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集鎮的昌黎縣新集鎮折疊編輯本段
新集鎮位於昌黎縣西南部。西南部和南部分別與灤南縣和樂亭縣隔灤河相望,北部、東部與馬坨店鄉接壤,東南部與荒佃庄鄉相接,西北部與靖安鎮毗鄰。南北長10.5公里,東西寬14.1公里。下轄42個行政村,土地總面積91
新集鎮
平方公里,是昌黎縣八大鄉鎮之一。境內交通便利,有昌新公路、劉石公路、安新公路縱橫穿過。鎮政府所在地——新集村,位於本鎮東北部,距昌黎縣城21公里。新集鎮區由貿易集市起步,成建制到今已有107年的歷史,百年來始終是昌黎縣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公路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目前新集鎮鎮區內水電等配套設施完善,有完備的醫療、保險、金融、電力、文化等主要社會機構,除常設加工、修理、商貿、農資、餐飲、住宿、洗浴等服務行業外,還設有建材、小商品、蔬菜三個集貿市場,每5天兩個集日,集貿輻射半徑在30公里以上,各類蔬菜遠銷京、津、遼、黑等國內各省市並出口俄羅斯、韓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各國。 全域海拔高度在7——21米之間,地勢平坦。土壤類型有潮土、褐土,質地多為輕壤和沙壤,滲水能力強、水凈化能力高。橋灌木品種較多,以楊樹為最。防風能力和抗污染能力強。新集鎮地處灤河岸邊,地上、地下水資源豐
新集鎮
富;境內崖上東溝、崖上西溝、亮子溝等大小溝渠縱橫交錯,防止了內澇的發生。水文、土地、交通、集貿、農副產品、勞動力、污染凈化能力等七個方面都十分有利於發展工業,這對於新集鎮的工業發展有著絕對良好的先決條件和得天獨厚的優勢。 新集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鎮,全鎮總人口為32651人,其中農業人口30842人。近幾年來,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很快,開發兩條經濟帶,壯大了五個工業園區,形成了特色無公害農業為主,養殖業為輔,多渠道發展的新型模式。特色農副產品有吳家坨村為中心的油桃、草莓,大周庄村為中心的胡蘿卜,西新莊村為中心的西葫蘆以及甘蘭、芹菜、黃瓜等各類無公害蔬菜。馬踏店村是全國有名的珍希動物養殖基地,近幾年來在犬類飼養方面已經走在了全國農村的前列。
㈡ 昌黎縣三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昌黎縣三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1999-11-01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昌黎縣安山東牛欄村。
昌黎縣三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322805449390G,企業法人楊延兵,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昌黎縣三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澱粉及澱粉製品製造、銷售;貨物和技術進出口。(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昌黎縣三才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㈢ 昌黎縣合豐塑編有限公司怎麼樣
昌黎縣合豐塑編有限公司是2012-02-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昌黎縣安山鎮徐新莊村南。
昌黎縣合豐塑編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3032259095871XP,企業法人楊天鎖,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昌黎縣合豐塑編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塑料編織袋、遮陽網、塑料袋(厚度高於0.015毫米)製造、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昌黎縣合豐塑編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㈣ 永平府昌黎縣七甲八舍是哪裡
永平府樂亭縣,位於中國河北省東部,東南瀕臨渤海。面積1303平方公里,人口48.5萬,屬唐山市。1990年人口47.94萬。漢族為主,有滿、回、壯、蒙古、瑤、朝鮮、仫佬、水、彝等少數民族。面積1308平方千米。閻各庄鎮 鎮政府駐閻各庄村。面積68.2平方千米,人口3.74萬。轄51個村委會:閻各庄、介馬河、常家鋪、張石埝、大家坨、黑崖子、王保仕、劉馬庄、大寧庄、邵莊子、姬家鋪、周家鋪、魏家埝、東雙坨、西雙坨、陳渡口、郗家鋪、北孫庄、小石庄、楊家埝、東劉庄、西樊坨、東樊坨、前艾庄、後艾庄、大尖坨、國仙院、大羅庄、六莊上、前羅庄、崔家埝、前炕各庄、後炕各庄、前何新莊、大家坨劉庄、大家坨王莊、大家坨郭庄 張石埝就是!
㈤ 河北省昌黎縣永平府
據我所知道的,永平府治所在盧龍境內,在明清時期他的歸屬也不同,明朝時候屬於山東,清朝屬於直隸.所以尋根的人都不清楚自己是哪裡人,尤其是說自己是山東永平府昌黎縣的或者是山東永平府樂亭縣的.樂亭在其當地的發音叫澇亭.可能是地名的特殊發音.所以很多人都迷糊了.也就是說啊!你如果是山東永平府樂亭縣的趙氏後人,那麼你的先祖遷出年代就應該是在清朝早期或者說是明朝.如果說是直隸永平府的那你就是清朝時候遷出的,也有很多人說自己是河北永平府遷出來的,我估計都是近代的 ,或者是民國時候遷出來的.另外在永平府他不同時期的社甲劃分的也不同,很多人都說是樂亭的遷出來的後人,但是實際上的社甲不在樂亭,而在昌黎,很多在昌黎的後人也是有這樣的問題,他們有一部分是樂亭人,也就是說,按照社甲分,樂亭和昌黎有的時候是混淆的,如果要尋根必須弄清年代,地點,社甲,具體的莊子,很多時候按照社甲已經找不到原來的莊子了,因為歷史沿革的緣故啊 ,很多地方也改名字了.所以必須有賴於各位尋根的昌黎後人和樂亭後人,聯手把尋根這件事情搞好.有很多時候你說你是樂亭的後人其實你的根在昌黎,所以大家都找一下.
㈥ 昌黎小灘歷史
昌黎縣位於河北省東緣,東臨渤海。總面積1184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2006年)。轄11個鎮、5個鄉。縣政府駐昌黎鎮,距秦皇島市區44千米,距石家莊438千米。 漢稱絫(音:lěi)縣,唐名石城,遼為廣寧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啟用久廢的舊郡名「昌黎」為縣名(實際與昌黎舊郡無關)。據傳,昌黎為黎民百姓昌盛興旺之意。 昌黎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眾多,神岳碣石,歷史上曾有九帝登臨攬勝;五峰山韓文公祠,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曾長期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山中水岩寺是冀東地區唯一的佛教場所;境內源影寺塔是遼金朝代建築,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齊鳴鳳:昌黎人,字君瑞號芝崗。貢生。萬曆四十三年(1613年)任山東高苑縣令,四年後升任遼東自在牧。其善寫詩文且不事雕琢,自己曾雲:片刻可揮數十篇。著有《時務論》,藏於家中。
楊干陛:四川劍州舉人,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任昌黎知縣。其文學、吏冶.兩擅其美,在任期間,主持重修了《昌黎縣志》;筆削簡當,使縣志趨完善精當,離任前各不於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古塔寺,並以古塔下有一井,言水自有源,塔自有影,相假,定寺名為源影影寺,現碣石山黑峪溝瀑布泉處鐫有其遺墨削壁流泉四字。後遷任雲南武定府同知。
張國祥:昌黎人,字太和,萬曆年間拔貢。初任豐潤縣訓導,致使當地文風大振:後升任甘肅渭源縣令,改變其地不習文教之風。卸任還鄉後維以琴書自娛,耕讀課子。受到本縣文人的推崇,著有《明經遺文》。
高履豫:字奮齋,號蓼助。與樂亭縣陳明府一同被聘修邑志。
張庄臨:字友松。昌黎人,明朝萬曆年同拔貢張國樣之三子。曾任保定府訓導。其精於詩古文詞,著述等身,遺著有《友松詩文稿》等。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年),大學者顧炎武到昌黎考察形勝之地時,與其結為文字之交。康熙初年應知縣王日翼之聘,參加重修《昌黎縣志》之舉,時已年越花甲。
任五輪:字徽庵。昌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土,曾任湖北漢陽知縣。生前蓍有《徽五真稿》。
張元俊:字桃岩。昌黎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舉人。初任玉田縣教渝,後升大名府教授,繼遷任靖江知縣.晚年歸鄉吟詩著文,名噪一時。享年八十四歲,著有《桃岩老人詩文集》。
齊大勇:字養浩,號風岩,昌黎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年輕時棄文學武,雍正八年(1703年)考中武狀元.至此戎馬生涯三十餘載,歷任乾清門頭等侍衛,山西撫標中軍參將、湖南沅州協副將,江南鎮海將軍中軍副將,湖廣襄陽鎮總兵,陝西興安鎮總兵、湖廣提督,陝西固元提督,甘肅提督等職。其雖為武將,頗精文藝,特別是對書法藝術很有造詣,而且十分精於舊拓名筆的鑒別。
王士升:宇鶚薦。昌黎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舉人,任湖北咸豐縣令期間,振興其地文教,平生喜吟詩著文,著有《復性堂詩古文集》若干卷。
萬永:號樂山。昌黎人。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萬渲之侄孫。隆五十四年(1786年)中會試副棒,取教習議敘選任山東浦台知縣,後任甘肅成縣知縣十載,以年老歸里。終年七十餘歲。其平生書法造詣頗深,書學顏真卿,行草董其昌,米友仁晚年又追鍾繇之古體隸草,自成一家,其書法為一時珍品,藏者頗多。並著有《式好堂文集》。
邢汝謙:字柳庵,昌黎人,約為乾隆年間生。其平生鑽研學理,著述頗多。其傳世之作主要有《喪葬用樂淪》,《李先生書》、《復馬李先生書》,均敦光緒年版《永平府志》,主張治喪,不用浮土,並不用鼓樂祭祀、並不諂鬼神等。其著述引經據典,並注重實踐,見解較新,很有研究價值,其遺著印有《邢汝謙遺文》。
齊鵬年:字程元。,又號齊雲。昌黎人武狀元齊大勇之次子。乾隆年間武庠生。其雖行武,卻工於文,尤對詩歌創作有造詣,其五言、七律絕句清真古淡有陶淵明、柳宗元之神韻;律詩主要追尋王維,韋應物之風格。其還象其父齊大勇一樣,對書法藝術造詣很深,士紳人家得其片紙,視為珍寶,懸掛於壁。
齊喬年:字松五,昌黎人,乾隆年間增貢,據史夢蘭《止園詩語》介紹,其自幼讀書於水嶼,長設帳於水岩,終身蹤跡不離碣石山,其性情恬淡.學識淵博,吟有許多詩歌札撰有《北山時草》一書。
王煦:號渻厓,昌黎人,王士升之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歷任河南延津、孟縣和江蘇、武進等知縣。返鄉後任永平府散勝書院、遷安安昌書院等主要授教授與遷安著名學者馬恂結為文字之交。生平極喜吟詩著文著,有《愛日堂類稿》,其書法蒼秀,造詣頗深。
張堂:宇肅亭。昌黎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舉人。性豪邁喜任事,其詩近王維、孟浩然之風。家貧,好買書,常為此負債。平生以讀書吟詩著文自娛,著有《鳴春堂詩文集》。
郭天培:字毓芝。昌黎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19歲即考中舉人,但未及壯年即死。生前好作詩,其詩多為憤懣凄楚之音,著有《環翠齋詩草》。
高作風:字紫壓,昌黎人。約為道光或咸豐年間歲貢生。其博學工詩,性好游,在遼東渡過數十載筆墨生活,著有《鶴鄉吟草》一卷。晚年家居,與姚仙相酬唱,姚仙贈其聯為: 可用世、不求世,用能知人。其臨終自作聯雲舊事厭重提,當年曾東抹西塗,回頭是夢;佳城欣得入,此日不拖泥帶水,轉眼皆空一笑而逝。
高文煜:字子詧,昌黎人。咸豐八年(1858年)中舉,次年考入進士,任戶部主事。其詩文具有清氣,與本縣文人張勝亭、崔樹寶等時有唱和,其自北京贈詩給崔樹寶雲:客愁似浪子平仍起,歸夢如煙幻不真。樹寶驚其詩有鬼氣。
張勝亭:字覽軒,號五齋。昌黎人,咸豐二年(1852年)副貢,任直隸青縣教渝;同冶二年(1863年)任戶部郎中,後以知府、道員用,被派到湖北委辦軍裝,任鄉試監試官等。光緒十一年(1885年),病逝於任上。其之學行聞名於時,在同治初年回鄉守母喪時,被知縣何崧泰舉為重修縣志的監理,歷官數十載,時吟詩著文,著有《唯五齋詩文集》。
崔樹寶:字子玉,昌黎人。咸豐九年(1859年)舉人,家居縣城,在城北桃源山西坡築有別墅。其為本地咸豐、同冶竿間著名文人,在縣內外廣交文友,其詩古文詞具有奇氣,書法不蹈常規,名噪一時。同治十年清廷大挑一等單人,任命其為知縣,分發四川,未及到任而卒,著有叫《北桃源詩集》。
㈦ 承包秦皇島市。昌黎縣荒佃庄鎮污水處理廠的公司叫什麼名字
汾西縣轄鄉。有通縣城的公路,村村通簡易公路。轄院頭、腰裡、溝東、佃坪、圪台頭、山雲、留峪、楊家莊、青落、趙庄、東峪、徐庄、玉匣、河底、菜家坡15個村委會。主要農作物有玉米、馬鈴薯等。造紙業歷史悠久
㈧ 昌黎縣的知名人物
韓愈唐代詩人,祖籍昌黎,世稱韓昌黎。 齊鳴鳳明萬曆四十三年(1613年)任山東高苑縣令,四年後升任遼東自在牧。著有《時務論》。張國祥明萬曆年間拔貢。任豐潤縣訓導、甘肅渭源縣令。著有《明經遺文》。張庄臨明萬曆年同拔貢,張國樣之三子。遺著有《友松詩文稿》等。清康熙初年參修《昌黎縣志》。任五輪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土,曾任湖北漢陽知縣。生前蓍有《徽五真稿》。張元俊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舉人。歷任大名府教授、靖江知縣,著有《桃岩老人詩文集》。齊大勇清雍正八年(1703年)考中武狀元,歷任陝西固原提督,甘肅提督等職。通書法。王士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舉人,任湖北咸豐縣令。著有《復性堂詩古文集》若干卷。邢汝謙約為乾隆年間生。傳世之作有《喪葬用樂淪》等,其遺著印有《邢汝謙遺文》。郭天培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中舉人,但未及壯年即死。著有《環翠齋詩草》。高允之清咸豐年任江南教練官。著有《寶森堂詩稿》、《文山堂筆略》、《中山堂經典集》等。邸恩培著有《元極太極圖》、《淺說乾坤六子論》等。王之篆王孝培之子。通書法,善繪蝴蝶。董光照新集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執教於碣陽書院,光緒年間編纂有《昌黎縣鄉土志》。張念祖於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縣志。生前著育《春秋大事表》等書。宋文元城關人。興修群仙茶園(戲院),創辦《昌黎周報》。楊悌忱城關人。創辦《燕東日報》,開設北方書局。編纂成《昌黎古塔遺聞》一書,未刊印。張手潤清末貢生。編印《昌黎名勝古蹤覽》,為楊悌忱編《昌黎名勝古跡遺聞》作序並校對。高榮傑1915年出生於新集高庄村人。皮影戲藝術家。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曾任唐山市皮影團副團長。周國寶1905年生於昌黎縣城西關。著名民間舞蹈藝人。齊永衡1933年生於昌黎縣。知名皮影戲操縱演員。戴硯田黃營人,1932年生。詩人、編輯。著有詩歌集《春的兒女》、散文集《愛的期待》等。劉金國1955年出生於槐李庄鄉小港村,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黨委委員,督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