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UR/HKD=7.7980*1.0910=8.5076
2.(1)美元对瑞士法郎的三个月远期汇率
美元/瑞士法郎=(1.7250+0.0030)-(1.7280+0.0040)=1.7280-1.7320
(2)客户10万瑞士法郎按远期汇率能兑换的美元数:
100000/1.7320=5.7737万元
3.EUR/USD=1.1325/35,USD/HKD=7.7757/85
EUR/HKD=(1.1325*7.7757)/(1.1335*7.7785)=8.8060/8.8169(汇率相乘,同边相乘),买入价8.8060,卖出价8.8169
4. 即期汇率GBP/USD=1.5630/40,6个月差价318/315
远期汇率:GBP/USD=(1.5630-0.0318)/(1.5640-0.0315)=1.5312/1.5325
即期汇率AUD/USD=0.6870/80,6个月差价157/154
远期汇率:AUD/USD=(0.6870-0.0157)/(0.6880-0.0154)=0.6713/0.6726
GBP/AUD6个月的双向汇率:
GBP/AUD=(1.5312/0.6726)/(1.5326/0.6713)=2.2765/2.2830(交叉相除)
② 求国际金融汇率计算题答案(有计算过程的),急!!!!!
EUR/USD=银行欧元买入价/银行欧元卖出价,1.3875是客户从银行购入欧元的价格,100*1.3875=138.75万美元,客户支付.75万美元才能购得100万欧元;
F=S*(1+i)/(1+I)=[1.4010*(1+2.5%)/(1+4.5%)]/[1.4020*(1+2.5%)/(1+4.5%)]=1.3742/1.3752,3M EUR/USD远期汇率=1.3742/1.3752;
3M USD/JPY=[103.00*(1+2%)/(1+5%)]/[104.00*(1+2%)/(1+5%)]=100.06/101.03。
3个月远期价格低于即期价格,客户可办理一笔近端买入JPY、远端买入USD的掉期进行套利,近端100万USD买入(100*103.00)=10,300万JPY,远端用10,300万JPY买入(10,300/101.03)=101.95万USD,从中套利=101.95-100.00=1.95万美元。
若市场三个月后USD/JPY=108.00/109.00,109.00大于掉期远端价格101.03,客户盈利,潜在利润=101.95-(10,300/109.00)=7.45万美元;
每份合约保证金需要3,000美元,购买两份合约需要6,000美元保证金。
若某日市场报价GBP/USD=1.5800,则每份合约损失=62,500*0.0200=1,250 USD,两份合约共损失2,500 USD。
按照要求两份期货合约需维持最低保证金4,000 USD,目前剩余保证金金额为6,000-2,500=3,500 USD,需要求追缴保证金,追缴金额=4,000-3,500=500 USD;
客户期权费=100*3%=3万 USD=3/1.2500=2.4万EUR.
6个月后即期EUR/USD=1.2200低于约定期权价格1.3500,客户到期行权,按1.3500的价格购入美元,需要EUR=100/1.3500=74.07万 EUR,
如未办理期权业务,客户6个月后即期购入USD,需要EUR=100/1.2200=81.97万 EUR
客户盈亏=81.97-(74.07+2.4)=5.50万 EUR,则本次买卖盈利5.5万 EUR。
③ 什么是金融中的超调模型它是怎么调的调的是什么对于它的评价是什么呢
1、 黏性价格货币货币分析法:简称“超调模型”,与货币模型相比,最大回特点是:它认为商品市场答与资产市场的调整速度是不同的,商品市场上的价格水平具有粘性价格的特点,使得购买力平价在短期内不能成立,经济存在着由短期平衡向长期平衡的过渡过程。
2、当市场受到外部冲击时,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的调整速度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商品市场自身的特点和缺乏及时准确的信息。一般情况下,商品市场价格的调整速度较慢,过程较长,呈粘性状态,称之为粘性价格。而金融市场的价格调整速度较快,因此,汇率对冲击的反应较快,几乎是即刻完成的。汇率对外冲击做出的过度调整,机会率预期变动偏离了在价格完全弹性情况下调整到位后的购买力平价汇率,这种现象称之为汇率超调。由此导致购买力平价短期不能成立。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商品市场的价格调整到位后,汇率则会从初始均衡水平变化到新的均衡水平,由此长期购买力平价成立。
④ 国际金融的汇率问题
可以来套汇,在伦敦买入美元卖出源英镑,在纽约买入英镑卖出美元
100万英镑的套汇利润是(2.2020-2.2015)*100=0.05万英镑=500英镑
1.4288*1.6610 - 1.4298*1.6631
3个月远期欧元报价是1.272-1.2722,这个有点奇怪,从报价上看应该是升水,贴水的话应该是前大后小?
三个月后需要卖出欧元,买入美元,如果欧元报价为x,则1.272x=4000
欧元报价x=4000/1.272=3144.65
⑤ 《国际金融》谁能给我讲讲本国货币供给增加时汇率超调过程。
增加之后,汇率的最初贬值会大于汇率的长期贬值,即本币会“超跌”。这种汇率对于货币波动的即刻反应超过了长期反应的现象,称为“汇率超调”。
汇率超调是一种重要现象,因为它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汇率的日常波动可以有如此之大。汇率超调的经济解释来自于货币平价条件。
如果我们假定在货币供给增加之前,人们没有预期到美元/欧元汇率的变动,汇率超调现象将比较容易理解。在这种情况下,美元利率与某一给定的欧元利率相等。
美国货币供给的永久性增加对欧元的利率不产生影响,但会使美元利率下降,并低于欧元利率。货币供给增加后的美元利率会一直低于欧元利率,直到美国的价格水平完成长期调整。
但是为了使外汇市场在这一调整过程中保持均衡,欧元存款的利率优势必须被美元相对于欧元的预期升值所抵消。
简单说,在美国货币供给增加以后,利率和汇率会立即下跌,但是美国国内的商品价格并不会立即下跌,而是缓慢的下跌。商品价格的下跌会使美元相对于欧元的汇率有上升趋势。
所以从长期来看,美元对欧元的汇率应该是先跌后升。
而只有当美元/欧元汇率过度时,市场参与者才会预期到美元相对于欧元将出现升值。
汇率超调是短期价格水平刚性的直接后果。如果假设当货币供给增加之后,价格水平能够立即调整到新的长期水平并使得实际货币供给并不增加,那么,美元利率就不会下降。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以汇率超调来维持外汇市场的均衡。只要汇率立即跳到新的长期水平,市场就会继续保持均衡状态。
(5)国际金融论述汇率超调的主要过程扩展阅读:
汇率决定的粘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所谓超调通常是指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起因在于商品市场上的价格存在“粘性”或者“滞后”的特点。 所谓粘性价格是指短期内商品价格粘住不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水平会逐渐发生变化直至达到其新的长期均衡值。
基本因素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
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债。
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
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⑥ 国际金融题目,求过程
1.简单地判断是否有利可图,并确定套汇方向
换算成同一标价法(直接标价法)
香港市场:USD/HKD7.8123/514
纽约市场:GBP/USD1.3320/87
伦敦市场:HKD/GBP(1/10.7211)/(1/10.6146)
汇率相乘(中间价)
[(7.8123+7.8514)/2]*[(1.3320+1.3387)/2]*[(1/10.7211+1/10.6146)/2]=0.9804,不等于1,说明有利可图
所计算的乘积小于1,所以1000万港元套汇香港市场开始
2.做法:将1000万港元在香港市场兑换成美元(价格为7.8514),再将兑换到的美元在纽约市场兑换成英镑(价格1.3287),再将兑换到的英镑在伦敦市场兑换成港币(价格1/10.6146),减去1000万港元成本,即为获利:
10000000/(7.8514*1.3287*1/10.6146)-10000000=174886.99港币
⑦ 论述及评价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演变历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以美英等国为首的国际社会通过多边协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包括:
(1)设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协调国际货币关系,特别是对各国的汇率政策实行监督;
(2)实行以黄金为基础、美元为中心的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
(3)在成员国发生国际收支困难时,IMF可提供短期信贷,以补充其国际流动性。在最初的近20年里,该体系运行比较顺利,有效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重建、发展和繁荣。但由于该体系的基础是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并要求其他各国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因此,当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不断扩大,无法维持美元与黄金的可兑换性时,它的继续存在便受到明显挑战。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停止向各国政府兑回美元后,各国纷纷放弃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比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1976年在IMF的提议和组织下,国际社会达成牙买加协定,宣布黄金非货币化,同时承认各国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合法化,这标志着国际金融体系再次进入了一个不受全球性多边协定约束的动荡的时代。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了国际金融机构在危机中的乏力。金融危机暴露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一系列严重弊端:首先是作为储备货币的美元,其发行不受任何限制,实际上是一种“信用”本位,美国几乎可以无约束地向世界倾销其货币,但其偿还却因为汇率的“浮动”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仍是建立在少数发达国家利益基础上的制度安排。因此,构建新的国际金融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