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外匯騙子公司怎麼判斷
1.零手續費跨境匯款
因為是代理境外的外匯經紀公司,所以都需要在境外開戶,這就涉及了將資金轉到境外專用交易賬戶。大家都知道從銀行向境外匯款手續煩瑣,而且費用不低。如果開戶的代理公司承諾以後的資金往來不收手續費,那麼大家就要小心了。代理商雖然可以有一些優惠措施,例如首次匯款免費,這有可能,但是如果承諾終生免費,那麼肯定有貓膩。而且我們往境外匯款都是英文名字,如果代理公司讓你往一個中文賬戶上匯款,則是騙子無疑。因為境外賬號與境內銀聯開頭數字不一樣,銀聯的號碼都是622開頭的,所以如果是這類賬號,那更可以肯定這是個騙子,而且還是一個不高明的騙子,至少得用個萬事達或者VISA卡才能騙得過一般人嘛。
2.承諾返點
有些代理公司為了吸引客戶開戶,經常搞一些營銷活動,一般的都是諸如開戶贈現金,或者承諾返點,每完成一定量的交易會給投資者一定的返還手續費之類的。這種活動確實有,但是經紀公司的錢也不是白來的,不會平白無故贈現金;返還手續費可以有,但是如果比例過高,大家也要小心了。現在的騙子公司都是利用人們貪小便宜的心理,騙取大量資金轉到指定賬戶,然後卷錢走人。這種案例很常見,而且公安機關也不好追查。有些公司甚至讓客戶帶著錢去他們公司,很可能會發生明搶的犯罪行為。所以大家一定要在開戶之前打聽好公司的口碑,先去看看再說。同時,很多正規的代理公司也因為這種情況而煩惱不已,開戶前往往要先跟客戶證明自己不是騙子,所以他們的生意也不太好做。但畢竟邪不壓正,好的代理公司都是靠投資者的口口相傳的。
3.注意細節
有些騙子公司並不專業,只要是略有常識的人都能識破,比如既然代理關系就要有個證明吧。有些證明做得很唬人,我們需要看看它的圖章是不是真的,是不是電腦製作的。因為我國規定不允許開辦這項業務,所以開辦公司也大多頂著其他金融服務的名義,這些都是有情可原的,但是如果連個營業執照都沒有,那就是騙子無疑了,而且絕對不能相信復印件。另外,一些騙子公司的老闆會親自上陣,我們可以通過他的舉止言行、穿著打扮看出他是不是個騙子,當然這需要大家的眼力。比如,一個老闆用著山寨手機,跟一個客戶胡吹八擂半天,你就可以基本判斷他是個騙子。尤其是那種一堆人圍著一個客戶七嘴八舌,而且處處恭維的,大家更要小心,因為有些時候真的就是幾十個人在騙一個人。
Ⅱ 對於今日大盤的反彈有何高見
朋友 奉勸一句,不要看明天,現在就是中期反彈,目標是4800附近,時間周期是3~5個月,80%的股票都有30%以上的反彈空間.把握機會,祝朋友好運!
希望採納
Ⅲ 如何看透上市公司造假
1、利用企業之間的關聯交易,提高經營業績,粉飾財務報告。一般而言,國內的上市公司大多屬集團型企業,無論是從公司結構、組織形式、還是經營涉足范圍、各個運作環節等,大多處於一種復合形的多元架構。其向公眾披露的合並會計報表數據范圍涵蓋了母公司、子公司、各類合營公司、聯營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響等各類企業的經濟活動情況。關聯企業均為獨立法人,各自獨立核算,但關聯企業之間往往在整個集團內又相互配套,甚至互為商業購銷客戶,這些在理論上為上市公司通過內部交易調節合並數據提供了一個平台。在1997年《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發布之前,由於對關聯方交易缺乏約束,有相當一部分上市公司,利用內部關聯企業的關系或與控股股東的關聯企業關系,通過採取諸如買賣商品、轉移價格、轉讓其他資產、提供勞務、代理、租賃、提供資金、轉移項目、簽署各種協議、合約等五花八門的方式,以調節收入、利潤數字為目標,尋找各種合乎邏輯的借口,在關聯企業之間進行非實質性轉移交易,粉飾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編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美麗謊言。《企業會計准則—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的披露》自1997年1月1日起實施以後,對關聯方交易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但由於上市公司關聯方關系錯綜復雜,如果上市公司或其控制的大股東故意向中介監督機構隱瞞關系和關聯方的交易,加之中介機構的審計不深入,過於相信上市公司的一面之詞,利用關聯方交易粉飾財務報告的情況就難以杜絕。
2、通過「泡沫重組」,或突擊進行資產轉讓等方式,追求一種華而不實的短期逐利行為。每到年底,各家「T」類或准「T」類公司為避免停市摘牌厄運,挖空心思,利用各種形式的重組和資產轉讓、股權轉讓等「一錘子買賣生意」方式調節報表,扭虧為盈,涉險過關。據全景網統計,1999-2000年間至少有4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60起債務重組和資產股權轉讓,涉及金額80億元,其中正是有一些企圖利用債務重組和資產轉讓的「魔方」來一個蛇頭虎尾,2001年中報顯示老「PT」企業全線扭虧,是否是一種巧合,筆者對此存在質疑。還有一些本來有較好業績的企業,為了給人以高成長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縱二級市場價格等),「大幅」增長利潤。實際上,這種通過債務重組和轉讓資產等方式所獲得的非經常性收益並不是總能得到,由於主營業務沒有實際成長,這些企業在業績大幅提升一兩年後,往往又出現業績大幅縮水的情況,投資者則因為只看重企業表面收益的增長而投資失敗。
3、賬面資產與資產本身的實際價值背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虛擬資產大量滲透。
仔細閱讀2001年以前的上市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報告,我們不難看出,在資產負債表中,列入上市公司資產類項目的待處理財產損溢、待攤費用、長期待攤費用等較直觀的虛資產部分在許多公司中佔有較大的數額,有的公司高達千萬余元,在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以往年度不穩健的會計政策造成的後果,同時也是未來必須用盈利來消化的包袱。這還不算,另外還有一部分只有上市公司本身清楚的東西,即應收賬項中有多少收不回的壞賬?存貨中有多少滯銷、貶值、甚至報廢的部分?固定資產中到底有多少與現實公允價值背離較遠的部分,有多少已經不能再給企業帶來可預見的經濟效益但仍反映在賬表上的固定資產,還有無形資產部分等等,實際上往往只有在企業最終清算時虛實差別才充分顯現出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企業一遇到清算清盤時、重組時、改制時就會出現「大窟窿」的原因。當然,新的《企業會計制度》在某種程度上正在通過充分計提各項減值准備解決這些問題,但是相信有相當多的企業由於歷史、重組、置換、計提、設備更新、技術發展等諸多原因存在著資產嚴重脫離其實際價值甚至虛擬資產的情況。
4、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開或隱形佔用其配股資金,風險揭示不明。
由於上市公司改制不徹底,加之監管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控股股東一股獨大,在某種程度上左右著上市公司的經營行為,上市公司成為大股東的提款機就不足為怪了。實際上,大股東擠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資金可以說佔了很大的層面,只不過是佔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罷了。在二級市場的收購戰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轉讓及各種重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專沖著想通過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級市場的便利籌資條件進行「圈錢」的圖謀行為。在擠占挪用的形式上,有直接的形式如通過內部融資、借貸,也有隱形的方式如通過內部銀行結算佔用等等形式,上市公司在披露時往往是迴避或含糊其辭。實際上,控股股東擠占挪用的資金往往因為投資失策或變成其他非貨幣性資產而不能按期歸還或歸還時大打折扣,可謂「借錢容易還錢難」,往往形成上市公司的一筆長期應收賬項,時間一長,存在著極大的風險。
5、大肆公開造假,人為編造原始憑證,出具極具欺騙性的財務會計報告。
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國證券市場時有發生,從較早的「瓊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銀廣夏」事件,使人們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越來越產生懷疑,從而引起「會計信息危機」。一般情況下,純粹弄虛作假、故意編造原始憑證和虛假商業合同等的情況在上市公司中占極少數,但筆者認為這是會計信息造假最惡劣的一種,因為它不同於利用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和會計規則的伸縮性在有限的范圍內調節財務數據。譬如少提各項減值准備以求虛增利潤等的公然造假完全就是一種欺詐行為。他們通過編造不實的購銷、代理等各種合同或協議,以及相配套的可以反映增加收入和利潤的原始交割單證,按照其設定的收入和利潤數字,從主觀意志出發,在具體構成經濟事項的表象上蒙騙執業不夠嚴謹的中介審計機構和投資者,採取此種造假行為的上市公司在其幕後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動機。如與二級市場黑庄勾結操縱股價、惡意圈錢、免於摘牌而孤注一擲等等。
6、或有事項特別是預計負債方面揭示不明確、不完整或迴避揭示。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的經濟現象已越來越多地存在於企業的經營活動中,並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產生較大的影響。一般常見的或有事項有:商業票據背書轉讓或貼現、未決仲裁或訴訟、債務擔保、產品質量擔保等等。可以說目前從普遍意義上講,上市公司絕大部分在或有事項上的相關信息披露上是不明確、不完整甚至有些採取迴避的態度,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為人們對或有事項這一特定經濟現象認識不深,事前估計不足,認為在或有事項可能發生但沒有實際發生前沒有必要加以確認記錄;另一方面由於歷史等諸多因素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健全等,具體會計信息披露人員對本可以反映的或有事項無法確認和記錄,如公司出現擔保業務後不反映也不主動向中介機構提示,外界考證起來比較困難,甚至還有個別少數領導簽字蓋章擔保後,企業本身的財務人員都不知情,更談不上披露。但一旦或有事項實際發生,公司面臨承擔責任時,一般數額往往較大,致使廣大投資者有一種被愚弄欺騙的感覺。
Ⅳ 完善跨境交易與跨境監管協作制度是怎麼回事
3月29日至30日,證監會會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承辦國際統一私法協會(UNIDROIT)新興市場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暨金融法研討會。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指出,中國股票市場實行「直接持有」制度,這一透明持有體系是 中國資本 市場的一大特色,是實施「看穿式」市場監管和有效保護投資者權益的重要基礎,在保障市場公開透明、落實「三公」原則方面具有獨特的制度優勢。
會議主題為「強化並確保當前與未來持有體系的法律確定性」。會議圍繞證券持有體系的最新實踐和相關法律問題進行了廣泛討論,並探討了如何及時應對金融科技的迅猛發展,增強證券持有體系的法律確定性,以切實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Ⅳ 今天股市大漲4%,地產漲停是什麼意思
那天是因為降准,即將降息每個月房貸的錢減少了,所以地產股才會帶動大盤集體大漲。
Ⅵ 大盤跌破3000,股市進入大熊了嗎
3300是牛熊的轉折點。擊穿3000點後引發了一波抄底資金來抄底,但是從大資金統計系統統計,機構資金仍然是處於凈流出狀態,雖然今天短時間內買盤處於優勢狀態,但是不要忘了3300~3400點時多方曾經佔了絕對的短期優勢,最後的結果還是以主力借假利好消息拉高出貨了,這符合主力的出貨特徵。後市的轉折點還是我多次提及的大盤20日均線,如果這次能夠順利收復20日均線並站穩走高,那是所有人都期望的,繼續持倉觀望。但是如果再次沖擊該點位失敗,請參考前幾次的走勢,逢高出局。 比較激進的投資者只要還在下降通道中就要保持連續大跌買入,逢反彈大漲賣出的策略,而小漲小跌都不入。持幣為主。 因為新規是假利好,話中有話,所以看穿了實質的主力資金仍然繼續"拉高"出貨。 如果後市主力資金繼續拉高出貨,後市破2800隻是時間問題! 20號晚間政監會突然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姚剛副主席發布對《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轉讓指導意見》,對倍受市場關注的股改限售股解禁進行規范。而北京邦和財富研究所所長韓志國的觀點基本上把該意見的作用概括出來了,該意見只能帶來短期的反彈而不是轉,因為這意見有兩大缺陷,1、若想一個月拋售0.99%解禁股,就可以規避這個限制,而一個月0.99%一年就是11.88%,遠遠超過了之前的5%限制。2、如果股東找人在大宗市場接,然後馬上去A股市場,就可以迴避這個指導意見了。所以這樣的規定是中長期大利空。而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在該公司的年報和半年報公告前30日內不得轉讓解除限售股存量股份的意見表面上好象是限制其轉讓,其實是掩護大小非,在年報和半年報前30日如果大小非減持會被記入報表,使大小非的減倉行動暴露,而在年報出來後到半年報之間有個1季度報,也就是說有3個月的時間無法通過報表監督大小非的解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小非的減倉起到了掩護作用。 而短線主力資金會藉助該建議繼續拉高出貨,會有個反彈。投資者可以根據反彈的力度選擇逢高減倉的點位,大盤反彈乏力的時候就是出局的時候。 根據資金進出統計系統的統計,上周主力資金繼續有比較大幅度的凈流出,這周主力得到了意見的幫助可能會有再次拉高出貨的動作,如果無法在短時間內收復3300點的牛熊分界點,股市就仍然可以默認是熊市了。現在介入風險很大。 而這波反彈主力繼續出貨後,後市仍然不容樂觀,由於《意見》只是隔牆搔癢,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後市反彈結束大盤可能繼續探底。看低2500~2800。 底是跌出來的不是預測出來的,一味的認為跌了50%就不會再跌的想法是很不理智的,在信心接近崩潰的情況下,每次小反彈否會引來更大的止損盤(包括機構),將反彈行情葬送掉,這是一種趨勢,在資金量足以托起股市前,在信心有所恢復前的一切抄底行為都是瘋狂的,冒著巨大的風險,逆趨勢而動冒的風險比順趨勢而動的風險不止大一點點。要根據現在具體的情況來分析後市可能出現的行情趨勢。在主力資金都在恐慌止損的時候,散戶期望抄到底是很不現實的,底是主力抄出來的,不是散戶抄出來的,在大盤見底前暫時不建議朋友介入股市,安全第一。全倉的朋友建議逢反彈降低倉位至1/2騰點資金出來才有主動權,倉位本來就輕的股友(低於1/3)可以持股觀望,空倉者暫時持幣觀望,等待主力大規模介入真正的底部形成時介入更安全。 市場之前股評和媒體鼓勵散戶勇敢抄底傳的沸沸揚揚的基金專戶大規模抄底的傳言再次破滅,根據易方達基金總裁肖堅表示,特定客戶資產管理以追求絕對安全回報為主,面對現在復雜的市場環境,控制風險,把握投資時機和投資節奏尤其重要。言下之意是現在的市場風險是專戶資金無法接受的,暫時不會大規模介入市場。這對股市來說也算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吧。 而政府將地產業提前徵收的所得稅從一年一交變為一季度一交,再次加大了地產公司的資金壓力,在現在本來就緊張的資金壓力面前,這對地產公司將產生不確定的影響,規模較大的地產公司可能不會受太大影響,比如說萬科,但是2、3線的小地產公司後市盈狀況不容樂觀。主力資金先知先覺提前從該板塊撤退,確實顯示出信息的優勢。 但是在弱勢狀態下一個小小的負面消息可能因為恐慌的心理被數倍放大,請想抄底的散戶資金謹慎抄底,在大資金都在謹慎的情況下,散戶更要保持一份警惕心。 底部是跌出來的不是預測出來的。 3300基本上就是牛熊的標志,守住了還有希望,守不住短時間收不回來繼續加速下跌,主力仍然不進場,行情就算結束了。今天雖然抄底資金使股指快速反彈,上午量能仍然較低資金參與熱情很低,收盤時繼續以恐慌的心態進行殺跌,如果後兩個交易日主力仍然處於觀望狀態不大規模介入,無法帶巨量突破,大盤仍然將繼續探低2800~3000這個區域,請各位朋友控制倉位,反彈就是減倉的機會,後市如果能夠出現量能連續直線放大的情況可以暫時持有(有點難度)。 導致主力之前大量出貨真正的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和巨額惡意增發,主力資金很難接得下來,為了防止替解禁資金站崗只有選擇在他們出來前出局,這兩個實質性的問題不解決,主力的心頭之患就沒有落下,反彈就應該以反彈的心態對待。之前媒體和股評散發出來的消息是機構已經在大規模建倉呼籲散戶抄底,但是最新的大智慧資金變化提示信息顯示,連續的反彈以來,機構的持倉比例不僅沒有增加,仍然在繼續降低倉位,而抄底的散戶數量卻在繼續增加,也就是說現在的行情是主力通過穩定大盤股的方式,造成種市場要反轉的假象,吸引散戶去接主力拋售的籌碼。請引起散戶的謹慎對待。 而市場出現了兩條信息給場外資金帶來了股市反彈的一線希望的信息, 一是傳言證監會向券商發密令維護市場穩定 密令摘要: 1、密切關注市場變化,建立健全的應急機制(該消息不具備短期可行性,健全的機制不是一次大跌就能形成的,時間周期太長遠,遠水解不了近火) 2、深入開展投資者教育,為投資者提供更多更好的的專業服務(作為風險教育市場已經使投資者感受到了,這不會帶來投資信心的恢復,提供專業服務這條非常空洞,純粹敷衍,例行公事性的語言) 3、採取有力措施確保信息技術系統安全(這本來就是券商該為投資者提供的最基本的條件) 4、加強辦公、營業場所的安全保衛工作,切實防止各類突發時間的發生(無非是防止被深套的投資者在信心崩潰後用非理性的方式發泄出來,個人不認為這會使股市大漲,八稈子打不到,純粹是防範投資者) 5、妥善處理信訪投訴事項,切實維護社會穩定(這也只是給投資者失望情緒一個發泄的途徑,同樣是避免投資在無法發泄不滿的情況下,有過激行為發生) 這所謂的密令雖然一直在提維護市場穩定,不過沒有一條真正能對現在股市有刺激作用的利好消息,就是純粹的應付投資者不滿情緒的一系列措施而已,基本可以忽略其對股市的正面影響。 二、國資委:建議「大小非」不減持,且發言:「我們有承諾,對國有股減持別擔心」 1、加強國有股動態監管(不管是防止出現違規操作、內幕交易、利益輸送等不法行為的發生還是加強對國有股轉讓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動態監視,跟本不改變國家對大小非政策的總思路,只要不違規就可以正常套現,不具備任何意思,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2、揭制盲目炒作重組題材(不爭對現在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大小非問題) 3、國資委建議「大小非」不減持(由於是建議不具備強制性措施,也不會影響大小非在弱市狀態下的套現意願,等於沒說) 4、「我們有承諾,對國有股減持別擔心」(溫總理也曾經當著記者的面表示政府會關注股市的,不過沒有實質性的政策,只是口頭承諾,股市之後繼續加速下跌,關鍵是這句話又在敷衍散戶,既然有承諾,那承諾是什麼,我們投資者不知道!) 由於以上的所謂利好消息暫時引起了政府可能幹預市場的期望,暫時穩定了人心,但是由於全是些無關痛癢的消息,不會對大小非減持產生實質的阻止作用,主力仍然沒有達到目的地,所以後市如果政府真正干預市場的措施落空有再次引起恐慌性拋盤的可能,請注意防止再次出現大跌的風險。 現在要順勢而為了,不做死多頭,也不做死空頭,做個滑頭就行了。 上純屬個人觀點請謹慎採納。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