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為什麼成立的
是以股權投資為主業的綜合性投資集團,以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升級、建設文化強國、服務消費升級、助力民生改善為使命,致力於為股東創造長期穩定可持續的資本回報,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
中國建投憑借健全的投資體系、先進的投資模式,深刻把握中國經濟成長轉型中的發展動力,積極拓展全球化布局,重點關注金融服務、工業製造、文化消費、信息技術等行業領域。
擴資資料:
我們圍繞技術升級和消費升級兩大投資方向,聚焦先進製造和現代服務業,整合國內外資源,進行全球化業務布局,以助力民生經濟、支持國有企業改制、幫助國內企業國際化發展為投資主題,在文化傳媒、醫療健康、消費等相關領域積極進行投資布局。
我們深刻把握客戶多元化金融需求,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綜合金融服務。目前已培育起覆蓋信託、證券、基金、租賃等多金融業態的核心資產,同時也參股商業銀行、保險等業務,具有豐富的資源渠道、強大的協同優勢、較強的金融服務和資產管理能力。
⑵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算央企嗎
當然是了,它是經國務院批準的,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6.9225億元,股東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專責任公司。
國企和央企區別屬:
央企:中央各部委直屬企業,
國企:中央各部委直屬以及地方國營(像省市等性質的)
⑶ 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03月03日,主要經營范圍為從事投資管理及咨詢(不含專項管理及限制類項目)、市場營銷策劃及商務信息咨詢等。
法定代表人:張強
成立時間:2011-03-03
注冊資本:600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301105230499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
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鯉魚門街一號前海深港合作區管理局綜合辦公樓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⑷ 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怎麼樣
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是2011-03-03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前灣一路鯉魚門街一號前海深港合作區管理局綜合辦公樓A棟201室(入駐深圳市前海商務秘書有限公司)。
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440300570046799W,企業法人張強,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一般經營項目是:從事投資管理及咨詢(不含專項管理及限制類項目)、市場營銷策劃及商務信息咨詢。項目投資及企業收購、兼並、重組;從事投資管理及相關咨詢服務。,許可經營項目是:。
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8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建銀國際(深圳)投資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的集團簡介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是大騙局,投資後不能提現,更改投資者銀行卡號,造成回提現不成功,說答升級充值五萬元以上才能順利提現,望大家投資時注意這家騙子公司,網上說這家公司多正規,這些都是騙子的托,我就是看到網上說這家多麼正規,又是什麼國家企業,又是建設銀行分公司才投資的,投資一千元都不能提現,還不如打著香港公司旗號的,最起碼能提現二到三次,大家千萬別上當
⑹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與中國建設銀行有關系嗎
有,中國建設銀行重組改制設立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
在2004年中國建設銀行承繼未納入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資產和負債,並改製成為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英文名稱為CHINA JIANYIN INVESTMENT LIMITED,注冊資本為人民幣206.9225億元,營業地址為北京市金融大街25號。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業務范圍為:投資於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接收、經營、管理、處置從原建設銀行分立後承繼的資產,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等監管部門批准投資於其他金融企業及經營其他業務。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業務活動由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進行監管。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股權投資為主業的綜合性投資集團,集團旗下擁有建投投資、建投華文、建投華科、建投控股、建投信託、國泰基金、建投租賃、投資咨詢、建投書店、建投香港等10家一級成員企業;
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還擁有建投研究院、建投研修院2家直屬機構,以及資產管理分公司、上海分公司2家直管分支結構。
中國建投先後投資了江淮汽車、龍蟠科技、盛瑞傳動、順豐速運、達利食物、芒果TV、首汽約車等項目。
在海外布局方面,中國建投早在2016年收購了法國領先的醫葯玻璃包裝製造商SGD Pharma;其旗下企業分別以18億美元和27.5億美元,收購了世界領先半導體廠商恩智浦的RF Power。
⑺ 建行為何當初要分割為建銀投資和建行股份兩家公司
1994年,按照國家投融資體制改革的要求,建設銀行將財政職能和政策性基本建設貸款業務分別移交給財政部和國家開發銀行,從功能轉換上邁出了向現代商業銀行轉軌的重要一步。
⑻ 建設銀行目前還沒有進行過海外並購嗎
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樹清周四表示,該行有意在海外擴張,但對在美國或歐洲進行大的並購興趣不大,因為成熟市場缺乏增長潛力。同時,針對日前美國銀行CEO劉易斯辭職的消息,郭樹清在接受《巴菲特雜志》采訪時表示,盡管美國銀行的CEO將發生變動,但美國銀行董事會承諾與建行的合作不會變,持股比例也不會變。
以資產規模衡量,建設銀行是中國第二大銀行,僅次於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郭樹清在接受《巴菲特雜志》采訪時稱,建設銀行對收購海外資產仍持謹慎態度的原因還包括全球金融危機尚未塵埃落定。
他說,建設銀行8月份以7,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國際集團(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 Inc.,AIG)旗下香港消費金融子公司美國國際信貸(香港)有限公司(AIG Finance (Hong Kong) Ltd.)。該行在海外還有7家分支機構及3家子公司。雖然工商銀行等國內競爭對手已先行完成了一些海外收購交易,但建設銀行沒有進行任何大型海外收購交易。
郭樹清稱,西方市場有好的並購機會,但增長潛力有限,因發達國家的金融行業正在走下坡路。建設銀行倒是希望通過內生增長來更好地服務海外的中資企業及華人。郭樹清稱,該行希望於今年年底在越南和澳大利亞成立分支機構,今年早些時候該行在紐約成立一家分行,在倫敦成立了一家子公司。
他對建設銀行與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 Corp., BAC)歷時5年的合作夥伴關系表示了贊賞。美國銀行持有建設銀行近11%的股份,並在電子銀行、風險管理等多個領域與該行合作。但他暗示,由於美國銀行需要應對金融危機及近期並購交易的影響,雙方合作關系的發展有所放緩。
郭樹清稱,雙方在2007年簽署了協議,將成立一家信用卡合資公司,但該計劃尚未啟動。他說,這家公司何時成立取決於美國銀行的興趣和意願。
郭樹清承認,美國銀行首席執行長肯尼斯•劉易斯(Kenneth Lewis)的繼任者人選存在不確定性。美國銀行負責與建設銀行敲定最初交易的正是劉易斯,他將在年底離任。但郭樹清稱,美國銀行董事會已經承諾,將保持與建設銀行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並維持目前的持股比例。
中資銀行今年早些時候的貸款規模呈現了爆炸性增長,使得外界擔心不良貸款不斷增加的可能性。今年上半年中國新增人民幣貸款達到7.4萬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一半。
郭樹清稱,在這樣的情況下,出現一些不良貸款是很正常的。但他表示,建設銀行的貸款質量仍非常良好,不大可能影響到該行的財務業績。
今年上半年,建設銀行的逾期貸款余額增加了8%,至人民幣880億元,但6月底的不良貸款率從去年底的2.21%降至1.71%,因貸款總量增速更快。
郭樹清表示,該行預計今年營業利潤將實現增長,該行的凈息差已經開始企穩,此前受央行減息影響,凈息差曾在今年早些時候顯著收窄。郭樹清不願預測全年凈利潤水平。該行上半年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5%。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建設銀行的貸款規模居全國首位。受政府支持的經濟刺激措施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在過去一年一直很火熱。2008年。在由全球領先的財經雜志《巴菲特雜志》、《世界經濟學人周刊》和世界權威的企業競爭力研究機構--世界企業競爭力實驗室聯合舉辦了2008年(第五屆)「中國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評選活動中,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名列第六位。同時,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積極申請第六屆「中國25家最受尊敬上市公司大獎」活動。 但郭樹清稱,建設銀行不能只靠基礎設施建設貸款,因為基礎設施建設是周期性的;該行也在增加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他認為這一趨勢是革命性的轉變,需要制定新的管理模式和風險控制措施。郭樹清表示,中小企業及個人貸款市場的增長潛力巨大,該行有很大的興趣把它做好。
他說,若估值合理,建設銀行希望收購中國信達資產管理公司(China Cinda Asset Management Corp.)的部分股權。信達資產管理公司成立於10年前,當時是為了解決建設銀行的不良貸款問題,現在已擁有從事證券、保險、租賃和信託投資業務的資格。郭樹清稱,信達的業務會對建設銀行現有業務形成補充。
但他還稱,信達是否出售股權的決定取決於中國財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
郭樹清對美元匯率表示了信心。近來美元兌多數主要貨幣大幅走低。他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元的地位不會被任何其他貨幣(其中包括人民幣)取代,因為美國經濟仍然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
他說,(全球)市場對美元的恐慌和擔憂可能過頭了。
但他表示,中國應通過允許海外機構在中國發放人民幣貸款或發行人民幣債券及股票,來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化,目前人民幣還不是完全可兌換。
現年53歲的郭樹清曾任中國央行副行長,在2005年加入建設銀行之前任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