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对金融机构冠字号码查询工作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一般的查询方法有去银行申请业务,请求工作人员检查;此外部分ATM机已支持版冠字号查询,在权打印出来的小票上有。
金融消费者(查询人)在金融机构办理现金取款业务后,对现金真伪存在异议,经金融机构进行真伪识别确认是假币的,查询人可向办理取款业务的金融机构网点(查询受理单位)提出冠字号码查询业务申请,以确认假币是否由该金融机构网点付出。
对于符合规定的查询申请,查询受理单位应在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办结,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办理时间的,应提前告知查询人。
根据冠字号码查询结果判定为金融机构付出假币,有假币实物的,应由金融机构进行处理,并予以全额赔付;假币已被收缴或没收的,金融机构应收回,并予以全额赔付。
B. 中国银行冠字号码保存几个月
根据《中国来人民银行办公厅关源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外误付假币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办[2013]14号),中行冠字号码保存三个自然月。
以上内容供您参考,业务规定请以实际为准。
如有疑问,欢迎咨询中国银行在线客服或下载使用中国银行手机银行APP咨询、办理相关业务。
C. 金融机构记录的冠字号码信息至少应包含什么要素
金融机构记录的冠字号码信息至少应包含币值 ,业务类型,机具编号,日期和时间,版别等要素。
D. 金融机构记录的冠字号码信息至少应包含多少个要素
金融机构记录的冠字号码信息至少应包含“6个”要素,分别是:币值、业务类型、机具内编号、容日期、时间、版别。
冠字号码管理系统是为了满足人民银行对冠字号码集中管理监管要求,建立统一数据库,将清分机、A类点钞机、取款机、存取款一体机采集数据集中存储,实行统一管理,至少保存三个月,以方便总行、网点、客户进行数据检索。
(4)金融机构应做好冠字号码系统维护和升级扩展阅读
客户通过取款机办理的取款业务实现冠字号码查询。不迟于2015 年底,通过柜面及自助渠道完成的每一笔存取款业务,都能实现冠字号码查询。
冠字号码数据由各网点自行管理,每日将数据导入至网点一台电脑中保存,可接触数据人员较多,未能设置检索权限,无法保证冠字号码数据的安全性。
冠字号码数据保存在现金处理设备配备的存储器中,每日插拔导出数据的模式,易发生存储器感染病毒或损坏,无法保证冠字号码数据的完整性。
冠字号码数据要求由每日导出工作由网点工作人员进行,个别数据未能实现每日导出,无法保证数据的及时性。
E. 冠字号码查询操作流程是什么
按照央行规定,客户对柜员机取出的人民币纸币真伪有异议,可在办理取款业务之日起7个工作日(含取款当日),携带有效证件(身份证、军官证、台胞证或护照等)。
有异议纸币或《假币收缴凭证》、办理取款业务的证明资料(金融机构卡或存折、取款凭证等),向取款机所在网点(在行式)或柜员机管理金融机构(离行式)提交《人民币冠字号码查询申请表》,银行在3个工作日内反馈查询结果。
据了解,四大行都在积极更新具有冠字号查询功能的ATM机器。
查询期限
受理银行会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冠字号码信息系统追溯现金来源,并告知申请人查询结果。若是银行付出假币,则由该银行按照规定,对取款人全额赔付。
(5)金融机构应做好冠字号码系统维护和升级扩展阅读:
冠字号查询期限。
受理银行会在3个工作日内,通过冠字号码信息系统追溯现金来源,并告知申请人查询结果。若是银行付出假币,则由该银行按照规定,对取款人全额赔付。
查询异议的处理。
若取款人对结果有异议,可在3个工作日内,向受理银行的上级行或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再次申请查询。
冠字号可查询。
根据央行要求,银行必须在2013年底前实现ATM机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2014年年底前,存取款循环一体机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2015年年底前,银行业金融机构柜台付出的100元面额人民币冠字号码可查询。
参考资料来源:冠字号_网络
F. 取款机,一体机,柜面冠字号码查询黄标与蓝标要求
黄标要求:能够为客户提供取款机所在清分周期中所有现钞冠字号码的取款机可以张贴黄色标识。
蓝标要求:具备记录冠字号码查询功能,且能记录每笔业务对应的冠字号码信息。
G. 系统维护与更新
(一)数据备份
为了能在系统出错后重建数据库,对系统上所有文件周期性地做备份是十分重要的。数据可能受到各种外来因素的影响而破坏其完整性甚至崩溃,这时利用数据库的备份来进行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一般采用硬件防护、定期热备份、异地备份3种方式来确保数据备份的安全性。
(1)硬件防护
数据库是一个系统的核心,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从硬件的角度必须选择性能优越、稳定可靠的服务器,如采用HP ML530G2服务器,对服务器的硬盘通过RAID5技术,把3块硬盘做成一块逻辑硬盘,以提高当硬盘硬件出现故障时数据的安全性。
(2)定期热备份
系统可基于SQL Server 2000中的备份和还原组件实现整个数据库周期性地备份与还原,可以将数据库转换成MDF格式的数据,而且该格式可以方便快捷地倒回到原来的系统中。真正做到系统能在数据损坏、丢失等情况下将备份倒回,实现数据恢复。
另外,做好异地备份。
(二)系统完善
当软件开发完成并进入运行维护阶段,在该阶段软件完善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改正性维护
其目的是为了纠正运行阶段发现的软件性能上的缺陷、排除应用中的误用以及软件操作习惯。把“BUG”减少到最少的程度,保证系统长期正常运转。
(2)适应性维护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当软件的外部环境或者数据环境发生变化时,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和性能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需要修改或再开发软件。
(3)预防性维护
预防性维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等,在发生意外的软、硬件故障等情况下,能够很好地处理并给出错误报告,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三)数据更新
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库的数据更新是一个难题。农业地质环境调查是一项长期公益性工作,需要对农业地质环境进行定期监测和分析,土壤、地下水、农产品监测数据及相关地图数据均要求导入到AGEIS系统数据库中,因此作为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管理平台,需要提供能实现数据更新的接口。数据更新主要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调查数据的更新3部分。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信息系统是以数据管理和应用为目的,图层数据的更新功能相对薄弱,如果要复杂的编辑还需第三方软件进行辅助解决。本次仅强调属性数据和调查数据的更新。
属性数据的更新有2种情况,数据库字段的变更和数据库属性内容的变更。对于数据库字段的变更,可以直接更改数据库结构,在保证关键字段不变的前提下,任何的改变都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数据库内容的变化,相对而言比较简单,直接修改字段内容。
调查数据(包括定期监测数据)的更新包括添加、修改及删除等。根据项目的特点,调查数据一般以点的形式存在,系统提供了2种方式实现调查数据的更新,一是将调查数据表转换成空间数据图层,但数据调查表的格式应按《浙江省农业地质环境数据库图层及属性文件格式要求》中相关要求进行编制,系统可以直接读取Access格式的数据;另一种就是借用第三方软件,将数据表转换成以度为单位的ShapeFiles文件格式(也可为Arc/Info或DXF格式),通过系统维护子系统的数据导入功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