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理财融资 > 养鱼融资

养鱼融资

发布时间:2021-07-19 08:12:09

Ⅰ 为何要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胡润峰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由一行三会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个老话题。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本文重点探讨与股市的关系。 对此,悲观者认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意味着新股和再融资还将扩大规模;乐观者认为,为了完成更多融资任务,监管部门会“放水养鱼”,呵护股市。君不见,近期的股市低迷下,IPO审核过会已实际暂停。 监管部门有意提振股市,并不是秘密;目前为止,成效不彰。对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意图,则需从更大的视角来观察。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较早由央行于1996年提出。彼时,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下转制未久,风控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较高。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的说法,不良贷款相当一部分是各级政府干预所导致。 无论当时还是今日,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都是中国经济宏观层面最大的风险之一。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意在转移银行体系风险。 自那以后,尽管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时期年平均的11.08%。但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仍高度依赖银行信贷,且出现了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融入资本金,杠杆放大信贷规模,反而导致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监管的分业模式、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债券发行的门槛过高等问题都需要改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基本出自银行体系。不唯央行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领导也大多来自银行系统;四大行的负责人往往是中央候补委员;在十八大代表名单中,银行系统的人数远远超过证券系统。这与美国形成对比,作为直接融资大国,美国屡次从高盛这样的投行中选拔财政部长。 在经济转型之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义,那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引领科技互联网产业,其直接融资占比长期在80%~90%的水平;德国、日本作为制造业大国,都是直接融资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说中国过去发展制造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话,经济转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资了。 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中小企业当中。新兴中小企业往往是轻资产,波动大,与银行信贷重抵押、求稳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方式,显然更为适合。 如若着眼于转移银行体系的风险,则股市无非延续了其作为国企圈钱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经济转型,则股市将成为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是传统蓝筹还是新兴科网企业更有投资价值,股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Ⅱ 我有个养鱼大水面.(水面经营权抵押贷款)不知道哪个银行能办理贷款求大神

可以走商会融资,你用多少哪里的?

Ⅲ 项目投资与融资期末卷子求解

这个你还是查询一下这方面的资料吧!

Ⅳ 借贷资本的提高效率

我国借贷资本效率不断下降,金融机构贷款和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但仍不足以扭转通货紧缩趋势,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单一的融资形式和融资渠道,造成社会资本循环周转阻滞。不能仅靠增加贷款量和货币供应量来解决通货紧缩问题,而应该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发展、完善金融市场,发展多种融资形式,盘活货币资本存量,用好增量,提高借贷资本效率,使货币和信贷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借贷资本效率是指一定量的贷款所能推动的经济量,它不仅是衡量信贷对经济作用力大小的重要指标,是决定银行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货币扩张与收缩是通过信贷渠道,它也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及货币政策作用于经济的力度的重要因素。2001年4季度末我国金融机构资产分布:银行和信用社占91.4%,其他金融机构占8.6%,在存款货币银行的资产总量中贷款占70%,金融的稳定关键也在贷款效率。目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一定量的贷款、一定量的货币量所能推动的经济量不断下降。贷款量、货币供应量占GDP的百分比不断上升,经济中堆集这么大量的货币资本和货币量,这是很大的隐患。我们应该认真研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作出正确的决策,防患于未然,使货币、信贷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
近几年来,我国贷款效率不断下降。从表1、表2 可以看出,我国金融机构贷款相当于GDP的百分比,近10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2001年高达126.8%,预计2002年还会继续上升。1996年美国GDP为7.5万亿美元,美国商业银行总资产4.4万亿美元,其中贷款占61%,计 26840亿美元,相当于GDP的35.8%。1998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来,贷款相当于 GDP的比重不断上升。1994年以来,贷款增加额为GDP增加额的百分比不断上升,特别是1998年以来,两者之比大幅增加。1997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为74462.6亿元,2001年95933.0亿元,增加21470.4亿元,同期消除季节性因素的金融机构贷款则由73584.6亿元增加到 121678.6亿元,增加48094亿元,为名义GDP增加额的224%,四年中平均增加2.24元贷款才能增加1元GDP,大大超过20世纪90年代前期水平,也大大超过1993—2002年的平均值。
贷款增加会使衍生存款增加,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增加,1998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也大幅增加,大大超过GDP增长幅度。
1998年以来货币供应量也大幅增加。1997年消除季节性因素的广义货币M2为90625.4亿元,狭义货币M1为33941.3亿元;2001年 M2为157235.2亿元,增加66609.8亿元,Ml为57316.8亿元,增加23375.5亿元,同期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增加 21470.4亿元,M2、M1的增长额是同期GDP增长额的310%、109%。1998—2001年,实际GDP平均增长7.5%,M2年均增长 14%强,M1年均增长 14.5%。2001年与1998年相比,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8%,零售商品价格总水平下降5.7%。M2、M1的年增长率要比经济增长率加通货膨胀率之和高出6.5—7.2个百分点。1997—2002年,美国广义货币分别增长5.6%、8.5%、6.3%、6.2%,狭义货币分别增长- 1.3%、2.1%、1.8%、-1.6%;日本广义货币分别增长3.8%、4.4%、2.6%、2.2%,狭义货币分别增长8.9%、6.1%、 11.8%、4.1%;欧元区广义货币分别增长4.6%、4.6%、7.3%、6.0%,狭义货币分别增长7.1%、9.5%、10.3%、5.7%。同期美国消费物价年变化率为2.3%、1.5%、2.2%、3.4%,日本为1.7%、0.6%、-0.3%、-0.6%。2001年,我国广义货币量相当 GDP的163.9%,狭义货币量相当GDP的59.7%。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幅度及相当于GDP的比例均大大超过美国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应该说,我国当前贷款总量、货币供应总量是比较宽松的。
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2001年是1995年的164%,而同期企业存款则是300%。企业存款相当于GDP的百分比由1995年的29.38%提高到 2001年的53.73%。2002年前3季度企业存款累计增加6359.6亿元,余款达56713亿元。预计2002年GDP可达103000亿元,按 9月末企业存款余额计算,相当于GDP的55%。5000户工业生产企业货币资金占用系数(为了实现一定量的产品销售需要占用的货币资金数量),1996 年12月为7.99, 2000年12月为15.36,2001年11月为 14.58。这些数据都表明,当前从总体看,我国企业货币资金是比较宽松的。
当前借贷货币资本也是供应大于需求。金融机构存款大于贷款的差额:1996年末7149.3亿元,1997年末 7476.2亿元,1998年末9137.8亿元,1999年末15044.6亿元,2000年末 24433.3亿元,2001年末31302.5亿元,2002年9月末39515亿元。2002年9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储备率平均为 4.93%。以上数据表明,相对经济增长率来讲,目前贷款量、货币供应量、企业货币资金量都是比较宽松的,但实际产出并未达到潜在生产能力,价格水平持续负增长。零售物价指数1998年以来历年都是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2000年上升0.4%,2001年上升0.7%,但从2001年11月开始直到 2002年9月,持续11个月负增长,2002年前3季度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4%,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8%,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9%。这表明通货紧缩的趋势并未根本扭转。经济中堆集这么大量的货币和货币资本,这是隐患。 为什么比较宽松的货币与货币资本仍不能根本扭转通货紧缩趋势,促使社会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而且借贷资本效率不断下降,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宏观经济层次来看,目前我国有35%以上的社会生产能力过剩,社会有效需求不足。1998—2001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3, 59%,大大低于7.5%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虽然 1998—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9%,与经济增长率相当,但由于收入结构的变化和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减弱,相对于社会生产能力来说,有效消费需求不足。1996—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分别为:14.8%、8.8%、13.9%、5.1%、9.2%、 12.1%,大大低于“八五”时期水平。1991—1995年我国外贸净出口222.8亿美元,1996--2000年则为1493.6亿美元。这说明,当前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内需不足。根据世界银行计算,我国2000年GDP增长8%,对GDP增长率的百分点贡献,内需为7.5,净出口为0.5。为了缓解当前生产能力过剩的矛盾,需要从调整供应结构和增加有效需求两个方面着手,这需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稳健的货币政策应增大积极性,积极的财政政策不能马上淡出。
从微观经济层次来看,一些企业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不善,市场销售情况不好,资金效益不佳。借贷资本运动是以职能资本运动作基础。工、商企业资本循环周转不流畅,当然就会影响借贷资本的效率。
但是形成借贷资本效率低下,而且被人们忽视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中观层次来看,我国的金融市场基本上是一个单一融资形式和单一渠道的畸形市场,造成了社会资本循环周转阻滞。
市场经济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市场要能优化资源配置,需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1)有自己独立财产,承担民事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按市场需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2)发育完善的市场体系,其中包括发育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的部门、不同的企业,资本循环周转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求有不同的融资形式与不同的融资渠道。概括地说,需要两种融资形式共同并相互渗透地发展。一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不通过金融中介凭证(存、贷款单据)的直接融资,二是资金盈余者与资金短缺者通过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凭证的间接融资。现代市场经济国家这两种融资形式是相互渗透的,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资料:美国民众以共同基金、个人账户投资股市资金为13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 130%。美国股票市值相当GDP的168%,大大超过了美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与租赁资产。而且经济发达国家金融机构多混业经营、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互渗透。
从总体看,我国经济中的货币资本比较宽松,2002年8月末,金融机构中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3万亿元,企业存款余额5.5万亿元,流通中现金1.57万亿元,仅此三项共15.37万元,约相当 2002年GDP的153%。同期,我国上市公司1197家,总股本5154亿股,其中流通股本1600亿股,股票总市值4.65万亿元,其中流通市值1.53万亿元,流通市值约相当2002年GDP的15.2%。 1991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以来,到2002年8月证券市场在境内外累计筹资 8270亿元,而1990——2001年我国金融机构累计贷款增加10.2万亿元,2002年8月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12.3万亿元,是股市筹集资金的14.87倍。1996年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只相当于GDP的35.8%,我国按2002年8月金融机构贷款余额计算,约相当当年GDP的119%。我国企业债券市场也很不发展,2000年企业债余额仅861.63亿元,占整个债券市场的比例为3.93%。
目前我国的货币市场主要是金融机构之间拆借资金,而不是工商企业为主体的短期直接融资市场,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很不发展。2002年9月末,企业存款约相当全年GDP总值的 55%,约相当全年工业增加值的119%。应该说,从总体看企业货币资本是比较宽松的,如果能发展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流通,首先在企业之间相互调剂资金余缺,这不仅可以相应减少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也可以加速社会资本的循环周转。
以上数据表明,我国的金融市场主要是以金融机构的金融中介凭证为媒介的间接融资市场,单一的融资形式造成两方面不良后果。一方面,金融风险集中在存款货币银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要求多种融资形式与多种融资渠道,这种单一的通过金融中介凭证的间接融资,难以满足不同企业、个人在不同时期的融资要求,造成社会资本循环周转阻滞,从而使贷款效率低下,也导致银行效益低下。 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很不完善,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深化金融体制改革要把完善金融市场作重点,使市场能在国家调控下对优化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第一,发展以上商企业短期直接融资为主体的货币市场,这首先要发展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
商品赊销是商业信用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形式下,借贷资本运动与产业资本的运动尚未分离,而是结合在一起,商品赊销者是为了实现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完成资本的循环,主要不是追逐借贷利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这种商业信用也是一种竞争手段,提供商业信用的企业一般给予接受商业信用的企业较为优惠的条件,同时这往往是两个彼此比较了解与信任的企业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因此,它是企业之间短期直接融资的一种最灵活的形式。在历史上,商业信用先于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存在局限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即使在银行信用很发达的国家,一部分银行信用也以商业信用为基础,如票据贴现、票据抵押贷款。我国应该重视这个历史经验。
2002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企业存款余额达56713亿元,它相当全年GDP的55%,全年工业增加值的119%。1996年美国GDP为7.5万亿美元,商业银行负债和资本总额4.4万亿美元,各项存款占65%,计2.86万亿美元,相当GDP的38%。相对GDP和工业增加值来看,我国企业的货币资本从总体看是比较宽松的,许多效益好的企业并不缺乏货币资本,主要是货币资本的分布不均衡,有些企业有余,有些企业短缺。如果在企业之间发展以赊销、预付为主要形式的商业信用,首先在企业之间发展短期直接融资,就可以加快整个社会资本的循环周转,同时也可相应减少银行的短期流动资金贷款。
要发展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必须允许商业票据流通,并在商业票据流通的基础上发展银行业的票据贴现和票据抵押贷款,把短期直接融资与短期间接融资结合起来。由于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它不可能完全取代银行信用,但它可以相对减少银行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数量,提高借贷资本的效率。
第二,大力发展与规范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很不发展,也欠规范。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1991年7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资本市场开始形成。1991年到 2002年8月底,证券市场在境内外累计筹集资金8270亿元,流通股市值1.53万亿元,股市规模明显偏小。但企业债券规模更小,我国债券市场基本上是国家债券市场。2000年末,国债余额13674亿元,占债券市场份额的62.38%,金融债余额7383.28亿元,占债券市场份额的33.68%,企业债余额861.63亿元,占债券市场份额的 3.93%。到2002年6月末,国债余额达17193亿元,金融债余额达8967亿元,企业债余额无明显变化。我国金融债基本上是由政策性银行发行,可以视同国家债券。目前国债余额和金融债余额要占到债券市场份额的约97%。股票和债券是企业直接融资的基本形式,直接融资渠道不畅,迫使企业只能通过存款货币银行间接融资。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发展资本市场,重点应该是发展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
从总体看,企业是资金短缺者,居民是资金盈余者,这一点各个国家都是共同的。2002年9月末,我国金融机构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达8.4万亿元,1—9月储蓄存款累计增加10462亿元。 9月末流通中现金余额1.6万亿元,约85%,即1.36万亿元在居民手中,仅此两项居民金融资产即达9.76万亿元。现在居民金融资产总计约12万亿元,而以个人账户、投资基金投入股市的资金约8000亿元,仅占居民金融资产总数的6.7%。居民对股票和企业债券的需求有很大潜力。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与国外资本市场不同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国股票供应者主要是政府,股票需求者最终是居民,也就是说,股票供应是政府行为,股票需求是个人行为。因此,要使中国股票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关键是处理好政府与居民之间的利益关系。政府要在股票供应方面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如果只看到居民有12 万亿元的金融资产,每年以1万亿元以上的速度在增长,6000多万人有余钱可以炒股票,只是想到从股市圈线,去救助一些有困难的企业,中国股票市场是没有什么发展前途的。中国股票市场要稳定健康发展,首先需要政府做好股票供应工作,政府应向股票市场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即让素质和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的股票,以比较低的市盈率倍数 上市,要让利于民、放水养鱼。这样才能为股市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有供应必须有需求。我国现在股市投资者绝大多数是个人。由于信息不对称,个人投资股市需要很高的信息成本,这种信息成本是绝大多数散户难以承担的。我国应大力发展投资基金,不仅要大力发展公募投资基金,还应发展私募投资基金;允许外资企业发行A股并进入A股二级市场;允许社会保险资金、商业保险资金有控制的进入二级市场;吸收境外可靠投资者进入A股二级市场。在发展股票市场同时,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
只有加强监管,才能保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要健全法律、法规,保护投资者权益,特别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第三,进一步调整贷款结构,提高贷款效率 2001年12月末,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总额112314.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3327.2亿元,中长期贷款39238.1亿元。短期贷款中短期工业贷款18636。7亿元,为同年工业增加值42607亿元的 43.7%,短期商业贷款18563.4亿元,为同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的49.4%。短期工、商业贷款是满足工、商企业对流动资金的临时需要,工业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是满足企业原材料储备、在产品、产成品占用资金的需要,商业流动资金贷款主要是满足企业库存商品占用资金的需要。短期工业贷款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短期商业贷款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都很高,这表明工、商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是很宽松的。在我国,消费贷款在贷款总额中所占比重很小。根据我国金融统计口径,对个人住房贷款和耐用消费品贷款统称之为消费贷款,目前金融机构对个人主要是发放住房贷款,到2002年6月末,金融机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630亿元,占同期贷款总额的5.5%,9月末,汽车消费贷款余额936亿元,1996年美国商业银行贷款结构是:房地产贷款占41%,消费贷款占20%,两项合计占61%,对工商业贷款占25%。美国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是面向个人,我国存款货币银行贷款主要是面向企业。当年我国生产能力相对过剩,有效需求不足,与其发放大量流动资金贷款增加企业商品积压,不如扩大消费贷款,增大居民边际消费倾向,扩大当期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已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经济与国际接轨,我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在制造业。制造业增加值在 GDP中所占的比重基本上维持在40%以上,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制造业吸收了近一半的城市就业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也有将近一半流入制造业,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的出口一直维持在80%以上,创造了3/4的外汇收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我国已成为制造大国,但我们的产品品种少、档次低、附加值和技术含量低。制造业要加强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需要在技术设备方面不断更新改造,这需要银行贷款支持。如果能采取财政贴息,金融机构发放以更新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中长期贷款,也可以发放一些中长期贷款用于有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增加投资需求,这有利于拉动经济增长。
借贷货币资本是商品,是商品就要讲营销。存款货币银行应完善贷款营销制度,形成激励与制约机制。同时,政府应完善金融法制,保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如果采取以上这些措施,借贷资本效率将会提高,货币、信贷推动经济的力度和金融的稳定性会加强。

Ⅳ 融资租赁行业开了“白名单” ,什么是“白名单”

在公示公告了失踪或经营异常名录的融资租赁业务企业以后,最近,各省市相继公布管辖区内融资租赁业务公司授权管理。第一财经新闻记者从多省地区金融监管局官方网站获知,经银监会审批,多批融资租赁业务企业合乎列入一切正常经营方式管控名册标准。一位领域人员对第一财经新闻记者表明,强管控根据归类应急处置促进融资租赁业务领域减药增质,正确引导融资租赁业务企业潜心主营业务。预估短时间,领域皮包公司将加快市场出清,有益于金融业平稳。但因宏观经济经济下滑,领域分裂进一步加重,资产整体实力较弱、市场集中度较高的中小型公司遭遇急切的业务流程产业结构调整和资产填补工作压力。

涉案人员公司没法出示房产和别的可应急处置转现的贷款担保资产开展换置保护,但因为一切正常生产运营、维护保养社会稳定、紧急紧急状况等原因,必须解除冻结银行账户的,人民检察院能够有标准地临时解除冻结银行账户,但应规定公司出示相对证明文件,并采用必需的管控对策,即规定公司按时向人民检察院汇报账户资产来往出入状况及主要用途,保证解除冻结后的账户资产只有用以一切正常生产运营和合情合理支出,防止公司迁移账户资产或转借,危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利。

Ⅵ 为什么要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日前,国务院批准了由一行三会编制的《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出,到“十二五”期末,非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高至15%以上。 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是个老话题。直接融资主要包括股票和债券 ,本文重点探讨与股市的关系。 对此,悲观者认为,扩大直接融资比重,意味着新股和再融资还将扩大规模;乐观者认为,为了完成更多融资任务,监管部门会“放水养鱼”,呵护股市。君不见,近期的股市低迷下, IPO审核过会已实际暂停。 监管部门有意提振股市,并不是秘密;目前为止,成效不彰。对于提升直接融资比重的政策意图,则需从更大的视角来观察。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较早由央行于1996年提出。彼时, 商业银行从计划经济下转制未久,风控机制不健全,不良资产率较高。按照央行行长周小川2004年的说法,不良贷款相当一部分是各级政府干预所导致。 无论当时还是今日,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都是中国经济宏观层面最大的风险之一。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意在转移银行体系风险。 自那以后,尽管直接融资比重一直有所提升,由“十五”时期的2002~2005年年平均5.03%,到“十一五”时期年平均的11.08%。但总体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仍高度依赖银行信贷 ,且出现了商业银行借助资本市场融入资本金,杠杆放大信贷规模,反而导致间接融资规模不断增加的局面。 这里面有多种原因。监管的分业模式、新股发行的审批制、债券发行的门槛过高等问题都需要改革。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金融监管部门的领导,基本出自银行体系。不唯央行和银监会 ,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领导也大多来自银行系统;四大行的负责人往往是中央候补委员;在十八大代表名单中,银行系统的人数远远超过证券系统。这与美国形成对比,作为直接融资大国,美国屡次从高盛这样的投行中选拔财政部长。 在经济转型之际,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有了另一重大意义,那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助推新兴产业发展。 从国际经验来看,美国引领科技互联网产业,其直接融资占比长期在80%~90%的水平;德国、日本作为制造业大国,都是直接融资为主,其比重都在50%以上。 如果说中国过去发展制造业主要依赖间接融资的话,经济转型就要求更多的直接融资了。 新兴产业往往孕育于中小企业当中。新兴中小企业往往是轻资产,波动大,与银行信贷重抵押、求稳定的要求不匹配。而股权融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融资方式,显然更为适合。 如若着眼于转移银行体系的风险,则股市无非延续了其作为国企圈钱解困政策工具的使命;如若着眼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服务经济转型,则股市将成为新兴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器。从这个角度来看,究竟是传统蓝筹还是新兴科网企业更有投资价值,股市已经给出了答案。

Ⅶ 陕西池塘养鱼立项可行性报告怎么写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水产养殖项目商业计划书》,你可以参考下,如果有用,请记得采纳!
第1章:水产养殖项目摘要
1.1 水产养殖项目概况
1.1.1 项目背景
1.1.2 项目简介
1.2 水产养殖项目优势前瞻
1.3 水产养殖项目融资与财务分析概况
1.3.1 项目融资方案概况
(1)产业基金融资分析
(2)私募股权融资分析
(3)公开上市融资分析
(4)其他融资渠道分析
1.3.2 项目财务分析概况
第2章:水产养殖项目公司介绍
2.1 水产养殖项目公司发展简况
2.1.1 公司基本信息
2.1.2 股东持股情况
2.1.3 主要产品服务
2.2 水产养殖项目公司组织架构
2.2.1 内部部门设置
2.2.2 对外持股情况
2.3 水产养殖项目公司管理模式
2.4 水产养殖项目公司经营情况
第3章:水产养殖行业及目标市场分析
3.1 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与市场前瞻
3.1.1 水产养殖行业发展历程
3.1.2 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现状
3.1.3 水产养殖行业市场前瞻
3.2 水产养殖项目目标市场分析
3.2.1 政策、经济、技术和社会环境分析
3.2.2 市场规模分析
3.2.3 盈利情况分析
3.2.4 市场竞争分析
3.2.5 进入壁垒分析
3.2.6 前瞻市场分析总结
第4章:水产养殖项目产品/服务分析
4.1 水产养殖项目产品/服务简介
4.1.1 项目产品/服务名称
4.1.2 项目产品/服务特征
4.1.3 项目产品/服务性能用途
4.2 水产养殖项目产品生产经营计划
4.2.1 项目产品生产方式
4.2.2 项目产品生产设备
4.2.3 项目品质控制和质量改进
4.2.4 项目产品成本控制
4.3 水产养殖项目产品/服务市场前瞻
4.3.1 项目产品/服务竞争优势
4.3.2 项目产品/服务市场前瞻
第5章:水产养殖项目研究与开发
5.1 现有技术开发资源以及技术储备情况
5.2 水产养殖项目团队对外合作情况
5.3 水产养殖项目研发团队技术水平
5.4 水产养殖项目研发投入计划
5.5 水产养殖项目研发团队激励机制与措施
第6章:水产养殖项目市场营销策略
6.1 水产养殖项目营销战略
6.2 水产养殖项目市场推广方式
第7章:水产养殖项目融资和资金退出
7.1 水产养殖项目资金需求用量与期限
7.1.1 项目总投资
7.1.2 固定资产投资
7.1.3 流动资金
7.2 水产养殖项目资金筹集方式
7.2.1 项目资本金筹措
7.2.2 项目债务资金筹措
7.2.3 项目融资方案分析
7.3 水产养殖项目资金筹集方式
7.4 水产养殖项目资金使用规划
7.5 水产养殖项目投资回报前瞻
7.6 水产养殖项目资金报酬与退出
7.6.1 股票上市
7.6.2 股权转让
7.6.3 股权回购
7.6.4 股利
第8章:水产养殖项目财务预测
8.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8.1.1 财务评价依据
8.1.2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
8.2 项目销售收入前瞻
8.3 项目成本费用估算
8.4 项目盈余利润估算
8.5 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8.5.1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
8.5.2 项目敏感性分析
8.6 公司财务评价报表
8.6.1 公司现金流量表
8.6.2 公司损益表
8.6.3 公司主要财务比率
第9章:水产养殖项目投资风险与控制
9.1 政策风险与控制
9.2 资源风险与控制
9.3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与控制
9.4 市场竞争风险与控制
9.5 研发与生产风险与控制
9.6 成本控制风险与控制
9.7 水产养殖项目财务风险与控制
9.8 水产养殖项目管理风险与控制
9.9 水产养殖项目破产风险与控制
第10章:根据实际项目的不同特征,可进行适当调整

阅读全文

与养鱼融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段永基投资 浏览:251
中国外汇管制限额 浏览:288
股指期货后买基金 浏览:254
2880表价格 浏览:232
中林集团信托 浏览:193
在陆金所里投资安全吗 浏览:315
期货大行情特点 浏览:239
买基金用什么账户 浏览:903
英镑对人民币汇率建行 浏览:185
股票简单解释 浏览:34
pe股票ttm是什么意思 浏览:825
海航投资值得长线吗 浏览:358
什么股票赚钱最快 浏览:295
东亚银行信托 浏览:890
电子账户交易密码忘了 浏览:241
专利权金融资产 浏览:81
工商银行2017年投资 浏览:260
股票为什么要每日做t 浏览:987
锌价格西藏矿业 浏览:504
扬州股票开户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