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理財融資 > 理財心理游戲

理財心理游戲

發布時間:2021-07-10 13:51:16

1. 網友讓做投資理財怎樣才能知道不是騙子

其實做投資理財想要知道是不是被騙的首先你要知道你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如果說你的年化收益率達到百分之十以上,那麼一定要承擔相應的風險,如果他告訴你保本保收益大概率都是騙人的。
投資理財保本保收益的大概在2%左右。年化收益率超過5%左右都要要考慮他的風險性。
所以想要知道是不是騙子,那麼首先自己一定要懂得投資理財。

2. 投資理財 學習豹子膽大心細

恩。。人就就應該膽大心細。。恩。。

選www.ime588.com I自己團購網

3. 理財投資需要避免哪幾個心理陷阱

1、不考慮整體
假如你現在花50元買了一隻股票,一個月後出現了兩種情況:第一種,股價一路飆升至75元,第二種,股價在漲至100元後又下跌至75元。那麼,這兩種情況,哪種更加令你高興?
很顯然是第一種。但是兩種情況,你最後賺到的錢是一樣的。
所以,無須為了股價的起落而心情郁悶,要考慮整體,一隻股票最終賺到的的錢才是重點。

2、錨定效應
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股票一旦被套,絕對不走,只要解套,立馬拋售。
這就是投資中的錨定效應,指人們在進行決策判斷時,容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掉進這個陷阱的人,買進一隻股票,無論日後如何漲跌,他對比的標的始終都是你買入時的成本價格,而不是這家公司的實際價值和未來升值潛力。因此時常會錯失一些好股的上漲行情。
3、為什麼一些基金公司常常改名
心理學發現,人們在搜集資料時,傾向於認為近期的、易得的和易理解的資料更加有用。
A、 近期的:比如,當市場環境好的時候,人們往往會沉浸其中,大筆資金投入,以至於忘記之前熊市的經歷。或是,在牛市將盡的時候仍然毫不自覺,依舊沉醉在之前的感覺中。舉個例子,在2007年底很傻很天真將大筆資金投進股市,然後在08年損失了大半。
B、 易得的:投資者會對於出現在媒體頭條(易得)的信息更加留意,而對於企業經營情況、財務報表分析等需要自己的挖掘的信息沒那麼留意。而實際上,它們是同樣的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有時可以看見這樣的現象:某某基金公司一直業績不好,所以產品銷量也不佳,但是一旦改名,該公司發行的產品就比以前要火爆。而許多投資者甚至不知道它是舊公司更名而來,以為那是一個成立的公司,因為他們只著眼於媒體上易得的信息,不做深度探究。
C、 易理解的:對於自己看得懂的資料,投資者會更加留意、認為更加有用。但是實際上,在自己不理解的領域里,有更加多重要的信息。
4、損失厭惡
著名經濟學家丹尼爾·卡內曼曾經做個這樣一個實驗:擲一枚硬幣,擲到正面可以獲得150美元,擲到反面則損失100美元。按照概率論,如果投資者多次參與該游戲的話,他賺錢的概率是大於虧損的。但是,當時做實驗的大多數人都拒絕了這個賭局。
可見,在多數人們心中,對待損失是十分厭惡的,他們寧可失去有可能獲得150美元的快樂,也不願意承受可能失去100美元的痛苦。
在實際投資中,當你買的股票跌了,大部分情況下你不會拋售,而是會守著它一直到它漲上來。但是當你買的股票漲了,你就會快速將它拋售,早早「落袋為安」,而同時也錯過了它上漲的可能性。

4. 理財被損失了250萬心裡很難受怎麼辦

嗯。老闆跑路的太多。很可怕。以後得注意。不要在網投了。放銀行定期。這樣子安全點。

5. ASG游戲理財是什麼

ASG游戲理財是基於互聯網的平台,使參與者能有接近真實股票的感覺。系統的設計又可以迴避了傳統股市的風險,使參與者的風險度降到最低,並且公司會向參與游戲者配給分紅股份,使其可以獲得游戲股的盈利,和公司其他項目的利潤分成,增加參與者的積極性,通過游戲股的低吸高拋來賺取差價!
投資ASG游戲理財股票最大的優勢是:「每個投資賬戶一次性投資終身受益,穩定收益加復利增長」;投資賬戶開立成功後不用自己盯盤操作賬戶,它是隨著市場規律自動獲得年化收益達幾倍到幾十倍的利潤,但前提是要每個投資股東的投資款要能存放數月或一年半載,按「股神」巴菲特理論做中長線投資,按照公司游戲規則,這樣不但可以讓每位股東的財富穩健增長、又可以專心工作,享受生活,有益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同時又可以提升每位股東本職工作效益,增加自己的收入,抵禦目前高通貨膨脹給我們帶來的生活影響,實現財務自由,最終形成了一種良性的循環。
投資ASG游戲理財的風險
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但什麼是「風險」?所謂風險就是:「變化」。我們只要正確認識到風險的情況,學會對風險的分析和判斷,那麼這個風險比例就會偏小。通常風險分析分為以下幾點:
1)、公司是否倒閉?
公司從開始只發行125萬股,它是通過市場的供給需求,買和賣的關系維系市場,讓市場穩定平衡發展,實現雙贏機制。公司一方面通過3D商城收取廣告費以及以後上市利潤,另收取每位投資股東賣股手續費10%作為穩定收益。因此公司有錢賺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倒閉的。
2)、投ASG游戲理財的好處?
一次性投資,永遠拿錢(前提是賬戶里要保留股票),並擁有獨立賬戶和密碼; 賬戶不用親自打理輕松實現穩定的年化幾倍到幾十倍的收益;提款自由、便捷、快速。
3)、投資市場公開透明化:
每位投資股東都可以通過自己的獨立賬戶看到市場動態。如:賣盤、買盤、現價、市場走勢圖等。
4)、ASG游戲理財系統,不存在不合理的所謂封閉期,公司對每位股東的投資、提款實行自由制。

6. 廣東佛山一初中開設理財課,你覺得初中生應該掌握理財知識嗎

我覺得初中生應該掌握理財知識。

自互聯網爆發式發展開以來,各種網路直播、網路購物的普及,這些已經被“聰明的”中學生所掌握了,利用父母的手機打賞網路主播,購買游戲裝備、進行VIP充值等時間層出不窮,再加上現在的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在物質需求上有求必應,我國節約的優秀傳統被拋諸腦外,換來的是肆意揮霍,花錢無度,這不得不提醒我們,讓中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懂得金錢的意義、善於合理分配財富已經迫在眉睫。

“財商”的培養適應於當前的中學生教育。

“財商”本是金融智商的簡稱,包括觀念、知識、行為三個方面,指個人、集體意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如果說以往成功的定義為百分之二十的智商加百分之八十的智商,那麼現如今,在物質充裕的現在,財商不得不分走百分之十的羹。

對孩子的失敗敢於買單,不縱容不溺愛,成功=20%智商+70%情商+10%的財商。

7. 請問金融: 10000元投資凈值型理財產品,單位凈值=2.2,年化凈值增長4.2%

年化凈值增長4.2%
現單位凈值:2.2*(1+4.2%)=2.2924
購買份額:=10000\2.2
現在資產=份額*現單位凈值
10000\2.2*2.2924=10420
年內下跌52
總資產:10420—52=10368

8. 老公做傳銷,叫FCT游戲理財,已經陷阱去了,該怎麼辦

AGK變FCD,做這個的人都會被經常開會洗腦,家人親朋好友,一個都不能放過通通拉專進去洗腦放血屬,不誤正業,整天想著到處拉人頭喪心病狂。也不想想只掙不虧利益N倍,投入資金小感覺無所謂風險不高,諸不知洗腦成功跟爛賭鬼抽鴉片差不了多少,個個以為自己很聰明,幕後老闆是傻逼大慈善家,家裡有金礦還是有印鈔機,每天給這些人發錢,自己收一點手續費,可笑危害人民危害國家,國家會出手,把這些人一網打盡,讓他們,血本無歸,有賺錢的趕緊套現離場,想繼續做美夢的,到最後只有噩夢,舉報舉報

9. 如何了解孩子的理財心理

一顆樹上很難找到兩片葉子形狀完全一樣,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兩個人在情感上完全協調。

——歌德

無論自己的理財觀念和水平怎麼樣,家長們幾乎都希望自己子女能夠培養起良好的理財習慣。然而,細心的父母一定會發現:每個孩子在對待金錢的問題上有著不同的態度和方法,即孩子可以分為不同的理財類型。而這種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也決定了他們未來不同的理財習慣。

因此,發現孩子的「類型」,並根據這種類型的特點,正確引導孩子對金錢的態度,從而形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就成了父母必做的一項功課。

(1)引導「儲蓄罐」型的孩子消費

典型特徵:這類孩子會想盡一切辦法攢錢,不捨得自己為玩具或者書籍付錢,得意於自己攢的錢越來越多。

引導策略:這類孩子應該得到父母的激勵,但要適當引導孩子的消費行為,以防他過於看重金錢本身。

黃靜在收拾房間時,無意間有一個讓她吃驚的發現,自己11歲的女兒竟然在抽屜里攢下了2 000多元錢,這幾乎是女兒三年來所有壓歲錢和零用錢的總和。黃靜一時喜憂參半,喜的是女兒並沒有亂花錢的習慣,是個節約的孩子;而憂的是,如此囤積金錢的習慣,會不會讓她變成一個小財迷或者「吝嗇鬼」呢?

黃靜的女兒屬於典型的「儲蓄罐」類型。其實,這類孩子「瘋狂攢錢」可能也沒有別的目的或者計劃,他們只是想看著自己有一堆錢在那裡,希望這個數字不斷增加,把數字的增加視為自己在金錢方面的最大的成就。同時,他們可能還會比較吝嗇,當父母建議他們自己出錢買下喜歡的玩具或者圖書時,他們寧可忍痛割愛也不願從自己的抽屜里拿出一毛錢。

這種習慣的形成多是受到父母行為的影響。比如父母經常會在每月精打細算之後把錢存起來,希望自己家庭的積蓄越來越多。父母對於攢錢行為的提倡和贊賞,是促使孩子產生這種行為的最直接因素。

當然,黃靜不必太擔心,畢竟好多父母都想讓子女具備節約的品質。孩子珍惜金錢,並遵守儲蓄方面的紀律是個好習慣,這使得她在將來也能建立嚴格而有序的儲蓄計劃,在財務方面更有保障。

但是需要提醒的是,過多關注金錢數量的增加會讓孩子更加看重金錢本身,這可能會影響她未來的價值觀,也可能會妨礙她在未來妥善地管理金錢,因此,父母要適當引導孩子的消費行為。比如計劃一次特別的家庭行動,並讓孩子用自己積攢的零用錢花得值得;或者讓她自己負擔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項比例相對較小的費用支出,比如學慣用品,使得孩子感覺自己長大了可以逐漸負擔自己的生活;而想培養孩子愛心的父母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和貧困地區的失學兒童結成「一對一」的互助對象,把自己的零花錢捐獻出去讓其他小朋友獲得幫助,這都可以對她培養正確的金錢觀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2)對「無限索取」型孩子說「不」

典型特徵:這類孩子一出門就向父母索要東西,包括玩具、食品等各種類型,而遭到拒絕則大哭大鬧。

引導策略:父母要抗拒「無法拒絕孩子」的心理,堅決說「不」。

「我真的是怕了我兒子,他經常向我要錢,去買他想要的東西。有時候,我根本不想帶他去商場,因為他總是不停地索要東西,一旦得不到滿足就非常失望,甚至大哭起來。」相信很多家裡有七八歲兒童的父母都有這樣的抱怨,孩子不停地索取讓他們很為難,「給也沒關系,就是怕養成習慣」。

其實,如果回憶一下幾年前孩子兩三歲時候的情形,相信很多父母外出歸來的時候都常常會給孩子帶些禮物,有時候是一個氣球,有時候是一小包餅干,總之孩子拿到禮物會很高興。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長此以往,孩子就會形成習慣性思維,認為父母送給他禮物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而索要禮物也自然應該得到滿足了。

有些時候,父母為了平息兒女的哭鬧或者不耐煩的孩子的一再要求而滿足了孩子的慾望,這對培養孩子自我節制習慣是很不利的。小時候要一包糖,長大之後要衣服、手機、電腦……其實家長可以告訴孩子:「你需要的東西,爸爸媽媽一定為你准備,你想要的東西,可以告訴爸爸媽媽,我們會斟酌情況,決定要不要給你買;但是如果你用哭鬧或發脾氣的方式來爭取,我們一定不會給你買。」

(3)教「花錢無度」型孩子作預算

典型特徵:這類孩子手裡有錢就花掉,把金錢置換成自己喜歡的玩具和食品對他們來說是一次神奇的體驗。

引導策略:鼓勵孩子建立消費預算觀念,學習管理金錢的能力。

第一次獨自用手裡的錢換到自己心儀的物品,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神奇的體驗。這種神奇帶來的心理滿足感會讓他們不斷地用手裡的現金去換成實物。

這種孩子很難在金錢上克制自己,如果父母強行甚至通過暴力的方式來約束他們的消費行為,會影響他們的內心感受,對心理健康不利;但是同樣不值得提倡的做法是減少孩子零花錢的數額,因為突然間收入的減少會使得孩子對物質的慾望更加強烈,從而力圖通過其他途徑來取得零花錢來滿足自己的購物需求。而家長要讓孩子知道,零花錢不是一種權利或者工錢,它應該成為教育孩子如何管理金錢的一種工具。一味地以增加零花錢或者減少零花錢來達到某種目的也不是教育孩子應該有的方法,關鍵是父母要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細節來引導孩子進行聰明儲蓄和聰明消費。

父母可以設置一種生活情景,約定以孩子的零花錢去超市進行一次集中購物,並事先確定好金錢的數額。可以讓孩子到超市買他需要的任何東西,不加約束,在結賬處打出購物金額是否在預算之內,如果沒有,可以對照清單,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東西,哪些是不怎麼需要的,哪些是根本不需要盲目拿的,並讓他們把不需要的東西放回到購物貨架上。這種體驗過程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自己的零花錢的管理者,自己可以通過事先的預算來進行最佳的財務支出。

還有一個有效的做法是,父母要教導孩子養成記賬的習慣,以確知自己的錢都用在哪些地方。每隔一段時間(例如三個月或半年),父母可以進行一次「財務檢查」,如果孩子確實做到了,可以頒發一筆「量入為出」的獎金,或是增加一點零用錢作為鼓勵。

9?簡單實用的理財教育技巧

當家長學會如何用語言向孩子表達對他們發自內心的理解與接受時,往往家長就掌握了一項非常有用的技能,可以產生令人驚訝的效果。

——劉衛華

理財教育同其他任何工作一樣,都有一定方法和技巧可循。家長應該因時因地,採用最有效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理財教育。

(1)在游戲中學習

沒有哪個孩子不喜歡游戲的,很多孩子從小就喜歡玩買東西賣東西的游戲,所以玩游戲是增加孩子理財知識和能力的一個有效方法。

最簡單的理財游戲可以從孩子的儲蓄開始。比如每當孩子的儲蓄額增加了一元錢,父母就在紙上畫一枚紅色的五角星,並且也投入儲蓄罐里,同時承諾當五角星增加到一定的數量,比如五枚時,就可以額外獎勵孩子一件學慣用品。實際上,這是對孩子的一種精神鼓勵,這會讓孩子明白儲蓄不僅僅是硬幣數量的簡單增加。

對於大一些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玩一些稍復雜的游戲,一位父親曾經買了一套比較流行的「現金流理財游戲」。幾天以後,一些諸如「工資收入」、「企業」、「證券」、「信用卡」、「現金流」、「支出」等經濟類名詞就常掛在孩子嘴邊了。

(2)給孩子講寓言童話故事

孩子除了喜歡玩游戲外,大部分都喜歡聽故事,特別是睡覺前,如果能聽父母講個故事的話,當晚就會睡得更香甜更踏實。

父母可以趁此機會講述一些經典的品德教育故事,當然也可以自己編一些童話寓言故事,比如「金錢的來源」或者其他與金錢教育有關的主題,讓孩子在故事中受到正面的教育和啟發。

(3)讓孩子自己找錯

有時候,讓孩子自己找出自己出錯的地方,並進行自我總結和反省,會比家長的責問更有效果和意義。

比如當孩子花費了自己所有的零用錢卻買回了一件沒用的東西,家長與其大聲指責,不如讓孩子自我檢討:買回來的東西有什麼功用?那件東西會不會值這么多錢?不該花的零用錢一下子都花完了,該不該立即向父母索要?

通過這些問題的反省,會比來自家長的責問,更容易讓孩子明白理財的道理。

(4)機會教育

機會教育是指當一件事情發生之後,就要充分利用這個良好的機會,用來教導孩子理財。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時隨地可以找到很多活生生的例子,作為理財訓練的工具。

比如,到自動取款機取錢時,可以告訴孩子銀行和儲蓄的概念;而在商店購物後排隊等候結賬時,可以向孩子解釋,為什麼同類商品中,唯獨選擇了這個品牌而沒選擇其他品牌,可以藉此向孩子傳授「性能價格比」的概念,等等。這些都是很好的機會,孩子可以對家長講的知識或道理有切身的感受。

當然,除了這些具體的方法外,孩子感受最深、對孩子影響也最大的,仍是來自家長自身的示範——這也是理財教育最高明,最有效的技巧。

10. 為何說理財不是有錢人的游戲

一聽理財,很多人都覺得於自己無關,自己本來就沒財,拿什麼來理,那隻是一些有錢人玩的游戲罷了,有錢人的錢會越理越多,自己的那點小錢根本就不值得一提,更沒有去理財的必要了。

但是,處處都是理財機遇的社會給予了那麼多的好時機,小錢可以生大,任何一種儲蓄、投資都是一種理財,理財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不同的方式決定了不同的收益,但是至少要想到理財是「我」的事情。

不會打理的錢,就會慢慢沒有了,做好了理財計劃,就會看到合理的應用和不斷的收益。

窮人一般會認為我沒有多少錢,所以沒有必要想投資理財的事情,對投資理財的理解很淺。可是不知道他們有沒有想到,如果不理財,不使固有資產增值的話,那麼你的固有資產無疑是每天都在縮水,因為通貨膨脹每天都在發生。大家看最近物價上漲的情況就可以看到了。半年前10塊錢可以買到的東西,半年以後的今天可能就要用20塊錢去購買了。所以不理財的危險性其實很大。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理財就是解決各個經濟主體如何在當前與未來取得資源、分配資源和運用資源的問題。它包括對「錢財」的「籌集」、「運用」、「增值」三個方面,目的在於以最低的成本籌措資金、以最大的效益運用資金、取得最大的利潤收益。這是一門非常有趣、非常優美也非常有用的科學。不要去排斥它,嘗試一下吧。

通俗地說,理財,顧名思義,就是處理錢財,無論你有多少資產,做了運用或者處理,就是理財。理財的最終目標是為了積累財富,提升生活水準及素質。據說,世界上的富人,有1/3是靠繼承,1/3靠創業,1/3靠理財。你難道不想成為1/3中的一員嗎?他們是靠理財成為富人的,而不是成為富人之後才開始理財的。

一般來說,理財觀念有三大誤區:第一是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小錢不用打理,也不值得打理。這是大部分窮人的想法;第二是對很多理財產品存在偏見,認為某些理財方式是騙人的;第三就是不能正視風險,風險與收益往往是密不可分的。

投資理財這些事情是有錢人玩的游戲,他們會越玩越多,而那些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路等媒體的理財方略都是在為他們這些少數人服務而已。其實如果你真的有這樣的想法,那就完全錯了。買國債僅是有錢人才可以的嗎?基金、股票限制了購買的對象嗎?這些都沒有對任何人進行限制,理財不是有錢人的事情,是讓每個人變成富人的事情。

當然了,在芸芸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佔少數,中產階層工薪族、中下階層百姓仍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窮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產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是「翻身」的契機呢!

面對著風起雲涌的中國經濟,面對著這個價格高漲的時代,沒錢的困惑會讓更多窮人思考如何將手中有限的錢通過理財再生出更多的錢來。與其說這是他們理財意識的覺醒,不如說這是在中國經濟現狀推動下一種必然的趨勢。從最初單純的儲蓄到風雲變幻的炒股,再到群情激昂的買房,再到當下時尚的基金。一時間,你發現理財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無人不關注,充滿生機。可以說,中國的全面理財時代到來了。無論錢有多少,你都要學會打理。

一塊錢也是錢,理財就是打理自己的錢財。只要你熱愛錢,認真去打理它,它也會給你同等的關注。不管財富多少,一定要理財。

一天,一位理財師在做理財演講,發現聽眾里有一位中年婦女滿面愁容,在一群人中特別顯眼。一群人圍著咨詢各種問題,可那位婦女遠遠站著不敢靠近。等人走差不多了,她才怯生生走過來。拿著很破舊的包,穿著非常舊的鞋。她介紹了自己的收入狀況,說她一個人帶著孩子生活,一個月最多隻能剩下幾百塊錢,根本沒財可理。

理財師說,法律從來沒有規定錢少就不能理財。越是錢少越應當及早規劃。她不是沒有錢,而是資本不足。這可決不能難倒自己。完全可以通過正確的消費安排和堅持儲蓄來籌集。如果堅持每月存300元錢,並用這些錢長期投資,如果年收益率在10%左右,那麼三十年之後將變成655,000元。

理財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不要躲避和彷徨,而要勇於面對。錢不嫌多,也從不嫌少。沒錢投資並不可怕,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有錢人都是從沒有錢或錢很少開始賺錢的。可怕是在於思想上認輸了。你認定自己沒錢,也不能掙錢,於是,你就形成沒錢人的生活方式。拚命壓縮一切開支,為了節省糧食和種子,連地都不捨得種了。你的錢就不再去生錢,坐吃山空,越來越窮。

其實,很多人,包括有些正在理財的人都誤解了理財的含義,他們以為理財就是投資甚至是投機,認為只要把手中的錢作為增值的工具,讓錢為自己工作,實現資本的利潤最大化,就是成功的理財。事實上,這只能算是理財中比較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這種誤解也正是很多窮人不敢理財的原因,他們害怕一旦失敗,生活會失去保障。

不要說你不需要理財。購買債券就正是一種理財啊。收益比儲蓄高,風險與之相當。這是窮人很樂意採用的一種理財方式。看看每次發行國債的時候,銀行前面排的長隊就知道啦。但是債券的發行量畢竟是有限的。

中國人的投資理財現在還只處於起步階段,大量的資金仍是以存款的方式存在。據統計,目前中國有將近50%的賬戶都是存款長期不動的。這些人,有的是不懂理財,有的是沒空理財。

現在,你明白什麼是理財了嗎?你還覺得理財與自己沒關系嗎?你對錢財的一切處理,包括存在銀行,都是在理財啊。只不過不同的理財方式,會有不同的收益而已。你最需要做的,就是要擺脫「理財與我無關」的心理。

談起理財,小張深有感觸,她對理財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漠視到重視的過程。

大學畢業後,離開學校在一家雜志社找到了一個編輯的工作。以後的日子很平淡。面對成家問題,她和男朋友開始認識審視起他們的生活。兩個人每個月的收入差不多,對於一直沒有理財觀念的他們來說,錢總是入不敷出。每月交了房租水電費之後,再除去日常生活開銷,工資總是所剩無幾。

這種沒有計劃的日子一直這么過著,直到他們開始面對買房的問題。貸款的各種手續辦下來之後,每月可供他們支配的錢就更少了。理財不可避免地要提上日程。

有一次他們看電視正好看到一位理財專家在講他的理財觀點。兩個人如夢方醒,不理財就無法保證你的生活安全。她也第一次知道了家庭理財要把家裡的錢分為幾部分,分別用來保命、應急和投資。

於是他們開始按照理財專家的建議,為自己設計理財方案,弄清了自己的財務狀況,並對每個月的收入進行了分類。每個月定期投資集中,並購買股票。經過一番設計,雖說日子過得緊張了些,但錢花得清清楚楚,心裡也有了底,畢竟日子終於有了希望。

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理財先立志——不要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從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信念開始。

而且我們需要弄清楚兩對概念:「富人/有錢人」;「理財/投資」。

也許你有很多錢,但是你不善於打理,沒有賺錢的辦法和頭腦,沒有讓錢生錢的本領,那麼你只是個有錢人,而不是富人。

在理財盛行的今天,不單單是窮人,甚至有一大批有錢人不願意參與理財。究其原因,這些人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部分是從事實業投資的私營業主,平時無暇顧及理財,加之需要保持賬戶資金高度的流動性,資金規模大,周轉速度高,他們更願意把錢放銀行。這部分人不理財還可以理解,他們的資金一直在實業中流動,並沒有閑置造成資源浪費。

一部分是高級知識分子、科研人員等高收入群體,這部分人仍然沿襲著中國傳統的金錢觀念,專注於自己的事業,認為自己的收入可以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不屑於去研究理財。我們不可以批評他的金錢觀是錯誤的,每個人對錢財有自己的看法。也許他們並不想成為富人,所以可以選擇不去理財。

另一部分則是較為保守的中老年人,不善於接受新生事物,更不願意去嘗試有風險的投資。

你應該不屬於這三種人吧。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要有理財意識。願意成為富人的你,行動起來吧。把理財作為一種生活態度,一種生活方式。

閱讀全文

與理財心理游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寶雞理財公司 瀏覽:639
E理財登陸 瀏覽:648
吉投基金管理中心 瀏覽:140
桔子理財利息怎麼算 瀏覽:78
申萬宏源理財產品 瀏覽:688
加薪寶理財 瀏覽:72
唐小僧理財平台獎勵 瀏覽:913
七樂康融資億 瀏覽:388
2萬9日元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924
外匯怎麼調均線 瀏覽:897
信用社教師最高可以貸款多少萬 瀏覽:318
你的外匯 瀏覽:324
融資的細則 瀏覽:43
信託監管條例 瀏覽:431
中海航融資 瀏覽:405
一百元人民幣兌換日元多少人民幣 瀏覽:227
富海融資 瀏覽:338
梧桐樹融資 瀏覽:177
3萬元咋理財 瀏覽:179
引進風險融資 瀏覽: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