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待处理财产损溢什么区别
应写作待处理财产损溢,这个“溢”是有三点水的。某些教科书没有三点水,写作了“益”,这是教科书的错误。参见《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
Ⅱ “待处理财产损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在现金盘点时,如发生账款不符,发现的有待查明原因的现金短缺或溢余,应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即“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科目核算。
例如:出现盘盈状况时,在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库存现金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查出原因后,冲回,应记: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其他应付款或营业外收入
出现盘亏状况时,正好相反,查明原因前,应记: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库存现金
查出原因后,冲回,应记:
借:管理费用(一般经营损失部分、定额内损耗)
营业外支出 (剩余净损失、非常损失)
原材料或其他应收款(残料价值、赔偿收回)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对于固定资产的盘亏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核算。盘盈则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核算
例:甲公司于2009年8月30日对企业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盘查,盘盈一台5成新的机器设备,该设备同类产品市场价格为1200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
那么该企业的有关会计处理为:
a. 借:固定资产 120000
贷:累计折旧 6000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00
b.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5000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15000
c.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500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4500 [(60000-15000)*10%]
d.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5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0500 (60000-15000-4500=40500)
Ⅲ 会计分录中,待处理财产损益的益有没有3点水是损益还是损溢
从现行的制度、准则中看是不带三点水的,但本人的观点是应该带的,因为在处理之前,损,就是短少、亏欠,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多出、溢余,所以应为“损溢”,而“损益”,则为损失或收益,在未查明原因之前,无法确定损失或收益,所以不能用“损益”。而查明原因后计入当期的损失或收益,则为“损益”。
Ⅳ 待处理财务报溢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不是一个意思向各位高手请教、
待处理财务报溢和待处理财产损溢是不是一个意思?
应该是和你说的人说错了,进项账务处理和报表申报是待处理财产损溢。包含损失和收益。
从字面讲,报溢只是溢出,收益部分。
Ⅳ 待处理财产损益的益是溢还是益
溢
Ⅵ 待处理财产损溢和待处理财产损失是一回事吗请大神针对性和清晰的解释区别,如果不是一回事的话!谢谢
盘盈数应记入“待处理财产损益”贷方,因为对方科目,即盘盈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资产是增加的,要借记“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科目。批准处理时,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贷记营业外收入或管理费用(材料冲减管理费)。如果你开始就借记“待处理财产损益”,那么贷记哪儿能体现资产价值增加? “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处理前的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损失;处理前的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的净溢余。
Ⅶ 待处理财产损益到底是哪个溢字啊
"溢"-待处理财产损溢
Ⅷ 待处理财产损益和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财产损溢是资产类的科目, 企业在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盘盈或盘亏的财产物资在批准处理之前计入该科目。 借方登记企业财产物资盘亏数和报经批准后转出的盘盈数;贷方登记企业财产物资(固定资产除外)数和报经批准后转出的盘亏数。 盘亏时,借:该科目 贷: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批准处理后再转出,借相关科目(管理费用等) 贷该科目。 盘盈时,借库存现金、存货等 贷该科目;批准处理后再转出,借该科目 贷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是损益类科目, 指企业对以前年度多计或少计的重大盈亏数额所进行的调整,以使其不至于影响到本年度利润总额。 例如固定资产盘盈就是作为以前年度的差错进行调整。 盘盈时,借: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 贷:该科目; 报经批准之后,计算所得税时借:该科目 贷:应交税费,提取盈余公积时借:该科目 贷:盈余公积和利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