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金融投资 > 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

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

发布时间:2021-07-12 07:26:22

㈠ 去互联网企业之后金融机构不断尝试和探索大数据纷纷布局多家保险企业开始应用

很多单位都应用大数据

㈡ 为什么许多传统企业和互联网公司纷纷跨界互联网金融领域

所有企业的命脉都在钱上,把控了金融也就是有了资本

㈢ 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什么样

你好~

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会是什么样的?

2020年的互联网金融会是怎样?如果能够站在未来回看现在,自然就能更好地指导从业者制定战略,占有先机。然而有趣的是,不同的市场参与者所看到的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两种思维的碰撞

下图以一种图像化的方式形象地描绘了这两种不同的思维。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㈣ 博鳌亚洲论坛历年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报告》都说了啥

博鳌亚洲论坛发布《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博鳌亚洲论坛学术发布会”上,发布了《互联网金融报告2016》。这是博鳌连续第三年发布年度互联网金融行业报告,今年的主题是“传统金融的互联网化”。

金融机构纷纷试水互联网金融

报告显示,2015年,传统金融加速互联网化发展。据BR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监测,截至2015年年底,全国已经有57家商业银行上线了直销银行。2015年第三季度以来,23家上市券商中有18家券商大力加码互联网证券业务。2015年上半年,中国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保险累计保费收入816亿元,是上年同期的2.6倍,占行业总保费的4.7%,这一收入已接近2014年互联网保险全年的保费水平。基金业都已开通互联网直销模式,并进行了移动App布局。互联网信托也开始加快资产多元化布局。

此外,资产证券化正逐步成为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无论是银行、券商等资产证券化产品传统发行主体,还是p2p网贷平台、大型电商等介入这一领域的新兴发行主体,都对此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为了有效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挑战,中国的银行、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传统金融业已经开始探索向互联网化转型的发展模式。银行业已经试水网络银行、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等模式,开通电商平台以覆盖企业和个人电子商务的综合需求。互联网证券在国内主要有自建电商平台、进驻第三方电商平台和独立第三方网站三种模式。互联网基金的模式主要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基金超市模式、网上银行销售模式和基金公司网上直销模式。互联网保险演化出官网直销模式、专业的第三方保险销售网站模式、众安在线模式、电子商务平台模式。互联网信托则有信托直销模式和债权转让机制下信托受益权拆分转让模式。

互联网金融监管相对薄弱,需警惕风险

在金融互联网化进程加快的同时,风险也随之而来。与传统金融行业相比,互联网金融所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既包括金融相关风险,也包括技术层面和社会影响等风险。

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以央行征信系统为主导,辅以市场化专业机构和个人征信机构的三方格局,但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如小微企业和个人征信覆盖面和深度相对薄弱、行业和地域分割使得信息不能整合和流动等。

在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主要存在三个问题:一是行业准入门槛较低,监管标准还不够清晰;二是监管导向仍需有效传递,监管原则与方式有待进一步确认;三是监管协同机制尚未有效运转起来,监管技术亟待提升。

此外,市场需要加强有效监管和自律,自律仍有不断改进的空间。

要充分借鉴欧美监管理念并改革创新

总体上,报告对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充分学习借鉴和改革创新,尤其是对欧美发达国家的征信体系、监管理念、风险管理等方面要消化吸收、博采众长、推陈出新。

征信方面,要从体系、技术、意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如打破行业和地域壁垒等。

监管方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当务之急,只有制定一套统一的标准,明确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才能减少行业乱象和违法行为。

报告指出,传统金融与新兴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传统金融互联网化的过程在未来将进一步演化提升,形成日趋丰富的创新空间与市场机遇。中国互联网金融将成为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不仅限于提供互联网技术服务与产品设计,还将在提升中国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发挥积极作用。

㈤ 如何破解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困局

——以票据电子化推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两个设想

立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更有效地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创新模式之一,便是以票据融资为基础,以票据电子化为抓手,创立互联网票据平台,并与票据池业务有效融合,开辟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的新路经。

《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出台,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即将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互联网的技术与理念正在逐步与传统金融的各个领域相融合,使之更能与互联网经济时代的实体经济需求相契合。

抢滩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虽然在前互联网金融时期,供应链金融便是与实体经济契合度较高的一种金融服务模式,但其同样无法避免互联网金融对其进行改造。近两年,无论是电商还是P2P平台,甚至ERP软件公司、物流公司等纷纷加入到抢滩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浪潮之中。

在此背景下,各个商业银行自然也按捺不住,纷纷布局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然而,绝大多数银行要么是与电商平台合作,要么干脆自建平台,事实上几乎都是在翻版阿里的模式。不可否认,商业银行在金融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在电商方面却很难与阿里等企业相抗衡,因此,虽然各个银行决心很大,投入也很大,并且也试图寻求差异化经营,但最终能将这种电商模式的供应链金融做到何种程度,则很难预料。

事实上,立足于商业银行自身的优势,可能还有更有效的模式推进供应链金融的创新,那便是以票据融资为基础,以票据电子化为抓手。

票据电子化的三层含义

票据融资一直以来便是供应链金融的主要模式之一,包括承兑汇票保贴、承兑汇票保证、商业汇票赎回、商业汇票贴现等形式。事实上,票据堪称供应链融资中使用最频繁的金融工具,这主要基于如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根据法定要求,票据业务必须具有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和交易关系,这与供应链金融的生存环境紧密结合;第二,与其他在单一环节应用的供应链融资工具相比,票据业务可贯穿供应链上下游的多个企业,因此灵活性更高,功能更强;第三,国内企业习惯于使用票据,并且票据贴现利率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客户更愿意接受;第四,由于票据可被用于调节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因此其也受到商业银行的青睐。而票据电子化在国内也已发展许多年。

不过,人们通常认为的票据电子化就是以电子票据取代纸质票据,这种认识是比较狭义的。

票据电子化存在几层含义:一是票据介质的电子化,这就是前面提到的最简单的理解,即以电子票据取代纸质票据。在国内票据介质电子化可追溯到2005年招商银行推出“票据通”网上票据业务,并与TCL[微博]合作开立国内第一张电子银行承兑汇票。二是票据交易系统电子化,中国人民银行[微博]建立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便是实现了交易系统的电子化。三是票据流通渠道互联网化,这是互联网金融浪潮兴起之后,特别是伴随着互联网票据理财的兴起,我国票据电子化的又一新进展。

当然,第三种自发生成的流通渠道互联网化并没有与传统意义上讲的介质或交易系统的电子化很好的相结合,比如互联网平台主要使用的还是纸质票据而非电子票据,但是至少目前票据电子化这几个层面的要素在我国都已存在了,至于如何将几个要素有机的衔接在一起,则需要视票据市场未来的发展而定了。

破解之道:互联网票据平台

在互联网金融理念的指导下,商业银行或可尝试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深入推进票据电子化,从而实现更为有效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

一是可以电子票据推进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发展。在商业银行的推动下,电子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替代纸质票据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对于企业来说,使用电子票据替代纸质票据不仅可以明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而且也避免了票据损失、损坏风险,同时通过票据信息的数据化存储也可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对于商业银行来说,使用电子票据替代纸质票据则可节省承兑行的人力,增大贴现行的业务量,总的来看,不仅便于商业银行的数据统计和经营分析,同时也可为其拓宽客户范围,加深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增加商业银行综合收益。

然而,在互联网金融时代,电子票据对于供应链金融的价值或许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由于票据特有的支付和融资属性,特别是由于票据融资的成本低于信贷,银行可以票据流取代传统现金流、以票据融资取代传统信贷,深度嵌入到企业管理之中,而电子票据则从操作层面上为此提供了可能性。商业银行可尝试利用电子票据更深层次嵌入供应链企业的经营系统之中,掌握经营活动数据,并进而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供应链资金流和资金需求情况。进而,银行可尝试将电子票据业务从当前的网络手工操作、人工干预模式发展为系统条件触发、全自动化处理模式,使得电子票据的签发、转让、贴现等行为得以全部在预设条件下由系统自动完成,并实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这样,通过充分结合票据特有属性和互联网金融处理方式,便可以为企业提供精确、透明的融资便利。

二是可尝试整合票据池和互联网票据理财。伴随着互联网金融概念被热炒,从2013年底起,互联网票据P2B融资模式逐渐盛行,全国数十家互联网平台开辟票据C端融资渠道,单个平台最大单日去化量达10亿元。从本质上看,互联网票据理财业务是以票据为质押品、以互联网平台为中介的一种民间借贷行为。由于进入门槛低,加上票据资产风险低、期限短、操作灵活等特点,互联网票据理财自然成为金融创新的主要领域之一。

同时,互联网票据理财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市场各方的需求。从融资角度来看,互联网票据融资平台有助于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互联网票据理财主要依托的是小额票据,这些小额票据的持有者往往是小微企业,其融资需求大,但票据贴现难度高,传统上讲难以从银行获得融资。从投资角度来看,互联网票据融资平台也有助于扩展中小投资者的投资渠道,因为根据《票据法》,个人是无法参与汇票买卖的,但互联网票据融资平台却给予了个人投资者参与票据投资的机会。

事实上,一些平台推出的互联网票据理财产品已经接近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然而,由于这类平台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足、虚假票据严重、一票多押融资、虚假宣传误导、广泛存在自融等诸多问题,特别一些平台还出现票据理财无法提现、巨额资金去向成谜等事件,市场对此类票据融资平台的认可度急转直下。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商业银行的票据池业务却风生水起,并成为各大银行业务创新的主要领域之一,其中商业银行通过票据池质押融资同样拓展了供应链金融服务。

因此,商业银行或可借鉴互联网票据模式,自行开发建设具有大数据特点和集成化的互联网票据平台,同时与票据池业务有效融合,开辟出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创新的一条新路经。

㈥ 互联网金融哪家最靠谱

除了支付宝 微信几家大的互联网企业 其他的我都不敢了自己被骗的太惨了

㈦ 互联网金融监管趋严 众多大佬抢滩布局“互联网+小贷”

现在比较出名热门的是理财通可以再微信和QQ登录,有货币基金、指数基金、保险理专财等多属种理财产品,货币基金有广发、易方达、华夏、汇添富四款货币产品,指数基金也有易方达、嘉实两款选择,可以提供适宜不同的投资者,还是比较实用的。

㈧ 百度,腾讯等传统互联网行业为何纷纷涉足互联网金融,具体措施有哪些

㈨ 实业巨头涉足互联网金融,可以从bat身上取什么经

近日,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新闻热点再一次占据了媒体头条。业界期待已久的互联网金融协会终于将要在本周 25 号在上海正式成立,这也正式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开始逐步进入细则监管阶段。亚洲博鳌论坛开幕,强调互联网金融要守住风险底线,做好风险控制。而行业玩家动态也不少,恒大日前也正式宣布进入互联网金融板块,主要业务是基金、支付、保险、理财等服务,而 BAT 等为代表较早在互联网金融领域展开角逐的巨头,也并没有放慢前进的脚步,继续在消费金融、钱包支付、理财等业务板块排兵布阵。
但无论是监管的深入、协会的成立,还是恒大的入局,其实都是互联网金融升温的表现,行业参与主体在不断扩围,而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局势如何?实业玩家为何纷纷入局?相比 BAT ,新入局者恒大们,又需向蚂蚁金服、网络金融等互金巨头学习些什么?
实业玩家纷纷涌入互金领域为哪般?
聚焦目前的互联网金融领域,以 BAT 等为代表的巨头企业凭借自身优势不断扩张版图,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众多具有实际产业背景的平台,像万达、恒大、绿城等也纷纷跻身这一市场,试图在巨头之外分一杯羹。为什么这些产业平台在做好自身实体主业的同时要开始向互联网金融进军?这其中是有很多的战略和战术考虑的。
其一,互联网金融本身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互联网公司,包括阿里、腾讯、网络、京东等都已经发展了互联网金融业务板块。这个市场的级别已经达到了万亿甚至更高。《 2016-2020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 2016 年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市场规模将达 17.8 万亿,未来五年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 24.67% ,到 2020 年预计将达 43 万亿。而央行的数据显示,初步统计, 2015 年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 138.14万亿元,随着互联网金融渗透力度的加强,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也会进一步加大。
第二,互联网金融监管开始逐步成熟,这个时候进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竞争环境。
去年 7 月 18 日央行联合十部委对外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定调了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政策导向;此外《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也正是对外发布,提出了网贷监管的一些基本原则。像恒大这样的实体企业这个时候进入,其实已经处在了一个相对比较规范的发展机遇期,可以享受到一些已经开始逐步明确的政策监管原则,降低了政策变动的应对风险。
最后,实体产业本身就有转型互联网的需要。
从企业转型而言,互联网 + 已经成为各个平台和企业都在深思的问题,而对于这种实体产业,本身就钻透了一个或者几个产业,围绕这几个产业做好金融服务,其意义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对不论是恒大的房地产项目,万达的广场、消费和影业还是绿城的供应链,都需要资金服务的介入,加上这些产业方往往有各种各样的产业链合作商和服务方,这些企业也往往需要各种投融资服务。
对着这些大的产业背景平台而言,做互联网金融服务,不仅可以将自身服务战略化,还可以将周边合作方的需求整合进来,打造一个围绕产业链的互联网金融综合服务。
BAT 等互金巨头以何姿态迎接新人?
面对恒大这样的传统企业做互联网金融,较早进军互联网金融领域,并结合自身优势打造闭环生态系统的阿里、网络、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公司,将以怎样的布局状态迎接新人?
蚂蚁金服的调性是比较高的,无论是在品牌、产品、产业链和金融资源合作方面,都具备资深的业内整合能力,旗下也有小贷、支付、银行、征信、保险、基金等多项金融服务牌照,除了身出互联网公司背景之外,其实已经成为国内另一个综合性的,囊括大多数金融服务的一个供应商。蚂蚁金服的核心优势在于庞大的电商交易数据库,通过对阿里巴巴电商平台交易信息的采集,利用大数据对信息进行整理与筛选,为蚂蚁金服的贷款业务和理财业务提供识别与把控风险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依托支付宝所衍生出来的信用交易环节,能进行个人信贷、商户信贷、理财、征信、保险以及证券等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网络金融业务布局在去年 12 月发生重大调整,成立了网络金融服务事业群组(FSG ),并将其上升到网络战略级业务高度。通过整合旗下包括消费金融、钱包支付、互联网证券、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多个板块的业务,目前已成为金融领域布局全面的一支重要力量。与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主要依托电商平台展开金融服务不同的是,网络金融的优势在于通过与网络地图、手机网络、网络贴吧等进行生态联动,借助网络糯米、网络外卖、 Uber 、去哪儿等搭建各种不同的消费场景,为发展金融提供良好的贷款环境和信用支付环境,实现更好地连接人与金融服务。此外,利用网络大数据分析能力为风险管理和信用等级的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也能为金融服务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提升用户体验,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壁垒和价值创造。
京东金融过去一年一直在对标蚂蚁金服,并且也具有深厚的电商产业链条,可以围绕这部分资源做 B 端和 C 端的金融服务,过去一年一直在建立“金融科技”这个概念,以“账户、风控、连接”来归纳平台做金融业务的核心优势。其中,京东金融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是依托于场景进行的消费金融和理财、众筹等服务嵌入,并且利用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将这种金融服务更为普世化。
基于社交起家的腾讯在开展金融业务时,几乎唯一的优势就是入口,庞大的 QQ 用户和微信用户成为构筑腾讯金融版图的基石,腾讯金融业务也一直围绕着如何满足这些既有客户的金融需求服务。腾讯还成立了“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来统一管理互联网金融业务,将原有的支付、理财、征信等业务整合至独立的业务条线。目前腾讯金融也完成了包括支付、借贷、理财、基金、保险、证券等多个领域的布局。
各路玩家纷纷入局互联网金融展开角逐,未来到底谁家能更胜一筹还未成定局。但不得不承认,目前以阿里、网络、腾讯、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凭借庞大的基础性用户群体和海量用户数据,基于这些用户的数据和需求来搭建场景,进行生态联动,以技术和数据为内核驱动金融发展,已经在这场跑马圈地运动中占得一席之地。
造势过后的实业玩家,如何汲取互联网经验?
以恒大等为代表的传统企业“主动出击”转型做互联网金融,其实也可被视作是顺势而为,相对于互联网企业,传统企业由于多年积累,在供应链、产业链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也存在劣势,对于业务线庞大的传统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高效地整合、打通自身内部资源,在 BAT 的夹缝中撕开一道口子,扎根金融领域并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呢?这或许能从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发展上汲取一些经验。而从 BAT 等巨头日渐明晰的发展路径中也不难归纳总结出,注重产品的用户体验及场景化营销,在数据、技术、生态联动以及场景铺设上下功夫乃为上策。
以蚂蚁金服为例,蚂蚁金服在一段时间内通过服务小微、提供线上快速的审批放款服务,服务了众多的商户和个人客户迅速获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场,这种场景满足了很多人的便捷借款需求,目前已经继续在强化大数据和风险管理运营模式。其中支付宝是平台,理财、融资和消费是场景,而以支付为核心的整个生态的搭建则是一个工程。
除了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现在也在强调自己的金融科技以及场景化的投融资服务,如白条、众筹以及智投等产品,其实是在利用技术、平台和用户基础上做了耕读场景化服务,京东的场景主要是用户的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和众筹、理财等服务,并且整体依托于京东电商这个平台。京东的生态铺设和蚂蚁有较大相似性,因为两者都是电商金融化的显性,传统企业可以学到的是依托于场景和需求的服务嵌入、互联网化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法。
网络金融目前也在利用旗下的金融和技术资源,在产品、运营、风险管理与场景、平台和互动上做了很多的尝试。网络金融通过来自手机网络、网络地图、网络贴吧等海量用户和数据,以及网络糯米、去哪儿、网络外卖、 UBER 等内外部产品所构建的强大 O2O 场景,将理财、信贷和其他服务进行整合,进而延展自身的金融服务。除了利用内部已有的资源优势外,可以察觉的是,网络金融还在不断开拓诸如教育、旅游、二手车等领域的新场景。以消费金融下的教育信贷为例,依托网络在教育领域的多年深耕,网络教育信贷创新业务模式,基于互联网入口和大数据优势,与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专业高效的金融服务。从打法上来看,网络金融通过打通内外部场景形成双重合力。而网络钱包作为整个金融的支撑平台,最近也在进行升级,正在不断加入更多的金融服务,笔者在网络钱包最新版本上已经看到有教育信贷的入口,在此基础上可以大胆预测,未来网络钱包不是简单的支付工具,而将成为连接网络金融全服务的平台。
此外,利用互联网特质打破交易界限,从而渗透海外需求也是一大趋势。除了服务中国消费者外,网络金融的国际化业务也在加速拓展,日前网络钱包已上线海外购服务,布局跨境购物场景。国际化也一直是蚂蚁金服的重要战略之一,目前蚂蚁金服已经在俄罗斯、美国、巴西、西班牙、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取得比较快的发展,提供的业务包括旅游预订、交通、购物、退税、一体化体验等。
所以,对于恒大、绿城、万达这些产业方平台而言,虽说具有产业资源优势,在转化为互联网金融产品上有一定的基础资源,但是后续的产品、营销和运营方面,以及在场景化、平台化的能力打造方面,还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借鉴 BAT 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经验模式。

㈩ 互联网金融的趋势有哪些

互联网金融即基于互联网技术的金融业务。互联网技术不仅改善了金融业务发展的基础环境,同时也衍生出了新的金融服务方式,引起金融生态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一系列风险与控制的新课题。

作为近几年成长最快的一个行业,新金融领域中的领军企业,不管是业务规模、还是发展程度都到了迈入资本市场的阶段。只是眼下,不管是上市地点的选择还是商业模式的合规性、资本的认可程度等,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综合分析来看,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有如下趋势:

趋势一、互联网金融加速向纵深发展,行业调整仍将持续,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互联网金融企业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石。

趋势二、互联网金融政策规范将初步确立,监管套利空间逐渐缩小,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得到空前重视。

趋势三、各路资本纷纷布局国内互联网金融,互联网金融平台将迎来上市热潮。

趋势四、互联网金融生态战略或成主流,数据资产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优势。

趋势五、移动支付发展迅猛,支付去现钞化趋势更加显著,第三方支付企业面临商业模式重构。

趋势六、P2P 进入兼并重组期,数据和垂直行业定位成为获得行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大型平台向财富管理方向转型。

趋势七、互联网保险异军突起,结合大数据技术产品创新层出不穷,“相互保险”即将开闸。

趋势八、“供给侧改革”政策利好,消费金融爆发在即,场景和流量成为核心竞争力。

趋势九、众筹监管思路进一步明确,行业趋向规范发展,众筹发展驶入快车道。

趋势十、互联网金融人才培养加速,百万人才缺口有望得到缓解。

阅读全文

与纷纷布局互联网金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远东贵金属交易中心官网 浏览:8
新浪外汇加元 浏览:258
嫣然股票 浏览:333
普洱一般什么价格查询 浏览:398
银华回报的基金净值 浏览:475
黄金周国外抢中国游客 浏览:356
小贷想从金融机构贷款 浏览:462
华山参滴丸价格 浏览:714
中航精铸股票 浏览:545
投资理财帐户 浏览:792
黄金投资概述 浏览:578
基金是怎么波动的 浏览:319
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浏览:120
外汇每年 浏览:871
新一代信息技术股票 浏览:478
中国十大投资理财平台排行 浏览:305
均值回归外汇交易策略 浏览:597
中国电影投资 浏览:926
2078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951
科创板基金申购比例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