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自行車碟剎和油砂有什麼區別
牒剎安全系數高~~~而且容易操作~比線剎好用~而且最重要的前者貴多了~
㈡ 石油價格未來會反彈暴漲,還是持續下跌
全球市值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發布年度報告稱,未來15年,受益於全球人口將再增長約200萬和全球經濟發展,全球對能源的需求將較2014年增加25%。分能源類別來看原油需求將增至每日1.12億桶,並保持其主導地位。增加的原油供應將來自對頁岩,油砂礦,以及深水油田的開采。天然氣將超過煤成為需求量第二大的能源類別。2040年增加的能源需求中,對天然氣需求量將佔40%,全球對天然氣的需求將較2014年增加50%,而對煤炭的需求量將受到低碳需求的影響而下降。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秘書長巴德里(Doolally Baldric)周一稱,OPEC和非OPEC產油國需共同致力於應對全球供應過剩局面。此言論顯示OPEC不會獨立承擔平衡油市的重任。「市場解決過剩問題至關重要。可以從之前的周期中看出,一旦這種過剩局面開始消退,油價就開始上漲,」他在倫敦一次會上表示。「考慮到這種局面是怎樣形成的,應當將此視為需由OPEC和非OPEC國家共同解決的問題。是的,OPEC去年生產了一些額外供應,但額外供應中的多數都來自於非OPEC生產國。」此前沙烏地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董事長Khalid AL-Halifax也曾表示,沙特不會獨自減產,除非非OPEC國家一起加入減產行動。他強調,如果其他產油國願意合作,沙特也願意合作,但沙特不會(獨自)承擔平衡目前結構性失衡的角色。
㈢ 中海油投資加拿大MEG Energy公司進入油砂項目的考慮是什麼
我認為,中海油的基本考慮是這樣的:
(1)加拿大是世界上石油(包括重油、油砂)儲量超過3000億桶的三個國家(沙特、委內瑞拉、加拿大)之一,在MEG的投資是在這一石油資源豐富的國家邁出的第一步;
(2)進入成本低。1.5億加元購買MEG公司16.69%權益,相當於桶油收購價格為0.37美元/桶,遠低於其他並購的均價。
(3)技術進步將會使油砂項目的開采成本繼續降低,油砂項目開發將變得更加有利可圖。據加拿大能源委會的研究,現在油砂的完全供應成本(supply cost)為11—17加元/桶。
(4)在MEG的投資是為了技術而投資,可稱作「研發」投資。因為中國近年來也發現了油砂和頁岩油,MEG所採用的SAGD(蒸汽輔助重力分異)開采技術也將可能應用於中國的油砂開發。
目前中海油僅在加拿大油砂MEG項目做少量戰略性投資,而不會進入輸送管線及 Upgrader領域而偏離純E&P公司的軌道。
綜合來講,中海油管理層認為:
(1)短期產量增長,來自中國海上。每年中國海域的開發投資很大,勘探成效顯著。大量開發項目的投產,能夠支持短期增長。
(2)中期產量增長,來自天然氣及液化天然氣相關上游參股,此外非洲和裏海周邊地區也具備相當吸引力。
(3)長期產量增長靠全球風險勘探、非常規油項目和技術儲備,油砂項目是屬於非常規油項目的一種。
㈣ 加拿大石油工業概況是什麼
截至年1月,加拿大擁有探明石油儲量1788億桶,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位居全球第二。不過這些儲量的絕大多數(超過95%)是位於該國阿爾伯塔省的油砂儲藏。由於油砂在抽提和加工方面比常規原油要難得多,因此這種包括油砂在內的探明石油儲量數據受到了爭議。
2005年加拿大石油日產量(包括所有的液體產品)達到310萬桶,而當年該國的石油日消費量為230萬桶。由於新油砂項目和海洋油田的陸續投產彌補了西部省份老化油田的減產,自1999年起加拿大的石油產量出現穩步增長。據《油氣雜志》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6年1月,加拿大擁有探明天然氣儲量56.6萬億立方英尺。2003年加拿大的天然氣產量為6.5萬億立方英尺,同年天然氣消費量為3.2萬億立方英尺。加拿大是美國主要的天然氣來源國之一。2005年前11個月共計向美國出口約3.9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約占期間美國天然氣進口量的85%。加拿大出口至美國的天然氣主要通過管線輸送。
同石油工業一樣,加拿大的天然氣生產主要集中在西加拿大沉積盆地(WCSB),特別是阿爾伯塔省。即便在WCSB已發現了一些新的常規天然氣儲藏,但眾多分析師預測在WCSB的常規天然氣產量已達到頂峰。加拿大未來新增天然氣產量應該來自煤層氣儲藏、北極圈天然氣儲藏、Deep Basin區域以及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天然氣田。
到2009年石油產量達到1.6億噸,天然氣產量發展也較快,但總量並不是很大,如圖23-2和圖23-3所示。
圖23-2加拿大石油產量變化圖
加拿大原油出口總量的99%以上是出口至美國。2005年加拿大出口至美國的原油量達到160萬桶/天,成為美國最大的石油進口來源國。同時2005年加拿大還向美國出口約52萬桶/天的成品油。加拿大出口至美國的石油主要流向美國中西部地區,有少量流向落基山脈和東海岸地區。加拿大石油進出口情況見表23-1。
表23-1加拿大石油出口與進口量
加拿大政府在1975年成立了Petro-Canada公司,當時的目的是為降低美國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業的統治地位。Petro-Canada在成立之初從加拿大政府手中接收了大量的油氣資源,不過後來評論家們指責Petro-Canada在配置這些資源時的低效以及干涉私人公司的業務。1991年,加拿大政府開始對Petro-Canada進行私有化改革,2004年底,加拿大政府出售了其在該公司中剩餘20%的股權。
加拿大的石油工業已私有化,近年來該國的石油工業已進行了相當規模的整合。加拿大最大的綜合油氣生產商是帝國石油公司,該公司的絕大部分股權由埃克森美孚公司持有。2002年,阿爾伯塔能源(Alberta Energy)公司和泛加拿大能源(PanCanadian Energy)公司合並創建了EnCana公司,成為加拿大最大的獨立油氣上游領域生產商。加拿大其他主要的石油生產商包括塔利斯曼能源(Talisman Energy)公司、Suncor、EOG Resources、赫斯基能源(Husky Energy)公司和阿帕奇加拿大(Apache Canada)公司。美國公司在加拿大石油工業占據了相當大的規模。
加拿大的石油產量主要來自三個不同地方:西加拿大沉積盆地、阿爾伯塔省北部的油砂儲藏和海洋油田。
一、西加拿大沉積盆地
西加拿大沉積盆地(WCSB)是過去50年加拿大主要的石油生產基地,該盆地大部分位於阿爾伯塔省,部分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薩斯喀徹溫省、馬尼托巴省和西北地區。由於大部分油田日趨老化,因此該盆地的常規石油產量呈現逐步下降的狀況。業內分析師們預測油砂將完全替代常規原油作為未來西加拿大石油生產的重點。
二、油砂
油砂中包含有瀝青,一種重質黏稠的石油。當前從地底抽取瀝青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地表開采,另一種是就地開采。其中地表開采採用了常規的采礦技術,對於抽取鄰近地表的油砂儲藏非常有效。然而加拿大估計油砂儲量的大多數(約80%)位於地下深處,無法使用地表開采方法。第二種方法是就地開采,這種方法可以開采地下較深處的油砂儲藏。就地開采法使用蒸汽分離被砂土包裹的瀝青,並將瀝青提升至鄰近地表的收集池。截至目前,加拿大油砂開采商對這兩種方法的青睞程度幾乎一樣,但是未來的開采似乎會傾向於使用就地開采法。一旦瀝青抽提出來了,油砂開采商必須向瀝青中加入較為輕質的石油,以保證其在管道內的流動性。然後瀝青就輸送至油品改質裝置加工成合成原油。當前一些油砂項目已集成了瀝青改質裝置,而另一些油砂項目必須將瀝青產品輸送至另外的改質裝置。
位於阿爾伯塔省北部的Athabasca油砂儲藏是全球最大的油砂儲藏之一。此外在加拿大北冰洋的Melville島也擁有相當規模的油砂儲藏,在阿爾伯塔省北部靠近Cold Lake和Peace River還有兩處較小的油砂儲藏。
在Athabasca地區的所有大型油砂項目均利用地表開采方式。由加拿大油砂有限公司運營的Syncrude項目在2004年時的油砂日產量達到28萬桶。Suncor公司的油砂項目的總產能為28萬桶/天,不過2005年發生的火災導致公司的油砂產量下降,2005年的平均日產量下降至17.1萬桶。由殼牌加拿大公司運營的Athabasca油砂項目(AOSP)自2002年起開始投產,當前的產能為15.5萬桶/天。
Athabasca地區採用就地開采方式的油砂項目在規模上均小於採用地表開采方式的項目。2004年,Suncor開始運營其Firebag油砂項目,該項目採用相對先進的就地開采技術蒸汽輔助重力驅動生產法(SAGD)。2005年Firebag油砂項目的產能達到3.5萬桶/天。其他採用SAGD技術的油砂項目包括Petro-Canada公司的MacKay River油砂項目(3萬桶/天)和Dover項目(1400桶/天);EnCana公司的Foster Creek項目(4萬桶/天)和Christina Lake項目(1萬桶/天);Nexen公司的Athabasca項目(1300桶/天)和Long Lake項目(2500桶/天)。Petro-Canada公司的Dover項目還包含了一個試驗項目,該項目採用一種稱為蒸汽抽提(VAPEX)的新型就地開采技術。VAPEX使用溶劑如丁烷而不是水蒸氣去抽提瀝青,該技術可以顯著節省生產成本。
Athabasca地區還有眾多的油砂項目正在進行擴能,這些項目包括康菲公司的Surmount油砂項目(2.5萬桶/天)和道達爾公司的Joslyn項目(1萬桶/天)。Petro-Canada公司5萬桶/天的Fort Hills油砂項目在2009年投產。2005年2月,加拿大自然資源有限公司(CNRL)決定繼續推進投資達110億美元的Horizon油砂項目,該項目到2012年投產,屆時產能將達到21.2萬桶/天。
除了Athabasca地區,加拿大最大的油砂項目就是帝國石油公司的Cold Lake項目,該項目採用的是就地開采方式,設計產能為14萬桶/天。同樣在Cold Lake地區,CNRL運營著產能力5萬桶/天的Primrose油砂項目,而赫斯基能源公司在2006年將其3萬桶/天的Tucker油砂項目投入生產。在Peace River地區,殼牌加拿大運營著Cadotte Lake油砂項目(1.1萬桶/天)。
盡管加拿大油砂項目的開發前景非常鼓舞人心,但仍然困難重重。第一個困難是油砂生產合成原油的成本較高,據分析師們預測來自油砂的合成原油只有在油價達到30美元/桶以上的水平才是經濟可行的。不過未來隨著油砂技術的進步應該會降低油砂合成原油的生產成本,到時只要油價維持在較高水平,油砂項目就有利可圖。第二個困難是油砂工業對水和天然氣的需求量非常大,這兩者在從油砂中抽提出瀝青以及將瀝青改質成合成油過程中都是必需的,因此天然氣價格的增加以及天然氣供應的減少對油砂工業的影響都非常大。第三個困難是油砂項目的興起使得阿爾伯塔省石油業勞工缺乏,這促使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建設項目的延期。
盡管困難重重,但眾多全球石油市場分析師估計加拿大油砂將日益成為全球石油供應中的一支重要的生力軍。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估計到2025年加拿大來自油砂項目的合成原油產量將達到350萬桶/天。
㈤ 請問下現在一噸油砂的價格是多少錢
油砂是啥呀 是油嗎
㈥ 加拿大石油 成本知多少
轉帖答哦
在中國人眼中,加拿大是一個旅遊勝地,是一個移民天堂,是歐美發達國家之一。其實,除此之外,現在的加拿大還有一個重要身份,即石油生產和輸出大國。未來20年內,僅油砂開采一項,就預計為加拿大創造40577.54億加元的GDP;直接或間接提供的就業崗位,將會由每年50萬個上升至120多萬個。最近幾年,加拿大還為美國提供了40%的原油。在某種程度上,石油已經成為加拿大經濟的絕對支柱性行業,石油價格上漲,加拿大經濟則興;石油價格下跌,加拿大經濟則衰。
就此而言,不了解加拿大石油行業,就不能准確認識加拿大經濟,就不能真正掌握加拿大經濟走向。而要了解加拿大石油行業,首當其沖的,就是其石油的生產成本問題。
從理論上來說,石油生產就是將石油從地下抽出,製作成密度介於0.8-0.98之間的脫氣粘稠液體。這些流動或半流動的液體,從淡黃色到黑色不等,就是人們常說的原油(Crude Oil)。歐佩克和歐美國家通常以桶(bbl)為單位,計算原油的生產成本。不同密度的原油,重量差異很大。根據各地原油密度,目前一桶原油的重量,約在128-142公斤之間。
從地下抽取石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石油資源埋藏於地下,淺則幾米,深則上千米,不是輕易就能發現的。為了確定油田位置,開發商往往要投入大量勘探費用。其次,常規石油蘊藏在岩石縫隙之間,油砂則是瀝青、沙、黏土和水的固態混合物,兩者都不會像地下河流那樣,可以供人們使用機器隨意抽取。開發商需要藉助各種技術,才能將深藏於地下的石油「吸」上來,轉化為可以提煉油品和化工產品的原油。最後,現在的世界,除了南極、北極,幾乎所有油氣儲藏地帶都「名花有主」,開發商必須繳納一定的特許使用費和稅費,才能從事油田開發。
所以,總起來說,石油生產成本大體上包含四塊,第一塊取得開發資格的費用和稅費;第二塊是勘探費用,第三塊是開發建設費用,第四塊是日常開采生產費用。一般來說,在目前各國的石油生產成本中,第二塊成本佔10%-20%,第三塊成本佔40%-60%,第四塊成本佔20%-50%。在加拿大,第一塊成本通常佔10%左右。
核算生產成本時,又有幾種不同的計算方法。一種叫作純生產成本或邊際成本,即在純粹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費用,不考慮特許使用費、勘探費和稅費等。在這個過程中投入的現金,即為現金成本。另一種叫作全生產成本,即將特許使用費、勘探費、開發費用、開采費用、稅費及管理費用等,統統計入成本的一種計算方法。還有一種,即加拿大能源研究院使用的供應成本(supply cost),主要包括操作費用、基建費用、稅收、特許使用費用、收益率等,不包括運輸和原油調和費用,也不包括其他社會成本。
根據加拿大能源研究院(CERI)年度報告,從2014年7月到2015年7月,加拿大油砂鑽井項目(SAGD)的供應成本(supply cost),不包括原油運輸與調和費用,為每桶58.65加元,比上年增加10.3%;露天開采項目的供應成本,同樣不包括運輸與原油調和費用,為每桶70.18加元,比上年下降6.5%。如果算上運輸與調和費用,鑽井項目(SAGD)的供應成本為每桶80.06美元,露天開采項目的供應成本為每桶89.71美元。這意味著,油價至少達到每桶80.06美元以上,加拿大油砂鑽井項目才能保住基本的投資收益;油價至少達到每桶89.71美元以上,加拿大露天開采項目才能有點收獲。
㈦ 我國油砂開發利用前景
中國油砂勘探開發起步較晚,尚處於普查與初步研究階段。最近幾年,隨著油價的不斷升高,石油公司、部分科研院所、許多的民間機構開始把眼光瞄上了油砂的開采上。特別是近兩年,對油砂越來越重視,多家單位如國土資源部、中石油、中石化、成都理工大學和吉林大學等開始了對中國的油砂資源、勘探和開發技術進行調查和專門研究工作。
(一)高油價下油砂開發會帶來高利潤
隨著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油砂開采成本的不斷降低,油砂開發利用出現了難得的機遇。
油砂開發早期,供應成本超過35美元/桶。在較低的油價下,如此高的成本,開發油砂很難有利潤。在新技術的巨大推動下,其成本逐年下降。到1999年,油砂開采完全成本已穩步降低到12.64美元/桶,特別是最新技術的應用,完全成本已降到10美元/桶以下。
目前,水洗方法分離油砂油,如果生產規模達到5萬t/年以上,其全部分離成本估計在800~1 000元/t左右,相當於14~18美元/桶,與常規油的生產成本差不多,水洗產生的油砂油質量比常規油差,其市場價略低於常規油的價格。生產出的油砂油主要製作柴油,也可以直接作為重油或生產高質量的瀝青。
干餾法可將油砂油加熱裂解直接產生輕質柴油、汽油,過程簡單。干餾油的生產成本估計在1 000~1 200元/t左右,相當於18~22美元/桶。且干餾油品質要遠好於常規油。干餾油經過簡單非加氫處理可以生產高附加值的柴油,生產柴油的全部成本估計為2 000元/t。干餾法最大的優點是不需要外部能源加熱,自己產生的天然氣及加熱後的殘碳可以實現整個干餾過程需要的熱量,實驗過程只需要少量水。
油砂分離效率與常規原油的採收率也不一樣,我們知道,地下常規油氣的採收率一般在10%~30%,我國採用三次採油新技術的大慶油田,其最大採收率也不超過40%。油砂露天開采時,油砂水洗方法的油砂油的收率可以達到85%以上,有的收率可以達到95%。干餾法油的收率可以達到70%以上。露天開採油砂油的收率遠高於常規油的收率,水洗方法的噸油開發成本基本跟常規油的開采成本一樣,干餾方法的噸油開采成本略高於常規油,但也有其優勢,其產品附加值高。
(二)油砂開發技術會取得較快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國油砂的開發技術將會有一個快速的發展,淺層油砂的開發將會迎來一個大的發展時期。
親水的油砂,如內蒙古圖牧吉油砂礦適用熱化學水洗的方法開采。採用現代化的挖掘設備,建廠規模化,生產效率可大幅度提高。優化生產工藝,實現從油砂分離,到油砂油煉化深加工,直接生產出高附加值的柴油,還可降低生產成本。
親油的油砂,如新疆地面、青海地面油砂等可採用干餾的方法。自動化、程式控制化生產技術,熱效率提高,生產成本也會大幅度降低。
埋藏100~300m油砂,也將列入開發的日程,其開采方法和開采技術主要為:
(1)循環蒸汽刺激法:將高壓蒸汽注入到油砂層中,停留幾個星期。熱量使瀝青軟化,水蒸氣使瀝青稀釋並使瀝青與砂子分離,然後將可以流動的瀝青抽到地面。
(2)蒸汽輔助重力排泄法:在油砂層中鑽兩口平行的井,將蒸汽連續的注入上邊的井,當蒸汽對油砂層進行加熱時,油砂將被軟化並靠重力流到下面的井中,然後被抽到地面。目前的生產技術可以採收井下瀝青儲藏的25%~75%,這遠遠大於常規輕質石油的採收率。
(三)油砂油資源是對常規石油的一個補充
我國油砂油可采資源量為22.58億t,已發現礦帶可采資源量為12.2億t,在已發現礦帶中,綜合評價位於前10位的油砂礦帶100m以淺的油砂油可采資源量為3.4億t,埋藏淺、含油率高、采價值較高,為油砂開采提供了資源保證。准噶爾、塔里木、柴達木、松遼和四川盆地等五個盆地為進一步勘探的目標區,這五個盆地將是油砂下一步勘探的重點地區,是新的油砂礦帶發現的有利地區。
根據我國油砂資源狀況、油砂勘探開發技術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對能源的需要。預計5年內,可建成年產50萬t油的產能,相當於同期常規石油產量的0.25%;到2020年,產能可達每年200萬t油;到2030年,將達到年產400萬t產能;到2050年,將達到年產1000萬t產能。隨著技術的進步,開采成本會逐步降低,而產能將會穩步上升。
㈧ 油砂的分布范圍
世界上85%的油砂集中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北部地區,主要集中在阿沙巴斯克(Ashabasca)、冷湖(Cold Lake)和和平河(Peace River)三個油砂區,面積分別達430、72.9和97.6萬公頃,
總面積與比利時的國土面積相當。 加拿大的油砂由石英沙、泥土、水、瀝青和少量的礦物質組成,其中瀝青含量約為10-12%。現已查明,加拿大的油砂中瀝青的總含量達4000億立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瀝青資源,其中240 億立方米分布在表層(地下75米以內)、3760億立方米分布在深層。
油砂中石油的含量依開采和提煉技術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阿爾伯塔的油砂中儲藏有原油1800億桶,少於沙特的2620億桶,高於俄羅斯的1120億桶。但隨著油砂提煉技術的改進和石油價格的上漲,到2020年現有的油砂資源可望多提煉出1300億桶石油,使加拿大的石油總儲量達到3100億桶,成為世界第一石油資源大國。加拿大政府高度重視油砂資源的開發和技術研究,聯邦政府和阿爾伯塔省政府均設有多個油砂研究機構,如聯邦政府的Devon研究部和阿爾伯塔省政府的阿爾伯塔研究理事會等。自1996年到2010年期間,加政府共投資340億加元於60個大項目中,改進和計劃改進油砂開采與提煉技術,擴大生產規模。據加拿大官方統計,到2010年其可進行商業開採的油砂儲量約相當於1750億桶石油,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 油砂的開采技術
油砂的開采分為露天開采和原地開采。
加拿大Syncrude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從油砂中生產石油的製造商,在阿薩巴斯卡從事油砂的露天開采活動,其油砂的露天開采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對於原地開采,廣泛採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循環蒸汽強化法(CSS);
(2)蒸汽輔助重力排泄法(SAGD);
(3)出砂冷采技術;
(4)地下水平井注氣體溶劑萃取技術(VAPEX);
(5)井下就地催化改質開采技術;
(6)水熱裂解開采技術。
油砂的分離技術
國外油砂分離技術主要有3種:熱水洗法、溶劑萃取法、熱解干餾法。據油砂結構不同所採用的分離方法不同,一般水潤型油砂適合水洗分離,油潤型油砂適合有機溶劑萃取分離或熱解干餾分離。在國內油砂分離技術還僅處於室內研究階段。 對眾多的批評者而言,開採油砂帶來的環境後果就擺在眼前,它們就是叫停增產油砂的充足理由。為獲取焦油砂,各開采公司用推土機在濕地上推出一個巨大的的露天礦坑。在礦坑內,世界上最大的傾卸卡車將這些黑金運到附近的分離工廠,在這里,這些含有瀝青的土被壓碎和稀釋,瀝青然後就浮於表面可以被分離出去。這個分離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和能量,並產生了聲名狼藉的「尾礦」,這些尾礦由剩下來的砂子、殘存的瀝青、水、黏土顆粒和污染物組成。由這些尾礦形成的湖泊有的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成了大地的一塊瘡疤。
用挖掘油砂的方法採油只佔整個瀝青油產量的一半以上而已。隨著淺層油砂礦資源的枯竭,這種採油工藝的比重將逐漸下降。提取埋藏更深的油砂中的石油看起來雅緻一些了,但對環境也造成損害。典型的工藝是先鑽井,然後通過井眼將蒸汽泵入地下,油砂中的瀝青被蒸汽熔化,這樣便容易被抽吸至地面。加熱蒸汽需要燃燒大量的天然氣,這個過程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開採油砂礦的批評者們說,這兩種方法都威脅到當地的河流,毒死了魚類,破壞了景觀,殺死了野生動物,污染了空氣。
反對生產這種「臟油」的運動已經形成勢頭。由加利福尼亞的領頭的幾個州都通過了相關立法,旨在阻止本州公民獲得產自艾伯塔的石油。一些美國零售商雖然發誓不購入產自油砂的燃料,但卻沒有兌現其諾言。各環保組織聯合發起了一項「重新考慮艾伯塔」的運動,勸阻遊客不要到這個省去旅遊,直到該省停止擴大開采焦油砂為止。
艾爾伯塔省政府通過在報紙和時代廣場做廣告的方法進行了反擊。油砂業界也推出有特色的宣傳廣告,通過普通工人的口大談油砂礦產生的奇跡。該省政府與石油公司經常為記者和環保活動家們提供免費到艾伯塔旅遊之便,希望他們能通過所見所聞認識到事情比他們想像的要好,使他們放棄反對的立場。這種坦誠的表現通常帶來的是更多的負面報道。1600隻野鴨的屍體漂浮在一個尾礦池中的照片與其它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一道,使艾伯塔北部看起來如同月球表面,環保主義者們成功地抹黑了艾伯塔的品牌。普雷斯頓·邁克易切恩(Preston McEachern)是艾伯塔省政府的水環境科學家,他說:「油砂已成為環保人士眼中的格陵蘭海豹」。人們用棍棒就能輕而易舉地擊殺這種溫柔的動物。
大衛·辛德勒(David Schindler)是阿爾伯塔大學的一位生態學家,他長期以來一直在出版同行評審研究報告。這些報告顯示,質量不斷改進的大煙囪(通過它們將瀝青轉化成合成石油)釋放到空氣中的排放污染了阿薩巴斯卡河。這條水量巨大的河流流經油砂礦埋藏的地帶。他在9月份發表了一些畸形的大菱鮃和其它魚類的照片,這些魚都來自這條受到污染的河流。他的研究因而得到公眾的更大關注。這些照片促使聯邦政府介入進行調查。 有些環境問題解決起來很容易。一個長期存在的想法是在最終可能被用於瀝青採掘的地區建立一個大型野生動物保護區。只有在開發商恢復了它采礦已經破壞了的土地的情況下,才允許這家企業在保護區內撕裂同等面積的土地。彭比納研究所認為,採用這種方法,該地區高達40%的土地可以得到保護,同時又不影響石油生產。他說,辛德勒博士在阿薩巴斯卡河內發現的各種臟東西有消除的辦法,就是改造這些大煙囪,在煙囪內安裝「簡單而現成的」氣體洗滌器。雖然沒有法律規定要這樣做,許多公司還是在煙囪內安裝了這種二氧化硫濾除裝置。到2013年經營者們必須安全地處理其油砂生產中一半尾礦的強制性法規已經部分完成。彭比納研究所認為,許多運營商無法在最後期限內達到要求,而且還需要立法規定另一半尾礦的處理。
㈨ 石油價格下跌對新能源有什麼影響
首當其沖的是影響國內邊際成本較高的石油天然氣資源開發。中國內東部老油田已進入中後期開發容階段,開發成本逐步提高,油價的持續下降會直接影響國內老油田生產與經營。而且,油價下跌壓縮了石油企業利潤空間。原油價格下滑,雖使石油企業煉油板塊成本隨之下降,不過由於原油勘探開發板塊的利潤受到壓縮,終端油品需求疲弱,國內「兩桶油」交出的三季報並不耀眼。而且,油價連跌讓成品油批發市場陷入困局,民營加油站零售利潤大幅縮水,市場看跌氣氛濃重,業者縮短操作周期,快進快出以降低操作風險。
其次,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已成為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取向,但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等面臨成本高、國家補貼數額大等困境,加之穩定性差等,市場接受度還不高。中國頁岩氣資源賦存特點也決定了頁岩氣經濟開發成本相對較高。如果油氣價格持續下降,不利於國內頁岩氣產業向前推進,也不利於煤層氣、油砂、深海石油、可燃冰等開發示範,會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再次,油價大幅下降還將動搖國際「石油美元體系」,原油出口國的「石油美元」若出現逆流,意味著全球流動性以及信貸評級問題會隨之浮出水面,這將間接給中國外貿及貨幣政策等帶來壓力。
㈩ 最近煤礦價格為什麼便宜
國際煤炭價格連續下跌,國內港口煤炭煤滿為患。煤炭市場的多重因素或是導致國內煤炭價格連續走低的重要原因。1.國際煤價的連續走低和國內煤礦企業產能過剩導致了煤炭價格降低和國內港口煤炭堆積。秦皇島港口煤滿為患受國際經濟形勢整體不景氣影響,國外煤炭需求的不暢,直接導致進口煤大量開始銷往中國,國際三大動力煤現貨價格指數均創年內新低,預計國際動力煤市場短期內仍將下行,由於進口煤炭價格比國內價格低,我國又是煤炭主要進口國,所以國內煤炭價格也未能倖免。今年一季度,我國進口煤炭量總數達到8655萬噸,增幅達到了7成,煤炭進口量的增加在加上國內煤炭的需求疲軟,產能過剩,供過於求,這些供求關系的不斷變化,都使得煤炭市場出現了有價無市和無人問津的情況。國內工業用電量增速放緩,市場煤炭供應充足影響,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驟增。截至6月7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已經達到879.5萬噸,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高水平,遠遠超過警戒庫存。2.國際石油價格和新能源的利用成為煤炭價格降低的又一因素頁岩氣成為新能源受到國際油價下跌的過程中,還導致了石化、煤炭、新能源等多個相關行業均備受拖累,打亂了大宗商品價格的平衡。這其中,煤炭與石油的聯動作用較大。數據顯示,上周煤價已跌至今年的谷底。另外作為常規能源的重要補充,頁岩氣、煤層氣、油砂等非常規能源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在過去十年,美國頁岩氣產量增加了12倍,未來10年,頁岩氣將會成為一種超越傳統天然氣的新能源,歐洲等國家也開始對頁岩氣等新能源的開發力度的增大,進一步影響了煤炭等能源的消耗。3.國內企業庫存增大和產能降低為煤炭價格降低推波助瀾雨水充足水電站滿負荷運轉在此期間,電廠庫存也不斷攀升。截至6月初,六大電廠存煤總量由5月初的1483萬噸上升到1678萬噸,一個月內增加了195萬噸,增幅達13.1%.目前煤炭中轉港,據了解,目前一些電廠的煤炭庫存最高可用一個月,正常情況下電廠的煤炭庫存一般可用半個月左右,目前的庫存較正常水平高出10天。數據也顯示,截至5月27日,全國重點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達到9600多萬噸,平均可用27天,已經大大超過合理庫存水平。各大煤港庫存均已到達峰值。今年的煤炭需求有所下降,不少企業、電廠都沒有滿負荷運行。另一方面,也與今年南方的天氣有關,今年雨水充足,水電發電量大沖擊火電市場。國內不少煤炭企業已經感受到了市場的壓力,一些企業甚至期盼夏季用電高峰盡快到來,以拉動煤炭需求的回升,進一步帶動煤炭價格的回升。這恐怕只是煤炭企業的一廂情願。綜合國際和國內經濟形勢判斷,煤價格持續小幅下滑的態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一方面,當前國內外煤炭價格倒掛局面已經形成,國際煤炭價格仍有繼續小幅下探的可能,進口煤將對國內煤炭價格形成平抑;另一方面,即便在迎峰度夏期間,在水電發力穩定的情況下,火力發電需求短期內難以迅速提升。國際能源網分析認為隨著一批事關全局、帶動性強的重大項目的啟動,將帶動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發展,煤炭需求狀況有望逐步改善,煤炭價格有望有小幅度上揚,但是國內煤炭短期內回暖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