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支持供给侧改革 金融需要做哪些创新
金融如何创新,以更好地支持供给侧改革?
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支持现在的“三去一降一补”,为目前的供给侧改革这一大战略目标服务的金融创新。
第二种,化解金融体系自身风险需要的一些金融创新。
第三种,金融体制机制需要金融创新。
这三种类型的创新,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很大的关联度,需要协同推进。
Ⅱ 金融业怎样服务好供给侧改革
一、以针对性金融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和决策效率。
建立多元化和轻资本的业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市场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业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Ⅲ 金融服务怎样响应供给侧改革
一、以针对性金融改革服务供给侧改革。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银行自身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经济运行效率提升。
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和决策效率。
建立多元化和轻资本的业务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构建市场化、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业务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效率。
Ⅳ 供给侧改革给银行业带来哪些挑战
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银行业所处的产业环节和整个银行业在供给侧改革里面所处的特殊地位。
首先,银行业作为一个产业(或行业),本身就在供给侧改革的范畴之内;其次,银行业一直扮演着资本供给的角色,而且资金供给的情况又大大关系到其他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的成败。因此,我们要把银行业的供给侧改革看作是整个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关键这个高度来。金融供给侧的改革成效,直接关系到整体改革的成效,我在之前的一次专门转对供给侧改革的专访中就谈到过:“供给侧改革,站在国家层面上来看是一个宏观经济举措和政策;站在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是二次创业或三次创业;站在产业的角度来看叫产业革命;但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看叫做投入,而且是转型投入或者升级投入。这个成本是很高的,有的企业可能要壮士断腕整体转型(淘汰型产业),有的企业可能需要改进设施设备,有的企业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有的企业可能会增加原材料采购成本和生产成本。因此,加大和加快完善金融体系,率先实行金融供给侧的改革势在必行,也是供给侧改革成功与否的先天因素。”
Ⅳ 怎么体现金融改革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
(一)积极发挥社会托底的正向作用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职工就业压力,国家相关部门还要制定相应的民生政策,以便使社会托底的正向作用得到发挥。具体来讲,就是从民生角度进行“僵尸企业”的处置,从而通过多兼并重组和少破产清算的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继而使因贯彻供给侧改革而失业的职工人数得到减少。其次,在落实供给侧改革工作时,当地政府需要对“去产能”政策实施对当地就业市场的冲击给予更多的重视,并且进行相应的配套措施的实施,从而使职工的安置工作能够得到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当地政府不能为实现“去产能”达标忽视了广大职工的利益,以免影响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政府还要为供给侧改革的实施制定配套的民生政策,从而确保社会的稳定发展。
(二)加快推进产业转型
为化解供给侧改革带来的金融风险,国家还要加快推进产业转型。一方面,需要使传统产业得到升级,以便带动国内消费结构的升级。具体来讲,就是政府需要制定政策推动传统产业实现产品技术升级和管理水平提升。而通过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提供更好的服务,则能够给消费市场带来一定的刺激,继而使市场对高档次产品的需求得到扩大。另一方面,在实施“去库存”政策时,政府需要引导各行业管理者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市场潜在需求的挖掘,从而为企业的经营和行业的升级改造提供科学的依据[2]。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通过从网络收集有关住房讨论的数据,就可以根据个人住房偏好、房屋内部设计等内容进行不同年龄段、地区和性别客户的消费能力和需求的挖掘,从而有针对的提供产品和服务,继而使行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现全面的风险管控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各地区政府和企业还应该顺应改革,并且全面实施风险管控策略,以确保各地区经济和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对于当地政府来讲,还应该从战略、市场、安全、环境和法律等多个方面对政府和当地企业承担的金融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对于企业来讲,还要围绕自身总体经营目标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而通过制定科学的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策略,并且建立先进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则能够为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合理的方法。此外,企业也需要积极探索降低成本和减少过剩产能的方法,从而在市场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继而使企业的风险得到自然而然的化解。
Ⅵ 供给侧改革强调在金融领悟强化杠杆作用
要更好地发挥金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杠杆作用。要大力支持转型升级,发挥好产业基金作用,利用政府融资和担保平台,引导和撬动金融资金,支持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促进过剩产能化解。要大力支持民生事业,多创新一些适销对路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扶贫力度,使金融在更大范围发挥作用。
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坚持把防范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生命线,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这个底线。要加大监管力度,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监管责任,加强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反应、预警防范和化解处置。要妥善处置风险,高度关注非法集资、企业资金链断裂等方面的风险,多方联动、精准施策,发现问题要果断处理。要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加大对金融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进一步规范金融市场秩序。
金融改革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离不开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引进力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做好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