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大理的经济怎么样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2.88亿元。全市有工业企业501家,基本形成电力、食品、轻纺、机械、建材、造纸、印刷、化纤、制药、烟草加工、皮革塑料等多门类的地方民族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2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57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859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52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222公顷,全市农业年产值3.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元。市内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先进,境内乡村公路基本贯通,水上运输极为方便;320、214两条国道穿越市境,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西藏、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大理飞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了昆明、天津航线;广通至大理铁路、"昆楚"二级汽车专用线的延伸段楚雄至大理一级汽车专用线和大理至丽江的准二级公路于1998年建成通车。1996年完成货运量11.95万吨,客运量24.45万人次。通讯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无线电寻呼台、光缆传输系统、移动通讯系统等通讯枢纽,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2万门,可直拨国内各省市和世界各地。
大理历史上是滇西物资集散地,目前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城区市场与农业市场互补的局面,商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3亿元。大理是国务院划定的大西南旅游经济圈规划区中热点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云南省旅游重点城市。近年来,随着大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者日益增多,1996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4.28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6.17亿元,旅游业直接收入1.2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投入逐步增加,自来水年供水量1352万吨,城市自来水用水普及率92%,城市绿化覆盖率17.8%,已形成大理城区以保持棋盘式布局古城为主,下关城区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主的独特风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区及70%的乡镇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比例达94%,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92张。1996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市,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❷ 事业单位和公务员有什么区别云南大理岗位
一般情况来看,事业单位编制和公务员编制有以下的区别,供参考:
一、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行政编制、由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机关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都属于公务员编制,包括机关、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
二、事业人员主要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事业单位是指为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主要有科研单位、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三、公务员是政府工作部门的工作人员,具备行政权力。事业单位是服务性质的单位,通常情况下不具备行政权力,这是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之间的差别所在。
四、务员的工资收入由政府财政承担,并根据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有关的社会规定 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应该说:同岗位同资历情况下公务员编制比事业编制收入要高一些。
❸ 大理市有几个镇哪个镇比较繁荣
大理市辖10个镇、1个民族乡:下关镇、大理镇、凤仪镇、喜洲镇、海东镇、挖色镇、湾桥镇、银桥镇、双廊镇、上关镇、太邑彝族乡。
http://www.1818008.com/pcd.php?d=2427
❹ 大理的永平到底怎么样啊经济水平怎么样啊请当地的详细的说说
你可以去,那算是个好地方,只是有点穷,但是有前途,你要对永平有信心,不用对政府有信心!永平县的确太落后,政府对经济发展可以说是有气无力!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就拿永平县城与曲洞的连接线来比较,早在八九年前就在规划建设,平均每年前进一两米,不知道要有几年才能连接上!当然这与永平的具体情况有关,基础薄,人口少,且农业人口占全县的百分之90以上,基本无工业和服务业。说到工业和服务业这并不是那个地方天生就存在,需要发展,在这方面我们的政府没有自主创新和改革的能力,虽然国家对这样一个小县的关注是少的,但是对于中国现在来说西部大开发是实事求是的落实,对于西部既有经济支持,更有政策支持,虽然这些支持对于永平这样一个穷县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毕竟是有一定的好处,比如2000年的大宝高速路,2011年即将竣工的大瑞铁路,为永平发展带来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具体来说一个农业县的发展仅仅只靠这些是不够的。永平县县委县政府唯一的成就就是以家庭为单位,每户收入过10万的家庭多起来了!主要是靠大面积种植核桃获得收入,这是林改的结果,不否认永平县这方面的成绩,然而为此确带来了森林大面积的锐减,很多地方可以看到整只山都是黄土,与五年前十年前相比简直是天然之别!农民虽然富起了,并不代表,永平县的经济发展了,现在国家不征收农业税,我想县委县政府对财政收入和开支是伤脑筋了,对于永平县的区位来看永平具有很好的地理位置,东有漾濞,魏山,南有昌霖县,西有保山,北有云龙县怒江州,有较好的发展优势,最具有优势的便是杭瑞高速通过县城和现在的大瑞铁路也通过县城,可以说永平处于横跨东西的交通要道上,这对于永平来说可以说是最大的发展优势,然而这样的优势永平县政府曾经在乎过,可如今好像心不在焉。当然可以理解永平并没有拿得出来的东西让资本家投资,这不能怪永平这块土地,是政府没有开创和革新的能力!可以看现在永平向外的贸易全是粗级农产品,因为没有人敢在永平投资,永平要发展必须要打破这一关口,这是每个政府必须突破的!我作为一个永平人,对家乡发展是不满的,我对政府是提出解决的质疑!但是我热爱我的家乡!
❺ 家乡大理怎么写
家乡大理
我的家乡在大理,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土地肥沃,气候变化较大,年平均气温在12.2—18.9度,最高气温30.4度。最低-7.8度。正是这样的气候才孕育出了风、花、雪、月、的大理四绝,为大理景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给旅游的人们增加了无尽的回忆。在这样的环境气候下,我的家乡还有什么值得观注的呢?
首先是映入眼罩的是洱海;洱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南北长40公里,那碧波荡漾,微波激射,鱼儿漂游,实在让人流连忘返。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泛舟洱海,那一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在苍山脚下,洱海之滨,还座落着一处游览胜地——蝴蝶泉。随着生态平衡的恢复,蝴蝶越来越多,给一些旅游、谈情说爱的情侣提供了绝佳的仙境。
其次是大理“三塔”,三塔是大理的象征,主塔高69.13米,小塔与主塔相距70米远,形成了三塔南北对峙,从远处看,它巍然屹立,气势磅礴,优如三颗定海神针,屹立在洱海边。从近处看,它类似西安的小雁塔,是典型的唐塔风格,更是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建造风格。
再次这里主要居住的白族,
未完,待续-------
❻ 云南省属公务员一般工资多少
在云南大部分地区普通单位新进公务员大概在2000-3000左右,无住房。随着工龄变久 ,工资会上升。
❼ 江西上饶人民生活水平高还是云南大理生活水平高啊这两个地方哪富裕
上饶市
下辖地区: 上饶县、德兴市等1区1市10县
政府驻地: 信州区
电话区号: 0793(+86)
邮政区码: 234119 - 353414
地理位置: 赣东北(江西省东北部)
面积: 2.28 万平方公里
人口: 689.4万(2007年)
大理州
下辖地区:大理市、祥云县、宾川县等1市11县 政府驻地:大理市下关电话区号:0872 邮政区码:671000 地理位置:云南省中部偏西 面积:29459平方千米 人口:351万(2008年)
上饶市主要是工业城市,大理工业加旅游,2011年大理州预计实现生产总值57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75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4652元。上饶市2011年财政总收入151.5亿元,从平均的角度上包括农村来讲上饶落后于大理,从城市的角度来看,上饶市要比大理发展的更快!
虽然上饶市比大理市发展更快,但是消费上,大理市和上饶市相当,甚至略高于上饶
❽ 大理宾川的经济状况
宾川县的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改革,加快发展,坚持“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财政工作方针,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稳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努力克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调度困难等问题,确保各年收支平衡。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27360万元,比2003年增长19.79%,其中第一产业117238万元,增长10.04%,第二产业43536万元,增长38.39%,其中工业22867万元,增长20.29%,建筑业20669万元,增长65.75%,第三产业66586万元,增长28.5%,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由2003年的56:17:27变化为52:19: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82万元,比2003年增长71.76%;财政总收入10796万元,比2003年增长3.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75万元,比2003年增长24.32%;农民人均纯收入2338元,比2003年增长15.00%。
❾ 请问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目前怎么样,尽量详细点。当地群众素质,收入,安全感,房价等等。谢谢了。
【自然概貌】
云龙县地处滇西澜沧江纵谷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是大理州、保山市、怒江州的结合部。东与洱源县和漾濞县接壤,南与永平县、保山市相交,西与怒江州泸水县毗邻,北与剑川县、兰坪县交界。东西最大横距91.8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09千米,总面积4400•95平方千米,基本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从北往南逐渐降低。云岭和怒山两大山脉贯穿全境,怒江流经县域西境,澜沧江由北向南逶迤直下,境内山峦重叠,河谷交错。年平均气温15.9℃,年降雨量729.5毫米,最高海拔3663米,最低海拔730米,县城海拔1640米,县城居县境中部狮尾河谷诺邓镇,距大理州府大理市158千米,距省会昆明市518千米。
【建置沿革】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设比苏县,属益州郡,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属永昌郡。唐(南诏)分属剑川节度和永昌节度。宋(大理)时期,名“云龙赕”。明、清称云龙州。民国2年(1913年)改州为县。1950年属大理专区,1956年属大理白族自治州。
【行政区划】
全县辖宝丰、关坪、团结、检槽、长新、苗尾、民建7个乡和诺邓、漕涧、功果桥、白石4个镇,共 86个村民委员会。
【人口民族】
云龙山地白族
到2010年末, 全县总人口20.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占90.73%;非农业人口1.9万人,占9.27%;汉族人口2.6万人,占12.65%;少数民族人口17.9万人,占87.35%。少数民族人口及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白族15万人,占73.27%;彝族1.2万人,占5.86%;傈僳族1.1万人,占5.27%;阿昌族2568人,占1.25%;傣族1171人,占0.57%;苗族1631人,占0.79%;其他民族690人,占0.34%。
【经济综述】
到2010年末,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830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917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8079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57004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0316万元,工业总产值120000万元,农业总产值118008万元;全年粮食产量98000吨;全县财政总收入16030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84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0万元。
【人民生活】
201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268元,职工工资总额1.52亿元,职工年平均工资2.3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95元,比上年增长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635元,增长23.2%。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1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5.8平方米,农村人口住房面积17平方米。城镇登记失业率2%。
【动植物资源】
云龙动植物资源丰富。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6%的,有林地面积332189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523万立方米,经济林木30万亩。苍峦叠翠的群山中有红豆杉、滇山茶、水青树、云南榧木、秃杉、铁杉、黄杉、银杏、红椿、滇楠等数十种国家一、二、三级保护树种及总数达110科650多种的木本植物。山野中有数百种中草药材和二百余种野生食用菌;云龙立体性气候和复杂多变的山形水势为滇金丝猴、白臂叶猴、小熊猫、金钱豹、穿山甲、梅花鹿、孟加拉虎、黑熊、岩羊、狐狸等数百种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广大的山野草场和山区农村是云龙畜牧业发展的天然优势;云龙雨量充沛,水资源丰富。由于山高谷深,水流湍急,境内怒江、澜沧江、沘江、空浆河、关坪河五大江河及其支流共11条河流的水能蕴藏量为320万千瓦。澜沧江水电开发规划中功果、苗尾两大电站都在云龙境内,水能蕴藏达二百多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铅、锌、铜、铁、镍、锡、汞、金、银及食盐、石膏、板岩、大理石等。
【旅游资源】
太极之光
云龙境内有风光秀丽的“高山明珠”的天池,有类似道教“太极图”的天然景观,有“千年白族村”诺邓,有危岩高耸、山势雄峻、两溪拱绕、石壁千寻、古木虬枝的虎头山,有著名的漕涧下澡塘温泉瀑布。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民俗文化】
云龙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有白、汉、彝、苗、回、傣、傈僳、阿昌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白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3%。云龙白族文化有明显的山地特征,它同洱海周围的坝区白族文化相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种山地文化的独特性突出反映在云龙白族戏剧“吹吹腔”以及白族音乐“打歌调”等形式上。“吹吹腔”同洱海地区“大本曲”相比,前者以唢呐配奏,后者以三弦伴奏。打歌调”主要流传于云龙东北部山区。云龙民歌(或称“山歌”)的内容绝大多数反映爱情生活和生产劳动。
云龙的彝族,多居于山间缓坡台地或半山腰,以十多户为一村居多。以玉米、荞麦、小麦、大麦等为主食,服饰比较独特。曾盛行“儿子上门,女婿入赘”姑舅表优先联姻的习俗。丧葬习俗明代前均为火葬,清代改为棺木葬。
傈僳族婚俗与其他山地民族差不多,只在局部地区曾存在亚血缘族内婚和“公房制”的习俗转房制和姑舅表优先婚配的习俗也比较普遍。丧葬习俗与附近白族差不多,送葬前全村人要集中于丧者家打歌、唱阴阳调为死者送葬。
云龙的阿昌族、苗族、回族、汉族、傣族等民族,他们都是因为不同的历史原因来到这里,以后和这里的民族长期大杂居,长时期的交往过程中他们把自己先进的生产生活习俗传授给当地民族外,也随同当地民族一起传承当地的原始习俗。所以民俗习惯与前面提到的民族都大同小异。
诺邓古村
云龙建筑文化在现存的古庙宇、古民居建筑上有完整的反映,最典型的可以从被省人民政府授于历史文化名村的诺邓村民居、庙宇、牌坊等古建筑中得到集中的体现。目前诺邓村保留完整的明清古建筑就有100多个民居院落,还有玉皇阁道教庙宇建筑群以及其他多处公共建筑,“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四合院”、“一颗印”等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山村构局因形因势变异多姿,在建筑形式上高度重视传统工艺和图案雕刻等方面的有机协调、美观精细,门窗斗拱特色均具,壁墙厅堂庄重典雅。
村邑文化是古代云龙居民留给今天的又一份特殊遗产。这里有五井、漕涧等地的集镇式村邑文化,有白石、署场、大达、大村、表村等地的山村式村邑文化,有汤涧、仁山、大坪子、大栗树、回族村、苗家寨等地民族风格迥异的村邑文化,还有天登等地独家村式的村邑文化,都是别具特色的民居群落,它们当中所蕴含的不仅仅是村落结构形式的古朴自然,更主要的还是其中饱含着地区精神文化内涵的诸多民族民间生活成份。
桥梁文化作为云龙现存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证据,其种类之多,造型之巧,结构之精,确实不愧于“桥梁博物馆”之美誉。在云龙境内众多大江小河上,千百年来修建了无数跨江过河的藤桥、木桥、石桥、钢桥、铁链桥等等,形式则有吊桥、浮桥、拱桥、伸臂桥、风雨桥之类。其中如抗日战争中的功果桥、滇西农民起义的飞龙桥遗址及水城藤桥、包罗通京桥、石门青云桥、顺荡彩凤桥等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遗产,它们证明着古代云龙的不凡经历。
与桥梁文化伴生的还有驿道文化。古代盐业经济的发达造就了云龙这个边远之地与四方八面紧密相连的交通网络。东向大理,南至保山,西往腾冲、片马,北上丽江、中甸,商贸往来货畅其流,至今纵横交错的云龙境内古驿道上,石板青青,蹄印深深,驿站旧址犹存,马邦痕迹依旧,而在驿道上留下的驮洋货、贩私盐、赶考、逃匿、匪事、兵争等等故事传说更是多得数不胜数。
采冶文化在古代云龙以八大盐井产业为中心,同时还有白羊厂的银矿开发等矿产采冶辅之。作为某几个历史时期的经济动脉,云龙曾为此出尽风头。云南盐井自汉代开始即以安宁、黑井、白井及云龙五井四个地域为重,在采卤、煮制、推销以至经济产业管理方面均有一整套传统的体系方式,而由盐而生的政治、文化事件层出不穷,以此决定了所谓盐文化历史的出现。云龙矿藏资源丰富,特别是明末清初银矿的采掘使云龙工商产业进一步得到发展,白羊厂银矿事件是导致杜文秀起义的重要诱因。
云龙洞经古乐
云龙民族音乐以“吹吹腔”强激的唢呐器乐演奏及“五井洞经”悠缓的弦管器乐演奏为特色,此外,“山花体”白族山歌和彝族、苗族、傈僳族山歌也各有鲜明的特点。
云龙民族舞蹈形式主要有白族的“霸王鞭”与“力格歌”舞蹈、彝族“鲁辘则”舞蹈,傈僳族“爪七七”舞蹈及苗族芦笙舞等,还有各类“打歌”活动和民间舞狮耍龙耍马要牛头等表演形式。
民间节会庆典主要有传统大牲畜和商贸交流会“八三街”,有漕涧“二八”澡塘会,以及“四月清明、五月端五,六月火把、七月祭祖、八月中秋、九月洞经”等活动。许多农村还普遍存在在农事关头(如栽秧)、跳神祭祀方面举办节庆活动。
云龙民间工艺种类繁多。关坪、长新等山区白族妇女刺绣具有独到的特色,而石雕工艺、竹编工艺以及剪纸、制扎和地方土特食品果品的加工制作都颇多艺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