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报考国际金融的研究生 高分求指点
1,人大,复旦,上财,西财,中财,南开,武大,中山,厦大,南大,浙大。
2,如上
3,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投资学。 自学很难,而且要求大学数学,不知道你学过多少。
http://bbs.kaoyan.com/forum-15-1.html
㈡ 国际金融研究的投稿须知
一、为了节约资源,提高审稿效率,本刊自2010年3月起将只接受电子版稿件,请以word格式发至本刊专用收稿邮箱,并在电邮标题上注明“投稿”字样和作者姓名及文章标题。此外,本刊编辑部郑重声明,对发给编辑部工作人员或请他人转寄的稿件将不予接受。
二、本刊提倡简洁朴素的文风,文章标题限20字之内,一般稿件正文原则上限8000~10000字。来稿请附中英文标题、若干个中英文关键词、250字以内的中英文摘要、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以及符合我刊格式规范的参考文献。作者文责自负。
三、文章正文一般用宋体五号字,标题一级序号为一、二、三,二级序号为(一)(二)(三),三级序号为1.2.3.,四级序号为(1)(2)(3)。引言不排序号。如果引用的是论文中的观点,其写法为: “一段观点或结论(姓名,YYYY)”,或:“姓名(YYYY)的观点是……”。其中,YYYY是4位数的年号。如果作者在该年发表2篇以上的文章,则按照发表的时间顺序分别标注a、b、c等,如:YYYYa,或YYYYb。 图应标明图序和图题,序号和图题之间空1字,居中排于图的下方;资料(数据)来源标注于图左下方,图一般随文编排,放在相关文字的段后。 表格应标明表序和表题,序号和表题之间空1字,居中排于表的上方;资料(数据)来源标注于表格左下方,表格一般随文编排,放在相关文字的段后。 附录(表)放在文后,并标注“附录(表)”字样,如有多个附录(表),请标示附录(表)1、附录(表)2等,文章脚注用宋体小五号。每页序号重新开始,不连续。
㈢ 什么是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概述】
国家和地区之间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货币资金的周转和运动。
国际金融与一国的国内金融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国内金融主要受一国金融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国际金融则受到各个国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条例以及国际通用的惯例和通过各国协商制订的各种条约或协定的约束。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它们在对外经济、金融领域采取的方针政策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导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譬如,国际收支必然产生国际汇兑和国际结算;国际汇兑中的货币汇率对国际收支又有重大影响;国际收支的许多重要项目同国际信用和国际投资直接相关,等等。
[编辑本段]【国际金融构成】
国际金融作为一个学科可以分为两个构成部分:国际金融学(理论、体制与政策)和国际金融实务。前者包括: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外汇管理、国际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货币体系、地区性的货币一体化以及国际金融协调和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等。后者的内容则包括:外汇交易(包括国际衍生产品交易)、国际结算、国际信贷、国际证券投资和国际银行业务与管理等等。
[编辑本段]〖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国际收支即“一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商品、债务和收益的交易以及债权债务的变化”。国际收支一般按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计算。一国的国际收支不但反映它的国际经济关系,而且反映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
长期以来,国际收支的主要问题是:许多国家国际收支不平衡,各国为调节、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常常产生许多矛盾和斗争。一国国际收支不平衡是经常现象,要做到收支相抵、完全平衡十分困难。但是,无论是逆差还是顺差,如果数额巨大且又长期持续存在,都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后果。因此,各国政府大都会采取各种干预措施,力求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状况。一国采取措施往往会引起其他有关国家相应采取对抗和报复行动,从而减弱或抵消该国调节措施的作用。而且,有时调节国际收支的办法又同发展国内经济的要求背道而驰。譬如提高利率,若恰逢经济复苏时期,这一措施就会大大影响经济的恢复;而经济复苏受阻,又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增长。
一国的国际收支与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有所区别。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国的货币资金收付行为,国际收支平衡表则是将一国一定时期(一年、半年或一个季度)的国际收支情况分别按不同项目编制的记录和统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综合反映一国同外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资金往来的全面情况,因此各国都很重视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工作。
[编辑本段]〖国际汇兑〗
国际汇兑是指因办理国际支付而产生的外汇汇率、外汇市场、外汇管制等安排和活动的总和。
外汇一般指充当国际支付手段、国际流通手段和购买手段的外国货币以及外币支付凭证。金银成为货币后,作为国际支付的主要手段是贵金属。票据出现后,作为信用工具也可用来办理国际支付。汇率是以一国货币表示的另一国货币的价格。实行金本位制时,各国货币汇率波动不大,处于相对稳定状态。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金本位制彻底崩溃,从此开始了不能兑换黄金的纸币制度由于通货膨胀长期存在,纸币不断贬值,各国汇率不稳定的状态日趋严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据以订出各国货币的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制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完全解体,各国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此后,由于不再有固定汇率制的限制,汇率波动频繁,波幅较大,对各国的对外贸易影响极大。为此,世界各国均对本国汇率的动态实行某种程度的控制或干预。
外汇管制是一个国家为维护本国经济权益和改善国际收支,对本国与外国的国际汇兑、国际结算等实施的限制和管理。当代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实行有利于本国的外汇制度,只是方式、方法和具体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编辑本段]〖国际结算〗
国际结算是指国际间办理货币收支调拨,以结清不同国家中两个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活动的行为。它主要包括支付方式、支付条件和结算方法等。
国际结算所采用的方式方法是在各国经济交往中自发产生的,汇款、托收、信用证等主要国际结算方式都是历史的产物。20世纪60~80年代,广泛采用电子计算机、电传、电视转帐等现代化手段,结算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国际结算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国际金融业务,且涉及许多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相异的国家或国家集团,对国际结算方式的要求和选择,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各国都力争采用对本国最为有利的结算方式。
[编辑本段]〖国际信用〗
国际信用是国际货币资金的借贷行为。最早的票据结算就是国际上货币资金借贷行为的开始,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现代国际金融领域内的各种活动几乎都同国际信用有着紧密联系。没有国际借贷资金不息的周转运动,国际经济、贸易往来就无法顺利进行。国际信用主要有:国际贸易信用、政府信贷、国际金融机构贷款、银行信用、发行债券、补偿贸易、租赁信贷等。
国际信用同国际金融市场关系密切。国际金融市场是国际信用赖以发展的重要条件,国际信用的扩大反过来又推动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按资金借贷时间长短可分为两个市场,一是货币市场,即国际短期资金借贷市场;二是资本市场,即国际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国际金融市场中规模最大的是欧洲货币市场,这个市场上的借贷资本是不受各国法令条例管理的欧洲货币。在欧洲货币市场中占主要地位的是欧洲美元,其次是欧洲马克。此外还有亚洲美元市场。欧洲货币市场是巨额国际资金的供求集散中心,它和由其延伸出来的其他众多国际金融市场及离岸金融市场,将世界各地的金融活动都纳入庞大的金融网络,使借贷资金的国际化有了更深入的发展。
[编辑本段]〖国际投资〗
各国官方和私人对外国进行的投资,其总体就是全球范围的国际投资。国际投资是货币资本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以获取更多利润为目的的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国际投资几乎全都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战后,苏联、东欧国家开始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与此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参加对外投资活动,其中主要是石油输出国。20世纪到80年代初,对外投资较多的发展中国家已有40余个。
21世纪后,国际投资进入金融经济的新时代.对冲基金发挥了跨时代的作用。
[编辑本段]〖国际货币体系〗
自发或协商形成的有关国际交往中所使用的货币以及各国货币之间汇率安排的国际制度。这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的国际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个体系一方面通过固定汇率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战后经济和世界贸易的恢复和发展,一方面使美元取得了等同于黄金的地位美元的优越地位使它成为各国普遍接受的国际支付手段、国际流通手段和购买手段,并成为许多国家外汇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随着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这些国家的货币也相继开始发挥与美元不相上下的作用。1973年美元再度贬值以后,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崩溃。浮动汇率制取代了固定汇率制。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多次讨论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问题,并于1969年和1978年两次修改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但由于各国间的矛盾和冲突,国际货币制度存在的困难和缺陷始终未能得到解决。
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银行系统、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业务及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外汇、外资、国际结算等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现代化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有关信托投资、资金融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有关国际金融的法律、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用英语从事业务工作。
国际金融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外汇银行会计、保险概论、投资项目评估、英文函电等。
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银行系统、非银行金融机构、公司企业从事国际金融业务、国际贸易业务及本专业的教学、研究工作的德才兼备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生基本掌握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掌握外汇、外资、国际结算等国际金融基础理论,现代化银行的经营管理方法,以及有关信托投资、资金融通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我国有关国际金融的法律、方针与政策;熟练掌握英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能用英语从事业务工作。
国际金融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财政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管理、国际结算、外汇银行会计、保险概论、投资项目评估、英文函电等。
图书《国际金融》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作 者: 钱荣堃 等编著
出 版 社: 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1
字 数: 357000
页 数: 394
开 本:16
I S B N :9787310017348
包 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 管理 >> 金融/投资 >> 国际金融
定价:¥18.00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教材比较适合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及考上MBA的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本教材需要有初级的微观、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银行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基本的公司财务和会计学知识。
本教材将所涉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篇,包括三章,分别是国际支付体系、国际收支账户,以及外汇与汇率。主要内容是展示国际货币及国际金融交易产生的本源,是全书展开分析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市场篇,包括四章,分别是外汇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金融市场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主要内容是分析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环境,以及企业如何利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投融资和风险管理。第三部分是资本流动篇,包括四章,分别是国际收支理论、国际收支调节、国际储备,以及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内容是分析国际收支均衡的机制及失衡的原因,以及国际收支调节及相关的国际资本流动对不同类型经济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第四部分为政策篇,包括四章,分别是汇率政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国际货币制度,以及国际金融机构。主要内容是展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内外均衡和国家之间的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并以国际货币合作作为全书的终结。
㈣ 国际金融是研究各种类型的国际金融业务中带有全局性的一些共性问题。
你给出了4个元素:原油价格(原)、加息(加)、生产总值(生)与美元汇率(美),--》(导致)
前提:任何2方的体系总和都是固定的。
先是原和加:单纯的2方面没有直接联系,剔除
原和生:原价上涨-》生产减少(总值一定的情况下),然而现实中生产不会减少,所以生就是增加
原和美:原涨--》美间接下调(实际没动)。好比1000美圆原来买50桶原,现在只能买40桶了
加和生:加将-》生的间接减少,加息,吸引存款会增多,投入资金就会减少,生产的产品就会减少(资金一定的情况)
加与美:理论上说这两者是相反的发展着的
生与美:美的降低--》有限的资金只能购买更少的生产材料,从而使生产数量降低,价格不变时生就会降低
综述(依现实情况分析):原油上涨--》生产总值增加--》美元的汇率将有上调的需求--》最终取决定的将是利率,加息导致增加外汇储备,然后依次向上
还有很多种情况,都是以上所包含即可,就不一一分析了
㈤ 国际金融研究的主题包括哪些 10分 A. 贸易所得 B. 国际收支平衡
个人复认为选BCD,这题应该是国制际贸易专业的国际金融方向,国际金融的三个核心内容是: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和外汇以及国际金融市场及资本流动情况,而AE是国际贸易的内容。
国际金融不涉及到贸易,唯一有点影响的是离岸金融。
㈥ 金融学方面的问题
你好,我是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本科也是金融专业的。
很高兴你对金融学很感兴趣,因为你是工科的,所以我认为你应该从基础学起,很多人也问过我如何学习金融这门学科的问题,我还是那句话,从经济学基础学起。
我推荐你先看看 微宏观经济学。因为不论是金融还是经济学其他分支类学科,都是以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基础的。
至于看谁的书。我推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如果你英语不是很好不能读原著的话,就买本翻译版的,一般是梁小民翻译的。书一般比较贵,网上也有电子版,我觉得你还是花点钱买本,平时没事就可以读读,这本书通俗易懂,而且让你对经济学会产生兴趣的。还可以作为收藏之用。我可不是打广告,我自己就喜欢常常看看这本书。这本书有很多出版社出版,只要是曼昆的就行,一般没什么问题。
你还可以看看帕金的经济学基础,虽然他的书没有曼昆的通俗易懂,但是这本书是同类教科书中最详细的,而且条理性也是最好的,很多国内的教材都是以这本书为范本的。所以推荐你看看。
还有就是人大版的高鸿业主编的微观宏观经济学,这两本书(也有合订版)是全国很多高校的经济学类专业用书,而且很多学校都用此教材为考研的指定用书,这样你应该知道这本书的经典和重要性了吧。
以上是针对经济学基础的,你把微观 宏观经济学学好了再进行下面的内容。
货币银行学,你可以用复旦版的胡庆康主编的 也可以用人民大学黄达主编的。个人认为复旦版的写的比较详细,但是看起来比较枯燥。人大版的比较难一些。
但是两本书都还好,都是经典用书。
国际金融,个人还是推荐用复旦版的或者用高教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的,两本书都差不多。
投资学(证券投资学),个人强力推荐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这本书我读了三遍以上,同样内容十分深入浅出,格雷厄姆是现代投资学之父,所以他的书十分有代表性。你还可以用国内的教材,比如高教版的刘红忠编写的投资学,也是很不错的。
以上如果你把这5门金融学专业基础课学的差不多了,你就基本上具有了一个金融学专业学生具有的专业基础。
此外你可以看看其他一些专业书,用于提高。
《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与工具》《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管理》等
这些书的内容对你来说比较深,而且都是我上面所说5门专业基础课的分支内容,所以你还是先打好基础。
我认为你必须学的就是我前门所讲的5门金融学科的专业基础课。
金融学对法律和会计学习基本上还是有一点关联的,但是书里面都有涉及,不需要再通过专门的途径去学习。
学习的注意事项: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多想想然后把书上所讲的多联系一下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多关注一下国际金融实事,这样有助于你更好的理解书本上的内容。然后就是要自己把书中的条理罗列出来,做到融会贯通,不能仅仅读一遍书带过,要多看几遍,每一遍对同样一个问题或者是模型你都有更深的理解。
希望你能满意我的回答
㈦ 国际金融系与世界经济系的问题~
1.国际金融系是金融学下属的一个专业,世界经济系是经济学下属的一个专业。说两者哪个更偏理论,哪个更偏实践,严格上来说是没有偏重的。不过不是有差别的,世界经济学肯定是包括国际金融研究的领域,涵盖的知识领域更广些:比如还研究产业经济、贸易制度、世界政治等领域。而国际金融学这些也只是点到而已,但这学科比世界经济学更“专”些,研究得更深些。
2.两个专业就业没有实质的差别,都可以为政府,为企业服务;也都可以在偏实务的职位,也可以在偏理论的提供政策参考的研究领域。我国金融学的教育体系都还在完善阶段,以后的发展方向肯定更加专业,两个专业对比更加明显。
3.国际金融的肯定是人大,北大,复旦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是最早设立这个专业的学校之一,还有一大批优秀的老师,想必你也有所耳闻。
北大本身经济学院就很出名,如果你要追求更高的层次,还有光华管理学院让你馋。
复旦,上海作为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潜力巨大,复旦大学还有国际金融研究中心。
世界经济学除了上面三所学校外,南开大学经研所的世界经济与厦门大学的经济学院的相应专业也都不错。
PS:这两个专业在这几个学校都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实力毋庸置疑。
4.至于赚钱多的专业,没有实际的考量数据来说明,直观估计是国际金融学的就业与收入要更加吃香些。
㈧ 对金融学初学者《21世纪经济报》《经济观察报》《经济学消息报》《金融研究》《国际金融研究》哪些更适宜
《经济观察报》是唯一的选择
㈨ 学习国际金融的作用是什么
1、了解并掌握国际收支、外汇汇率、汇率制度、外汇储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协调与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汇交易、国家金融风险管理的知识与技能;
2、系统理解国家收支调节、汇率决定、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开放经济下内外均衡矛盾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等现代国际金融理论的最新进展。
3、并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分析和解决国际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9)国际金融研究什么问题扩展阅读
学科特点
1、宏观性
国际金融学应集中于经济的宏观方面,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使之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以及统一的分析框架。目前国内的国际金融学教科书大都强调宏观与微观的统一,理论与实务的并重,这种做法是否合理仍值得商榷。
一方面,作为宏观分析的国际金融学理论与微观分析的金融市场操作、金融工具之间缺少必要的有机联系,难以组织到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中。由此编写的将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务合一的国际金融学教科书,难免显得有较强的堆砌感,篇幅过长并容易冲淡核心理论的学习;
另一方面,许多国际金融实务问题与国际投资学、金融市场学、国际信贷学及国际结算学等学科的内容重复交叉的现象十分突出,完全可以而且应该在上述课程中进行相应扩展以包涵进去,这样在学科体系上更加自然.更符合开放经济社会的经济环境,也有利学生学习掌握。
2、综合性
国际金融学是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边缘性学科,这种综合性可以从国际金融学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性质的横向比较和与其他学科的研究范围的纵向比较两方面来认识。从横向比较看,尽管国际金融学是研究国际经济的货币面,但在实际研究中又不能不带有一定的综合性。
例如,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经济的影响问题时,势必要突破货币银行学只对经济的货币面进行分析的做法,而是比较广泛地涉及到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
从纵向比较看,国际金融学的研究范围覆盖了—个开放经济体经济的内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关系这一传统上由不同学科进行分工的领域,并且要找出将这三者贯穿起来的一条主线。国际金融学自产生起就具有非常强烈的政策意义,这一特点是许多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
例如,从流行于六七十年代的国际金融教材看,是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及固定汇率下的政策分析为导向,而80年代国际金融学又是以浮动汇率制及汇率政策理论为导向。再如,在国际金融学中处于基础地位的重要理论,如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多恩布什模型、丁伯根模型等均为政策导向型。
㈩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国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的同时实现。在国内外的文献资料中持这种观点的学者有吉林大学的杨惠昶教授和复旦大学的姜波克教授。杨惠昶教授认为“国际金融是研究在不同的汇率制度下,通过货币、证券、票据的买卖和转让,市场的自发力量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相互作用,如何实现国际收支均衡,以殛国际收支均衡与国内经济均衡的联合均衡。”姜波克教授认为“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角度研究开发经济下内外均衡目标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独立学科。”
倾向于上述观点的理由如下:
1、内外均衡之间的矛盾是开放经济社会始终面临的经济学课题。内外均衡问题,是开放经济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既保持经济体自身的稳定发展,又使经济体的对外开放处于合理状态之中,是开放经济社会各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重要目标,分别称为经济的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当政府采取政策措施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有的时候会促进另一均衡目标的实现,而有的时候则会使另一均衡目标的实现更为困难。内外均衡之间的矛盾是由米德在1951年正式提出的。米德在他的代表作《国际收支》一书中,针对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下固定汇率制的现实,指出了宏观经济处于特定区间时政府调节社会总需求的金融政策会在实现某一均衡目标的同时恶化另一均衡目标,此时经济就属于内外均衡的矛盾。由于米德所研究的是固定汇率制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条件下就不存在内外均衡的矛盾问题了,因为政府可以听任汇率浮动来自发调节国际收支,从而集中精力专门研究和解决内部均衡问题。事实上,在浮动汇率制下任何一国政府都不可能听任汇率自由浮动给本国经济带来不良的影响。并且,作为开放经济社会的核心变量之一,汇率的变动会对一国经济各个层次的变量都产生深刻影响。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米德时代未曾出现的与实物经济基础相脱离的巨额国际资本流动于各国之间,使内外均衡矛盾发生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后果更加严重,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的难度也更大了。为此,开放经济社会如何确定经济的内外均衡目标,便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有一段精辟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从货币金融视角探求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规律,解决内外均衡之间的矛盾,以便为政府政策提供理论依据,由此而形成的学科便是国际金融学。
2、内外均衡问题具有鲜明的货币金融属性。内外均衡问题之所以能对宏观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各国政府及经济学者研究的重要对象,是与国际资本流动密切相关的。不仅是各国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提高,国与国之间联系的货币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国际资本流动正深刻地影响着开放经济的运行,使内外均衡问题的货币金融属性越来越明显和突出。由于国际资本流动对金融市场上各种行市微小变动非常敏感,甚至在很多时候纯粹受政策和心理预期的驱使,因此,表现出相当大的不稳定性;更为严重的是,大规模的国际资本流动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完成。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货币金融因素往往最先受到影响,然后再传递给其他因素。货币金融因素在引发危机、传导危机和传导反危机政策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中枢地位。
综合上述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应从如下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内外均衡问题是国际金融学的核心,这导致国际金融学与货币银行学等相关学科具有不同的主导问题。另一方面,内外均衡问题与国际货币金融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换句话说,当国际资本流动不再依赖于实物经济基础而具有自己独特运动规律时,其货币金融性质就更加明显和突出,货币金融因素在内外均衡矛盾的形成及其解决中居于关键性地位。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将研究内外均衡矛盾及其解决方法的学科称作国际金融学。同时,也只有以内外均衡问题作为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才能体现国际金融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
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还涉及一些对内外均衡目标有影响却不是从货币金融视角出发的问题。诸如国际贸易政策、国际直接投资政策等问题,国际金融学也需要了解它们以便于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内外均衡的问题。但它们并不属于国际金融学的范畴。因此,国际金融学是从货币金融视角出发,但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内外均衡问题,并不是货币金融问题的自身。由此可见,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对象是二者的统一,以此形成一整套贯穿始终的,具有内在严密逻辑联系的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