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金融机构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金融机构对政治体制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08 08:13:05

① 金融体系如何影响经济发展

陈超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
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一国在经济调整面前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它反映着金融组织之间的架构关系,更是因为在它背后,描绘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
《周易-系辞》中写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今,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示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改变现状,求得新的发展。这个道理适用于个人,同样也适用于国家。然而,国家面对变化的选择,却很难像个人那样潇洒。美国著名学者齐思曼认为,政府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各国可供选择的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已有制度的制约。而其中,来自金融体系的限制,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将发达国家经济从战后的复苏、发展期,逐渐推向了梦魇般的滞胀期。这一阶段,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停滞,或出现负增长现象。与之伴随的,则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面对相同的危机,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却不尽相同。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国的制度基础有所不同。
美国将摆脱危机的希望,深深地寄托于市场之上。1980年,罗纳德·里根击败时任总统吉米·卡特,当选为新一任美国总统。上台后,里根对政府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让自由市场机制自发修复存在的问题。正如他在就职演说中讲到的,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有人可能会说,对市场的信赖,以及对政府的怀疑,与政治家个人的信仰紧密相关。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美国的制度环境,这种选择体现出的似乎并不是政治家的独创,而是已有制度的约束力量。
与其说美国政府放手让市场去发挥作用,不如说政府缺乏捕获市场的能力。在美国,中央银行同各商业银行之间,分工明确,对于商业银行放贷的数量以及去向,中央银行不进行直接干预。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政府对于市场干预和进行国家规划的潜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然而,美国的商业银行却不能做到坐拥巨额利润。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是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系统。美国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鲜见经理人-所有者的关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金,多来源于股票与债券。而银行借贷,则仅仅提供部分短期的资金需求。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并不能对企业或者产业的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
与美国策略相对应,日本采取了一种不同的调整措施。概括地说,日本走的是一条在国家指导下的有限竞争道路。而国家主导之所以能发挥作用,金融体制的辅助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本,股票与债券常常被政府用来为工程建设筹集资金,而私人企业却很难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支持。银行,于是便成为日本私人企业募款的救命稻草。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通过借贷,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重要股东之一。
不同于美国的情况,日本政府可以更为有效地对银行进行控制。商业银行成了政府对国家产业发展进行干预的工具。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对贷款数额的调整加以控制,更可以通过对贷款去向的选择,对相关产业、企业进行差别性扶植。由此可见,政府对经济调整的能力,通过特殊的金融体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美国与日本的经验,对于我们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一国在经济调整面前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它反映着金融组织之间的架构关系,在它背后,描绘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政府、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由此深深地影响着政府在市场面前,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
建立一国的金融体系,是对政府、企业与金融机构三者职责分工的划分;而改革一国的金融体系,也需要对政府与企业关系、企业与金融机构关系、政府与金融机构关系进行重新的定位。任何单方面的调整,恐怕都难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录入编辑:张珺

② 说明政治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运行中的正式规则是由政治体制来定义和保证实施的,因此政治体制是决定经济绩效的基本因素。国家在维护和执行规则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规则划定了经济游戏的范围。” 实际上,这就是政治体制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两个层面,一是宏观上的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二是微观上政治体制对经济运行规则的影响。从这两个层面,可以看出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如何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

③ 政治制度对社会治理有哪些影响优缺点

政治,指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指维护统治的行为。政治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指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

④ 政治体制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政治体制对美国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宪法决定的总统制、三权分立制使美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府之下,得以发挥一个政府的能力,美国开始了走上近代国家发展历程。
1860年代的内战进一步巩固了中央集权,整合南北差异,废除黑奴制使美国的经济发展进程快走了几十年。
此后,美国充分发挥了其现代民主政治下自由体制的巨大活力,在20世纪震撼了全球格局。
华盛顿在一战时成为左右战局的一大力量,纽约成为左右世界金融的砝码,洛杉矶成为世界影视文化的中心,1933年的罗斯福新政体现了在美国先行先试的先进性。飞机、原子弹、福特公司、好莱坞成等等都是美国梦的前奏。
二战美国战争机器能够快速运转,冷战时在保障人权、福利的现代主义体制下还能够号召国民对苏的国家主义精神,都体现了她的政经文化多面性。
当凯恩斯主义在70年代遭遇危机时,民选总统里根、克林顿能够延续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新自由主义无不令人钦佩!

⑤ 金融体系对宏观经济有什么反馈影响

陈超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系博士生
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一国在经济调整面前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它反映着金融组织之间的架构关系,更是因为在它背后,描绘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政府、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
《周易-系辞》中写道,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如今,人们常常用这句话来表示当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可以通过改变现状,求得新的发展。这个道理适用于个人,同样也适用于国家。然而,国家面对变化的选择,却很难像个人那样潇洒。美国著名学者齐思曼认为,政府在进行策略选择时,并不能随心所欲、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各国可供选择的发展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已有制度的制约。而其中,来自金融体系的限制,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
20世纪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将发达国家经济从战后的复苏、发展期,逐渐推向了梦魇般的滞胀期。这一阶段,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中,经济增长停滞,或出现负增长现象。与之伴随的,则是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面对相同的危机,各国采取的应对措施却不尽相同。根本原因就在于,各国的制度基础有所不同。
美国将摆脱危机的希望,深深地寄托于市场之上。1980年,罗纳德·里根击败时任总统吉米·卡特,当选为新一任美国总统。上台后,里根对政府实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核心可以简单概括为:让自由市场机制自发修复存在的问题。正如他在就职演说中讲到的,政府并不是解决问题之道,政府本身才是问题所在。
有人可能会说,对市场的信赖,以及对政府的怀疑,与政治家个人的信仰紧密相关。但如果我们仔细审视美国的制度环境,这种选择体现出的似乎并不是政治家的独创,而是已有制度的约束力量。
与其说美国政府放手让市场去发挥作用,不如说政府缺乏捕获市场的能力。在美国,中央银行同各商业银行之间,分工明确,对于商业银行放贷的数量以及去向,中央银行不进行直接干预。在这样的制度环境下,政府对于市场干预和进行国家规划的潜在能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
然而,美国的商业银行却不能做到坐拥巨额利润。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美国是一个以资本市场为基础的金融系统。美国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鲜见经理人-所有者的关系。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长期资金,多来源于股票与债券。而银行借贷,则仅仅提供部分短期的资金需求。这样一来,商业银行并不能对企业或者产业的发展产生根本的影响。
与美国策略相对应,日本采取了一种不同的调整措施。概括地说,日本走的是一条在国家指导下的有限竞争道路。而国家主导之所以能发挥作用,金融体制的辅助是不可或缺的。
在日本,股票与债券常常被政府用来为工程建设筹集资金,而私人企业却很难直接通过资本市场获得支持。银行,于是便成为日本私人企业募款的救命稻草。在这一过程中,银行通过借贷,成为了很多企业的重要股东之一。
不同于美国的情况,日本政府可以更为有效地对银行进行控制。商业银行成了政府对国家产业发展进行干预的工具。政府不仅可以通过对贷款数额的调整加以控制,更可以通过对贷款去向的选择,对相关产业、企业进行差别性扶植。由此可见,政府对经济调整的能力,通过特殊的金融体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升。
美国与日本的经验,对于我们理解金融体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深刻地影响着一国在经济调整面前的选择,不仅是因为它反映着金融组织之间的架构关系,在它背后,描绘的是一个国家内部政府、商业银行与企业之间的权力关系,并由此深深地影响着政府在市场面前,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力。

⑥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包括哪三大风险

金融机构的风险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版险。

一家金融机构发生权的风险所带来的后果,往往超过对其自身的影响。金融机构在具体的金融交易活动中出现的风险,有可能对该金融机构的生存构成威胁;

具体的一家金融机构因经营不善而出现危机,有可能对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构成威胁;一旦发生系统风险,金融体系运转失灵,必然会导致全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甚至引发严重的政治危机。

(6)金融机构对政治体制的影响扩展阅读

金融风险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

(1)不确定性:影响金融风险的因素难以事前完全把握。

(2)相关性:金融机构所经营的商品—货币的特殊性决定了金融机构同经济和社会是紧密相关的。

(3)高杠杆性:金融企业负债率偏高,财务杠杆大,导致负外部性大,另外金融工具创新,衍生金融工具等也伴随高度金融风险。

(4)传染性:金融机构承担着中介机构的职能,割裂了原始借贷的对应关系。处于这一中介网络的任何一方出现风险,都有可能对其他方面产生影响,甚至发生行业的、区域的金融风险,导致金融危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金融风险

⑦ 德育对经济政治制度的影响主要在哪些方面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
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⑧ 国际社会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类问题怎么回答

国际社会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的问题,国际社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

⑨ 我国金融机构的变革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中国金融业发展面对的挑战
记者:“后危机时代”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实力重新配置,国际金融体系和货币体系面临重构,而国内经济转型加速和经济增速放缓。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金融业发展会面对哪些问题?
苑德军:中国金融业进入了发展加速和开放扩大的新阶段,既面临着良好的成长机遇,也需要应对各种挑战。
首先是经济转型的挑战。推进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础上的经济转型,是我国未来经济工作的重心。这种转型既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经济面对日趋险恶的国际外部经济环境和日益强化的国内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可以说,经济转型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经济转型要求金融必须转型,而没有金融转型,就无法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转型是金融转型的依据和前提,金融转型是经济转型的推手和动力。两者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支持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转型,是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主要方面和核心任务。
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在社会融资结构中占有优势地位,决定了商业银行在支持经济转型方面负有重要使命。适应金融转型的要求,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应实现在发展战略、支持重点、配置结构等方面的转型,做到四个转变:一是优化信贷投放的行业结构,使信贷支持重点从制造业向传统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二是优化信贷资金配置的空间结构,使信贷资金配置从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向区域均衡转变;三是优化信贷支持的企业结构,使信贷资金投向过度朝大企业倾斜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转变;四是优化信贷业务结构,使信贷业务由传统信贷向绿色信贷转变。
必须有效发挥直接融资对经济转型的推动作用。要优化上市公司结构,优先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属企业上市;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引导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并购基金,增加创业资本供给,促进产业扩张、产业融合和产业并购,促进产业升级;大力拓宽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创新直接融资方式,支持更多企业利用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直接融资工具融资。
其次是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刻不容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义,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则是资源配置的“指示器”和“调节器”。利率没有市场化,就谈不上金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高效率,自然也就谈不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利率市场化也是银行商业化的一个重要条件。没有利率的完全市场化,就不会有真正的银行商业化。长期的存款利率管制损害了存款人利益,使存款人的存款在负利率情况下连保值也做不到,同时造就了银行的高利差,使银行可以安享垄断利润而阻碍了贷款定价能力、利率风险防控能力的提高,不利于银行竞争力的培育。利率管制使利率信号失真,使利率难以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功能,而且其也是诱发民间高利借贷的重要根源。因为在利率实行双轨制并且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关系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市场利率必然大大高于管制利率。当前,整个经济社会和金融当局都已经认识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相信“十二五”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有明显进展。
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将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的利率风险,股市和债市行情的波动将更加频繁,利率对券商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固定收益业务、衍生品交易业务等的影响加大,金融机构的产品定价能力、利率走势监测分析能力、利率风险控制能力等亟待提高。
再次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挑战。在金融业综合经营持续发展的情况下,金融各子行业之间的行业壁垒和市场壁垒被打破,跨行业、跨市场的金融产品大量涌现,金融竞争强度提高,各类金融机构不仅要面对同一金融子行业竞争对手的竞争,还要面对行业外竞争对手的竞争,这对金融机构的营销能力、适应市场和客户需求的产品创新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聚合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两年在我国迅速发展的影子银行,适应了筹资者和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商业银行的功能,侵蚀了商业银行的传统领地,对商业银行构成了严峻挑战。这种挑战,实际上是金融业综合经营给金融机构带来现实挑战的具体反映。
最后是金融发展方式转型的挑战。传统金融发展方式注重金融总量扩张,忽视金融结构优化;注重金融市场广度,忽视金融市场深度;注重金融竞争,忽视金融效率;注重金融硬实力(金融资产规模、金融机构数量、金融市场份额等)打造,忽视金融软实力(金融创新能力、金融企业综合竞争力、金融企业公司治理机制、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文化建设等)培育。金融机构都把“做大做强”作为自身发展目标,都在追求规模扩张,业务、产品同质化倾向严重,缺少经营特色。必须用科学的金融发展方式取代粗放经营的金融发展方式,加强金融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实现金融发展过程中规模和结构、广度和深度、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和谐统一。

阅读全文

与金融机构对政治体制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证券期货违法违规举报中心 浏览:388
孔门的理财 浏览:116
鼎融资本收益怎么样 浏览:305
融资价格是什么 浏览:564
新基金封闭期不能赎回 浏览:789
外汇狙击手pdf 浏览:218
恒生中国指数基金 浏览:898
修正火理财 浏览:487
上海场内开放式基金代码 浏览:516
江苏民营投资控股和中超控股 浏览:450
郭德胜家族信托 浏览:211
华宝大健康基金净值 浏览:26
金融信托投资公司 浏览:385
网络融资新闻 浏览:265
东方财富手机版看资金流向 浏览:382
什么是股票的关键价位 浏览:812
中厚理财 浏览:41
中融信托客服电话 浏览:591
无锡中国黄金今日价格 浏览:371
去证券公司还是期货公司 浏览: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