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江西如何讓實施走出去戰略 用國際經濟合作的觀點
美國、伊朗、智利……觸角伸至世界五大洲;承包工程、勞務合作、投資辦廠……方式靈活多樣。經濟的全球化,將昔日「等、靠、要」的國有企業推向了世界經濟的大舞台。 大中型企業走出國門 產業結構單一、礦井走向衰老、資源面臨枯竭、下崗工人無法安置……嚴峻形勢下,1990年,萍礦在全國煤炭系統第一個大膽走出去,與「中建」合作,在阿爾及利亞以分包的形式承建了一個農田灌溉項目,贏利700多萬美元。從此,萍礦走出國門,國外工程項目蓬勃發展。 經過14年的開拓,萍礦國外工程項目涉及水力水電、城市排污、地質勘探、煤炭采選、醫療衛生等多個領域。2004年,完成產值1.35億元,實現利潤1030萬元;以工程帶動外貿出口282萬元,全年勞務輸出175人次。 「對我們這種資源型企業來說,實施『走出去』戰略,不僅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迫切要求,更是突破資源瓶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萍礦集團國外工程公司總經理胡立儉對「走出去」體會深刻。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我省大中型國有企業正在大踏步「走出去」。 擴大產品出口,提高企業競爭力。省紡織集團生產的粘膠長絲、滌綸長絲等產品出口歐美、東歐、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2004年完成出口創匯3111萬美元; 承包工程、勞務合作,開拓國際市場。江西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公司,主動參與國際競爭,以國際工程承包、勞務合作為核心業務,全面開展國際經濟技術合作。2004年公司中標的國際承包工程項目共有15個,新簽工程項目合同額達5934萬美元;僅在日本的勞務人數就達763人。 「借船出海」,與國外大公司合作,進行優勢互補。省建工集團與中央大公司合作,承建國外工程和勞務的分包業務,2004年完成國外營業額1168萬美元。 通過對外援助、技術服務等舉措,拓展市場。江銅積極參與我國的「援外項目」,2004年向4個國家2個礦山、2個銅冶煉廠派出133人開展對外援助和技術服務,完成營業額16萬美元。 繪就「十一五」藍圖 為了更好地實施「走出去」戰略,新年伊始,省國資委出資監管的企業對「十一五」期間「走出去」作出規劃:江西醫葯集團意欲開拓非洲市場;鳳凰光學儀器集團公司設想在境外建生產加工基地,並力求在光學冷加工設備出口方面取得突破;省冶金集團盯上了海外資源投資;華贛企業有限公司力爭在境外上市……「十一五」期間,我省大中型國企「走出去」的方式將更趨多樣化。 當前,企業「走出去」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承擔的國外項目規模小,沒有形成以點帶面的格局;小型國企由於實力弱,還沒有能力參與國際競爭;各企業單兵作戰,各自為政;業務以工程承包、勞務合作為主,結構單一,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滯後,外經人才缺乏…… 因此,業內人士認為,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需要政府、企業及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 省外經貿廳外經處處長徐禮成認為,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政府的引導、服務以及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是企業「走出去」的保障。今後,我省大中型國企「走出去」重點是推動企業到境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引導重工業企業到境外開發資源,輕工業企業到境外發展加工貿易。 江銅股份公司副總經理王赤衛建議,應出台能進一步鼓勵企業「走出去」開發利用海外資源的優惠政策;同時,發改委、經貿委、外經貿等部門要成合,切實決「出去」遇到的實際問題,指導和幫助企業「走出去」,創建「走出去」的動力機制。 省國委副主任林加奇提出,當前尤其要做好資源的合工作。省國資委出資監的各企業所處的行業不同,都有能得「走出去」的信息,把這些資源進行整合、調配,建立起資源、信息共享的平台,有利於各企業形成合力走出去。 藍圖繪就,美景在前。可以預見,走出去,國企面前定是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