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陕西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安全技术防范从业单位备案证有没有人知道怎么办理!!急!
薪水 3-4K吧 。 福利各方面还是很齐全的。
『贰』 新华村镇银行是什么银行
新华村镇银行是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由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做为主发起行及村镇银行所在地的企业入股的银行,主要以为当地三农和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独立法人银行。
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
村镇银行的建立,有效的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增加了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
(2)陕西省空白金融机构乡镇扩展阅读
村镇银行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地域和准入门槛
村镇银行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机构设置在县、乡镇,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地(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
2、市场定位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农户的小额贷款需求,二是服务当地中小型企业。
为有效满足当地“三农”发展需要,确保村镇银行服务“三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在《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要求村镇银行不得发放异地贷款,在缴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投入当地农村发展建设,然后才可将富余资金投入其他方面。
3、治理结构
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村镇银行根据现代企业的组织标准建立和设置组织构架,同时按照科学运行、有效治理的原则,村镇银行的管理结构是扁平化的,管理层次少、中间不易断开或时滞,决策链条短、反映速度相对较快,业务流程结构与农业产业的金融资金要求较为贴合。
4、发起人制度和产权结构
村镇银行的创新之处“发起人制度”是指银监会规定,必须有一家符合监管条件,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的商业银行作为主要发起银行并且单一金融机构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20%,此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
后为了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村镇银行,银监会于2012年5月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将主发起行的最低持股比例降至15%,进一步促进了村镇银行多元化的产权结构。
参考资料:网络-新华村镇银行
『叁』 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是哪个银行
陕西省农村金融机构是陕西省农村信用合作社。
『肆』 村镇银行的发展前景
据统计,到2020年中国新农村建设需投入资金15万亿元到20万亿元人民币,仅靠财政投入与农信社资本实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预期。随着中国《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指明了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将重点进行农村市场发展和建设,而村镇银行作为新农村金融体系中日益突出的一环,发展前景可期 。
此外,2014年银监会发布4号令《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出台,进一步对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设立等简政放权,降低了该类金融的审批门槛。《办法》指出,包括村镇银行在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筹建和开业申请,均由银监分局或所在城市银监局受理、审查并决定。同时,也简化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组建条件,为各类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便利。政策的逐步放宽也预示着村镇银行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农民、农业、农村对金融业务的需求与日俱增,作为农村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村镇银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市场极大的关注。
按照规划,村镇银行设立的宗旨就是要实现亲农、扶农、帮农、惠农、建“农民银行”,城镇银行被赋予“立足地方、服务村镇”的市场定位。
分析指出,当前村镇银行主要面对广大农户及城镇居民,这些群体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客户既包括农户及城镇居民,还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村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等,贷款既有生产性贷款,也有生活性借款如教育、农资投入、医疗、建房等。
2006年底,我国放宽对村镇银行的资本准入,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设立村镇银行;2007年,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吉林、湖北等六省(区)开始实施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到2009年末,全国有148家村镇银行开业;到2010年,全国已组建成立349家村镇银行。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监测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到2011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已从工作启动时的2945个减少到1696个,实现乡镇机构和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工作启动时的9个增加到24个;截至2012年3月末,全国共组建村镇银行740家,其中开业665家,正在筹建75家,已开业的村镇银行总资产达到2653亿元,实现盈利16亿元。
从经营情况看来,截至2011年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各项贷款余额1316亿元,80%以上用于“三农”和小企业,其中农户贷款余额435.5亿元,小企业余额631.5亿元,中西部贷款农户数占到全部贷款农户数的70%以上。已开业村镇银行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30.5%,总体上运行平稳,风险处于可控范围。
在经营效益方面,村镇银行经过几年短暂发展,部分村镇银行已经盈利。前瞻产业研究院根据上市银行的数据分析证明,上市银行旗下多家村镇银行盈利状况良好,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调查数据显示,建设银行的16家村镇银行在2011年实现净利润0.24亿元;农业银行位于湖北、内蒙古、陕西、安徽的4家村镇银行也分别实现净利润485.92万元、396万元、174.51万元和459.13万元;浦发银行的13家村镇银行截至2011年末实现税前账面利润1.93亿元;民生银行设立的村镇银行盈利速度较快,截至2011年末,该行共设立18家村镇银行,实现税后净利润合计1.90亿元,平均每家银行税后盈利1055万元。
中国银监会表示,截至2012年9月末,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858家,其中村镇银行799家。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银监会坚持面向“三农”、数量服从质量、重点布局中西部县域的原则,积极稳妥推进村镇银行组建工作。前9个月,银监会共核准18家银行业机构发起设立187家村镇银行的规划,其中75%在中西部地区。
首家村镇银行至9月末,全国组建的799家村镇银行中,中西部地区481家,占比60%。其中,2010年和2011年是村镇银行设立较多的年份,分别为201家和286家。
民间资本是组建村镇银行的主要力量。统计显示,截至6月末,在村镇银行477亿元股本构成中,民营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约为74%,持股金额比去年末增加82亿元,不少民资控股的银行业机构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
2012年5月,银监会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村镇银行发起设立或增资扩股,将村镇银行主发起行最低持股比例由20%降低为15%,并明确在村镇银行进入可持续发展阶段后,主发起行可以与其他股东按照有关原则调整各自的持股比例。
出于防范风险及保护存款人利益等因素考虑,银监会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确保村镇银行股东具备持续履行义务、防范经营风险的能力。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对村镇银行主发起人的审慎要求并非针对民资,而是在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情况下,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
据介绍,已开业的村镇银行发展平稳健康。截至6月末,全国已开业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3190亿元,资本充足率达28.6%;贷款余额1782亿元,农户和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600亿元和841亿元;不良贷款率0.2%,拨备覆盖率860%。
村镇银行或将成为新投资热点
业内人士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和上市公司参股村镇银行,村镇银行有望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方圆支承公告称,2013年10月9日,公司投资参股的兰州永登新华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银监会甘肃监管局下发的《关于兰州永登新华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的批复》同意兰州永登新华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开业。并于同日取得了该局下发的《金融许可证》。
银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合理布局、适度竞争、增强活力和改进服务的发展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村镇银行培育发展,优先支持布局中西部、老少边穷地区和小微企业集中等重点区域,鼓励实施集中连片开发,引导提高民间资本参与程度,强化市场定位监管,有效防控化解各类风险,努力把村镇银行培育成面向农户和小微企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小微银行。
2013年,已有4000余家企业股东和7000余名自然人股东投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持股占比达70%,村镇银行已成为民间资本投资银行业重要渠道 。
『伍』 蚂蚁金服成立农村金融事业群 农村市场到底有多大
早在2014年阿里就已经开始了农村金融的布局,阿里的千县万村农村淘宝计划,至今已成立超过10000个村级服务站点,覆盖了全国20余个省份。
农村金融市场为什么会存在巨大缺口
通常情况下,尤其是在县域经济还未取得明显发展的时候,传统金融行业对农村市场是整体排斥的,长此以往便导致了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排斥困境越来越突出。所谓的金融排斥是指社会中的某些群体没有能力进入金融体系,没有能力以恰当的形式获得必要的金融服务。目前,判定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现状的主要依据是坎普森与韦利提出的六大指标,即地理排斥,评估排斥,条件排斥,价格排斥,营销排斥和自我排斥,通过对比农村地区现状与上述指标的契合度,我们很容易便能发现隐藏在农村金融排斥现象背后的巨大金融服务缺口。
第一,地理排斥。由于农村地处偏远、人口分散,金融机构业务开展就会面临交通阻碍或成本过高,导致金融服务效率低、不积极。据银监会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还有将近3000个乡镇没有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营业网点,约占全国乡镇总数的7%,其中有342个乡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占金融机构空白乡镇总数的12%。由农村地区银行网点的低覆盖率所折射出的即是传统银行业对农村市场的忽略。
第二,评估排斥。农村市场在金融服务评估上普遍面临评估过于严格的痛点,一方面,农村生产经营活动易受自然环境影响,生产周期长、产量不稳定、经济效益差,借贷风险极度不可控。另一方面,农村地区是一个信用环境整体偏差的信贷市场,农民缺乏基础的金融知识和起码的契约精神,导致农村信用体系难以形成。基于把控风险的考虑,银行只能通过设立严格的贷款评估程序来降低风险发生率,有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涉农贷款仅占各项贷款总额的28%左右,足以说明农村地区的贷款难现状。
第三,条件排斥。条件排斥与评估排斥本质上是一样的,即银行业通过抬高农户贷款的资质门槛来实现风控。以农村信用社贷款为例,针对农村个人的借款条件就包含稳定收入证明、还款能力证明、市场化的资产作为抵押物等。但事实上大多数农民都不具有财产权,所以无法通过抵押不动产来进行贷款,而高违约率的信用贷款不仅阻碍了农村借贷服务的正常开展,还进一步恶化了农村信用环境。
第四,价格排斥。考虑到涉农贷款的高风险性,央行曾经发文允许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上拥有较其他商业银行更大、更灵活的浮动范围,利率上浮范围远大于一般性的商业银行。以农村信用社为例,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浮动权限是基准利率的90%~230%,浮动幅度超过200%的占70%以上。此外,据资料显示,农村信用社贷款通常还会要求农户按贷款额的5%~10%缴纳股金。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执行上的这种高浮动,既增加了农户贷款的难度,又降低了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贷款的热情。
第五,营销排斥。营销排斥主要是指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量上的稀缺性及金融产品供给的单一化。一方面,数据显示截止2008年底,平均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金融机构服务人员数16.7个,农村金融服务人员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了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机构业务品种过于单一,仅仅集中在储蓄和信贷上,金融供给结构极其不合理。
第六,自我排斥。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偏远地区,由于环境闭塞、信息滞后,当地人群普遍对新观念的接受程度不高。作为金融机构而言,又将这部分群体进行了剥离,而他们在被传统金融体系排除的同时,自身也加剧了对传统银行的陌生感及不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