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贷款资金 > 中国向俄罗斯贷款

中国向俄罗斯贷款

发布时间:2021-02-09 03:21:45

A. 中国向国外贷款几千亿,有没有考虑过中国人自己的感受。

但是中国也在很多项目上接受别人的援助。。比如人道,医疗上。日本在别的项目上也援助中国很久。。。国家利益远不是你单单想的给别人送钱,别人欠你钱不还这个道理的。。

B. 中国给蒙古国贷款

没有,30亿美元含援助资金、项目贷款以及商业贷款。由于蒙古国没有专拿出具体的项目计划以及属可行的商业计划,该款没有贷给蒙古国。但在援助方面还是给了一些钱,总量不大。在建的蒙古国体育馆(乌兰巴托机场傍),或是用的此笔贷款中的一部份。

关于更多蒙古国信息,欢迎浏览:http://hi..com/mongolic

C. 中国应该和俄罗斯用贷款换石油吗

首先俄罗斯没有太多的外汇储备
第二中国对石油的消耗越来越大而俄罗斯的石油储备很丰富
第三
中俄友好既然不能当真
为什么不能在表面做做文章呢

D. 中国和俄罗斯都有什么银行

我想中国的银行就不用说了吧,用网络搜下就知道了。

而俄罗斯银行呢,种类繁多,
如储蓄银回行、中央答银行、外贸银行、莫斯科银行、俄罗斯银行、阿尔法银行、罗斯银行(Росбанк,我最熟悉又最讨厌的)、还有些借贷银行等等。

不知楼主懂不懂俄语,给个网址看下吧。

E. 如何从中国向俄罗斯人银行汇款呢

你好,很高兴为你解答,
小额可以通过西联汇款、PayPal等各种在线跨版国转账业务。
大额可以通过签权订合同,正规贸易交易手续汇款。
还可通过个人协商转账。
希望能帮到你,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地方,欢迎追问,望采纳。

F. 中国还俄罗斯借款是怎么回事

苏联吧,中国没欠俄国债.
经过一轮谈判后,作为贷款的附加条件,苏联要求“将中国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的钨、锑、铅、锡提供给苏联政府”,期限为14年,前4年以易货方式提供,从1955年开始作为偿还贷款的供货。苏方要求的数量令周恩来颇感为难:“钨第一个两年每年8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9000吨,最后10年每年10000吨;锑第一个两年每年6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7000吨,最后10年每年8000吨;锡第一个两年每年7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8000吨,最后10年每年10000吨;铅第一个两年每年5000吨,第二个两年每年6000吨,最后10年每年8000吨”。[55]上述战略物资中国确有一定储藏量,但开采和生产极为落后。解放前钨砂最高年产11458.3吨,而1949年仅2766.58吨,1936-1948年平均年出口约7386.6吨;锑矿年产分别为22401吨和1204.77吨,1937-1947年平均年出口约4512.7吨;锡年产分别为11710吨和3500吨,1939-1948年平均年出口3787.1吨;铅最高年产约10000吨,自给略有剩余。[56]所以,苏联提出的条件显然是中国力所不及的。

据此,周恩来在谈判中提出免除铅、减少锡和锑的供货。[57]经过反复谈判,苏方最后接受了中国的请求,不过,苏联提出的这个附加条件使毛泽东感到莫斯科处事多少有些盛气凌人的味道。针对这种情况,中方在起草关于贷款的议定书时,特意首先提到:“鉴于苏联缺乏战略原料(钨、锑、铅、锡)的困难状况,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帮助苏联政府,同意将中国不再使用的全部剩余的钨、锑、铅、锡提供给苏联政府”。[58]当这个文件发回北京让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后,刘少奇给毛泽东去电汇报说,政治局会议认为贷款议定书前言中帮助苏联政府数句似可删去。但毛泽东坚持这种说法,他在复电中称:“借款议定书前言数句,意即为中国对苏联之报酬,不宜删去。”[59]显然,因为这种条件表明中国得到苏联贷款并非是单方面的求援,而同时也为苏联提供了帮助。

在经济贷款中,还有一项更能说明上述问题,这就是橡胶贷款。橡胶是苏联本身无法生产而在冷战的环境中又很难从其他国家进口的战略物资,因而希望通过中国的途径搞到。早在与毛泽东的第一次会面时,斯大林就询问中国南方是否能够种植橡胶。[60]1950年11月斯大林要求中国为苏联代购橡胶5000吨,周恩来为此致信毛泽东等人,告以莫斯科来电内容,并建议不管中国如何困难,都应转卖苏联5000吨。后经毛泽东同意,并与陈云商定:多给苏联3000吨,共8000吨橡胶,并可代订5-7万吨。[61]但随后美国开始实行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政策,中国要进口橡胶也非常困难了。尽管如此,中国政府还是在1951年上半年利用在天津和广州的两家英国公司进口了4800吨橡胶。[62]

斯大林对中国能够向苏联提供橡胶表示满意,但又感数量不足,希望中国大量种植橡胶,以保证这种战略物资的供应。[63]20世纪初中国从马来亚半岛引进橡胶树,但只有海南岛地区适宜种植。解放初期,种植面积29332亩,年产橡胶约7500担,尚不能满足国内的需求。[64]1952年3月,斯大林提出以创办中苏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国开发橡胶生产。斯大林没有想到,股份公司的方式更为中国领导人所反感。毛泽东同意在中国南方种植橡胶,但认为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在中国目前政治情况下不太合适”,建议由苏联提供贷款和技术设备,而中国以生产的橡胶偿还贷款,并答应按低于世界市场的优惠价格向苏联提供年产橡胶量的50%以上。[65]

1952年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时双方签订了橡胶贷款协定。斯大林在会谈中直率地说:“我们想从你方每年得到1.5-2万吨橡胶。你们说有困难,好像不同意。问题是我们需要橡胶,因为制造汽车和卡车需要大量橡胶,而这些车都是供给你们的。”周恩来回答,中国将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如数供应,但考虑到“敌人的封锁和其他反华措施”,担心无法完成义务而被视为违反协定。斯大林对此表示理解,但又不客气地指出,中方应千方百计地按规定数量完成供货,至于协定的写法可以缓和些。如果中国不能按商定的数量提供橡胶,苏联只好减少中国的卡车订货。同时,对于周恩来提出的1亿卢布的贷款数额,斯大林也表示有困难。[66]9月15日双方签订了关于在中国种植橡胶的技术合作协定。协定规定,苏联向中国贷款7000万卢布,在出产橡胶之前,中国每年需从第三国为苏联尽可能购得1.5-2万吨橡胶,不足部分以钨、钼、锡、铝、锑等原料顶替;出产橡胶后,每年产量的70%提供给苏联,1963年以前按国际市场价格计算,以后则按低于国际市场8%的价格售与苏联。[67]

显然,签订这个橡胶贷款协定使中国成为了苏联的橡胶生产基地,这是中方所不情愿的,所以斯大林去世和朝鲜战争结束后不久,如前所述,中国就提出中止这一协定。作为替代,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的协定规定,在1954年至1959年间,中方向苏方提供钨砂16万吨、铜11万吨、锑3万吨、橡胶9万吨等战略物资,作为对苏联援建项目补偿的一部分。[68]

到1964年,中国提前一年还清了50年代苏联的全部贷款和利息,1965年10月以前又还清了蔗糖贷款和贸易欠款。至此,中国还清了所欠苏联的全部债务。[69]同年12月3日,外交部长陈毅接见日本记者时宣称,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没有任何外债的国家。[70]中国人民当时的骄傲和喜悦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这同时也表明,对于如何在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利用外资,“借鸡下蛋”的道理,中国领导人当时尚未参悟。至于传闻中所说的苏联在与中国关系恶化后曾追逼还债,笔者没有看到任何历史文献的记载。

G. 中国向俄罗斯进口什么

中国进口俄罗抄斯的主要是袭木材,钢材,机械设备,汽车,农机,飞机,石油,成品油,废钢材,废旧船只,废旧坦克,重工业的产品多,但是俄罗斯的货源不好找,有价没货。其中中国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主要指石油、天然气占了俄罗斯对中国贸易的大头,近几年的军火合同也不少,像即将从俄罗斯进口的苏35战斗机、S400防空导弹都是令世界关注的项目。

H. 中国贷款给俄罗斯是用外汇储备借给他吗

人民币贷款的情形较少,我们暂不考虑,需要考虑的就是用外汇贷款的情况。
因为中国特殊的强制结汇制度,这种用央行外汇储备贷款的方式有很大的意想不到效果,我们可以从债权方和债务方两方面来梳理比较清晰。
假如是俄罗斯从中国央行获得了一笔一亿美元贷款,那么在俄罗斯的账户上就多了可支配的一亿美元现金和一亿美元负债。这时又分两种不同的情况,俄如果把这笔现金用来和外国做生意,对中国影响不大,但如果直接拿来购买中国的商品或服务,问题就来了。俄得到中国企业价值一亿的商品,同时付出一亿给对方,这样中国企业就拥有了一亿的美元,中企拿外汇到商业银行去结汇,间接就等于央行收到一亿美元同时付给企业6亿多的人民币。央行户头的一亿美元就等于二次结汇,印了两次人民币,这是高能的基础币,到市场再产生乘数效应会印刷更多的人民币。
央行贷款给俄,在账户上就少了一亿美元现金和一亿的债权。经过前面俄罗斯的市场行为,即使俄即使及时还本付息,但由于央行的二次结汇对象是合法收到美元的中企,央行也不会问该企业是从哪里得到这笔外汇的,所以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除了增加一些外汇利息外,最重要的是同一笔一亿美元印刷了两次人民币基础货币,这些人民币除非被人售汇否则就留在了中国市场中,助推了通货膨胀。
我们可以认为,央行直接用外汇储备贷款给外国,而外国有恰好同中国做生意,也就形成了增加基础币的隐形渠道。

I. 从中国往俄罗斯汇款的问题

问你同学,有没有带银联卡,如果带了,那就很好办,你随便从那家银回行都可以打钱到他的银答联卡上,如果没有,让他找个同学,借一下,彼得堡应该有很多人都带了国内的银行卡的

打完钱后,让他直接到彼得堡的CITY BANK 去取钱,就可以了

J. 苏联对中国贷款援助是多少

建国后,提供贷款是苏联援助中国的方式之一,然而,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其中有多少属于军事贷款,有多少属于经济贷款,这些贷款的具体情况如何,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说法。中苏双方从未公布过苏联向中国提供的贷款全面情况。
1960年8月9日美国中情局一份报告说,从 1950年到1956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约13亿美元(52亿卢布)的贷款,其中4.3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其余部分主要用于购置军火。也有的美国专家估计为22亿美元(合88亿卢布),其中4亿多美元用于军事援助,其余的用于工业化建设。而有些西方著作的说法则高达26.5亿至30亿美元(120亿卢布)。

中国外交部外交史编辑室编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提供的数字,总计为56.76亿卢布(其中军事贷款43亿卢布),加上利息15 亿卢布,总共62亿卢布,预计1965年可还清。1989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基本建设》一书说,苏联1950-1955年向中国贷款11笔,总计金额为 56.6亿旧卢布,主要用于经济建设、抗美援朝和偿付苏联移交物资等方面。这与《外交史》提供的材料大体相同。同年出版的《当代中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也说贷款共有11笔:“除1950年贷款3亿美元外,1951-1955年中苏两国政府又签订了10项贷款协议,其中一笔为无息,9笔年息2%,偿还期2- 10年”。但其统计的贷款总金额略少:12.74亿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3.68亿元)。
原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1972)、著名经济学家М。И。斯拉德科夫斯基在《苏中经济贸易关系史(1917- 1974)》一书中使用的贷款数字是按照1961年1月1日苏联公布的新卢布牌价计算的,为了便于对比,现折合成旧卢布(1个新卢布折合4.45个旧卢布),也列表于下:两方材料比较,苏联方面提供的贷款金额比中国方面提供的数字多9.357亿卢布。如果除去新旧卢布换算时出现的微小差额不计,主要差别出现在对 1951 年贷款数额的计算上,其他各项大体相同。根据查阅近几年解密档案的结果,1951年中国的确还向苏联提出了补充贷款的要求,而且苏联方面也确实提供了这些贷款。
当然,如果计算苏联向中国提供的全部贷款,还要加上1961年的蔗糖贷款。1961年3月为帮助中国解决饥荒问题,苏联提出以贷款方式向中国供应100万吨小麦和50万吨转口古巴蔗糖,经商议中国只接受了蔗糖的援助,这笔贷款为3.296亿新卢布。

阅读全文

与中国向俄罗斯贷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21加币是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826
国外橡胶期货实时行情 浏览:159
股票市盈动静 浏览:270
麦田外汇 浏览: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电话 浏览:575
基金估值计算 浏览:354
基金投资债权税 浏览:859
航天机电资金流向 浏览:774
股票账户借用 浏览:712
国泰君安微融资 浏览:767
兴业银行贵金属交易客户端 浏览:251
菲拉格慕股票 浏览:637
基金660010今日 浏览:261
农业银行惠农贷款如何还贷 浏览:154
星期六可外汇转帐 浏览:55
融资需要抵押吗 浏览:159
汇泉投资 浏览:177
铅蓄电池股票 浏览:883
远东贵金属交易中心官网 浏览:8
新浪外汇加元 浏览: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