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近几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

近几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

发布时间:2021-07-10 21:10:50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

如果说2014年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联网金融监管年,2016年就是这一行业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联网发展和创新得到监管认可的同时,非法集资、诈骗、自融等行业乱象不容忽视。从年初开始,互联网金融行业整治风暴不断,“驱逐劣币”大洗牌已然开始。网贷行业成交量在加速上扬的同时,收益率开始回归合理区间。小型平台逐渐退出市场,大型平台则转型升级为互联网金融集团。未来行业将何去何从可能无人知晓,但大家都知道网贷行业的出现带动了社会进步。
网贷成交量:突破3万亿
在互联网金融的整治风暴中,整个行业成交量在近几个月出现下降,不过11月环比出现了增长,同比看来仍然创造了“亮眼”成绩。2016年11月网贷行业成交量为2197.34亿元,这也是历史上首次单月成交量突破2000亿元大关。截至2016年11月底,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为31847.67亿元,突破3万亿元关口。从数据上看,整个行业状况有所回暖。网贷行业于2015年10月实现了第一个万亿元,用时超过七年之久,第二个万亿元仅仅用了7个月时间,第三个万亿元用了6个月。很多投资者为了避险,纷纷从小平台转向大平台进行投资,带动了整个行业成交量的上升,这个行业并没有想象中悲观。
综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区间
2016年1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61%,环比下降了7个基点(1个基点=0.01%),同比下降了264个基点。自2016年8月24日《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出台后,网贷平台资产端竞争加剧、合规调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动下调综合收益率,不过由于网贷“双11”不少平台加息来吸引投资人,使得11月综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缓。目前主流综合收益率区间仍分布在8%-12%,平台占比为51.42%;其次为综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占比为33.44%,8%以下低息平台占比较上月有所下降,为10.08%。不过,网贷行业收益率下行并非坏事,在此前出现的众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为投资人误入陷阱的诱饵,未来网贷行业收益区间将更加合理。
集团化:大平台的选择
互联网金融行业也出现了“马太效应”,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网贷行业平台融资次数近57次,融资金额超152亿元人民币(含陆金所融资,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资方的平台)。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开始“二八分化”,互联网金融企业集团化发展可以通过精细化运作深耕细分领域,各子品牌相互独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风险的防御墙。但如同硬币正反面,集团化架构对企业管理能力会形成一定考验,很多集团化并不是“破茧成蝶”,可能只是停滞不前。
银行资金存管加速落实
截至2016年10月底,广东华兴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和江西银行等36家银行布局网贷平台资金存管业务,并共有216家正常运营平台宣布与银行签订资金存管协议,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与银行签订直接存管协议;53家与银行签订联合存管协议;2家与银行签订银行直连协议。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约占同期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总数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于2016年完成银行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其中完成银行直接存管系统对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银行联合存管系统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线银行直连系统。
资料来源:艾瑞

② 互联网金融迅速崛起,未来的发展前景如何

③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互联网向各个行业不断冲击渗透,互联网与金融的巧妙结合渐入人们的视野。一夕间,互联网金融已跃升成为当下最为时髦的理财选择。据权威数据显示,2015年大约有47.4%的投资者选择股票为理财产品,47.7%的投资者选择基金进行投资,40.9%的投资者选择互联网金融进行理财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理财模式虽然不及股票市场的火爆,但已成为理财市场的第三大主流选择,这也说明了互联网金融产品在悄无声息间已改变了理财市场的固定结构,正以超常规的发展速度开拓金融市场的疆土,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不容小觑且行业正清晰呈现四大发展趋势。

投资群体明显年轻化

年轻用户是互联网的中坚力量。这条“屌丝定律”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也很适用。据相关数据统计,80后、90后占到互联网金融消费群体的70%以上。这个年龄段的群体虽然不是社会财富的最大拥有者,却是接触互联网最多的群体,他们多喜欢冒险、崇尚创新、热爱自由,这与互联网能最快获取信息的特质吻合。

还有调查数据显示,1000名80、90后青年里,有823人更愿意选择互联网金融来完成自己的理财、及小额贷款的需求。可见,更多年轻人愿意参与其中,互联网金融群体呈现年轻化趋势。

移动互联网金融大众化

随着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极大普及,手机已成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侣”,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加之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时间逐渐增多,这些因素催生出人们对于移动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较于PC端,移动端更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们会选择方便携带的手机作为上网设备,通过手机移动端来进行金融活动,随时随地享受金融服务,钱香金融APP也即将上线。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让用户不再局限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线城市下沉,从91金融用户报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线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费群体已经占到近40%。

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协办的人民政协财经智库沙龙上,原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表示,互联网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简单产品才能活下来。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虽然大额融资的盈利模式较大,但由此引发的风险概率也相对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对投资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从风险控制层面考虑,业务模式小额化分散化将是控制行业风险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作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经决定行业本身并不适合大额融资撮合交易,且对平台本身而言,也并不具备发展大额融资的先天优势。

服务走向“场景化”

虽然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触及传统金融机构无法覆盖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务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贷层面,未来应逐步扩展多维度服务理念,通过构建多维度的服务场景,发展场景化金融来切实提高金融服务的易获得性。

相较于传统金融而言,互联网金融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将用户的生活轨迹以数据的形态加以累计,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促使行业创新发展。当前,互联网金融已经从早期金融产品的搬运工发展到为用户进行资产配置和财富管理,已步入“场景化”金融时代。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而言,未来的竞争集节点就是场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场景化服务最多、最周到、最细致,则最容易与用户建立长期的黏性关系。

这种场景化趋势可以通过两方面表现出来,其一是用户的日常生活、消费场景,如支付、消费、打车等,通过这种金融服务无声地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搭建各类场景,潜入人们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产品,也能以不同的场景走进用户生活。

④ 未来5年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趋势

未来5年互联网经济发展的16个未来趋势
1、分水岭来临,未来2-5年将进入弯道赛段,超越和颠覆机会变大;
2、网民红利已在“市场最优”触顶,互联网下半场再无野蛮生长;
3、创投市场将进一步冷静趋稳,优质资源向头部项目聚集;
4、新科技浪潮将不再由单一科技引爆,“技术集群”开启更大红利;
5、消费升级伴随存量用户挖潜,成为分水岭期现金流保障;
6、全球化将成为中国科技公司一种“必然但谨慎”的选择;
7、移动直播将进入洗牌期,社交与内容价值凸显;
8、智能手机洗牌加速互联网模式与线下渠道模式边PK边融合;
9、内容付费规模不会引爆,但长期看付费市场稳步走高;
10、互联网金融趋向技术升级,战斗进入传统金融更擅长的深水区;
11、社交网络进入更垂直的竞争期,个性化和平台化成为关键;
12、在线旅游用户全盘渗透,处境/旅游细分领域空间大;
13、电商平台将进一步金融化,数据与内容成为新竞争力;
14、在线视频与传统影视互相渗透,会员和自制内容成为关键;
15、虚拟现实(VR)投资趋于冷静,内容价值超越硬件;
16、出行服务进入后补贴时代,大平台从用户数量转向用户质量。

⑤ 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近年来,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各方的金融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大。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市场规模为3566.3亿元,2019年,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约4438.4亿元左右。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⑥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市场规模实现较快增长

近年来,国内汽车消费需求的日益旺盛,汽车行业供应链上各方的金融需求不断提升,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逐年增大。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互联网汽车金融的市场规模为3566.3亿元,2019年,中国互联网+汽车金融市场规模约4438.4亿元左右。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消费金融未来有哪几类发展趋势

第一类: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通过与线下的3C卖场进行合作,为消费者提供电子产品的分期付款业务,但是这种模式对于消费金融公司来说运营成本较高,对于自动化审批要求高。同时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成本高,风控难度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过自有的数据积累建立风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盖高风险等方式进行经营。

第二类:直接发放个人贷款的消费金融。相比结合消费场景的消费金融,这种直接发放现金贷款的消费金融风险把控更难,一方面竞争比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采用大量人力进行推广,公司运营成本较高,在加上国内的机构在实收资本的基础上放大杠杆来吸引投资人,这样造成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成本较高,通过放大资金杠杆进行放贷,同时也放大了经营风险。而且顾客的贷款意图难以掌控,从而造成坏账率过高。

第三类:校园市场分期。校园市场分期基本可以定位为校园电商平台,因为给学生放贷存在法律风险和道德风险学生并无收入来源,存在还款能力的问题,而且学生放贷学生一旦出现坏账基本都要父母进行代偿,如果一旦出现集体事件,国家肯定会立马禁止,这样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经营风险,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为电商平台的消费赊账服务,这样避免法律风险,通过低利率和商品差价来维持企业发展,通过获取用户数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

⑧ 互联网金融未来的前景如何

虽然互联网金融来已经不再是新鲜事自物,但互联网金融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们长期对其保持着新鲜感。受众们之所以不会对互联网金融感到疲倦,主要来源于两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互联网金融产业的不断创新,例如从最先被人们知晓的网络借贷平台到科技金融、大数据金融、消费金融、普惠金融等,令互联网金融始终保持着新鲜感;第二是存活下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户体验,通过各种模式为用户创造便利、营造场景,增强用户粘性。
上述两点也符合产品以及企业的成长周期,人们也往往只会关注成长、成熟的周期,而不会关注衰退期。与传统产业不同,互联网金融企业或产品如能不断创新、不断迎合重要用户的客户体验,就将长期处于发展期,令企业和产品在发展中长青,强势的互联网金融企业正是这样做的,这也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的趋势。
结合市场实际环境以及金融因素,互联网金融在经过探索发展后,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会集中在政策监管以及行业规范化、服务社会实体产业、业务模式专业化及小额化、新技术的不断更迭这四大方面。

⑨ 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逐步壮大

以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互联网企业等为主体参版与构建的互权联网消费金融产业链正在不断丰富和发展壮大。

1、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精神所倡导的“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传统的消费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2、基于电子商务的新型消费生态正在逐步形成,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需求成为拉动消费金融需求的新增长点。

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特点

1、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提高。

2、门槛低是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显著特色。

3、用户体验在互联网金融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4、场景化、连接化消费出现。

阅读全文

与近几年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前景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各省小微企业贷款比 浏览:142
投资b股 浏览:556
最新在岸人民币反弹 浏览:84
外汇黄金怎么样 浏览:161
乐视网投资现状 浏览:563
重仓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浏览:107
中国银行现货白银价格走势图 浏览:968
21加币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826
国外橡胶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159
股票市盈动静 浏览:270
麦田外汇 浏览: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575
基金估值计算 浏览:354
基金投资债权税 浏览:859
航天机电资金流向 浏览:774
股票账户借用 浏览:712
国泰君安微融资 浏览:767
兴业银行贵金属交易客户端 浏览:251
菲拉格慕股票 浏览:637
基金660010今日 浏览: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