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基金投資 > 經濟與投資研究

經濟與投資研究

發布時間:2021-07-24 04:33:40

① 經濟學中投資的定義是什麼

投資指的是特定經濟主體為了在未來可預見的時期內獲得收益或是資金增值,在一定時期內向一定領域投放足夠數額的資金或實物的貨幣等價物的經濟行為。

可分為實物投資、資本投資和證券投資等。前者是以貨幣投入企業,通過生產經營活動取得一定利潤,後者是以貨幣購買企業發行的股票和公司債券,間接參與企業的利潤分配。投資是創新創業項目孵化的一種形式,是對項目產業化綜合體進行資本助推發展的經濟活動。

(1)經濟與投資研究擴展閱讀:

在理論經濟學方面,投資是指購買(和因此生產)資本貨物——不會被消耗掉而反倒是被使用在未來生產的物品。實例包括了修造鐵路,或工廠,清潔土地,或讓自己讀大學。嚴格地講,在公式GDP=C+I+G+NX里投資也是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部分。在那方面來說投資的功能被劃分成非居住性投資(譬如工廠、機械等)和居住性投資(新房)。

② 金融學和投資學有什麼區別

金融學和投資學有3點不同:

一、兩者的實質不同:

1、金融學的實質:金融學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應用經濟學科,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

2、投資學的實質:投資學研究對象包括證券投資與產業投資,以投資決策為核心,將經濟變數分析與經濟機制分析、微觀分析與宏觀分析、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

二、兩者的培養目標不同:

1、金融學的培養目標:金融學專業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2、投資學的培養目標:投資學要求學生有扎實的投資學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具有較寬的專業知識面,掌握財經、法律、管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具備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及外國語言閱讀交流的基本能力。

熟悉國家有關投資的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內外本學科的理論前沿和發展動態,具有處理固定資產投資、金融資產投資;國際投資、政府投資、企業投資、宏觀投資調控等方面業務技能,能在各類企業、經濟組織、國家機關以及教學、科研機構從事相關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三、兩者的主幹課程不同:

1、金融學的主幹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財政學、國際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管理、證券投資學、保險學、商業銀行業務管理、中央銀行業務、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2、投資學的主幹課程:政治經濟學、西方經濟學、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財政學、會計學、投資學、國際投資、跨國公司經營與案例分析、公共投資學、創業投資、投資項目評估;

證券投資學、投資基金管理、投資銀行學、公司投資與案例分析、項目融資、投資估算、投資項目管理、房地產金融、家庭投資理財、投資管理信息系統,以及實訓課程模擬投資運作等。

③ 投資經濟學的研究內容

投資經濟學的內容由其研究對象所確定,研究對象——投資領域的經濟關系和投資運動規律以及其他經濟規律在投資領域的表現形式。研究內容主要有:
①投資增長與經濟增長、社會發展的一般運動規律;
②投資資金的性質、形成與資金籌集的一般原理與運動規律:
⑧投資資金的分配原理及其規律,包括投資分配規模、分配結構、年度投資與在建總投資等分配原則和固有規律;
④投資資金在使用過程中的控制和管理規律,包括投資的微觀決策、項目管理、管理體制等;
⑤投資資金的回收規律。

④ 投資與經濟增長有哪些相關研究

經濟增長是宏觀經濟的主要 目標之一 , 但 如何 實現增長 . 人 「 九五 」 時期的西部大開發戰略 , 再 到「 十五 」 時 期 的 東 北 老 工 業 基 們的認 識並不一致。有人強調 勞動力 因素 , 也有人 重視 資本形成或 地振興 、 中部崛起等 , 基本上符合這一基礎理論。 投 資, 還有人認 為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有決定作用。因此 , 分析投 ( 3 ) 工 業 化 和城 鎮 化 帶動 了投 資 的較 快增 長 。 國 際經 驗 表 明 , 資 與 經 濟增 長 的 關 系, 探 討 實現 經 濟 增 長 所 需要 的 條件 和 政 策 , 不 各 國工 業 化進 程 中經 濟 結 構 的共 同演 變 規 律 之 一 是 投 資 率 不 斷 提 僅具有理論價值 , 而且具有 實踐意義。

⑤ 微信 經濟與投資研究 什麼背景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發展經濟學是二十世紀40年代後期,在西方國家逐步形成的一門綜合性經濟學分支學科,它以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為主要研究對象。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亞、非、拉美三洲廣大地區的殖民地和附屬國紛紛走向獨立,經濟上各自選擇不同的道路和方式謀求發展,世界上出現了眾多的發展中國家。於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出現了對發展問題較有研究的經濟學家,發達國家也有一些激進經濟學家試圖去解釋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問題,這就產生了發展經濟學。

在二十世紀40年代末期至60年代,發展經濟學主要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強調工業化的重要性。

強調資本積累的重要性的經濟學家有劉易斯、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羅斯托等人。 強調資本積累的理論,從兩方面發展。

一方面,切納里等逐漸認識到,障礙經濟增長和發展的不只是投資規模的大小,還有必須用來購買進口的原料、中間產品和機器設備的外匯儲備的多少。他們提出了兩缺口模式,即國內儲備的不足需用國外資本的流入來填補。

另一方面,舒爾茨等人從智力開發作用的分析,認為促進經濟發展的並非只是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的重要性必須受到足夠的重視。

強調計劃化的重要性的發展經濟學家,有伯根、劉易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切納里等人,這種看法產生的原因是:單純的市場作用已不能適應經濟發展所必需的結構變化;社會主義國家計劃經濟的成就給與了人們深刻的印象;先進的計算程序和高速的電子計算機的出現 ,使比較復雜的模式的建立和計算成為可能。

切納里等認為發展中國家的市場價格往往不能反映出真正的稀缺價值,主張使用「會計價格」或「影子價格」去校正市場價格對稀缺程度的偏離。他們還從社會邊際生產率的觀點出發,在最優化的一般均衡體系中去研究計劃和資源配置問題,在一些特定的假設上建立起模式,在數學的意義上求出完美的解答。以後這種模式又向動態規劃、非線性的方向發展。但正如從事這方面研究的發展經濟學家泰勒等人自己承認的那樣,模式的實用性是有限的。

納克斯、羅森斯坦·羅丹和劉易斯等人也非常強調工業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普雷維希和拉美經濟委員會的其他成員也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工業化;哈伯勒和克爾恩克羅斯等人還依據古典學派和新古典學派的靜態比較利益理論,從動態觀點分析了國際知識傳播和資本流動問題,得到了國際貿易有益於發展中國家的結論。

但是,許多發展中國家還是採取了進口替代的工業化的戰略。這種戰略的理論根據是傳統的保護幼年工業論、普雷維希的貿易條件惡化論和「中心」剝削「外圍」論,以及由繆達爾進一步強調的國際結構具有不平等性質的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以後,發展經濟學開始更多地採用了新古典學派理論的觀點和方法;更多地採用了經驗分析的方法;較全面地注意到影響發展的各種因素;進一步研究了增長和發展的目標。

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斯特里頓等提出,應當以保證基本需要,而不以國民收入最大化為增長和發展的目標。即在增長過程中,要注意改進衛生、營養和教育等條件,以直接對人力資源產生積極作用。不應當有過多的、不恰當的結構和技術變革以及資本支出,要注意採用減少消費和改進現有技術 等比較簡易的方法去提高生產率。這種看法稱為「基本需要論」。

由於發展中國家早期快速增長後出現了不少問題,發展經濟學家們開始感到,用統一的理論和政策建議去指導各個發展中國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當的。應當根據各個國家的特定的歷史和社會背景,作具體的分析,提出切合實際的政策建議。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如赫希曼把這種統一理論逐漸失去作用的情況,叫做「發展經濟學的發展停滯」。

發展經濟學的主流是新古典學派,其依據的基本思想是傳統庸俗經濟學,和以馬歇爾為代表的新古典學派的思想。他們認為發展是漸進的、連續的、累積的過程,這種過程是通過邊際調節來實現的;發展是和諧的、平穩的過程,是以自動的均衡機制為基礎的; 繼續發展是可能的,其前景是令人樂觀的。

總之,經濟發展被認為是一個無沖突、無飛躍、無質變的過程,它所要求的僅止於創造適當的刺激、完善市場的機制和起動會自行運轉的增長機器而已。

新古典學派這種發展觀點,顯然不符合發展中國家的客觀實際。事實上,市場機制起不了合理調節的作用,經濟增長的利益並不能普及人群,貧困。失業、社會矛盾、資源不能充分利用等現象在一些發展中國家有增無已。除了前述對發展的基本看法外,發展經濟學也承襲了新古典學派的研究方法,並有意或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的質的規定性。

在國際經濟舊秩序之下,發展中國家在和發達國家的經濟關系中處於不平等的、脆弱的地位,從而在貿易條件。商品出口、跨國公司投資各方面都遭遇著田難並蒙受損失。但一些發展經濟學家卻往往從發達國家的角度去解釋和辯護,從而模糊了是非界限。

盡管發展經濟學有上述的庸俗觀點,但也有一些有益的成份。它所分析研究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經驗和教訓,其本身是有參考價值的。發展經濟理論中對一些局部的、具體的問題的分析,並非都是謬誤。發展經濟學對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各個側面如人口、工業、農業、貿易、財政。金融以及教育等等,作了相當細致的研究,得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論點。

盡管新古典學派是發展經濟學的正統,但西方經濟學界還是有人能以動態的觀點,從互相聯系的因果關系中去研究經濟發展問題,提出了比較切合實際的主張。

在發展經濟學的文獻中,還可以看到激進學派的理論。激進學派是作為主流派的對立面而出現的,在有關經濟發展的許多重要問題上,持有與新占典學派完全不同的觀點。例如,關於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性質和根源,激進學派就提出了比較中肯的意見。

⑥ 經濟學,金融學,投資學有什麼區別

1、性質不同

經濟學是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規律即價值的創造、轉化、實現的規律——經濟發展規律的理論,分為政治經濟學與科學經濟學兩大類型。

金融學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本專業培養具有金融學理論知識及專業技能的專門人才。

投資學研究如何把個人、機構的有限資源分配到諸如股票、國債、不動產等(金融)資產上,以獲得合理的現金流量和風險/收益率。其核心就是以效用最大化准則為指導,獲得個人財富配置的最優均衡解。

2、研究不同

投資學就是對投資進行系統研究,從而更科學地進行投資活動。投資學主要包括證券投資、國際投資、企業投資等幾個研究領域。

在金融理論方面主要研究課題有:貨幣的本質、職能及其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信用的形式、銀行的職能以及它們在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利息的性質和作用;在現代銀行信用基礎上組織起來的貨幣流通的特點和規律;通過貨幣對經濟生活進行宏觀控制的理論等等。

投資學專業旨在培養具備當代世界政治、經濟視野,了解中國投資政策,能夠在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投資公司、投資咨詢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及信託公司等金融機構從事投資管理、投資咨詢工作的高素質的投資專門人才。

3、方向不同

投資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到證券、信託投資公司和投資銀行從事證券投資,如投資公司、上市公司、證券公司、信託公司、風險投資公司、商業銀行、保險公司等。

金融行業監管部門、各類銀行、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信託/基金機構、資產管理公司、上市公司證券部、高校或研究所等各類金融機構從事金融行業工作或教學科研等。

金融學研究生畢業後可進入銀行、證券、信託等金融類機構工作,收入相當可觀。

⑦ 經濟與投資研究公眾號被封

真心建議不妨考慮這樣一個沒有風險、沒有加盟費、沒有壓力、合法、倍增、產品質量高、產品價格還便宜、銷售額消費額永遠積累、產品還越來越便宜、不傷人不傷己、不愁人脈、永發展的生意。可交流

⑧ 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投資、出口、內需,由此投資可以帶動經濟增長!尤其在中國前三十年,投資是帶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出口是近十年來的重要引擎。有數據顯示在前二十年,我們投資1塊可以帶動3塊的GDP增長,而現在10元投資也許只能帶動3塊的增長(具體數據不詳,請網路)。
你可以參看一些論文或者書籍。

近十年中國居民投資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分析:http://fass.net.cn/fassNews/fass_readnews.asp?NewsID=2578
書籍:《資本形成、投資效率與中國的經濟增長:實證研究》/張軍

⑨ 如何對投資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

一、學習在先期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的實踐中產生和發展的現代經濟學,對我們而言無異於免費午餐人類的很多認識都是後發的,是在經歷了以後的認識。我們是後發展國家,不僅在經濟發展上具有後發優勢,而且在經濟學的學習方面同樣具有後發優勢。先期發展的市場經濟國家其發展過程有最初的探索、有波瀾壯闊的發展,有順利、有曲折、有成功、有失敗、有經驗、有教訓。作為記錄、反映、歸納、總結、前瞻的現代經濟學雖抽象而栩栩如生,雖具理論特質卻彰顯著實踐的精髓。先期發展的經濟實踐基礎上誕生和發展的現代經濟學,像數理化等自然科學的成就一樣,是人類共同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光照人類的。當我們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里不僅了解到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的一般規律,而且了解到市場經濟運行的相關規律的時候;當我們從亞當·斯密的《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中感受到了市場經濟的魅力和必然性的時候;當我們從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理解了宏觀調控的時候;當我們從馬歇爾的《經濟學原理》中把握了微觀經濟運行和個人決策的基本原理的時候;當我們從貝克爾的《人類行為的經濟分析》中明白了經濟學是理解人生的藝術的時候;當我們從新制度經濟學中了解了制度變革的一般規律的時候,我們感到了經濟學內容的博大、精深、豐富、飽滿、枝繁葉茂和生命力,今天的經濟學已經成為了經濟學帝國。基於此,我們也感覺到了在學習經濟學方面的後發優勢。我們可以學習,可以借鑒,可以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自己的經濟學,我們不必所有的事情都從頭走一遍。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深刻地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我們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學習經濟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現實走向——市場經濟不僅有特殊性,而且有共同性。學習在自然經濟基礎上不可能產生的,對於我們又十分重要的現代經濟學,無異於免費午餐。面對著發展中的經驗,特別是教訓,我們更應當充分認識到學習經濟學的迫切和重要。二、經濟學的研究幫助人類選擇了市場經濟,學習經濟學有利於理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從大的方面、社會方面而言,經濟學在比較中選擇了市場經濟。現在看來,市場經濟確實如亞當·斯密所言,可以富其國而裕其民。三次偉大的工業革命都發生在市場經濟國家。凡發達國家都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無一例外的都是市場經濟發達的地區。選擇市場經濟必須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作用,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之所以要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因為實踐證明,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效用最大,原因在於:其一,各種資源的所有者都會在給定的條件下把資源配置到最有效率的地方去,從而使總體資源配置的效率最大。其二,資源配置是通過交易和競爭的方式完成的,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各種資源的潛能。其三,市場配置資源的信息是橫向傳遞的,內容真實,傳遞速度快,社會組織成本小。在行政力量主導的情況下信息是縱向傳遞的,不僅失真,而且有時滯。其四,市場經濟下配置資源的主體是企業家,企業家精神使他們最清楚應當如何配置資源。政府需要做的,只是在最少,從而也可能最佳的職能范圍內高效地發揮作用。市場和政府各自在自己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更好地發揮作用,二者的有機組合可以實現體制效率的最大。當然,「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如何組合取決於一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和當時面對的任務。「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都要在給定的條件下發揮好作用。三、經濟學揭示了規律的特質,告誡我們經濟發展必須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如果說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經濟發展首當其沖的條件是選擇了什麼樣的經濟體制,那麼,幾乎和這個條件並列的就是是否遵循了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表明,什麼時候人們遵循了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包括人們自己也沒有意識到的、在不知不覺中的遵循,經濟就健康發展,人與自然就和諧相處。人的總福利,即經濟福利、社會福利和自然界賦予的福利就會最大。而任何有意無意地對規律的不敬和違背,都會毫無例外、或遲或早地遭到規律的懲罰,並最終由人民群眾承受懲罰的後果。由於計劃經濟下「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的思維方式,人們在無知和不斷誇大自我能力的情況下,喪失了起碼的規律意識,不斷違背經濟規律,最終由於計劃經濟體制的低效和貧窮而淘汰了計劃經濟體制本身。而不計自然成本,片面追求GDP,一些地方政府血拚GDP的做法則違背了自然規律,嚴重的污染造成了對人們健康的影響就是對違背自然規律的懲罰。人們在心靈深處對規律必須有最高的敬畏,在實踐中必須有規律意識和自覺地遵循規律。經濟學揭示了規律的特質。規律深藏在現象的背後,在無數偶然中展示著必然,在無序中潛藏著有序。所謂的價值規律的「自發」作用,可謂一語中的。人們即使限制了「自發」在某一方面、某一時空的表現,「自發」還會從另外的角度、另外的時空表現出來,這就是通常所講的遭到了規律的懲罰。經濟學中的發展經濟學的研究告誡人們,發展必須遵循自然規律。1972年,羅馬俱樂部的報告《增長的極限》震驚世界。報告認為快速的、為了增長而增長的經濟增長已經嚴重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平衡。1992年,英國學者理查德·杜思韋特在其《增長的困惑》中再一次詳細論述了快速的增長對自然界,從而對人類自身福祉的沖擊。該書反思了GNP,認為作為一個交易額的GNP沒有反映自給自足的部分,掩蓋了無奈的購買、掩蓋了對環境的破壞以及分配不公,一些不好的東西,例如車禍也能增加GNP。在此基礎上,該書提出了新的衡量發展的標准。這些標准不僅包括商品和服務的質量、教育、文化活動的水平,以及公平的享有權、人們獲得工作的難易程度、用於休閑的時間以及社區的和諧等,新標准更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清新的空氣、衛生的飲用水、優質的食品以及動植物的多樣性。人類與自然界是一個大系統,豐富多彩、充滿生機的自然界本身就是人類福祉,破壞了自然界不僅破壞了當代人的福祉,也破壞了子孫的福祉。經濟學的研究告訴人們,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更容易遵循經濟規律,原因在於分散的個體誰也不能左右市場,只能順應市場,這就在冥冥中遵循了經濟規律。前提是把政府職能限制在最小從而最好的范圍內。如果不是這樣而是行政力量強大到無所不能、為所欲為的程度,又覺得自己「似乎有知識」(哈耶克語),違背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就成了邏輯必然。遵循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必須靠制度。靠著制度的制約和平靜而自然的心態最容易遵循規律,沒有制度制約的亢奮和頭腦發熱,最容易違背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不僅在國家和社會層面上要遵循經濟規律,作為個體的人也要了解大勢,遵循經濟規律。就微觀層面而論,包括企業和個人,必須把思維方式轉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從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則、基本要求出發去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簡單地說,這些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法則可以概括為:(1)只有在社會承認你的產品和服務的時候,生產者才能實現價值和盈利。這是一個驚險的跳躍。你必須以清醒的頭腦前瞻性地面對市場,而不是政府。(2)你必須發揮你的比較優勢,在社會、組織、市場中尋找到你的最佳位置,但你不能故步自封,陶醉於低層次的比較優勢,而要不斷地提升自己。(3)你必須有核心競爭力。工業文明的基因是精細化,如果沒有市場需求,沒有核心技術,僅僅有資本是支撐不了一個產業和一個企業的。(4)你必須遵循投入和產出的定律,如果不能盈利,而是一直虧損,那將難以為繼。(5)你必須了解大勢,認識大勢,把握大勢,順應大勢。經濟學是理解人生的藝術,除了上述談到的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則之外,經濟學還探討了婚姻、家庭、歧視、犯罪等等,經濟學的學習可以使我們從必然王國到自由王國。四、學習經濟學,有助於把人們特別是幹部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轉到市場經濟的軌道上美國學者查爾斯·都希格在其《習慣的力量》中指出,我們每天做出的大部分選擇似乎都是精心考慮的決策結果,其實不然,這些選擇都是習慣的結果。在步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由於習慣的力量,一些人,特別是一些幹部,存在著明顯的不適應、不協調,依然習慣於「拍腦袋」決策,動輒大手筆的政績工程。由是我們必須改變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習慣,塑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學習現代經濟學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市場經濟,轉變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經濟學百年》(第三版)選擇和評介了百年來經濟學的經典,涵蓋了經濟學的各個方面,相信會對理解市場經濟體制,理解經濟趨勢,理解和把握經濟規律、經濟政策,塑造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極具幫助。李義平

⑩ 如何理解可行性研究與經濟投資在投資中的關系

好的可行性研究可以在投資決策中幫助投資者選擇最優投資方案。

從狹義上來說,可行性研究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決策前的重要步驟,可行性研究會直接影響到投資決策的結果。從廣義上來說,投資決策本身就包含了可行性研究等一系列投資前期活動。

經濟可行性研究主要進行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過程分析和評價,即對可供選擇的技術方案和建設條件進行經濟分析和評價;

二是最終分析評價,即在第一步的基礎上對擬議中的建設項目進行綜合的經濟分析和評價,從項目的整體上確定成本和效益。

(10)經濟與投資研究擴展閱讀:

經濟可行性研究是相對財務分析而言的,兩者互為補充。經濟可行性的基本特點是:

(1)它是站在國家立場,至少是地區立場上來衡量項目的成本和效益;

(2)它以國民收入的增減為依據來鑒認成本和效益,而不以貨幣的收支、現金流量的增減為標准;

(3) 它通常採用影子價格,或對市場價格作必要調整,以更准確地反映成本和效益。這些特點構成了與財務分析的基本區別。

閱讀全文

與經濟與投資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建設銀行抵押貸款流程 瀏覽:996
融和融資租賃公司 瀏覽:478
藍港融資 瀏覽:189
有贊被融資 瀏覽:975
沉重的貸款 瀏覽:540
360貸款申請如何取消嗎 瀏覽:356
信託公司被接管後的影響 瀏覽:773
神州租車融資 瀏覽:332
融資租賃每期租金 瀏覽:583
融資租賃合同合同法 瀏覽:69
創業融資百科 瀏覽:917
2015年外匯平台排名 瀏覽:789
項目融資樣卷 瀏覽:670
融資租賃內部收益率 瀏覽:641
融資對接 瀏覽:124
融資股權比例 瀏覽:715
合買信託 瀏覽:668
融資管理再創 瀏覽:589
1051美元換人民幣多少元 瀏覽:918
股市安信信託 瀏覽: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