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获1.73亿美元C轮融资
1月7日,激光雷达制造商禾赛科技今日宣布完成C轮融资,由德国博世集团和光速联合领投,美国安森美半导体、启明创投、德同资本、新加坡Axiom等跟投,融资总额1.73亿美金,是国内激光雷达行业最高的单笔融资记录。
解读:1.73亿美元,这不仅是国内激光雷达公司单笔融资金额最大的一次,而且也创下了全球激光雷达公司单笔融资的最高记录。在此之前,最大的两笔融资是:Velodyne2016年获得福特和网络联合投资的1.5亿美金,Innoviz在2019年3月份获得招商资本和深创投联合领投的1.7亿美金。
禾赛于2013年成立于硅谷,2014年落户上海。目前在中美两地拥有两个商务中心、两个制造中心,和一座禾赛研究院,员工超过600名,在全球拥有专利布局364项。
禾赛于2017年发布第一款混合固态激光雷达Pandar40;2018年12月发布Pandar40P及Pandora40P升级版;2019年1月发布pandarGT3.0第三代固态激光雷达;2019年1月发布Pandar64线机械式激光雷达。目前,Pandar64已实现量产并稳定出货。
当前,美国加州现有的数十家获得无人车公开道路测试牌照的高科技公司中,超过1/2已经是禾赛的付费客户。禾赛在2018年5月完成网络和光速中国领投的2.5亿元B轮融资,目前,网络和红旗合作的Robotaxi项目上使用的就是禾赛的激光雷达。
2019年8月,禾赛被Velodyne起诉,后者称前者侵犯了其知识产权。博世在此时投资禾赛科技,可能禾赛跟Velodyne的官司已经和解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Ⅱ 巨头加持,中国自动驾驶迎来新年的第一缕春风
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已经经历了一轮淘汰和发展,在第一阶段靠人才吸引投资者,第二阶段靠技术(原型车)吸引投资者,目前,大多数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靠商业化落地吸金,通过自动驾驶路测和Robotaxi试运营等来获得资本认可,但长久以来一直无法跃迁到下一个阶段,进入规模化常态运营阶段。随着产业资本在资金和资源上的大力扶持,中国的自动驾驶头部公司也将正式进入与美国头部企业相同的段位,翻开规模化运营的新篇章。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Ⅲ 疫情下的“资本宠儿”:20家车企获融资,自动驾驶领域火热
[亿欧导读]?2020年2月,共有20家业内公司更新了投融资信息,涉及到的细分领域包括:科技出行(5家)、自动驾驶(5家)、零部件与汽车后市场(4家)、汽车流通(3家)、智能网联(2家)……
此外,从融资金额上来看,在全行业20家完成融资的企业中,中国造车新势力蔚来仅在本月便完成3笔融资,并凭借共计159亿元融资位居榜首。截至目前,蔚来累计公开总融资额已超500亿元。如今,迈入2020年的蔚来,正设法自救,打造更多的想象空间。
02部分企业融资情况简介
吾众汽车科技获600万元投资,深耕江浙汽后市场
2月7日,吾众汽车科技宣布,2020年1月获得杭州泰方投资的600万元人民币天使轮融资。资料显示,吾众汽车科技是一家新型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聚焦服务于5-30万辆私家轿车保有量的城市和城镇,主要业务涵盖洗车美容、维修保养、钣金喷漆、车辆改装、车险代办、事故车维修等。自创始之初,吾众汽车科技便重点探索区域连锁经营模式,目前已经构建由标准社区门店+钣喷中心组成的服务连锁层级和体系。
Turo获3000万美元融资,数位名人股东加注P2P共享汽车
2月7日,P2P共享汽车独角兽Turo宣布,已从曼哈顿风险投资公司(ManhattanVenturePartners)和Allen&Co.那里获得3000万美元的F轮融资。不过,Turo的扩张计划却受到了限制。Turo首席营销官AndrewMok表示,只有将重点放在那些租车至少一天的客户身上,公司才有利润可讲。
作为新一轮融资的部分“代价”,这家公司增加了几位名人股东,其中包括NFL球星拉里·菲茨杰拉德(LarryFitzgerald)、NBA球员维克多·奥拉迪波(VictorOladipo)和说唱歌手Chainz。对此,Mok表示,“让这些人加入进来,将真正有助于品牌推广,使品牌变得更具有知名度。”
东南亚叫车服务公司Grab获8.56亿美元融资
2月25日,据外媒报道,东南亚叫车服务公司Grab从日本投资者处获得融资8.56亿美元,其中三菱日联金融集团投资7.06亿美元,日本IT服务公司TIS投资1.5亿美元。Grab表示,将利用这笔资金为东南亚消费者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保险以及理财产品。
仅1个月完成3笔融资,蔚来开启“疯狂”融资模式
2月25日,2020年合肥市重大产业项目集中(云)签约和江淮蔚来EC6量产项目启动仪式在合肥市江淮蔚来工厂举行。安徽省及合肥市领导均出席签约现场,根据协议蔚来中国总部项目将落户合肥。
据悉,蔚来汽车中国总部项目包括:在合肥成立蔚来汽车中国总部,建立研发、销售、生产基地,打造以合肥为中心的中国总部运营体系。该项目计划融资145亿元,用于公司研发、市场体系建立和运营;同时,规划建设总部及研发基地、第二生产基地。
就在本月,蔚来曾宣布完成2笔累计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的可转债融资项目。这意味着,仅在2020年2月,蔚来便已获得3笔融资,融资额共计159亿元。
小马智行获丰田4亿美元投资,估值超30亿美元
2月26日,小马智行(Pony.ai)宣布获得丰田4亿美元投资,以加深和扩大两家公司在出行领域合作,与此同时,双方将进一步加速自动驾驶的研发和商业化应用。据了解,小马智行新一轮融资总额4.62亿美元,估值略高于30亿美元,总融资额近8亿美元,成为全球最高估值的自动驾驶公司之一。
小马智行表示,此次合作关系的加深,有利于双方将自动驾驶技术、车辆平台及技术更加深入进行融合。未来,二者将利用双方技术、知识及服务,为人们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驭势科技获新一轮融资,博世再加码中国自动驾驶
2月26日,驭势科技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同期投资的还有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金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等VC、PE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基金。驭势科技称,2020年将持续开放融资,为公司发展引入更多支持者。
驭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CEO吴甘沙表示,驭势科技为物流、出行两大领域提供无人驾驶技术,与博世合作将帮助公司实现产品和服务升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全球客户。资料显示,成立于2016年的驭势科技,总部位于北京,专注研发无人驾驶关键技术,曾获创新工场、真格基金、青山资本、西科天使基金等机构的投资。目前,公司还在北京、上海设有研发中心,在浙江设有创新试制中心,在深圳、广西、成都、郑州等地设有分支机构。
编辑:杨雅茹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Ⅳ 为什么德国博世(Bosch)集团选择与其他公司不同的道路,独树一帜不做上市企业!!!
上市后也会有很多麻烦,不如不上市。把品牌做好就好。钱够花就好。
Ⅳ 博世投资驭势背后 | 传统零部件企业抢道自动驾驶
疫情仍在蔓延,车市寒冬依旧,但中国自动驾驶却率先迎来了第一缕艳阳。
日前,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Pony.ai)与驭势科技先后宣布获得融资。其中,小马智行(Pony.ai)从丰田汽车公司筹集了4亿美元;而另一边,驭势科技也宣布在B轮融资中获得博世战略投资。
奔驰自动驾驶出租车;图源:博世
但显然,于博世而言,想要在自动驾驶的这条“赛道”中跑得更快、更高、更远,显然还需要舍得砸更多钱。
因此,在博世2019年度新闻发布会上,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透露,到2022年,博世计划在自动驾驶领域投入约40亿欧元(约合307亿元人民币),不过其中未包含去年年初为兴建第二家晶圆(一种制造半导体的晶体材料)制造工厂,所花的11亿美元(约合77亿元人民币)。
而此次,从主线科技、禾赛科技再到对此次驭势科技的战略投资,再一次展现博世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野心”。
相比起拥有雄厚资金且本身创新能力特别强的博世,更多企业则是不断通过收购、战略合作补齐短板。
以采埃孚为例,自2016年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起,其便投资相关技术研发,并同时与海拉在摄像机系统、成像和雷达传感器技术方面进行战略合作。此外,还与奥地利芯片制造商艾迈斯半导体(ams)、德国IbeoAutomotiveSystems公司进行合作研发车用固态激光雷达技术,以确保该项技术能在2021年前迅速、安全地投入使用;
而日本电装,宣布与丰田成立车载半导体合资公司MIRISE,该公司将结合丰田在车辆技术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电装在汽车零部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加速实现电动车和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创新;麦格纳方面则是与未来出行科技公司Lyft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投资、开发、生产自动驾驶系统。
盖世小结:事实上,无论是零部件巨头还是其他零部件供应商,在全球车市持续下行的背景下,其生存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但产业变革却并未因此停下脚步。这次变革大浪潮,对零部件而言无疑是颠覆性的。无论是转型中的传统零部件,还是寻求突破的自动驾驶相关企业,都需全力奔跑,才能在这场市场“淘沙”中,真正的保留下来。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Ⅵ 对话吴甘沙:博世投资驭势背后,低速无人车已至爆发前夜
▲驭势科技与上汽大众合作打造的自动驾驶乘用车
结语:自动驾驶分领域“春暖花开”
自动驾驶创业潮在国内于2016年兴起,在资本的加持下,出现了一系列创企,并在2017和2018年实现了快速发展。
不过进入2019年后,由于经济大势放缓,加之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时间遥遥无期,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了一种自动驾驶寒冬期的迹象。
然后在2020疫情期间,低速无人驾驶车辆在物流、配送、清洁、消毒等多个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度和应用能力。
业界对低速无人车的关注度明显又提升了起来,加之限定场景的低速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度更高,且已经到了可大规模量产应用的前夜,因此才出现了眼下这波春暖花开的态势。
相信接下来,会有更多的低速无人车应用落地案例出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Ⅶ 丰田向左,沃尔沃向右,自动驾驶走向暖春还是寒冬
2月下旬,英国媒体autocar报道,作为业内长期追求汽车实现完全自动自动驾驶功能的主要支持者之一,沃尔沃正放弃这一激进的目标。
沃尔沃将于2022年推出的全新一代XC90将配备先进的硬件和软件,以便在条件允许的高速公路上实现解放双眼或者双手的自动驾驶功能。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公路环境能被技术更好地控制和预测。
然而,沃尔沃明确表示,永远不会有一个系统意味着汽车100%的时间能够无人完全自动驾驶。
或许,在雄心勃勃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看来,沃尔沃做出这样的判断是保守的表现,但也不妨当作是前方路上传来的有益提醒。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Ⅷ 疫情概念发酵:小马智行、驭势科技获巨额融资
文/白杨
今日,国内两家自动驾驶科技公司几乎同时宣布了融资喜讯。驭势科技(UISEE)公布在B轮获得博世战略投资,小马智行(Pony.ai)也宣布获得丰田投资的4亿美元融资。
事实上对自动驾驶行业而言,好消息还不止于此,据行业内部人士透露,近期自动驾驶科技公司获得融资较为密集,多家投资机构和行业巨头,正在与Momenta在内的几家自动驾驶科技企业洽谈中,更多好消息还在路上。
行业内的投资,除了资金上的支持,将来还有可能是技术上的协同发展。驭势科技告诉Autolab,“博世将自动驾驶技术划分为高速公路、城市、限定场景三大领域,驭势科技目前发力的限定场景自动驾驶,跟博世有很好的契合性,目前双方正在积极沟通各种可能性,我们期待和博世在未来能够碰撞出更多火花,真正为产业界赋能。”
博世与丰田的主动出击,也为国内车企敲响了警钟,是否应该赶上这波节奏,抢滩登陆优质自动驾驶科技公司?毕竟高瞻远瞩也是成为国际车企的必修课,近水楼台不得月,笑话就闹大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