这样才不负PIAGET的盛名。
第七名:
卡地亚(Cartire):上流社会的宠物
卡地亚,自1874年,由Louis-Francaise Cartier创立以来,尽得皇室贵族及时尚人士推崇备至,成为皇室御用设计师。及后,天才横溢的路易-卡地亚继承家族事业,更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不可多得的珠宝大师。
相关链接:
卡地亚的故事
1888年,卡地亚尝试在镶嵌钻石的黄金手镯上装上机械女装
表。1904年为老朋友山度士(SANTOS)而制造的金表一跑打响。从此卡地亚手表一直是上流社会的宠物,历久不衰。
承袭了一百五十多年的精髓,Pasha,Panthere,Tank,Tank Francaise,Santos,Baignoire及近年的Trinity腕表系列早已是家喻户晓,闻名于世。而刚推出的全纲Tank Basculante腕表系列更是集时尚与工艺的艺术结晶。但怀着不断精益求精的进取精神,卡地亚为钟表爱好者特别设计及制造的巴黎卡地亚---私人珍藏系列,可说是钟表史上的又一突破。卡地亚不只是现代美学先驱,更是融合千锤百炼技术及经验与超时代设计的尊贵典范。
卡地亚表除了一部分由设在巴黎的总厂所制造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与爱彼积家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欧洲钟表公司等著名公司签约特制。其功能造型工艺等可谓博采各家之长,荟萃精华,因而天地广阔。卡地亚凭着国际名牌集团优势,生产并销售高档手饰,尤其女用手提包,深得贵族与富豪青睐。
卡地亚品牌已家喻户晓,它比较倾向于女性化,所以白领女士拥有卡地亚应该能满足自己的追求,只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实力,自行选择,因为卡地亚拥有众多款式,必有一款适合您。
第八名:
积家表:精密源于传统
积家表是典型的瑞士名牌钟表。不少瑞士名牌钟表有以下两个特征:来自汝拉山脉的JOUX山谷,如伯爵表(Piaget);两人协作的结晶,如百达翡丽(由百达PATEK和翡丽PHILLIPE两人创制)、芝柏(由Grardt和Perregaux协作)等。两项特征兼具的,则如在全世界享有极大声誉的爱彼表(Audemars Piguet)以及积家表等。
18世纪前,英国与法国的钟表制造商垄断了整个钟表界,为商船提供精密计时器,辅助他们航行至世界各地。与此同时,另一只钟表力量也在积极酝酿中,这就是瑞士,因为法国一大批新教徒工匠为逃避宗教迫害,隐居于瑞士汝拉山脉的JOUX山谷中。那里一年有六个月的时间都是大雪封山,漫长的寒冬使人足不出户,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制作更加精密的机械装置,如音乐盒、自动操作机械及钟表等。到19世纪,被称为“Combiers”的山谷居民,已拥有了超过英法等国的钟表技术,令世界其他地区望尘莫及。
积家表即是在这片山谷中诞生。LeCoultre家族于1803年诞生了一个男孩Antoine,他开始是在父亲的铁匠铺当学徒,同时潜心钻研齿轮制造技术和冶金术。1833年,他在Le Sentier市镇创办手工场,离开了家族企业。到1860年时,他的公司规模已经达到100多人,专门生产钟表精密器件,先后推出上百种钟表机芯,从而奠定了自己在瑞士钟表业的地位。1903年,Antoine100岁那年(当然他没有活到那个时候,但他的确收到了一份最好的冥诞礼物),他的孙子雅各-大卫与法国精密航海讲时器制造商积家(Edmon Jaeger)合作,成立了今天的积家表(Jaeger LeCoultre)厂。
从1833年公司创立至今,积家拥有无数的专利,为世界钟表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于积家的机芯生产极其多样,是世上极少的机芯输出型制表公司。特别在高档机芯这一块,一些其他品牌的高档腕表由于销量很小,因此自身的机芯产量也偏少,会选用积家生产的机芯,无形中也为积家做了宣传。也算互惠互利吧。
积家的腕表系列与其他品牌相比并不多,但极富艺术感。这主要得益于翻转表的发明。欧美上流社会人士一直热爱马、滑雪、赛车等剧烈运动,而表镜很难承受运动中的撞击,男士们常会抱怨一只表很难坚持完一整场比赛。1931年,积家生产出第一款翻转表Reverso。这款表只需以拇指和食指轻转表壳,表镜就会翻转过去,露出坚硬的表底,以抗运动中的冲撞和震荡。赛后,再一次轻轻地“哒”一声,表镜又复原。这种表是当时最好的运动表,立即风靡全球,至今热度不减。30年代正值Art Deco艺术运动如火如荼,最初用于保护表镜的表底,成为艺术家施展自己才华的天地,各种雕刻工艺登上表底大做文章。特别是珐琅艺术家的加盟,使积家表更显示独特的艺术气质。难怪1932年,印度王公Maharajah of Karputala也为之倾心,向积家厂订制了50枚绘有其珐琅肖像的腕表,成为一时佳话。1996年,珐琅彩画大师Mikolos Merczel 从画家Alfonso Mucha的《四季》中获得灵感,特为Reservo系列献上四幅珐琅彩绘杰作。
此外,积家表的主要系列还有经过1000小时测试的MASTER系列和利用温差上弦的空气钟ATMOS。
MASRE CONTROL 1000小时腕表出厂之前,全球还没有一只表经过1000小时测试。而这最初1000小时能将腕表任何可能存在的弱点浮现出来。腕表一经被鉴定合
⑨ 迪哥闯世界玩儿的是我的世界什么版本
第一季单人和所有的多人都是1.12.2国际版,单人第二季是1.13.1基岩版(因为迪哥还没有更新至最新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