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这两个会计科目怎么处理
首先要说的是在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时候,这两个科目不在一个分录上。在持有过程中如果发生公允价值的变动才会出现在一个分录当中。如果是公允价值高应是(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金额为公允价值大于帐面价值的差额。反之做相反的会计分录。其次出售时应做两笔分录(第一笔借:银行存款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成本 利息调整,其中明细科目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有可能在借方 借贷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第二笔把持有过程中计入资本公积科目的金额转入投资收益科目。)
⑵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
出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确认的投资收益可直接利用公式:销售价款-取得时的入账价值
支付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不能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账价值,交易费用应计入成本
取得时的入账价值为=200*(4-0.5)+2=702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应确认的投资收益=800-702=98(万元)
或者800-200*3.6+(200*3.6-702)=98(万元)
⑶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综合收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也可以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方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回的减值损失等。
2、“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盈利或损失等。
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贷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
(3)可出售金融资产的出售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会计处理原则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构成其入账成本,并以公允价值口径进行后续计量。
2、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4、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
⑷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
只有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费用都计入成本,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不在金融资产的准则里规范,直接去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知识会更好的理解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净融资产后绪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绪计量不是按公允价值,而是以实际利率计算按摊余成本进行后绪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前面的计量方法不是一回事,它是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后绪计量的。
初始投资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债券面值)
----利息调整(溢价发行与面值的差额以及初始费用,在贷方时为折价发行)
贷:银行存款(付出的对价)
期末,
借:应收利息(按面值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
利息调整
如果期末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相等,再按公允价值调整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⑸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如何划分
你好,
很高兴给你回答问题!
楼上的同志,回答是错误的,
在四类金融资产里面,只有两类金融资产在符合一定条件,可以在相互进行重分类:即“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有这两类!除这两类之间外,其他的都不可以相互重分类的,
所以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不可以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
你的掌握的是正确的!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我提问!!!
希望采纳
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其实你想想实际生活的例子,我们就拿最典型的炒股来说,百姓炒股的目的就是短期获利,划分到交易行金融资产理所应当,可以理解吧!那么交易费用其实在你购买股票的时候就会产生,只是在你出售股票的时候从你的帐户里扣除对吧,在你出售或出售股票的时候扣除相当于从你的收益中扣除这个费用,可以类似看成投资收益的扣除,不知道这样你能理解吗?!按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说股票,它的变动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等直接作为投资费用,记入投资收益,就象印花税要记入管理费用一样,会计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相关交易费用,一般是指购入时的手续费等,要直接进入当期的投资损益,否则与取得的实际成本不符,初始成本不包括债券利息,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不包括相关税费。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贷方反映因投资而发生的收益,借方反映因投资而发生的损失,取决于投资收益科目的性质。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借:应收股利/利息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购买日,购买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发放的利息,是已经发生,没有收到,所以进行确认,计入应收账款;只有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才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购入的分录是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发生的交易费用是在借方反映,等于是冲减的投资收益。这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交易性资产取得的收入也是要计入投资收益的,所以,相关的费用也要放入投资收益。购买时计入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期限较短,没有必要放入成本,等你学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非企业合并)就了解了。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获利而持有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买进卖出获利,所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损益。而长期股权投资等,是长期资产,就好比固定资产一样,所有的相关支出都会计入资产成本,而不是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分类时就分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里,所以交易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限相当较短,且最终收益不确定,如果把这部分费用计入成本了,会虚增资产,处置时有可能增加损失,出于谨慎性原则,应当在取得时就将交易费用列为损益。
⑺ 在新的会计准则下,“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行金融资产”的差别和联系
某公司按年对外提供财务报表。
(1) 2007年5月11日A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的一批公司发行的股票600万股,取得时公允价值为每股为8.3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为0.3元,另支付交易费用8万元,全部价款以银行存款支付。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600×(8.3-0.3)〕4 800
应收股利 (600×0.3)180
投资收益 8
贷:银行存款 4 988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600×(8.3-0.3)+8〕4 808
600×(8.3-0.3)+8〕4 808
应收股利(600×0.3)180
贷:银行存款4 988
(2)2007年5月16日收到最初支付价款中所含现金股利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180
贷:应收股利180 借:银行存款180
贷:应收股利180
(3)2007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8.9元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5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0×8.9-4 800)540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公允价值变动 53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600×8.9-4 808)532
(4)2008年2月3日,A公司宣告发放的股利,其中现金股利每股0.4元,股票股利每10股派2股。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应收股利(600×0.4)240
贷:投资收益240 借:应收股利(600×0.4)240
贷:投资收益240
(5)2008年3月6日,收到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240
贷:应收股利240
收到的股票股利为600×20%=120(万股)
收到的 股票股利不做账务处理,只需要备查登记。 借:银行存款240
贷:应收股利240
收到的股票股利为600×20%=120(万股)
收到的 股票股利不做账务处理,只需要备查登记。
(6)2008年12月31日,该股票公允价值为每股7.5元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
720×7.5-(4 800+540)=60(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6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60
720×7.5-(4 808+532)=60(万元)
(7)2009年1月6日,出售该股票576万股,每股6元,交易费用为6万元。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 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借:银行存款 (576×6-6)345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540+60)×576/720〕480
投资收益39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800×576/720)384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40+60) ×576/720〕480 借:银行存款(576×6-6)3450
资本公积〔(532+60)×576/720〕473.6
投资收益396.4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4808×576/720〕3846.4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32+60)×576/720〕473.6
注:本题交易性金融资产2007、2008年核算了两年的业务,不符合交易性金融资产短期内出售而持有的特征,但这里是为了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对比.
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谢谢
你好,
解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是金融资产中比较难的一种类别,其主要分为两种工具的投资对象的,即一种是债券投资,一种是股权投资,
我们知道,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并按实际利率法对利息调整进行摊余,从而形成摊余成本的概念的一种历史成本核算形式。
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又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基础,对该类金融资产的期末以公允价值为依据来确认其期末价值的核算方式。
所以说以上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核算原则与基础的。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分别根据其两种投资工具的不同而具有综合上述两种核算方式的特有形式。下面我分别就其核算要点概括一下吧!
对于股权投资为对象工具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核算的基本方法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有很大的类似性的,所以这一类资产的核算,你可以结合交易性金融资产去理解记忆的。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以公允价值的核算作为后续计量原则的。所以都是会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问题的,不同的只是公允价值变动记入的对象是不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的,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将公允价值变动额直接记入到了所有者权益中去了,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的。
对于债券为投资工具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相对比较难的,其不仅要用公允价值作为后续计量原则,同时还得将债券所独有的利息调整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余调整相结合的,所以只有这类别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才会有“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不相等的,两个独立的概念的。也就是说,一方面到了期末后,对其债券成本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利用实际利率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对其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账面价值变动进行调整,两线合一,这就是金融资产中最难的一类了。
我这里手头上没有现有的例子,如果你在具体解题中有这样的例子,可以就此问题,通过实例的办法,让我给你解析!
愿我的回答,对你从整体上理解金融资产的核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⑼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
1.购入时DR: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2.35
CR:银行存款1022.35
年底:DR: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利息1000*5%=50
CR:投资收益1022.35*4%=40.8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11
所以年底债券资余额:1000+22.35+50-9.11=1063.24
2.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账金额为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按出售价格倒推回去是107.62/10%*90%=968.58,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余额是1063.244*90%=956.9196,
968.58-956.9196=116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