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大司馬理財

大司馬理財

發布時間:2021-05-10 03:50:00

① 尚書大司農大司馬大司空相當於什麼職務

尚書 可以理解為主管官員 而工部尚書為大司空 大司馬是兵部尚書的別稱 大司農是財政經濟的主管官 也就是說大司農,大司馬,大司空 分別為國家 財政經濟, 軍事, 營造工程事項的 主管官員

② 我有60多萬,怎麼樣理財每年能得到10%左右的收益。。。。。

我有個項目是上市公司融資的,50萬一年9%,100萬11%一年,固定收益的(保本安全)。
抵押率專是36.73%。項目屬期限是18個月,12個月後可提前結束,就是贖回。部分內容如下:
1、東華實業及關聯方廣州豪城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將其位於廣州市區東駿廣
場及城啟大廈的商業物業共計4068.83 ㎡向受託銀行設立抵押,作為東華實業
償還2000 萬元委貸本息的擔保。經深圳市戴德梁行評估機構初評,抵押物估
值為5445 元,抵押率為36.73%,抵押充足,安全邊際高;
2、所有資金交易如資金歸集、資金定向用於委託貸款,且均由受託銀行託管
及監管,確保資金交易安全;
3、項目銷售回款賬戶由受託銀行監管,確保資金優先償還基金委託貸款,即
投資者收回本息;
4、東華控股股東,廣州粵泰集團為東華實業償還此次委託貸款本息承擔不可
撤消連帶責任擔保。

資金託管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天河北支行
項目顧問律師事務所;廣東啟源律師事務所
基金管理人;廣州市匯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有興趣的都可以聯系我,時間有限,今天才剛剛募集的,可以給你看文件。

③ 您好馬老師! <銀河銀富貨幣市場基金A>是不是和余額寶類的理財產品一樣

余額寶就是貨幣基金,天弘基金公司的天弘增利寶貨幣基金。

是一樣的產品。只是不同公司運作。

④ 現在什麼理財產品組合可以年收益率到10個點呢

不推銷你知道么?不留qq您辦的了產品么?
年收益10%到15%(根據投資額不同),五年歷史,全國百餘家網點,簽訂合同。
不是高利貸,這么發達的信息時代,還是存在不對稱的事情。謝謝。

⑤ 三大司馬還是四大司馬

西漢三公中國古代朝廷中最尊顯的三個官職的合稱。周代已有此詞,西漢今文經學家據《尚書大傳》、《禮記》等書以為三公指司馬、司徒、司空(見三有事)。古文經學家則據《周禮》以為太傅、太師、太保為三公。秦不設三公。東漢末年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罷去三公而又置丞相、御史大夫,自為丞相。兩漢時實行了兩百年之久的三公制,至此遂告終止。曹魏重新恢復三公之制。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三公依然位居極品,且開府置僚佐。但實權則進一步向尚書機構轉移。至隋,三公不再開府,僚佐全部撤銷,完全變成虛銜或「優崇之位」。
1.指三公,即太尉(大司馬)、司徒、司空。
《後漢書·順帝紀》:「今刺史、二千石之選,歸任三司。」 李賢註:「三司,三公也,即太尉、司空、司徒也。」
晉陶潛《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 淵明從父太常夔(陶夔)嘗問耽:『君若在,當已作公不?』答雲:『此本三司人。』」
唐 張說《和麗妃神道碑銘》:「故坐而論教,則位比三司;動而具贍,則儀型六列者矣。」。
2.唐代以御史大夫、中書、門下為三司,主理刑獄。自永徽以後,武則天當政,以尚書刑部、御史台、大理寺雜按,謂之『三司』。
《新唐書·百官志三》:「凡冤而無告者,三司詰之。三司,謂御史大夫、中書、門下也。」
《新唐書·刑法志》:「自永徽以後,武氏已得志,而刑濫矣。當時大獄,以尚書刑部、御史台、大理寺雜按,謂之『三司』。」
3. 唐、宋以鹽鐵、度支、戶部為三司,主理財賦。
《資治通鑒·唐昭宣帝天祐三年》:「﹝三月﹞戊寅,以朱全忠為鹽鐵、度支、戶部三司都制置使。三司之名始於此。」
《續通志·職官四》:「三司起於唐末,五代特重其職,至宋而專掌財賦,皆以重臣領之。」
4.宋代於廣州 、明州、杭州置市舶司,主對外貿易,合稱三司。
《宋史·食貨志下八》:「﹝熙寧﹞九年, 集賢殿修撰程師孟請罷杭、明州市舶,諸舶皆隸廣州一司。令師孟與三司詳議之。」
範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二章第二節:「九七一年, 太宗滅南漢 ,即在廣州設置市舶司。以後又在杭州 、 明州置市舶司,與廣州合稱『三司』,是北宋主要的對外貿易港。」
5.金代以戶部之勸農、鹽鐵、度支為三司,貞祐時廢。
6.明代各省設都司(都指揮司)、布政司(承宣布政使司)、按察司(提刑按察使司),分主軍事、民政、司法,合稱三司。
《明史·職官志一》:「外設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谷,其考核則聽於府部。」
7. 清末以各省之布政使司(或民政使司)、按察使司(或提法使司)、提學使司合稱三司。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在中央廢丞相,六部長官直接聽命於皇帝。在地方,廢除元朝的行省,設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分別掌管民政、財政、刑獄和軍事。

⑥ 司馬光(劉晏理財)文言文翻譯

出自司馬光編寫的《資治通鑒》卷二百二十六的《劉晏通敏精悍》

翻譯:

劉晏當初擔任轉運使時,一直用高價招募擅長奔走的人,察訪報告各地的物價,即使遙遠的地方,不用幾天都能送到轉運使官署。他把錢糧方面孰輕孰重的權衡標准,全部控制在手中,朝廷因此獲利,而民間也沒有物價暴漲暴跌的憂慮。

劉晏還認為:住戶和人口增加,賦稅徵收的范圍就會自然拓寬。所以劉晏管理財務,總把關心百姓疾苦放在前面。各道分別設置了巡院的知院官,每過十天至一個月,必須記錄所在州縣的雨雪豐歉狀況,上報轉運使司。知院官開始見到年景不能豐收的端倪。

就要先行申明到某月需要免除若干賦稅,到某月需要救濟資助若干物資,到了預定的時期,劉晏不等州縣申請,便上奏實施,解決百姓的急難,從來不曾錯過時機。因此,百姓得以安居樂業,住戶人口增多繁衍起來。在劉晏任職的初期。

錢財賦稅每年收入不過四百萬緡,到他任職的後期,每年收入達到一千餘萬緡。劉晏專門採用鹽產專賣辦法來增加軍需國用,認為官吏多了,百姓就會受到騷擾,所以他只在產鹽地設置鹽官,在產鹽地以外的州縣不再設置鹽官。

在劉晏任職之前,把關東的穀物運送到長安,因為河水水流湍急凶險,大致一斛穀物能運到八斗,便算成功,會受到優厚的獎賞。劉晏認為長江、汴水、黃河、渭水的水流緩急各不相同,根據各處的不同特點,依據各地的便利條件,分別製造運送穀物的船隻,訓練負責漕運的士兵。

長江的船隻運抵揚州,汴水的船隻運抵河陰,黃河的船隻運抵渭水流入黃河的河口處,渭水的船隻運抵太倉,各地段之間都沿著水邊設置糧倉,由上一段轉送給下一段。從此,每年運送穀物有時能夠達到一百多萬斛,沒有一斗一升在水中沉沒。劉晏在揚子這個地方造船。

每造一艘船,付給一千緡錢。有人說,「造一艘船的費用實際還用不了一半,浪費的錢財太多了」。劉晏說:「不是這樣。辦大事,當然不可吝惜小費用,辦一切事情都要做長遠的考慮。現在船場才開始設置,辦事的人很多,應該首先讓這些人的私人用度不受窘迫。

他們為官家製造的物品就會堅固牢靠了。如果立即同這些人不厭煩細細地計較一分一毫,怎麼能夠長久地實行下去呢」

原文:

劉晏初為轉運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食貨輕重之權,悉在掌握,國家獲利,而天下無甚貴甚賤之憂。晏又以為戶口滋多,則賦稅自廣,故其理財常以愛民為先。諸道各置知院官,每旬月具州縣雨雪豐歉之狀白使司。

知院官始見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須若干蠲免,某月須若干救助,及期,晏不俟州縣申請,即奏行之。應民之急,未嘗失時,由是民得安其居業,戶口蕃息。其初,財賦歲入不過四百萬緡,季年乃千餘萬緡。晏專用榷鹽法充軍國之用,以為官多則民擾,故但於出鹽之鄉置鹽官,

自余州縣,不復置官。先是,運關東谷入長安者,以河流湍悍,率一斛得八斗至者,則為成勞,受優賞。晏以為江、汴、河、渭水力不同,各隨便宜,造運船,教漕卒,江船達揚州,汴船達河陰,河船達渭口,渭船達太倉,其間緣水置倉,轉相受給。

自是每歲運谷或至百餘萬斛,無斗升沉覆者。晏於揚子造船,每艘給錢千緡,或言「所用實不及半,虛費太多」。晏曰:「不然,論大計者固不可惜小費,凡事必為永久之慮。今始置船場,執事者至多,當先使之私用無窘,則官物堅牢矣。若遽與之屑屑校計錙銖,安能久行乎」

(6)大司馬理財擴展閱讀

相關背景:

劉晏提出,要增加財政收入,前提是發展生產,安定民生。《資治通鑒》稱劉晏「理財常以養民為先」,這是一般官員做不到的。

理財常以養民為先,首先是心中有百姓。增加財政收入,要善於利用商品經濟,熟悉市場行情。在他看來,到處都有增加收入的門路,關鍵在於能否發現和利用。劉晏認為因民所急而稅之,則國足用,也就是收稅要順應民眾的需要,不是一味搜刮人民。鹽是人們的急需之物,所以在鹽利上征稅,使鹽利成為增加財政收入的重要項目。

人物簡介:

劉晏(716年-780年),字士安。唐代經濟改革家、理財家。劉晏實施了改革榷鹽法、改革漕運和改革常平法等一系列的財政改革措施,為安史之亂後的唐朝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全唐文》、《全唐詩》錄有劉晏的作品。

閱讀全文

與大司馬理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關於期貨交易市場 瀏覽:389
一枚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784
個人理財產品可靠嗎 瀏覽:180
公司理財第九版課後習題答案 瀏覽:397
摩拜如何融資的 瀏覽:263
庄河股票開戶 瀏覽:664
恩威股票 瀏覽:711
黃金頭條app 瀏覽:248
美元對人民幣一年最近走勢圖 瀏覽:800
外匯不可結匯 瀏覽:777
外匯領航者之路 瀏覽:229
金城集團投資款能拿回多少 瀏覽:560
國外p2p投資 瀏覽:422
數據挖掘貸款 瀏覽:963
瀘州工業投資集團評級報告 瀏覽:158
東莞旺金投資 瀏覽:133
美元和美金對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793
博弈大師怎麼設置資金開倉 瀏覽:845
融資炒股的費用 瀏覽:793
外匯模擬交易軟體那個好 瀏覽: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