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貸款資金 > 巴西白糖價格

巴西白糖價格

發布時間:2021-02-05 20:13:00

㈠ 白糖什麼時候最貴什麼時候最便宜

1、 世界 中國
1)、白糖的供給
世界食糖產量1.21-1.40億噸,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巴西、印度、歐盟、中國等,其中巴西產量超過2000萬噸。巴西、歐盟、泰國是世界食糖主要出口國家,其產量和供應量對國家市場的影響較大。特別是巴西,作為世界食糖市場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糖國,其每年的糖產量、貨幣匯率及其政府的糖業政策直接影響到國際食糖市場價格的變化走向。
中國是世界上重要的產糖國之一,07/08榨季食糖產量達到了1483.63萬噸。
2)、白糖的需求
世界食糖消費量約1.24億噸,消費量較大的的國家和地區包括印度、歐盟、中國、巴西等。從近幾年消費情況來看,印度食糖年消費量維持在1900萬噸左右,歐盟消費量維持於1500萬噸左右,中國消費量增長至1100萬噸左右,巴西年消費量950萬噸左右。
3)、白糖進出口
食糖進出口對市場的影響很大。食糖進口會增加國內供給數量,食糖出口會導致需求總量增加。對食糖市場而言,要重點關注世界主要出口國和主要進口國有關情況。世界食糖貿易量每年約為3700萬噸,以原糖為主。主要出口國為巴西、歐盟、泰國、澳大利亞、古巴等。主要進口國為俄羅斯、美國、印尼、歐盟、日本等。主要進口國的消費量和進口量相對比較穩定,而主要出口國的生產量和出口量變化較大,出口國出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比進口國進口量的變化對世界食糖市場的影響大。
2、 白糖現貨情況
我國是重要的食糖生產國和消費國,糖料種植在我國農業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其產量和產值僅次於糧食、油料、棉花,居第四位。
2003年以前,我國食糖產量在600-800萬噸之間,消費量基本維持在800萬噸左右,食糖生產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大多數年份依靠食糖進口來彌補。2003年來我國食糖產量在1000萬噸左右,消費量超過1000萬噸,產銷基本平衡(如圖一所示)。我國食糖產銷量僅次於巴西、印度,居世界第三位(如果把歐盟作為一個整體統計,我國食糖產量居世界第四位)。我國食糖的市場化程度很高,國家宏觀調控主要依靠國家儲備,市場在價格形成過程中起主導作用。
我國是世界上用甘蔗製糖最早的國家之一,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用甜菜製糖是近幾十年才開始的。
3、白糖期貨情況
白糖期貨是在2005年5月份獲得國務院批準的期貨品種, 「開展白糖期貨」的申請報告是由河南省政府提交的。鄭州商品交易所(下稱「鄭商所」)負責設計白糖期貨品種。經過半年准備籌劃,於2006年1月份上市正式進行交易。
在食糖國際貿易中,普遍採取雙邊協議形式穩定貿易關系,形成了食糖商品化程度高但自由貿易量小局面,因此,當供求關系突然失衡時,會造成糖價在短期內暴漲暴跌,嚴重沖擊食糖生產和貿易。在全球15種農副產品中,食糖是價格波動最大商品。這種
特點天然地催生出糖期貨品種。在當前國際期貨市場上,食糖是成熟也是較活躍交易品種之一,從世界上第一份糖期貨合約誕生至今已有90年歷史。世界上很多國家開展食糖期貨、期權交易,最主要的原糖期貨市場是紐約期貨交易所(NYBOT)、白糖期貨市場是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LIFFE),其成交量不僅名列本國食糖期貨市場第一,而且高居世界食糖期貨市場榜首。更為重要的是其形成的期貨價格,已被世界糖業界稱作「國際糖價」,成為國際貿易定價和結算依據。此外,巴西、日本、法國和印度等都有糖期貨品種,其期貨價格越來越受到重視,並成為各國政府制定有關食糖政策主要參考依據,也成為食糖企業套期保值理想場所。
1991年我國食糖市場放開以來,食糖行業快速發展,但缺少期貨市場預期指導,運行很不平穩。糖價大起大落使蔗農、糖廠、糖商和以食糖為原料的加工企業均承擔著巨大市場風險,價格上漲時企業難以盈利,價格下跌時企業虧損。同時作為農產品品種,白糖生產受天氣影響非常明顯,2004年廣西乾旱,導致製糖業龍頭企業南寧糖業甘蔗產量大幅度減少,使得2004/2005榨季產糖量減少至35.53萬噸,降幅高達31.28%。如果利用期貨市場來進行套期保值,可在相當程度上規避上述風險。
我國食糖產量分布
我國18個省區產糖,沿邊境地區分布,南方是甘蔗糖,北方為甜菜糖。甘蔗糖佔全國白糖產量的80%以上,近三年達到90%以上。我國白砂糖產地主要集中在:廣西、雲南、廣東、海南、黑龍江、新疆、內蒙古等省和自治區,其中,全國產糖量的95%集中於廣西、雲南、廣東、海南、新疆五個優勢省區。
我國食糖消費
我國食糖消費總體情況:按照中國人的飲食習慣,食糖僅僅是調味品,很難達到西方國家食糖消費的水平。我國是世界第四大食糖消費國,多年來我國年消費食糖約800萬噸左右,約佔世界食糖消費量的6.2%。2003年和2004年我國食糖消費量有較大的增長,分別達到1030萬噸和1140萬噸(如圖十六所示),人均年消費食糖量(包括各種加工食品用糖)約8.4公斤,是世界人均食糖消費最少的國家之一,遠遠低於全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23.65公斤的水平,也低於同期台灣人均23.9公斤、香港人均31.0公斤的水平,為世界人均年消費食糖量的三分之一,屬於世界食糖消費 "低下水平"的行列。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一般人均年消費食糖35-40公斤,高的達到50-70公斤。
我國食糖消費與人民生活水平有密切的關系,我國食糖主要消費區分布在華東、京津、華中、華南和東北地區,其中華東和京津地區的消費量最大。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的食糖消費市場還有著極大的拓展空間。由於糖的需求對價格的忍耐力較大,食糖價格常常對大量上升的消費量影響並不大。
食糖消費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糖精超量超范圍的濫用。據統計,我國糖精每年銷量達到1萬噸左右,按400-500倍的甜度當量計算,相當於400-500萬噸食糖。因此,今後十年如能有效禁止糖精的使用,則我國食糖生產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另外,由於2005年較高的食糖價格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糖消費,同時刺激了澱粉糖的快速發展,擠佔了一部分食糖消費空間。2005年全國澱粉糖產量達到430萬噸,比上年增長22.8%。
影響白糖價格變動因素
影響其波動的因素包括糖料種植面積、氣候、季節性因素、庫存、進出口量、政府政策等。
(一)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1、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我國來講,國家收儲以及工業臨時收儲加上糖商的周轉庫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能影響市場糖價的庫存。在糖價過高(過低)時,國家通過拋售(收儲)國儲糖來調節市場糖價。預估當年及下一年的庫存和國家對食糖的收儲與拋售對於正確估測食糖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
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條件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乾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中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如1999年底在我國甘蔗主產區發生的霜凍,不僅導致1999/2000製糖期白糖減產200多萬噸,還因霜凍使宿根蔗的發芽率降低, 2000/2001製糖期的食糖再次減產,致使供求關系發生變化,糖價從1900元/噸躍居4000元/噸左右。
(三)季節性
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在銷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內在的規律。在我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為甘蔗集中壓榨時間,由於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
內白糖供給十分充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白糖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往往隨之變化,具有季節性特徵。
(四)政策因素
國際食糖組織的有關政策、歐盟國家對食糖生產者的補貼,美國政府的生產支持政策等,對全世界食糖供給量均有重要影響。各國食糖進出口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美國實行食糖的配額制度管理,按照配額從指定國家進口食糖,進口價格一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美國不出口原糖,但卻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煉而成的食用糖漿。因此,產糖國若向美國出口,必須首先獲得美國的進口配額。巴西、古巴、獨聯體用控制種植面積的方法,有計劃地控制產糖量。印度、菲律賓、泰國政府則依據國內市場情況控制出口數量,隨時調整有關政策。由於政府的干預,使得國內和國際糖價既有一定的聯動性,又經常背離。
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了食糖市場,但食糖一直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國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一是產區政府實行甘蔗收購價與食糖銷售價掛鉤;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食糖儲備;三是出台食糖指導價和自律價;四是食糖進口由國家發改委統籌安排。目前與糖業管理有關的主要政府部門及組織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及中國糖業協會。
(五)其他因素
食糖的替代品、節假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濟周期、一些突發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對市場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利率變化、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率、消費習慣、運輸成本與難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對白糖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投機力量的變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會影響白糖價格的走勢。
2、 白糖期貨的波動頻率
白糖品種如果從收盤價上看的話,不屬於大波動品種,而其之所以被眾人稱之為妖糖就在於其劇烈的日內波動頻率,日線上可能只有個1%不到的漲跌。但是日內卻經常能夠走出一個漲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時注意的事項
趨勢交易者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機性買賣盤盡量保持以短線交易的心態,在趨勢未曾明朗的時,盡量少留過夜持倉。並且要注意國家保護三農,政策上的變化,例如收儲,甘蔗指導收購價等的變化。
白糖期貨市場就目前的走勢而言,不能看作是反彈了,應該謹慎的看作是新 一輪牛市的上漲,此輪上漲是由現貨帶動的,也就是說未來的消費會超過大多少人的預期,消費強勁。價格由供需雙方博弈而產生的,0709現在增倉放量上漲,可見現貨極其緊張,可用於交割的白糖倉單是很有限的。

㈡ 白砂糖的價格走勢

農產品-集購網目前一級白砂糖價格在5600-5800間不等,有周期性波動.

㈢ 越南的白糖價格有沒有巴西的便宜

便易

㈣ 請問巴西白糖45價格如何

http://www.jxagriec.gov.cn/a_market/gqrx/detail.asp?id=503084

㈤ 每噸白糖國內比國外1噸貴3000,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我國的白糖的確價格比國外的白糖要高一些,涉及到的原因有幾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原料供應,市場供需以及政策這幾個核心因素。

政策扶持和調整,影響著白糖的售價

而且部分國家還會對生產白糖的廠家進行生產補貼,比如美國就會對廠家進行一些費用上的補貼以及支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就降低了白糖企業廠商的成本,國際白糖的價格也就隨之降低,國內的白糖價格同樣也是受宏觀調控的,比如國家的發改委和商務部以及其他的政府部門,就會依照我國的實際情況對白糖的價格進行調整。

為了維持白糖的價格,穩定保護我國蔗糖和甜菜等企業相關的生產者,所以就需要把白糖的價格控制在一個稍微比較高的位置,這樣一來就可以在很多的方面取得一個平衡也能夠很大程度上的避免,受到國外資本的沖擊,對於白糖廠家來說也是有利的。

㈥ 2015年4月巴西產蔗糖價格

應該是5天吧

㈦ 2019白糖價格會上漲嗎

要弄清楚2019年白糖價格會不會上漲,得先弄清楚那些因素可能推動白糖價格相對上漲專,比如屬原油價格上漲對白糖價格相對利多,還要看巴西等主要國家的白糖產量,若產量增加,對白糖是利空,產量減少是對白糖利多。最重要的是看國家對白糖的宏觀調控。

對照五大因素學會如何判斷白糖趨勢

㈧ 急求巴西進口IC45白砂糖現行國內價格

國內價格

㈨ 為什麼國外的白糖比較便宜

國外的白糖比較便宜的原因如下:

(一)白糖現貨市場供求關系。

供求因素一般來說,對於供給而言,商品供給的增加會引起價格的下降,供給的減少會引起價格的上揚;對於需求而言,商品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價格的上漲,需求的減少導致價格的下跌。白糖的供求也遵循同樣的規律。

就我國來講,國家收儲以及工業臨時收儲加上糖商的周轉庫存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一個能影響市場糖價的庫存。在糖價過高(過低)時,國家通過拋售(收儲)國儲糖來調節市場糖價。預估當年及下一年的庫存和國家對食糖的收儲與拋售對於正確估測食糖價格具有重要意義。

(二)氣候與天氣。

食糖作為農副產品,無論現貨價格還是期貨價格都會受到氣候與天氣因素的影響。甘蔗在生長期具有喜高溫、光照強、需水量大、吸肥多等特點,因此,對構成氣候資源的熱、光、水等條件有著特殊的依賴性。乾旱、洪澇、大風、冰雹、低溫霜凍等天氣對生長期中甘蔗具有災害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旦形成便是長期的。

(三)季節性。

食糖是季產年銷的大宗商品,在銷售上就有其固有的、內在的規律。在我國,每年的10月至次年的4月為甘蔗集中壓榨時間,由於白糖集中上市,造成短期內白糖供給十分充足;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持續不斷的消費,白糖庫存量也越來越少。而價格也往往隨之變化,具有季節性特徵。

(四)政策因素。

國際食糖組織的有關政策、歐盟國家對食糖生產者的補貼,美國政府的生產支持政策等,對全世界食糖供給量均有重要影響。各國食糖進出口政策和關稅政策也是不容忽視的因素。如美國實行食糖的配額制度管理,按照配額從指定國家進口食糖,進口價格一般高於國際市場價格。

美國不出口原糖,但卻大量出口由原糖精煉而成的食用糖漿。因此,產糖國若向美國出口,必須首先獲得美國的進口配額。巴西、古巴、獨聯體用控制種植面積的方法,有計劃地控制產糖量。印度、菲律賓、泰國政府則依據國內市場情況控制出口數量,隨時調整有關政策。由於政府的干預,使得國內和國際糖價既有一定的聯動性,又經常背離。

我國已經全面放開了食糖市場,但食糖一直是國家宏觀管理的重要商品之一。國家採取以下措施進行宏觀調控:一是產區政府實行甘蔗收購價與食糖銷售價掛鉤;二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兩級食糖儲備;三是出台食糖指導價和自律價;四是食糖進口由國家發改委統籌安排。目前與糖業管理有關的主要政府部門及組織有: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及中國糖業協會。

(五)其他因素。

1、食糖的替代品、節假日、國際、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經濟周期、一些突發事件如禽流感、非典等對市場的價格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利率變化、匯率變化、通貨膨脹率、消費習慣、運輸成本與難易等因素的變化也會對白糖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市場投機力量的變化及心理因素也常常會影響白糖價格的走勢。

2、 白糖期貨的波動頻率。白糖品種如果從收盤價上看的話,不屬於大波動品種,而其之所以被眾人稱之為妖糖就在於其劇烈的日內波動頻率,日線上可能只有個1%不到的漲跌。但是日內卻經常能夠走出一個漲跌停板的幅度。

3、 交易時注意的事項:趨勢交易者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套保套利.投機性買賣盤盡量保持以短線交易的心態,在趨勢未曾明朗的時,盡量少留過夜持倉。並且要注意國家保護三農,政策上的變化,例如收儲,甘蔗指導收購價等的變化。

㈩ 白糖的價格及行情

2009年白糖研究報告(金鵬期貨經紀有限公司
2009年1月)

目錄
一、2008年白糖價格先揚後抑,一波三折
二、2009年影響期價運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場供求關系分析
1.國際市場供求情況
2.國內市場供求情況
(二)白糖產業的特殊性以及對期貨定價的相 關影響
1.白糖產業的壟斷性相互依存性和保護性
2.國內白糖產業的突破之路
3.國家政策有利於甘蔗和糖價的穩定
三、2009年白糖期貨價格走勢預測

一、2008年白糖價格先揚後抑,一波三折
第一階段:炒作冰凍天氣,期價快速拉升
2008年春節前後,我國南方地區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凍災害天氣,影響之廣、范圍之大令人震驚。由於我國甘蔗主產區——廣西也遭受其害,由於市場擔憂受凍甘蔗不能砍伐榨糖,市場由此開始炒作白糖大量減產的預期,同時在相關農產品牛氣沖天的做多氛圍鼓舞下,投機資金快速介入且強力拉抬。春節過後,白糖開盤就封漲停板,隨後期價在短短15個交易日內上漲了1340元/噸。受期價上漲帶動,現貨價格也大幅回升,並從3500元/噸漲至4100元/噸。這一階段,主力資金利用市場信息不對稱,人們對大量減產的擔憂,還有與農產品的比價關系發動行情,速戰速決,持倉快速增加,成交同步放大。然後在市場一片狂熱的追漲聲中、在糖價創新高的期待中及時獲利平倉。應該說,投機多頭主力全身而退,剩餘中小散戶高位被套,並承受了糖價因供求關系失衡導致的熊途漫漫的困境!
第二階段:供求關系失衡,期價迅速下跌
由於甘蔗生命力極強,冰凍只是延遲了甘蔗砍伐的時間和糖廠的壓榨,在炒作完冰凍題材後市場開始意識到國內供求關系失衡的問題。由於從2005年起我國主產區廣西甘蔗種植面積連續增加,而2007/2008榨季甘蔗長勢又非常好,單產普遍在6噸左右,因此,創紀錄的產量對市場形成嚴重打擊。另外,期貨價格偏離現貨價格1200元/噸以上,促使現貨糖廠積極套保。而這兩股力量導致糖價率先其他商品開始下跌,從3月初一直跌至7月份的3300元/噸一線整理。應該說這階段行情是供求關系主導的價值回歸,最終期貨價格、現貨價格基本持平。8月份以後,由於美國次貸危機深化引發全球金融市場海嘯,全球大宗商品開始下跌,我國白糖因為臨近2007/2008榨季結束,陳糖需要大量拋售,進一步加劇了市場的跌勢,價格短期內擊破3000元/噸,最低達到了2652元/噸,略低於現貨價格。這一階段利空集中釋放,也為未來的反彈奠定了基礎。
第三階段:國儲收糖救市,白糖領先反彈
進入10月中旬以後,在其他商品開始加速下跌之際,國內白糖率先反彈,其持倉大增,成交屢創天量,日成交破百萬手成為常態,如主力905合約期價從2789元/噸反彈至3362元/噸,上漲了573元/噸,反彈幅度為20.5%。這一階段市場主要是炒作國儲收糖的朦朧利多題材,市場甚至有對2008/2009榨季產量減少的預期,但更多的是其他商品連續下跌,投機資金轉移陣地短炒的結果,因為白糖期貨走勢相對獨立性強,而且炒作題材相對較多,適合投機資金大規模進出。因此,我們定位白糖反彈是技術性的,中長期看不具備反轉的可能,2008年的翹尾行情是階段性的。

二、2009年影響期價運行因素分析
(一)白糖市場供求關系分析
1.國際市場供求情況
全球白糖市場供求關系有所改善,2008/2009榨季供給大幅減少5%;兩大出口國巴西產量略增,而印度大幅減少。
按照美國農業部(USDA)在《全球食糖產供銷》報告中所公布的預測數據,估計10月份開始的2008/2009榨季全球的食糖產量將在2007/2008榨季1.67億噸的基礎上減少800萬噸,僅能產糖1.59億噸。
該報告顯示,估計2008/2009榨季歐盟、中國、泰國和印度食糖產量將會有所減少,而巴西食糖產量會有所增多,美國農業部估計本榨季巴西的食糖產量有望從去年的3210萬噸增加到3245萬噸,增加35萬噸。
巴西食糖產量佔全球食糖總產量的20%,而亞洲食糖產量佔全球食糖總產量的份額接近40%,不過,亞洲產量有減少的趨勢。亞洲產量的大幅減少抵消了巴西小幅增產,其中印度減幅最大,亞洲主要產糖國累計減少656.8萬噸:印度聯邦政府2008年11月19日首度公布2008/2009榨季產量預估,預計印度糖產量較上榨季減少14%-24%,至2000萬-2250萬噸,上榨季為2630萬噸,2006/2007榨季為2830萬噸。估計2008/2009榨季諸如中國、印度、泰國、巴基斯坦和其他國家在內的亞洲主要產糖國的食糖產量或將從2007/2008榨季的6910.1萬噸減少到6253.3萬噸。
全球糖市2008/2009榨季將供不應求,將極大消化陳糖庫存,極大地緩解原糖庫存過高的不利局面,並為原糖價格走高提供動力。

2.國內市場供求情況
國內白糖2008/2009榨季產量減少,但供應相對充足,庫存仍偏高,市場壓力有待化解。

全國2008/2009榨季食糖產量預測表

備註:根據考察情況對中國糖業協會的預測表做了修正(考慮了冰凍天氣造成的單產下降和出糖率降低因素)。
從我國白糖的供需情況看,2007/2008榨季全國共生產食糖1484.02萬噸,截至2008年9月份全國累計銷糖1329.75萬噸,累計銷糖率89.6%。以此數據推算,全國食糖每月消費量為121萬噸。考慮到2008/2009榨季消費受到經濟下滑影響,保持不增長或者消費小幅減少5%,2008/2009榨季消費量在1380萬—1452萬噸。綜合來看,實際產量低於消費預測下限,對價格保持穩定比較有利。另外,關鍵是2007/2008榨季有近110萬噸結轉庫存,這結轉到2008/2009榨季後對市場會形成較大壓力。
綜合以上分析,2008/2009榨季國內白糖總體維持供求相對平衡,如果減產幅度超過預期,市場將因供求存在缺口而大幅反彈。不過掌握在收儲環節的110萬噸糖,能否流出或者流出多少是影響行情的關鍵因素,特別是當產量逐漸清晰的時候。但是,我們認為影響2008/2009榨季白糖期貨行情的因素除了最重要的供求關系之外,還應該多關注白糖產業以及相關國家政策。

(二)白糖產業的特殊性以及對期貨定價的相關影響
1.白糖產業的壟斷性、相互依存性和保護性
首先來看一下國內甘蔗主產區——廣西區的情況。在廣西糖廠也稱作「田間工廠」,是根據蔗區來建廠的,糖廠輻射的半徑在50公里左右。一方面輻射半徑太遠了甘蔗運輸成本太高,另一方面如果糖廠輻射半徑過遠,考慮到甘蔗從砍伐到進廠開榨時間相對過長,糖份容易流失,出糖率不高,影響產糖量。所以,糖廠開設要根據甘蔗產區來設置,基本設置在蔗區種植中心,同時糖廠的新設有其地方保護性,蔗農生產的甘蔗只能賣給所轄區域的糖廠,不能跨區域買賣,就連砍伐也是有計劃性的。整體來看,廣西為了整個糖業的利益,在行政方面是有一定地方保護和糖廠准入制度的,不太可能出現榨糖業有利潤,大家一窩蜂建糖廠、搶原料,導致競爭加劇、成本加大。在整個糖業界,廣西前20名糖廠榨糖量佔全區的85%左右,集中度高,而整個廣西榨糖業,也僅有80—90家糖廠,這比其他行業的集中度更高,更有規模效應。同時像一些大的集團,如東亞糖廠、南寧糖業、鳳糖、三「博」集團在開榨量、產糖量的市場佔有率都在全區的7%以上,具有一定行業壟斷性。
其次,從政府的角度看,廣西地方政府的70%稅收依靠糖廠,同時1300萬蔗農依靠甘蔗生活,因此,糖價大跌關系國計民生問題,關系社會穩定問題。糖廠虧損,就不能為政府多納稅,不能保障蔗農的根本利益。因此,在12月2日慶祝廣西成立50周年的在京新聞發布會上,廣西區黨委書記郭聲琨表示,廣西不可避免地受到金融危機影響,正採取多項措施防止糖價暴跌,保障1300萬靠糖吃飯的農民利益。他開出三劑葯方:「一是採取地方和國家收存,以及制定甘蔗和白糖聯動價格機制等措施,使糖價不要急劇下跌。二是加快實行產品多樣化,分散糖供應量過大的壓力。三是引導農民不要盲目擴種。」因此,在糖價過度下跌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和國家相關部委就會採取措施,通過收儲,減少市場供應量改變供求失衡狀況促使價格回升,保障各方根本利益。
第三,糖廠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一邊連著市場,一邊連著計劃。在計劃環節,其要按照最低收購價格260元/噸收蔗農甘蔗,不允許有一根甘蔗留在田裡。而在市場環節,作為白糖供應者,必須按照市場價格銷售。對於糖廠,在產量方面,除了號召蔗農不要盲目擴種外,根據蔗量榨糖是確定的,而對於消費量的把握是不能確定的,因此,這種矛盾是客觀存在的。當糖價過分下跌,糖廠就要利用行業的壟斷性和集中度來影響地方政府的決策,游說他們來收儲、來托市。因此,從本質上講,糖業產業鏈的特殊性已經把政府、糖廠、蔗農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2.國內白糖產業的突破之路
雖然我國白糖總體供應偏大,這是因為主產區廣西大量增加種植面積、大力發展甘蔗產業造成的,但通過出口尋求產業突圍也是不現實的。主要有兩個方面原因:第一,我國白糖成本高於主要出口國家巴西和印度,其平均成本在12美分/磅以下,摺合人民幣原糖含稅價在2980元/噸,所以說我們出口不佔優勢;第二,我國人民幣相對美元維持長期升值,也不利於糖廠出口。
而通過將甘蔗壓榨提煉乙醇酒精,國家產業政策暫時不明朗,也不鼓勵大力發展。另外,由於糖廠和甘蔗種植有一定的匹配性。目前,廣西可供進一步種植甘蔗的土地有限,我們從調研的情況看,在廣西的主產區——桂西南崇左和桂中南寧地區,基本上山坡、山腳下、低窪地都種滿了,可以說對土地的利用已達到「見縫插針」的地步,而可以轉化過來種甘蔗的種植其他糧食作物和木薯的土地在以上地區僅為幾十萬畝,如果一旦發展乙醇酒精提煉行業,就存在糖廠和酒精廠爭奪原料問題,這樣無形影響整個已經建立起來的產業鏈的利益。所以,國內白糖產業只有通過自我調節、自我修正、自我平衡來實現產業健康穩定發展!
3.國家政策有利於甘蔗和糖價的穩定
目前,在全球經濟危機進一步蔓延下,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直線下降,農產品價格也深受其害,由於我國大部分農產品高度依賴國際市場,這些商品的價格下跌影響到我國的糧食安全和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國家發改委在10月份出台了針對農產品的最低收購價格政策,最大限度地穩定市場,保護相關種植者的利益不受損,對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
雖然甘蔗不是農產品,但是廣西、雲南、海南等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支柱性經濟產業,涉及廣大民眾的根本利益,事關千家萬戶,因此,今年廣西仍然以260元/噸的價格收購甘蔗,糖料蔗收購價格繼續採取蔗糖價格掛鉤聯動、二次結算的管理方式,掛鉤聯動的比例關系不變。每噸普通糖料蔗收購價格260元與每噸一級白砂糖平均含稅銷售價格3800元掛鉤聯動,聯動價加價系數值6%,即糖價超過3800元/噸的部分,製糖企業按6%的比例與蔗農進行二次結算,當糖價低於3800元/噸時,不再實行二次結算,蔗農也不需將多得的蔗價款退還製糖企業。
甘蔗的最低保護價收購一方面保護了廣大蔗農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也確立了製糖廠的生產成本,也就是2008/2009榨季新糖的成本。如果按照260元/噸的甘蔗收購價計算,按照一般的生產和經營情況預測,新糖成本應為3100—3300元/噸。但這是已經包含一定利稅的成本,所以行情一旦不好(經濟緊縮、資金困難),糖廠會把稅金以及利潤部分給擠掉,並以此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這樣會把價格壓低10%左右,也就是2800—3000元/噸價區銷售也能保本,形勢好了,價格在成本上浮動10%—20%,在3500—3800元/噸價區銷售也正常。
同樣,在前期白糖期價跌破3000元/噸以後,有少數優勢企業將價格下調到2700元/噸甩賣。這說明整個行業的生產成本差異比較大,還需要對製糖企業進行充分洗牌,才能達到行業的整體均衡和優勝劣汰。所以,2700—3000元/噸仍是在商品市場整體呈現弱勢時,白糖期市多頭有可能進一步回撤夯實的最牢固屏障。

三、2009年白糖期貨價格走勢預測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白糖在2009年將維持低位大幅波動走勢,價格波動區域在2800—3800元/噸,同時價格在3300元/噸以下孕育階段性「升勢」,相對其他商品會走出階段性獨立行情,而價格進入到3600元/噸以上為高風險區,有利於廣大糖廠積極套保,如果價格進入到3800元/噸以上區域,市場則將是進入到投機階段,建議投資者理性、謹慎參與甚至迴避。這是因為我們預期白糖未來的供求關系有所改善、白糖產業關系支撐底部價格抬高、白糖的能源概念得以體現、市場投機資金將進一步進駐白糖品種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從鄭糖主力909合約周線圖來看,市場在2950元/噸一線止跌回升,帶量大陽線基本確立了中期底部的支撐有效性。從該合約上市以來,價格處在下降帶中,從均線的排列看,顯示市場不是強勢,未來價格有繼續蓄勢要求,中期壓力來自3600元/噸一線,如果有效突破,則市場價格將重新到達4200元/噸的前期高點。

(本報告僅代表我公司自己的觀點,不作為您直接入市的依據!!!)

閱讀全文

與巴西白糖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水泥相關股票 瀏覽:717
人人貸we理財怎麼投資 瀏覽:826
大豆期貨交易所哪家好 瀏覽:509
1400港幣換人民幣多少 瀏覽:432
五千新台幣多少人民幣 瀏覽:530
拾貝理財怎麼樣 瀏覽:969
農行玫瑰花貴金屬圖片 瀏覽:800
各省小微企業貸款比 瀏覽:142
投資b股 瀏覽:556
最新在岸人民幣反彈 瀏覽:84
外匯黃金怎麼樣 瀏覽:161
樂視網投資現狀 瀏覽:563
重倉格力的基金有哪些 瀏覽:107
中國銀行現貨白銀價格走勢圖 瀏覽:968
21加幣是多少人民幣匯率 瀏覽:826
國外橡膠期貨實時行情 瀏覽:159
股票市盈動靜 瀏覽:270
麥田外匯 瀏覽:202
中建新塘天津投資發展有限公司電話 瀏覽:575
基金估值計算 瀏覽: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