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國理財保險的發展歷程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持續發展和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以投連保險、萬能保險為代表的我國理財型保險產品取得較大發展,2007年,全國投連險實現保費393.8億元,同比增長558.4%;萬能險實現保費845.7億元,同比增長113.4%。2008年2月,上述兩類保險產品實現保費收入471億元,同比增長284.3%,我國理財型保險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一、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面臨的機遇和風險
(一)面臨的主要機遇。一是資本市場明顯好轉。近三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出現了多年來難得一見的牛市,大量資金流向股票和基金,證券交易指數持續上升,資本市場迅速升溫,廣大投資者從資本市場上取得較大的收益,理財觀念明顯提升,出現了居民存款從儲蓄到投資的「大搬家」,由於理財型保險產品與股票市場聯系緊密,在此期間,理財型保險也獲得了較大的發展。二是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由於我國經濟增長持續強勢,預期在未來的一段時間里,國際市場人民幣升值趨勢將會持續;同時,國內消費物價水平不斷上升,結構性通脹有發展苗頭,人民群眾對貨幣貶值的心理預期也越來越大,加大了對資金理財的需求。三是廣大人民群眾收入水平不斷提高。2007年,我國人均GDP不斷提高,達到2460美元,隨著生活生平的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在保險消費上的觀念也出現升級換代,對理財型產品需求也會不斷增加。四是保險產品、技術、人才等實力的增強。上世紀末,以投連險為代表的理財型保險產品由平安率先引入國內,由於發展初期的不成熟,在產品設計,信息技術、銷售管理人才、業務監管等各方面都不能滿足理財型保險產品的要求,導致這類產品出現了銷售誤導、群體性上訴、大規模退保等風波。經過近幾年保險公司逐步加強理財型保險資金、技術和人才的投入,使此類產品的發展基礎得到夯實,具備了較好的發展條件。
(二)可能產生的風險。一是業務大幅波動的經營風險。理財型保險產品對證券市場非常敏感。當證券市場繁榮時,投資收益率高, 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需求就旺盛,保費收入快速增長;反之, 理財型保險產品的需求會減少,保費收入甚至出現負增長,保單退保率和成本均會大幅攀升。從2008年起,我國證券市場出現較大波動,理財型保險會隨證券市場波動而大起大落,影響保險公司的業務規模、財務贏利、現金流等各方面,對保險業穩健發展帶來了新的挑戰。二是宏觀經濟金融的政策風險。一方面,我國當前經濟金融形勢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證券市場,受政策調控影響很大,會對理財型保險發展帶來較大的波動。另一方面,根據新個人所得稅法,個人取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所得」應按20%的比例稅率徵收個人所得稅。很多理財產品收益開始納入個稅范圍,如國家已對個人投資企業債券(包括可轉債)開征20%的利息稅。保險公司理財型保險產品可能也會逐步納入,會影響該產品吸引力。三是信息不對稱的信用風險。在銷售理財型產品的過程中,保險公司與基金公司之間、保險公司與營銷員之間、營銷員與保險客戶之間的信息是不對稱的,在此情況下容易產生道德風險,由個例的逆選擇發展到普遍的信用危機。在2000年前後平安發展投連險時出現的誤導事件和大面積退保風波就是前車之鑒。在當前社會公眾維權意識不斷上升的情況下,發展理財型保險若在某些環節上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群體性上訪或公眾維權訴訟案件,影響保險業的誠信形象。
二、我國理財型保險的發展趨勢
(一)歐美國家理財型保險發展歷程。回顧歐美等國理財型保險的發展,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一是探索起步階段。從上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末,英美紛紛推出理財型保險,但理財型保險業務處於起步階段,發展較為緩慢。以美國為例,產品誕生初期,由於其投資收益並沒有表現出較傳統保險更明顯的優勢,在高利率時期,客戶可以通過存款很容易實現高於其他投資的收益,截至70年代末,理財型保險在美國壽險市場的份額也只有3%。二是高速發展階段。從上世紀80年代到上世紀末。隨著利率的降低、股票價格的上升和消費者對股票等高收益理財的熟悉,理財型保險的價值最終體現並受到消費者的認可,業務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年均增長超過30%。1999年,該產品在美國壽險市場的份額達到40%,在英國個人壽險市場達40%、養老金市場達53%。由於理財型保險產品的發展,拓寬了保險業務領域和市場空間,提升了保險與其他金融行業相比的競爭力,同時也使客戶享受到更豐富、更好的產品與服務。但在此階段,日本出現了一些大型保險公司破產的事件,其中過度銷售理財型保險產品且投資失敗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三是逐步成熟階段。從2000 年起,全球證券市場開始下滑, 投資理財需求迅速減少,歐美國家理財型保險增長減緩甚至負增長。從2000 年到2001 年,英國投連險的保費收入跌幅為34% ,法國、芬蘭等國的跌幅則超過40%,甚至出現一些專營理財型保險的公司被迫出售自己的業務部門以緩解財務的壓力。在此階段,保險公司積極採取措施,有效化解業務風險,隨著全球資本市場逐步好轉,理財型保險才開始復甦。
(二)我國理財型保險發展趨勢判斷。根據歐美國家理財型保險的發展歷程,結合當前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對我國理財型保險趨勢有三點判斷。一是正處在從起步轉入高速發展的階段。歐美發達國家理財型保險從起步到進入快速發展大約需要20多年的時間。由於廣泛引進國外理財型保險在產品、管理、技術等方面的經驗,有效縮短了前期探索的時間,結合我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人民群眾收入水平和理財型產品的發展速度等因素分析,我國理財型保險產品推出不到10年的時間就開始轉入高速發展階段。二是未來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歐美發達國家的理財型保險業務均占較高的比例,如美國占壽險市場的50%,英國近60%。而我國理財型保險的比例約佔30%。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投資理財觀念不斷增強,理財型保險產品還會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三是短期可能會出現較大的波動。理財型保險發展與資本市場發展密切相關,2007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在2008年,國內外宏觀經濟金融形勢錯綜復雜,美國次級債危機對全球經濟金融發展帶來較大的影響,國內經濟高速增長與結構性通脹並存,宏觀調控力度不斷加大;資本市場的股權分置改革進入關鍵時期,資金面供求矛盾加劇,市場會有較大幅度的波動,理財型保險發展可能會受到影響,產生種種不可估計的風險。
㈡ 我國企業傳統的理財觀念是什麼
這個傳統理財應來該稍微的源粗分一下,至少國有企業和私有企業是有區別的。
真正傳統的國有企業是無法進行理財活動的,因為盈利資金多數是以上繳國家為主;
國有控股企業中,富餘的資金處理方式也是多種多樣,不過更多的方式還是商業的延伸;
私人企業由於手中資源的有限,在富餘資金的管理方面就顯得單一,而且風險偏大,以浙江企業為例多數從事的是圈貸活動。
㈢ 理財中常見的幾個錯誤觀念
錢拿出來進行投資理財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資產能夠更好地保值升值。然而,很多時候,並非我們怎麼想,事實就會如我們所願,因為有很多主觀和客觀因素會在有形和無形中阻撓我們取得成功,甚至導致失敗。
國內知名第三方理財機構理財師認為,從客觀上來講,國家的經濟政策、市場的發展趨勢等等都是影響我們能否在投資理財上獲得成功的因素,從主觀上來講,投資者是否具備以下五個特質,能直接決定他的投資理財成功與否。就讓拓道金服的小編告訴您吧!
1、果斷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投資市場變化迅速,有的時候,稍有猶豫,很可能就會導致虧損,比如說股票市場。如果投資者不時刻關注股市的行情變化,很可能上一刻還在上漲的股票,這一刻在下跌,此時若不做出正確的選擇(根據情況選擇繼續持有還是拋出),就可能會導致虧損。
因此,在進行投資理財活動時,果斷是投資者最該具備的一個特質。
2、自知
人貴自知,無論做什麼事情,對自己的能力情況有一個清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取得成功。在投資理財上尤其如此。如果不能對自己的投資理財能力、資金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有一個具體的了解,就會導致自己在選擇投資方式時產生錯誤,比如說,明明是普通工薪族,可用的投資資金不多,不去選擇穩健投資,配置些像穩利精選基金這樣的理財產品,卻偏愛嘗試股票這樣的高風險投資,可不就是飛蛾撲火的行為么?
3、知彼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拓道金服理財師認為,在進行投資理財時,投資者不僅要對自己的資產狀況、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偏好有一個詳細的了解,還需要對你所要投資的對象、投資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有系統的認識,你所想要投資的領域是什麼,這個領域的市場現狀是怎麼樣的,它的投資與收益情況怎麼樣,有沒有什麼運行規律等等,這些問題都是你需要去了解的。只有對這些信息有一個詳細的了解,才能讓你真正的投資獲益。
4、自信
相信很多投資者在炒股時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某隻自己看好的股票突然下跌,身邊的朋友紛紛將它拋了出去,本來還想再等等看的你見到朋友們都做出了這樣的選擇,也趕緊跟風拋出,到最後卻發現股票又回升了,再買入時股價又上漲了。這時候,就算損失不少,你也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了,畢竟沒人強迫你跟風拋出,這是你自己不自信才做出的選擇。
在進行投資理財活動時,最忌諱「牆頭草,兩邊倒」的行為表現。如果自己也有一定的判斷力,在已經做出選擇後,就不能輕易地被別人的意見所動搖,畢竟別人懂得的東西也不見得比你多。
5、反思
古人雲,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想在投資理財上獲得成功,首先要學會反思自己。如果投資者們能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能夠改正,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損失,並且在之後的投資活動中,也能避免犯相同的錯誤。
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想要獲得成功,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備。除了克服客觀困難,也要處理好主觀因素上的問題。
㈣ 我國居民投資理財的方式有哪些
以前人們的理財觀念不強,有點錢也是老老實實地存銀行。可是,隨著我國加入,市場經濟蓬勃發展,再加之現在CPI猛如虎,現在把錢放銀行的確是下下策。可是,「術業有專攻」,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投資理財產品,真的讓人無從下手,到底應該把錢放到哪裡呢?怎麼投資理財呢?投資理財方式有哪些呢?下面來詳細介紹下:
儲蓄
儲蓄或者說存款,是深受普通居民家庭歡迎的投資行為,也是人們最常使用的一種投資方式。儲蓄與其它投資方式比較,具有安全可靠(受憲法保護)、手續方便(儲蓄業務的網點遍布全國)、形式靈活、還具有繼承性。儲蓄是銀行通過信用形式,動員和吸收居民的節余貨幣資金的一種業務。銀行吸收儲蓄存款以後,再把這些錢以各種方式投入到社會生產過程,並取得利潤。
炒金
自從中國銀行在上海推出專門針對個人投資者的"黃金寶"業務之後,炒金一直是個人理財市場的熱點,備受投資者們的關注和青睞。特別是近兩年,國際黃金價格持續上漲。可以預見,隨著國內黃金投資領域的逐步開放,未來黃金需求的增長潛力是巨大的。
基金
基金一直備受國內個人投資者的推崇,截至2012年,基金已經明顯超過存款,成為投資理財眾多看點中的重中之重。據有關資料,今國內基金凈值已在2000億元以上。據調查,2013年,許多投資者們依然十分看好基金的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等優勢和特點,希望能夠通過基金的投資以獲得理想的收益。
炒股
有專家分析,今後資金供求形勢相對樂觀,這對於資金推動型的中國股市無疑是打了一劑強心針。再加上中國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計算、融資額等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加強了對股市的調控,這將給投資者帶來贏利的機會。
國債
目國債市場品種眾多,廣大投資者有很多的選擇。對國債發行方式也進行了新的嘗試和改革,進一步提高了國債發行的市場化水平,以盡量減少非市場化因素的干擾。另外,國債的二級市場也將成為2013年的發展重點。由此可見,國債的這一系列創新之舉,必將為投資者們帶來更多的投資選擇和更大的獲利空間。
債券
債券市場的火爆令人始料不及。種種跡象表,2013年企業債券發行有提速的可能,企業可轉換債券、浮息債券、銀行次級債券等都將可能成為人們很好的投資品種。再加上銀監會將次級定期債務計入附屬資本,以增補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使銀行發債呼之欲出,將為債券市場的再度火爆,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外匯
隨著美元匯率的持續下降,使越來越多的人們通過個人外匯買賣,獲得了不菲的收益,也使匯市一度異常火爆。各種外匯理財品種也相繼推出,如商業銀行的匯市通、中國銀行和農業銀行的外匯寶、建設銀行的速匯通等供投資者選擇。
保險
與不溫不火的保險市場相比,收益類險種一經推出,便備受人們追捧。收益類險種一般品種較多,它不僅具備保險最基本的保障功能,而且能夠給投資者帶來不菲的收益,可謂保障與投資雙贏。因此,購買收益類險種有望成為個人的一個新的投資理財熱點。
P2P
「P2P」即「個人對個人」,是一種與互聯網、小額信貸等創新技術、創新金融模式緊密相關的新生代民間借貸形式,它最大限度地為熟悉或陌生的個人提供了透明、公開、直接、安全的小額信用交易的可能,年輕、創新、謹慎、低調。
㈤ 理財觀念是什麼
理財就是把自己的財富增值。
很簡單的道理,不要被那些長篇大論唬住了。
如何理財只有自己有想法,實施積累經驗。
要是有個一步一步教科書式的方法,就沒有窮人了。
㈥ 目前造成我國居民理財觀念不正確理財知識技能欠缺的原因有哪些
時間短,經濟知識欠缺
㈦ 三大理財觀念是什麼
四大成熟理財觀 生財先要學會理。理就意味著在觀念上、理解上先要樹立正確的科學的理財觀。什 么才是健康的理財觀呢?陳理行認為: 第一,先儲蓄後投資。做好自己的消費支出規劃,學會存錢。有一句話說得好,賺一塊 錢不是錢,存了一塊錢才是一塊錢。儲蓄是一個積小錢而成大錢的過程。如果你把每個 月的500 元不必要開支節省下來,用於投資,假如每個月定存定額買500 元基金,那麼 20 年後,它便「變出」五十多萬元。 第二,有明確的理財目的。根據計劃中要實現的生活狀態,樹立可衡量的明確的理 財目標、早投資早收益的理財觀念,早分享市場收益。 第三,有科學的投資組合。不單純依賴一種理財方式,分散投資,降低風險。在投 資金額上,一般留夠三個月的收入作為家庭的備用金,其他的資金可以拿去投資。組合 投資方式,首先要確定自己的風險屬性,是冒險的還是保守的、穩健的等。比如說基金 投資,在基金上漲期間可以多配置股票型基金;在市場調整時期可以選擇一些貨幣型或 者債券型基金,或者另外選擇黃金、信託、實業等投資渠道,來分散風險。又比如買保 險,保險的花費應是收入的10%。意外險、重大疾病險、養老保險,這幾個都是職場人士 必須考慮的險種。 第四,有執行能力。制定理財計劃後要嚴格執行。除非家庭發生比較大的變故,現 金流急劇減少,否則都要堅持理財計劃。
㈧ 什麼叫理財觀念
在金融業日趨市場化的今天,人們的金融意識也隨之增強,人們普遍開始了對資金增值的追求,儲蓄、債券、股票、房地產、收藏、保險等投資理財工具正在快速走進城鄉家庭,成為人們經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個人理財將成為當今社會的一種時尚,擅長於個人理財的人,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豐裕與歡愉。
人們往往認為,理財就是生財,就是投資增值,其實這是一種狹隘的理財觀念,生財不是理財的最終目的。正確的理財觀念是,理財即意味著善於使用錢財,使個人與家庭的經濟財務處於最佳的運行狀態,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品位。實際上,個人理財不知不覺地存在於你的日常生活之中。當你在領取每個月的薪水時;當你在繳納家庭的水電費時;當你在添置彩電、冰箱、空調等物品時;當你在將結余的錢存入銀行時……所有這些,都意味著你的理財已經開始。但是,真正的科學理財絕不僅於此,它的好壞將會直接影響你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理財常常被不少人忽略,其原由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認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資產,談不上理財。實際上,經濟不寬裕的人比富裕的人更需要理財,因為其資金的減少會直接危及到你的正常生活;有的人對自己的財務處理十分滿意,因為並沒有出現風險與問題。但你應當知道的是,在投資理財項目繁雜的經濟社會,投資稍有不慎,隨時會發生資產貶值的可能;有的人認為自己工作繁忙,根本無暇顧及個人財務,但你如能學會科學地理財,則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便可輕松地享受人生;有的人認為理財只是應對疾病、失業、災難等不測之禍而言的,而這些都是生活的忌諱,其實「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在急需用錢時卻囊中羞澀,那勢必會使你更為困窘;有的人認為理財常常需要請教專業人士,有些麻煩。但如能通過專家咨詢,獲得科學准確的理財訊息,以贏得豐厚的回報,那麼你又何樂而不為呢?確實,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與理財意識。
理財的訣竅是開源節流。開源,即增加資金收入;節流,即計劃消費資金。成功地理財就是有效地實現資金保值增值,有計劃地改善家庭或個人生活,並擁有寬裕的經濟能力,可以儲備美好的明天。
順利的學業、美滿的家庭、成功的事業、悠閑的晚年,這一個個生活的驛站構築著完美的人生旅程。然而,當你走過這一個個生活驛站的時候,金錢往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手中的錢,如何及時地把握每一個投資機會,便是個人理財所要解決的重要課題。理財應永遠伴隨著你的一生,為你的人生增光添彩.
㈨ 關於我國家庭理財存在的問題有哪些,解決方法有哪些
1;觀念匱乏,很多人連理財是什麼都不清楚。
2;缺乏長遠計劃,重短期利益。版
3;缺乏金權融知識,盲目投資。
4;渠道少。
5;回答樓上的,本金少?敢問多少錢才適合理財?理財是一種行為、觀念,和本金沒有一毛錢關系。再說了,本金少,基金定投每月100塊都可以.
6;理財涉及的地方很廣,如果真想學不如去考理財師。現在社會有很多各方面職業,針對各種人需求,如果你每需要一種服務都想著去自己學自己做那還不累死了,像教育小孩就學怎麼教,生病就去學怎麼治病?如果真想解決不如去找這方面的專家。
7;暫時沒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