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内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容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10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
中航工业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涡桨、涡轴、涡喷、涡扇等系列发动机和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歼十、飞豹、枭龙、猎鹰、山鹰等飞机品牌和太行、秦岭、昆仑等发动机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合并后总部在北京朝阳区建国路国贸桥东南角
❷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为什么要重组
中航工业集团曾在2008年提出“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想实现“万亿”专的规模,战略属重组其它企业无疑是一条捷径。这也是相应国务院国资委提出将加大国有企业调整和重组的力度, 完成国家赋予中航工业神圣使命的要求。
❸ 中国第一航空工业集团是不是跟中国第二航空集团合并了
11月7日,位于北京北兵马司大街的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挂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合并组建成,合并后的中航集团公司,集中了中国航空制造业的核心力量。新的集团公司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十大产业板块,下辖近200家子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拥有总资产2900多亿元人民币,员工近40万。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谭瑞松八日在北京宣布,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后的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正式成立。集团公司的注册资本达六百四十亿元人民币。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简称“中航工业”)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实行母子公司(事业部)管理体制。拥有企事业单位近二百家,拥有上市公司二十一家,其中三家在香港上市。
新集团公司总部职能为:战略管控、资源配置、统筹协调、绩效监控;设有防务、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十大产业板块。
针对各板块,新的集体公司目前正在筹建相应子公司、事业部和研究院,各子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和经营风险,享有经营自主权,在集团公司授权范围内享有一定的投资决策权。
据有关人士透露,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下一步将进行专业化整合,寻求整体上市。完(周音)
❹ 中航工业的理念是什么
1. 中航工业来的理念是“敬业源诚信、创新超越”。 航空工业是国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强大的航空工业是一个国家建立独立自主稳固国防的重要基础,是保持一个国家国际社会地位的重要基石,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尺。中航工业将为推动中国航空工业的做大做强、促进强大国防力量的建设、助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继续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秉承“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宗旨,践行“敬业诚信、创新超越”的理念,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发展战略。“两融”就是改变过去封闭保守的思维,树立开放合作的观念,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三新”就是集团的核心竞争力,由传统的“资产、管理、技术”三位一体,逐步转型升级为“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的三位一体;“五化”就是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经济规模挑战一万亿的目标。
❺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航空工业管理体制几经变化。
1951年4月-1952年8月 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航空工业局
1952年8月-1954年9月 中央人民政府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1954年9月-1958年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
1958年2月-1960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0年9月-1963年9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四局
1963年9月-1982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
1982年4月-198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部
1988年4月-1993年6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航天工业部
1993年6月-1999年6月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
1999年7月-2008年11月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
2008年11月至今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950年
1月5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与中国空军司令员刘亚楼联名向中共中央提出《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意见》,建议成立航空工业建设委员会、航空工业管理局以及设立研究院等。
1951年
4月17日~29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和政务院颁发《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宣布成立航空工业管理委员会,以聂荣臻、李富春、刘亚楼、何长工、段子俊、马文为委员。聂荣臻为主任、李富春为副主任。4月29日,周恩来总理签发中央人民政府文件,正式批准航空工业局成立,局址在沈阳。
1954年
7月3日新中国生产的第一架飞机----南昌飞机厂试制的初教-5(雅克-18)教练机首飞成功,通过国家鉴定。8月1日,毛泽东主席为此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8月18日株洲航空发动机厂试制爱姆-11(M-11)发动机成功。10月25日,中国毛泽东主席也给该厂亲笔签署了嘉勉信。
1956年
9月8日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歼-5(米格-17)由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经中国国家鉴定验收,成批生产交付部队使用。该机试制成功,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跨入喷气时代。
1958年
7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1,首次试飞成功。8月4日,叶剑英元帅参加了在沈阳飞机厂举行的庆功大会。
12月14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架直升机,7吨级直-5直升机在哈尔滨首飞成功。
1963年
9月23日,中国制造的第一种超音速喷气式歼击机--歼-6,首飞成功。歼-6是1960~70年代中国空军主力战斗机。
1964年
第一代霹雳-1空空导弹,经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定型,投入小批生产。
1965年
6月4日,南昌飞机厂自行设计的超音速强击机--强-5飞机,首飞成功。
1966年
1月17日,沈阳飞机厂制造的第一种两倍音速歼击机--歼-7,首飞成功。
1969年
7月5日,中国自行设计、沈阳飞机厂制造的第一种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首飞成功。
1970年
12月25日,西安飞机厂试制的运-7飞机,首飞成功。
1974年
12月25日,西安飞机厂制造的运-8飞机,在阎良机场首飞成功。
1980年
9月26日,中国自行设计的运-10大型客机首飞成功。这也是第一架飞越世界屋脊的中国制造飞机。
1998年
3月23日,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飞机首飞成功。歼-10于2004年7月19日被批准设计定型。
1999年
10月3日,由中美合作生产上海飞机制造厂制造的MD-90-30干线客机在上海首飞成功。10月28日通过FAA适航审查。
12月,中国制造的歼-11(J-11A,为进口俄罗斯苏-27散件组装)战斗机,首次试飞成功 。
2000年
3月12日-14日,新舟60飞机给国家领导人做了汇报表演,被认为是适合中国支线航空运输的飞机。
2000年
6月,中国民航适航部门批准新舟60(MA-60)飞机型号合格证,同时正式批准将改进后的运7-200A飞机定名为“新舟60“(MA60),列为产品型号。8月3日,首架“新舟60”飞机交付四川航空公司,8月12日正式投入运营。
2003年
12月26日成都飞机厂制造的歼-10双座战斗机,首飞成功。
2007年
2月27日,在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歼-10飞机获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2月21日 ,ARJ21-700新支线飞机首架试飞机按计划如期完成总装下线。
2008年
6月29日,中国制造新型涡桨支线飞机新舟600飞机在西安总装下线。
10月10日,新舟600飞机在西安首飞成功。
2009年
8月31日,中国设计研发、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第一种舰载重型歼击机--歼-15,首飞成功。
2011年
1月11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发、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制造的第一种隐形重型战斗机--歼-20工程验证机,首飞成功。
2013年
1月11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发、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制造的第一种重型运输机--运-20,首飞成功。
中国航空工业创建60多年来,研制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与发达国家在役航空装备性能相当的航空器。以歼-10为代表,军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跨越;以“太行”发动机为代表,军用航空发动机从第二代向第三代、从涡喷向涡扇、从中等推力向大推力跨越;以预警机等特种飞机装备为代表,航空装备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跨越。
❻ 中航集团哪个子公司实力最强
目前实力最强的是中航国际,下属有六家上市公司:深天马A,深南电A,飞亚达,中航地产,深回圳中航,答中国航空技术国际(后两个是港股)。
中航国际将是中航工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平台,四大领域包括:国际航空、贸易物流、地产服务、工业投资。
资产规模约500亿,2008年销售约为325亿,占中航集团收入的六分之一。
是由中航技、中航供销和北京赛瑞重组而成,2009年5月26日在京挂牌成立。中航技就是中航国际的前身。
❼ 如何看待当年的中航一集团与二集团合并重组为中航工业集团
这个是国家为了整合资源、减少人员开支、同时为了提高整体实力在国际上的订单而进行的整合。
❽ 中航工业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战略
西飞公司按照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先后投资设立了西安飞机工业铝业股回份有限公司答、西安西沃客车有限公司、西安飞机工业装饰装修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及西飞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等近30家投资企业,产品包括:“西沃牌”豪华大客车,“西飞牌”铝型材,金属挂板,铝门窗及幕墙,VCM覆塑板,变频模糊控制器等。第三产业涉足进出口贸易、宾馆服务、物业管理、仓储物流和房地产等多种领域。2008年,“西飞”牌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❾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第二集团公司有什么关系
大飞机由陕西造还是上海造还是两者合作,我认为还是市场决定,由企业竞争来解决。单纯靠行政包办的方法,如果企业不争气,我们再急也没有用。
就航空工业实力来说,陕西无疑是中国最雄厚的地区。
在航空工业方面,陕西的航空产品产值,科研人员,教育机构,从业人数,出口产值都占到全国三分之一有些甚至近一半。
陕西已经形成了整个比较完整的航空工业产业链。
陕西已有两家大型飞制造企业陕飞,西飞两,和两家通用飞机制造企业凤凰和中捷。另还有几个通用飞机制造企业落将户航空产业基地。
根据已经达成的投资意向,未来几年,陕西的飞机制造整机企业将达到近十家。
全国任何一省份都不可能这么多飞机制造企业。
阎良,城固,蒲城将成为陕西航空工业三大基地,这三个基地都有机场。
目前看来,陕西航空工业发展前景还不错。
上海在争大飞机项目中相比陕西稍稍占有上风。
上海的优势在于上海是国际大都市,能调用各种资源。
但上海的的劣势是航空工业实力远不如陕西。上飞效益不好,人才流失严重,已经好多年没有造过飞机了,这几年在给外国做零件外包,但中国外包做的最大的还是西飞的做零部件的上市公司西飞国际。上海和飞机研究院也和上飞差不了多少,也是效益不好,待遇不好,招不到人。西飞在好几年前就想兼并上飞了,但上海市政府不同意。在研发航空人才教育方面,上海是最差的。不要说比不上西安,连南京,北京,沈阳,成都都不如。现在上海总装的新支线飞机,60%零件是陕西制造,其余是成都和沈阳制造,上海负责总装和很小一部分零件制造。而飞机总装只是整个飞机制造量的5%。
上海想造大飞机,那就要办法借国家之手将全国的人才聚集到上海业。
虽然陕西的航空工业在全国是第一的,西飞,陕飞,西航发发动机这三个大企业最近两年发展的还可以。
但是陕西要做大航空产业,还存在不少困难。
陕西航空工业企业要发展,面对的国际大型飞机制造巨头的竞争,人家管理和技术资金都占有绝对值的优势。
而陕西航空企业主要是国企,在体制和管理上就存在问题,现在远不能和国际飞机巨头们竞争,然这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存在的问题。
发展航空产业的主体的企业,所以陕西要发展航空产业,先要解决西飞,陕飞,西航这三个企业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有一些建议:
也就是利用陕西主要航空工业企业的优势,组建陕西宇航工业集团,引入战略投资者,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西飞,西航,陕飞,汉航等企业分属中央的中国一航和二航。一航和二航之间也有竞争关系。所以陕西省上想重组,也有一定困难。
但是我想省上也一定的作为,可以逐步推行陕西航空工业的重组。
除了现在上海总装的新支线,陕西能否在上一个飞机项目。
居说中航材正和陕西谈引进国外一个新的支线飞机。
能否以此项目带动成立陕西宇航工业公司,由陕西省,中航材,陕飞,西安飞机研究院为主发起。
西飞因为参与一航的新支线,并且承担60%的零件制造业务,与此项目有冲突,所以此项目以陕飞为主。
成立陕西宇航以项目管理为主,主要从事飞机研制销售,制造部分可以分包给陕飞和西飞做。
陕西宇航在管理上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引入有国际视野的管理人才。主要管理人员应公开在国际国内招聘,聘用有足够能力够引领中国航空工业走向国际的企业家。打造一个全新的富有活力创新精神的中国航空工业企业。
如果陕西宇航可能引进的新支线项目,或者自己在引进基础上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型支线飞机,并质量上与国际巨头接轨。先在中国市场打开销路后,可以考虑上市。
并逐渐将陕飞,西飞整合进陕宇航系统内。西航由于是做发动机的,可以独立发展,不用纳入陕宇航。
陕宇航能否成功,关键在于陕宇航管理和运营能力,和能否熬过项目运作初期和中期极为艰难的研发试制和市场开拓阶段。这也需要有一定的财力支持。
所以我想陕宇航应该引战略投资者,光靠陕西省,陕飞,等还不够。
陕宇航成立的意义在于成立一个独立于西飞,陕飞之国有体制之外,在管理创新方面有自己的思路。不用拘泥于国企体制的很多弊病的影响。同时在技术上制造上也可以取得西飞,一航西安研究院,陕飞的支持,不用另起炉灶。
虽然成立陕宇航,整合陕西航空工业整个过程比较长,要成功,也要克服很多困难。
但是如果真的成功,对陕西的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的带动将是有重大的影响。
如果不组建,陕西航空工业就要看西飞陕飞的发展。但西飞,陕飞两个老国企要真正的经历大的变革,成为真正有竞争力的企业,还有很长而且不确定路要走,而且这些统统不能为陕西省所掌握。由于中国没有一个强有竞争力的航空企业,造大飞的争论,还会继续下去。
所以,我想引入战略投资者,聚集陕西省以至其它省的航空工业力组建陕宇航,最不失为一条大力发展陕西航空工业可以选择的路。
❿ 中航工业是什么政治级别
是中国国抄家出资设立,由国务院袭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 ,是由中央管理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于2008年11月6日由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第二集团公司重组整合而成立。
“航空工业”设有航空武器装备、军用运输类飞机、直升机、机载系统与汽车零部件、通用航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航空供应链与军贸、资产管理、金融、工程建设、汽车等产业,下辖100余家成员单位、近27家上市公司,员工逾45万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系列发展歼击机、歼击轰炸机、轰炸机、运输机、教练机、侦察机、直升机、强击机、通用飞机、无人机等飞行器,全面研发空空、空面、地空导弹,强力塑造运-20“鲲鹏”大型运输机、“鹘鹰”战斗机、“飞鲨”舰载战斗机、歼10系列飞机、歼11系列飞机;
“猎鹰”和“山鹰”高级教练机、“霹雳”系列和“闪电”系列导弹等品牌,为中国军队提供先进航空武器装备 ,使中国跻身于研制多种先进航空装备少数国家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