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
春節最讓寶貝開心的除了禮物外,最讓寶貝開心的應該是紅包了,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將紅包幫孩子收起來,想等孩子大點再給他使用,但是這樣的做法是正確的嗎?
一味的把孩子紅包收起來只會讓孩子失去認知理財的能力,還有缺乏對財商的培養!對於3歲的孩子,財商能力就開始隨著年齡升級了,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段給孩子一些「小權利」管理壓歲錢。什麼是財商?財商就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理財的智慧,它包括兩方面的能力:一是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是正確應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讓我們來看看3-6歲的孩子財商能力:
3歲:辨認錢幣。逐步教會孩子認識紙幣、硬幣的幣值,甚至可以教孩子認識不同幣種。
4歲:可以學會用零錢購買簡單的用品,例如如畫筆、小零食等。
5歲:弄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並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
6歲:能數較大數目的錢,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
除了財商教育,父母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讓孩子懂得其無權支配父母的金錢
三歲的寶貝已經很喜歡自主地從琳琅滿目的商品架上,把自己喜歡的東西放在購物車內,如果不給其購買,他會以哭鬧威脅,很多家長因此妥協,家裡的玩具也就越來越多!父母應該告知孩子這是父母辛苦賺的錢,寶貝無權支配他,堅持不需要的東西不該買,無論孩子如何哭鬧!久而久之,孩子會逐漸養成好的習慣,買東西之前總要徵得大人的同意,而且每次只能買一定數量的東西。
2、使用現金消費
和孩子外出購物時,盡量用現金消費!如果每次消費你只使用信用卡等其他卡片,孩子肯定會對這種東西產生困惑,因為大部分7歲以下的孩子,都不會把信用卡和它裡面的錢聯系在一起,他們會認為信用卡有魔力,能買無窮無盡的東西。
3、讓孩子懂得支配自己的零用錢
學會用錢和賺錢一樣重要,既然是教孩子理財,就要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要不然她永遠不知道該如何使用錢,只要把握住大原則,既不可以透支,糖果和可樂等碳酸飲料要盡量少買,之後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他的能力,同時在心理上接受她可能會亂花錢的風險。既然是讓他決定,在生活中必定要遭遇取捨的問題,尤其是面對多項選擇,在這個過程中,他的消費習慣被不斷挑戰著,像看電影和書,想看的卡通電影永遠都很多,依他手裡可支配的那點錢,她只得有所取捨地進行選擇。這裡面的教育遠比只盯著他具體花多少要有幫助。
4、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母親,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訴孩子把紅包給媽媽,媽媽幫你存在銀行,等你長大了自己去取出來,寶貝小心翼翼的保存的媽媽給他的「存單」,等到他10歲的時候,他把存單交給媽媽,想取出紅包錢時,媽媽大笑,這些是發票,無法領錢的!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從此開始亂花媽媽的錢!欺騙孩子加上將孩子的金錢沒收,這樣會讓孩子有巨大的挫敗感,同時,孩子也會失去對別人的信任。
5、給孩子一個儲蓄罐
給孩子一個儲蓄罐,讓他把自己的錢都放進去,定期拿來出數一數,這樣做可以教孩子數數,帶著對自己錢的興趣去數數,肯定學得很快,也能讓孩子懂得積少成多的道理,同時讓孩子懂得付出的勞動越多,得到的報酬也越多,當然孩子的耐心也在這其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6、讓孩子學會理財
等孩子長大有越來越多的零花錢時,就要讓孩子學會理財觀念,給孩子一張儲蓄卡,讓孩子參與存錢定投等銀行活動,讓孩子從「給孩子錢」向「讓孩子去賺錢」轉變,讓孩子早早明白,學會將積累的財富去創造更多的財富。讓孩子自主學會賺錢的方法,比如自己推薦自己的作品,讓孩子在實踐中體會討價還價,打折處理、會員價等一些商業運作方法。通過這樣的教育,孩子心裡有了盈虧的權量,懂得了計算得失,知道了付出與勞動報酬的關系,對「錢」的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
7、不要給太多的零花錢
有的父母對孩子過於溺愛,每次都大手大腳的給孩子零花錢,孩子表面上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但是對他以後的人生埋下了很多隱患。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個經商的父親從小給孩子的零花錢比一個正常的工人工資都多,加上從小沒有時間教育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孩子16歲時,父親經商失敗,家道中落,而孩子已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最後走上了搶劫殺人的道路,並且在殺了多個無辜受害者後,他沒有任何的悔意,他最後的微笑讓人膽寒!
「理財從娃娃抓起」,但是基於中國社會的傳統,大多數的父母不願意過早讓孩子接觸錢,認為孩子會變得勢利。很多父母失去了對孩子最好的財商教育時間,其實不然,隨著近幾年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經商、賺錢開始變得地位重要起來。在越來越商業化的社會里生存,「財商」顯得越來越重要。
孩子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你的孩子是小財神,還是殺人犯?家長的教育尤其關鍵,讓我們學之改之,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小財神吧!
⑵ 怎樣讓男孩從小就學會理財呢
一、壓歲錢理財方案
關於壓歲錢,很多爸爸媽媽都會為孩子開設一個壓歲錢賬戶,並會親自教孩子怎樣把錢存入銀行內,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充滿了喜悅感,也會形成一種主人翁意識,讓孩子感覺到要對自己的錢負責,不能亂花。同時,父母也可以教孩子一些簡單的儲蓄知識,如本金、利息、利率等概念,視孩子的具體年齡和理解能力而定。
可以引導孩子壓歲錢留多少自用、存多少、存多久,為什麼要這樣存,一開始我們可以把存期縮短,比如三個月,或半年,讓孩子可以短期內看到存款的數目在增加,慢慢地孩子也一定會對與這筆錢相關的理財信息十分感興趣,自覺地學習一些理財方面的知識。以後有錢就會自覺地想到存在裡面,既安全又可以得到利息。
二、知道賺錢的樂趣
可以給他做一張考核表,根據每天的表現來打分,裡麵包括主動學習和預習,做家務進行打分,到了月底進行總結,達到多少分可以給予金錢的獎勵,或者是看電影,去游樂場,金錢控制在三十元左右。不僅鍛煉了他做家務的習慣,還磨練了學習興趣,更加讓他知道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錢。
三、讓孩子養成儲蓄的習慣
孩子的許多行為習慣都是從小養成的,理財習慣也是一樣的,孩子從小養成的那些金錢觀、理財觀將會伴隨他的一生,所以家長們應該從小為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制定一些基本原則,如:孩子每得到10元就存儲至少1元。找3個存錢罐,分別貼上存儲、支出、給予的標簽。每月把存錢罐里的錢倒出來看看,孩子們一定會因這種由等待積攢出的力量而感到十分驚訝。更加激起孩子理財的積極性。
四、讓孩子學會消費,懂得消費規范
要讓孩子學會消費,懂得必要的消費規范。讓孩子形成正確的花錢、算賬的觀念,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中孩子需要購買東西很多,家長可告訴孩子哪些該買,哪些不該買,哪些買了劃算,這樣使孩子從小學會正確用錢。
五、養成記賬的習慣,接觸工具
讓孩子自己學會記賬。記賬是理財的重要環節。為孩子提供一個記賬本,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培養財務分析的能力並體驗賺錢的方法與辛苦。
父母平時要多多接觸一些金融理財工具,同時也讓孩子接觸學習一些基礎的理財工具,讓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好的消費習慣,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多體驗理財的樂趣,提升對財務合理安排的敏感度。
⑶ 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的學習心得
認識錢幣
教孩子理財,首先要教孩子認識錢幣,這是教孩子學理財的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為了教棉花糖認識錢幣,雲朵媽媽特意准備了各種面額的紙幣和硬幣,給孩子講述錢幣的由來,教給孩子通過大小、顏色的不同區分錢幣面額。另外,雲朵媽媽還准備了幾個好玩的小游戲幫助棉花糖記住錢幣的面額。
讓孩子去買單
認識錢幣以後,就要讓孩子學會花錢。家裡需要買鹽、醬油等日用品的時候,雲朵媽媽總是把錢給棉花糖,讓她去付錢。在生活中多給孩子一些自己支付的機會,孩子才能在實踐中加深對錢幣使用的理解和記憶。
學會積累和儲蓄
棉花糖會付錢和知道找零後,雲朵媽媽就會定期給棉花糖一定數量可自行支配的零花錢。另外,雲朵媽媽還給棉花糖准備了一個小豬形狀的存錢罐,鼓勵她將一部分零花錢放進存錢罐。如今,棉花糖每天都會把零花錢放入存錢罐,准備存夠錢買一輛漂亮的滑板車。
讓孩子學習記賬
記賬對於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很有幫助,同時也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消費情況。雲朵媽媽給棉花糖准備了一個記錄收支情況的理財賬本,讓孩子在記賬和管理金錢的同時,養成從小理財的好習慣。
等棉花糖熟練記賬後,雲朵媽媽還准備讓棉花糖參與家庭的理財和日常消費計劃當中,和爸爸媽媽一起記錄家庭生活收支,並定期評價理財計劃的結果。
辦理獨立賬戶
有了存錢罐的基礎,孩子會比較容易理解銀行存在的意義。這時候,就可以帶孩子走進銀行,進行投資啟蒙。
⑷ 如何教育才能讓孩子學會理財
先說為什麼要教孩子理財?
我們有句古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孩子更是如此。孩子逐漸長大,會接觸到壓歲錢、會需要零花錢、會面臨同學之間的交往,這都或多或少地和錢有一點兒關系。可是,直接把零花錢甩給孩子、壓歲錢全部「充公」、或者給錢讓孩子與同學應酬攀比,其實都是不正確、更不負責任的做法。早早培養孩子的財商,幫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財富觀,學習財富積累的方法,才是學習之外,當代父母應該給與孩子的必要教育。
還有,要教孩子樹立財富管理,和適當的理財方法,要怎樣做?
1. 身教大於言傳。父母自己有清晰的財富目標,明確自己當前的財務狀況,把家庭資產在各類不同風險等級的產品中進行均衡配置,讓家庭財務處於良性運轉,必然能給孩子帶來深刻的影響。
2. 帶孩子閱讀適合年齡段的書籍,學習金融理財知識。比如出版近20年的歐洲著名理財童話《小狗錢錢》,這本書10年前就買來,一直躺在書櫃里。最近讀書的時候翻出來,發現其中關於制定財富目標、執行財富目標、處理負債和正確投資的觀點和基本方案都有所涉及,深入淺出,孩子也能看懂,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好書。
⑸ 怎樣引導孩子學會理財
一、從小學階段訓練孩子自己儲蓄與記賬。為他在銀行開一個賬戶,要求若有較大支出,必須從自己賬戶提款,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財富開始關注。記賬更可作為階段性理財的檢討,多少錢花在娛樂、買食品等,長大後自然對消費概念有所不同。...
二、當孩子會做算術後,不妨讓他從生活案例中培養理財觀念。如從上海到南京,可選擇開車也可乘火車。但2個人、3個人或4個人一起出行,哪一種最省錢?同時練習思考開車要交過路費及車子折舊與維修,乘火車比較快速或舒服,但可能不是很便捷自由等。這可讓孩子從小建立分析類似問題的架構,並練習設計全面而系統的理財計劃。...
三、當孩子到11、12歲時,可用自己部分零花錢去作基金的單筆或定期定投。讓他們對「投資」開始有第一手經驗,引起他們的投資興趣。...
四、當孩子念大學時,重點培養科學理財觀。要讓孩子知道,人生未來哪些地方要花大錢,出國念書?工作後結婚買房?甚至以後退休養老等。
⑹ 如何教孩子理財 五個小技巧
首先,父母自己要有理財意識和科學理財方法,要有良好的節儉習慣,為孩子作出榜樣。都說家長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一個花錢大手大腳、不會節儉的父母親很難教會孩子如何科學地理財。
其次,家長可以讓孩子一起參與制定家庭財務計劃。財務計劃就是有效地掌握自己手中的錢財,無論掙多少錢,都應該讓錢財為生命中的每一階段提供最大的安全保障,或者最合適的生活方式。由於人生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財務需要,所以家庭要有財務計劃。讓孩子參與其中,幫助他們體會知道生活要有計劃,需要節制,不能無度揮霍。
第三,讓孩子了解家庭財務計劃,並學會記賬。讓孩子知道家裡近期、中期、長期需要的支出有哪些方面,學費要多少錢?收入多少,支出是多少,有多少剩餘?孩子手中要有一個記賬本,隨時記下家中的收支項目,讓孩子了解家庭的日常開銷和收入以及掙錢的方法,讓孩子知道和體驗掙錢的艱辛。
第四,家長也可以與孩子簽訂一份「零用錢合同」,如:「甲方按月支付乙方零用錢60元,其中20元用於購買書籍,20元公交車費,10元自由支配,其餘10元存入銀行……,乙方若無節制地花錢造成透支,甲方有權在下一月將其零用錢減半;乙方若堅持每月存款10元,一年後甲方將給予乙方與存款相同數目的獎金作為獎勵。」簽訂「零用錢合同」是西方很流行的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方法。這是理財教育,更是孩子心理素質的鍛煉。但合同內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讓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間,給他自己統籌安排的鍛煉機會。中國的父母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會有很好的效果。
最後,和孩子一起學習掌握基本的金融知識與工具,使孩子懂得既要合理合法地賺錢,又要有良好的消費習慣。同時,給孩子提供親身體驗理財的實踐過程,正確對待金錢,形成正確的理財觀,道德觀和勞動觀。
⑺ 如何教孩子學會正確理財
讓孩子懂得節約,做有計劃的開支,是培養他良好習慣和理財習慣的開始,長大以後這對於他的事業是有很大幫助的。
孩子在三歲以前還處在沒有金錢功能意識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把金錢當成是一種玩具,是一張紙幣,是隨意擺弄的紙張。但是這並不是說孩子不知道金錢有什麼樣的作用。四歲到六歲的小孩,處於朦朧的金錢功能意識的時期,他們只知道金錢可以換他們需要的東西,但是還沒有自覺的購買行為。他們只知道整天吵著父母給他們錢,讓他們去買需要的東西,有的孩子卻忘記或者根本不知道需要找錢,往往要父母再三叮囑才記得找回零錢。
其實家長應該從孩子三歲左右開始就培養他的經濟意識,主要是教孩子一些理財的知識。研究表明,孩子在三歲的時候就可以辨認錢幣,認識幣值,紙幣和硬幣。到12歲的時候懂得珍惜錢,知道錢是來之不易的,開始慢慢有節約的觀念。由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啟發:
第一、錢跟我們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孩子很早就對錢產生興趣。只要他們跟著家長逛過幾次商店或超市,錢能用來干什麼他們早就已經記在心裏面了。不要總覺得孩子小,什麼都不懂,你用錢去換東西,整個過程他是看得到的,雖然他不能理解為什麼要用錢去換東西,為什麼給了錢之後有人還要找錢,但是錢能換來東西這個事情便牢牢的記在他們心裡了。
第二、錢的知識和道德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系,孩子懂得錢應該通過勞動賺取,所以容易產生愛惜錢財的心理,並且可以有相應的儲蓄行為。目前我國有很多的孩子對於錢是毫不珍惜的,甚至很多普通家庭的孩子,他們也任意揮霍浪費,主要原因還是他們缺乏理財教育。
第三、讓孩子懂得節約,對於他們成年以後的事業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
第四、父母通過對孩子理財方面的教育,讓孩子了解商品,了解社會,培養孩子積極的參與和競爭意識,打破傳統的理財教育觀念的束縛,改變孩子的理財思想,可以為他們的將來做好充足的准備。
⑻ 父母如何讓孩子學會理財呢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給孩子的零花錢也越來越多,從最初的幾元到現在的幾十、上百元。到了初中以後,家長怕孩子在學校吃不飽、吃不好,零花錢更是有增無減。 他們在家長的「默認」和「縱容」下養成了不良的消費習慣:花錢大手大腳,沒有節制,想買什麼就買什麼,只知道有錢就花,花完了再向父母要,久而久之讓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個人的金錢觀偏離了正常的軌道。
金錢是把雙刃劍,關鍵就在於用它去做有益的事情還是有害的事情。這提醒我們,指望用金錢堆砌出一個好孩子是不切實際的空想。實際上,給孩子金錢容易,但培養一個好孩子卻很難。用金錢毀掉一個孩於容易,在金錢充斥的世界裡塑造孩子不為金錢所動的性格則要難上加難。而這,更需要家長有正確的金錢觀和科學教育孩子的技巧與方法。
因此,從現在起,作為初中生的家長,對孩子金錢觀的教育不容忽視,一定要引起重視。那麼,父母該怎麼做呢?
一、告知孩子什麼是正確的金錢觀
雖然初中的孩子自我意識很強,但很多外在行為仍會受父母的影響。所以當要求孩子應該怎麼做或不能做什麼事,要先想想自己的行為是不是影響到孩子的價值判斷。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要做到才有說服力。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才可能正確引導孩子的價值觀。
家長們的錢袋漸鼓,本不是什麼壞事,問題是金錢多了,物質豐富了,對孩子的理財教育卻沒有跟上。家庭的經濟付出與孩子的學業成績、心理素質、身體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之間並未呈現顯著的「正相關」。並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經濟成本越高,對子女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越有利。
作為家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負責,給孩子金錢時,別忘了同時給孩子正確的金錢觀。 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會讓孩子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