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黄金交易 > 税收指标下降

税收指标下降

发布时间:2021-04-21 03:27:18

㈠ 企业如何降低税收风险,这5招先学起来

当前税收监管环境及税务稽查最新形势。
(一)日益复杂的财税政策环境 中国彻底告别营业税全面进入增值税;逐步修订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及资源税;新增环境保护税。
新的税收法规和地方解读对税收征管的持续指引。
随着营改增的不断深入即将颁布的增值税法草案对现行政策的带来的影响。
(二)日益先进的税收征管环境 金税三期的推行与升级实现了不同企业之间不同省份之间的数据对比,实现了税务机关与不同机构之间的数据互通。
依托金税三期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逐步实现大数据采集、比对和分析,不断改变征管方式 由传统的税务稽查演变为税务风险评估和税务稽查并行的征管方式。
(三)日益简化的税收优惠程序 大幅度取消和下放税务行政审批项目,实现税收管理由主要依靠事前审批向加强事中事后管理转变。
规范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国地税联合执法稽查力度,运用大数据平台,设置预警值指标等相关措施不断加强税收监管。
(四)税务“千户计划” 由国家税务总局发起,国税总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司负责,由各省级税局大企业处执行的,面向在国际或国内企业排名靠前、税收规模大、且具有行业代表性与良好成长型的企业集团及其成员单位的全面纳税合规检查。
国税总局负责前期数据收集、制作行业风险税收清单,具体纳税指标由各省级税局落实实施。
在日益复杂的财税政策及越来越严格的税收监管环境下,面对金税三期和大数据等各类升级化的稽查系统,企业潜藏的各类税收风险也越来越多的被曝光出来。
那么做好企业税收风险的评估也就变得越来越不容忽视。
Fcouncil专家建议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对企业税收风险做出评估及管理,降低税收风险,别再为被税局盯上而提心吊胆啦~ (一)评估资料管理 1)资料管理目的 为预警值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为计算机筛选对象提供数据。
2)资料来源 企业纳税申报资料。
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如规模、产销量、工艺流程、耗能等)。
区域、行业经济指标。
3)资料管理 资料采集。
数据抽取(人工&自动)。
数据检索报告。
(二)评估对象筛选 1)评估对象筛选流程 评估对象确定:纳税人及税种、纳税申报期后、纳税申报税款所属当期为主。
评估对象分类:按照不同税种分类。
疑点对象筛选:自动筛选、人工筛选、重点抽样筛选。
疑点对象处理:对于异常程度较小的评估流程终止、对于异常程度较大的转评估分析。
2)评估对象纳税评估指标 通用分析指标: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利润类、资产类。
特定分析指标: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资源税。
3)税收风险评估重点对象 综合审核对比分析中发现有问题或疑点的纳税人要作为重点评估分析对象。
重点税源特殊行业重点企业税负异常变化、长时间零/负税负申报。
纳税信用等级低下曰常管理和税务检查中发现较多问题的纳税人。
(三)评估分析 审核分析 约谈举证 实地调查 (四)评估结果处理 无问题处理 申报缴款错误处理 稽查案源移送处理 移交上级税务机关国际税收管理部门处理 (五)预警值管理 预警值生成:税务机关根据该地区的行业税负监控、纳税人生产经营、财务会计核算情况等信息运用数学方法测算出的算术、加权平均值及其合理变动范围的本地区评估指标预菩值。
预警值调整:税务机关对测算出来的预警值,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纳税人规模、税种等相关指标,参照上级税务机关发布的评估指标预警值,结合该地区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㈡ 国企税收比重下降能表明国企税负减轻了吗

5年以来,国有经济税收平均增长4.8%,外资经济为11.9%,民营经济为15.2%。
有学者据此认为,以上数据反映出民企税负更重了。报道中的评论原文称:“民营经济税收占比提升了7.1个百分点,意味着民营企业的税负更重了,尽管不排除民营经济税收增长较快的可能,但这也说明,其实更多的税负是落在了民企头上。”
民企税收比重上升说明民企税负更重,这个结论成立吗?由于民企的权威数据我们暂时难以获得,但我们不妨转而反证一下,如果按照上述逻辑,国企税负比重下降,就能表明国企税负“减轻”了吗?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该学着论证存在明显的逻辑错误。国有企业税收占比下降,还可能是国有经济规模变小造成的,并不一定意味着国企税负下降。国有企业与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是两个不同的统计概念。目前多数所谓iede国有企业实际上都是已经变成国有控股企业,纯粹的国有企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在缩小。报道的原文也说:”国有经济税收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广东加大了国有企业转制力度,更多以国有控股形式参与投资。“同理,民营经济税收占比提升了7.1个百分点,也无法证明民营企业税负更重了。
这个问题需要回到统计数据,深入研究。
从近期数据看,国企税收无论从量上(用在全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衡量),还是从质上(用国企税负来衡量),都没有显著变化。
笔者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计算,从国企税收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上看,近几年并无显著变化。用国有企业已缴税费占其营业收入的比重作为横量税负的指标,2008年税负为8.5%,2009年税负为8.6%,2010年税负为8.0%,今年前7个月税负为9.6%,基本维持在百分之八九左右。也就是说,国企税负同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从近十年来的数据看,国有企业税负一直相对稳定。用中国财政年检数据计算,2001年至2005年,全国国企平均税负分别8.8%、8.0%、7.9%、8.4%、8.3%,与近几年的税负水平大体一致,并没有出现显著变化。
从国企税收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看,近年来变化也不大。2008年至2011年,全国国有企业已缴税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29%、28.3%、29.4%、28.6%;今年前7个月,国有企业已缴税费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30.1%。可以看出,国有企业的税收规模大体上占全国财政收入近三成的水平。
从社会心里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税收与民营经济税收有一个重大区别。国有企业税收实际上受关注程度低,因为从社会普遍心里上看,国企税收实际上是”左兜挪右兜“的问题,不少人认为,国企的利润与国企的税收实际上都是国家的。对国企收多少税,对普通民众的直接感受影响很小。而民营经济的所有者是私人,对其征税多少,更受民众,特别是民营经济所有者关心。回想一下,在税收收入中占比更小的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受到的关注程度更大,也可以印证以上观点。
近10年来,虽然国企税负并没有显著变化,更没有显著减轻。但是由于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经济产生的税收更多,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更大,于是各种关于国企民企税收问题的争论随即火了起来。前面所说的那篇报道中,学者对民企税收问题的评论就是一例。
应该说,随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与其在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我国的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对国企税收的依赖度提高。这种税收结构的变化,使得税收给一般民众的感受更加直接,促使了纳税人意识的快速觉醒。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以及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必然要发生的现象,也是现代国家塑造和形成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近年来,关于税收问题的各种争论,若从税收的角度解读,多数原因大致如此。

㈢ 税收分析指标有哪些

税收分析主要是分析所得税税负率和增值税税负率。其他税种一般金额比较少。不影响投资及管理决策。

㈣ 宏观税收负担指标

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
所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在我国由于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单
纯用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并不能说明我国的宏观税负问题。根据统计政府所取得
的收入的口径不同,我国通常就有了三个不同口径的宏观税负衡量指标:

(1)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小口径的宏观税负。

(2)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中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财政收入”指纳入财政预算内管理的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国有资产收入 、变卖公产收入等)。

(3)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我们称之为大口径的宏观税负。这里的“政府收入”,不仅包括“财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向企业和个人收取的大量不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预算外收入,以及没有纳入预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等,即包括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在这三个指标中,大口径的指标最为真实、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负担水平。而中、小口径指标则更能说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财
政真正能够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在分析我国宏观税负水平时,需要将这三种不同口径的指标综合起来进行考察。

㈤ 税收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

税收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是地区发展状况的改变。税收弹性系数是指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经济税收是否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经济学理论,税收增长比例应该和经济增长比例大致相同,即当税收弹性系数为1的时候,是比较完美和协调的增长形势。但税收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经济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包括由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国民收入结构和分配结构的调整及变化,导致税源结构和税收收入质量的改变,税制改革及统计口径等原因,都会造成经济与税收增长不同步。1965-1990年期间,西方主要工业国家的税收弹性系数平均为1.4。经济学界一般认为,弹性系数在0.8-1.2为合理区间。合理的税收比例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但税收收入增长过缓,也会影响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税收征管手段不断增强,弹性系数在1.0-2.0期间均处于合理范围。

㈥ 什么是税收空转,各乡镇为了政绩,完成上级下达的税收指标而空转,如何操作

税收空转是措政府预征税款、实行完税奖励、无偿出借财政资金给应税单位缴税的做法。
在税收法制化的今天,“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不仅已成为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的重要原则,而且也已经上升为法律规范,成为《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明确条款。但是在税收计划管理制度下,依法治税在执行中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预征税款、完成税收任务奖励和无偿出借财政资金给应税单位缴税并存,不仅使财政应有的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目的的目标在某种程度上已被扭曲,而且严重背离了依法征税的法制轨道。

㈦ 为何税务局频频增加税收任务指标税收可以这样收取的吗

《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
第九条税务机关应当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税务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必须秉公执法、忠于职守、清正廉洁、礼貌待人、文明服务,尊重和保护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依法接受监督。
税务人员不得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不得滥用职权多征税款或者故意刁难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严格说,经济决定税收,税收任务下达指标的做法不够合理,目前税务系统多实行指导性计划,而非指令性计划。而频频增加税收任务指标的做法也是存在的,这也是与我国现存官员政绩考核体制的弊端息息相关的。

㈧ 下降的指标代表什么

是说你有五项指标低于正常值 红细胞低一般是贫血
血小板分布宽度低一些 没什么太大问题,血小板分布宽度就是一个测量血小板大小均一性的数值,就是显示血小板大小一致程度高不高的数值,稍微低一点没事

㈨ 税收负担的指标体系

税收负担是高还是低,是通过对比来说明。如果仅仅是一个纳税数量,而没有对比关系,则很难科学地进行税收负担高低的比较。因此,在税收征收额或缴纳额确定的情况下,宏观税社会的税收负担或某一纳税人的负担,指国家征集的税额与社会或纳税人产出总量或总经济规模的对比关系。正确选择反映全社会产出量或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作为对比的参照。对科学评价税收负担意义重大。指标的选择一是要有利于进行纵向历史比较和横向国际比较,二是取得资料容易,计算简便。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的指标
宏观税收负担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国家税收收入总额,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这实际上是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考核税收负担,从而可以综合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税收负担总体情况。
衡量宏观税收负担关键是选择一个社会总产出指标。如何核算社会总产出,国际上曾存在两种核算体系,一是前苏联的宏观统计体系即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 (MPS),一是联合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1993年后,全世界开始实行联合国的SNA核算体系。抛弃了社会总产值这一反映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目前衡量全社会经济活动总量比较通行,并可进行国际比较的指标,一是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是国民收入(NI)。因而衡量宏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也就主要有两个: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简称GDP税负率;国民收入税收负担率,简称NI税负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税收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收入税负率=税收总额/国民收入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下,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对于衡量税收水平具有较多的优越性。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来源地统计。在开放经济中,为避免双重征税,各国政府在征税时均优先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其税收基础即国内生产总值。而居民税收管辖权只适用于本国居民在外国投资或提供劳务所取得的所得,征税的多少一般取决于本国税率高于外国税率的幅度,在许多情况下为零。这使税收只与国内生产总值而非国民生产总值具有对应关系,以国内生产总值税负率衡量税收总水平相对而言更准确。国际经济组织对各国税收水平的衡量,主要使用国内生产总值税收负担率。
衡量微观税收负担状况的指标
微观税收负担是指纳税人实纳税额占其可支配产品的比重。且由于流转税存在税负转嫁问题,因此衡量微观税负比衡量宏观税负复杂。简单地把企业或个人缴纳的全部税收除以其毛收入总额,有时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其税收负担水平。
衡量企业和个人税负水平首先要考虑不转嫁税即直接税的负担情况。既然是不转嫁税,纳税人与负税人是一致的,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占其获得的收入的比重可以反映其直接税负担水平。直接税(主要是所得税和财产税)负担率,可用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
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企业或个人一定时期实纳的所得税和财产税/企业或个人一定时期获得的纯收入纯收入直接税负担率说明企业或个人拥有的纯收入中,有多大份额以直接税形式贡献于国家。这一指标可用于进行不同企业、不同个人税负轻重的对比;可用于说明同一微观经济主体不同历史时期的税负变化;还可用于说明法定或名义税负水平与纳税人实纳税款的差距,这一差距反映国家给予纳税人的各种税收优惠以及非法的税收漏洞。
除直接税负率指标外,通常还会用总产值(或毛收入)税负率、增加值税负率、净产值税负率作为参考性指标:
总产值(毛收入)税负率=企业(或个人)缴纳的各项税收/企业总产值(或个人毛收入)
增加值税负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企业增加值
净产值税负率=企业缴纳的各项税收/企业净产值
全部税负率指标只能作为衡量微观税负的参考性指标,纳税人到底负担多少间接税要看间接税转嫁或被转嫁的程度,这是不容易量化确定的。总产值、增加值、净产值全部税收负担率只是名义负担率而非实际负担率。但通过这一差异的分析,可以看出税负在各行业、企业的分布状况,了解税负的公平程度以及税收政策的实施状态,为税制进一步完善提供决策依据。

㈩ 为什么经济指标上升而环境指标下降

很多地方过分的追求经济上指标,上马工业项目,上经济开发区,上工厂,有些甚至是高污染的.某种程度上经济上去了,当然环境就会下来.所以这两种情况在有些时候是相对立的.这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可以和谐发展的.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提昌和谐发展,在不以环境污染为代价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个长期工作,在一个社会的发展初期经济是重要的.

阅读全文

与税收指标下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基金下折后如何计算盈亏 浏览:135
商品黄金价格指数 浏览:416
方圆基金私募 浏览:854
爱米理财网 浏览:806
属相与股票 浏览:316
不会数学的人能投资股票吗 浏览:371
云南旅游外汇收入 浏览:218
上海国鸣投资 浏览:491
美国猪肉期货为啥跌停 浏览:409
天满指数属于什么投资 浏览:323
外汇剃头皮ea 浏览:342
人民币可以在外汇市场 浏览:502
各银行信用贷款利率 浏览:249
富达投资网址 浏览:259
信托产品中融 浏览:501
股票卖出时是时时价格么 浏览:207
建信新型战略产业发展基金 浏览:690
投资十万股票 浏览:601
桂林银行贷款产品 浏览:129
支付宝股票型基金是什么 浏览: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