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民幣匯率指數94.07什麼意思
人民幣匯率指數,是一種通過計算人民幣與十三種國際主要貨幣匯率的綜合變化情況,來衡量人民幣強弱程度的指標。
世界上最早的貨幣指數,是1985年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推出的美元指數。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不斷加快,國內學者參考美元指數的成功經驗,也設計出了與之類似的人民幣匯率指數。
人民幣匯率指數由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CFETS」)每周發布一次,它將2014年12月31日的數值設定為100,以之為標准來判斷人民幣的強弱變化。2015年11月30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首次發布人民幣匯率指數。
數值為102.93,大於標准值100,這說明與2014年相比,人民幣的價值上升了。可以說,人民幣匯率指數本身的漲跌,反映了在國際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對美元、歐元等主要貨幣的變化情況。一般來說,指數上漲,說明人民幣對這些貨幣升值;反之,指數下跌,人民幣貶值。
(1)人民幣加入什麼指數擴展閱讀:
人民幣匯率指數作用:
匯率指數作為一種加權平均匯率,主要用來綜合計算一國貨幣對一籃子外國貨幣加權平均匯率的變動,能夠更加全面地反映一國貨幣的價值變化。參考一籃子貨幣與參考單一貨幣相比,更能反映一國商品和服務的綜合競爭力,也更能發揮匯率調節進出口、投資及國際收支的作用。
人民幣匯率指數變化:
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的公布,為市場轉變觀察人民幣匯率的視角提供了量化指標,以更加全面和准確地反映市場變化情況。
2015年12月11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網站中國貨幣網發布了CFETS(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簡稱)人民幣匯率指數。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計算,2015年11月30日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為102.93,較2014年底升值2.93%。
❷ 什麼是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
中國抄外匯交易中心(China Foreign Exchange Trade System)。人民幣匯率,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幣兌換其他國家的貨幣的比例,也叫人民幣匯價。在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更加趨於市場化的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包括指數衍生產品來控制風險已經迫在眉睫。適時推出人民幣指數及其衍生產品,還有利於佔領市場先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尤為重要。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旨在提供綜合性外匯基準,並為將來推出指數類外匯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提供合約標的。因此有必要論證人民幣指數的主要功能:對宏觀經濟提供外匯市場的綜合信號,通過開發人民幣指數衍生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並有效促進金融市場的信息效率。
望採納!
❸ 為什麼要編制「人民幣匯率指數」
在以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爆發以來,世界各國的匯率隨金融市場的波動而劇烈波動,給各國的經濟穩定帶來極大的不利影響。特別是後危機時代美國經濟復甦緩慢,失業嚴重,美國國會少數議員為了轉移國內視線,無端指責中國操縱人民幣匯率,以人民幣匯率大幅低估來獲取貿易順差。上月底,美國眾議院甚至通過試圖以貿易制裁中國壓迫人民幣大幅升值的法案。近期,美國通過量化寬松貨幣政策誘使美元對世界各國貨幣大幅度貶值,一場新的貨幣大戰或隱或現。美國國會不斷向中國施壓,要求人民幣升值。美國財政部還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進行干預,以促使中國實施靈活的匯率政策。巴西、日本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各央行也已為穩定本國貨幣而出手干預。為了及時准確地反映人民幣綜合匯率的整體走勢,以客觀的事實和科學的依據為國家制定匯率政策,為企業、機構和個人規避匯率風險,正確引導公眾的匯率預期,開發人民幣匯率指數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
國際金融是復旦大學金融學科的優勢所在。在人民幣匯率方面有長期的研究積累。開發並發布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具有很好的理論支持。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科研人員在大量前期研究的基礎上經過半年多的深入研究,開發了復旦人民幣匯率指數系列(包括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實際有效匯率和盯住一籃子模擬匯率)。
❹ 人民幣指數那時生成,現是多少
2006年7月,來《第一財經日報》的CBN有效匯源率研究團隊提出並編制了一個CBN指數,該指數包括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指數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指數。該指數選擇2005年1月3日,即2005年第一個交易日為基期、樣本貨幣確定為11種主要貨幣構造貨幣籃,分別是美元、歐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林吉特、盧布、澳大利亞元、泰銖和加拿大元,及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權重數據推算確定的權重。
❺ 人民幣是否納入美元指數
還沒有,未來說不定,但這估計至少得等人民幣完全國際化吧
❻ 人民幣指數的人民幣指數介紹
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旨在提供綜合性外匯基準,並為將來推出指數類外匯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提供合約標的。因此有必要論證人民幣指數的主要功能:對宏觀經濟提供外匯市場的綜合信號,通過開發人民幣指數衍生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並有效促進金融市場的信息效率。
國內有學者也曾經做了相關的嘗試。2006年7月,《第一財經日報》的CBN有效匯率研究團隊提出並編制了一個CBN指數,該指數包括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NEER)指數和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REER)指數。該指數選擇2005年1月3日,即2005年第一個交易日為基期、樣本貨幣確定為11種主要貨幣構造貨幣籃,分別是美元、歐元、日元、韓元、新加坡元、英鎊、林吉特、盧布、澳大利亞元、泰銖和加拿大元,及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發布的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的貿易權重數據推算確定的權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設計的人民幣指數(CNYX )參考美元指數的成功經驗,從全方位資本市場體系發展需要出發,人民幣指數應當具有信息功能、投資功能和評價功能。因此應當以經常項目的需要為主體,兼顧資本項目的要求。根據上述原則,基於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一籃子貨幣」中各幣種對中國貿易、外國直接投資的影響,構造人民幣指數,以刻畫人民幣對主要貨幣的整體走勢。
樣本貨幣為八個:美元、歐元、日元、韓圓、新台幣、港幣、英鎊、新加坡元。選擇2005年7月21日(以匯改為分界線)為基期,確定基數為I0=100。樣本貨幣權重: 貨幣名稱 貨幣代碼 人民幣指數權重 美元 USD 0.2178 日元 JPY 0.1849 歐元 EUR 0.1789 港幣 HKD 0.1538 韓圓 KRW 0.1109 新台幣 TWD 0.0922 新加坡元 SGD 0.0356 英鎊 GBP 0.0259
❼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什麼
人民幣國際化指數是中國人民大學的國際貨幣研究所編制的,旨在客觀的描述人民幣在國際經回濟活動當中實答際使用程度的一個綜合的量化指標,使用這個指標既可以跟蹤全球范圍內貿易計價、金融交易和外匯儲備等三個方面人民幣份額的發展的動態,也可以比較方便的與其他的主要國際貨幣進行橫向的比較。
❽ 人民幣指數是什麼
在匯率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匯率形成機制更加趨於市場化的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衍生品包括指數衍生產品來控制風險已經迫在眉睫。適時推出人民幣指數及其衍生產品,還有利於佔領市場先機,這一點在競爭激烈的國際金融市場上尤為重要。推出人民幣匯率指數旨在提供綜合性外匯基準,並為將來推出指數類外匯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提供合約標的。因此有必要論證人民幣指數的主要功能:對宏觀經濟提供外匯市場的綜合信號,通過開發人民幣指數衍生產品為投資者提供對沖工具,並有效促進金融市場的信息效率。
❾ 美元指數與人民幣的關系
1、美元指數:美元指數(US Dollar Index®,即USDX),是綜合反映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的匯率情況的指標,用來衡量美元對一攬子貨幣的匯率變化程度。它通過計算美元和對選定的一攬子貨幣的綜合的變化率,來衡量美元的強弱程度,從而間接反映美國的出口競爭能力和進口成本的變動情況。
2、美元指數與人民幣關系:
2005年7月之前,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關系是固定關系,1美元兌換8.3人民幣基本不變,然而,2005年7月之後,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關系就比較混亂了,在世界金融危機期間,基本上又回到了固定關系,而其他時間則是單邊升值的關系。「匯改」以來,人民幣與美元之間似乎還沒有找到感覺,不知道屬於什麼關系。
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匯率制度,人民幣單邊升值不是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目的,為此,我們必須重視人民幣與美元關系的研究,確立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關系。
首先,人民幣與美元之間不再是固定關系,否則就是開倒車。2005年「匯改」後,從理論上來講,人民幣與美元就應該脫鉤了,不再是固定關系;然而,在金融危機期間,人民幣匯率收窄,使「匯改」成果大打折扣。
其次,人民幣與美元之間不能總是升值的關系。人民幣匯率不能總是單邊上揚。2005年「匯改」以來,人民幣不斷升值,這給人們一個不好的印象:似乎人民幣只能升值,不能貶值。人民幣升值調足了人們的胃口,於是美國獅子大開口,施壓人民幣升值。人民幣何時才止住升值?如果管理層不改變思維,人民幣永遠沒有止住升值的那一天。
再次,美元波動,人民幣也必須波動。世界主要貨幣波動,必然帶來其他貨幣的波動,可是,在美元大幅波動,歐元大幅波動,日元大幅波動的情況下,人民幣從來不波動或者波動微乎其微,這就不正常了。應放寬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加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幅度,也讓人民幣上躥下跳起來,當然,人民幣匯率波動,既有人民幣在某一階段的大幅升值,也有人民幣在某一階段的大幅貶值,只有這樣,世界人們才會認為人民幣升值已經到頭了,人民幣不會再升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