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麥價格的上漲會導致什麼後果
從它本身來講,如果小麥減少到市場上產生供不應求時.不僅會造成小麥專售價出現上屬漲,而且其製品也會出現漲價現象.如果這種情況嚴重的話,那就肯定其他農作物(大米大豆等)也會漲價。民以食為天,如果政府沒有採取措施來解決,或解決不力。那將出現嚴重的後果:一是造成CPI高位運行。就像2008年因肉價瀑漲所引的後果一樣。二就像前面講的,民以食為天,人民都缺糧了;必定造成社會的動盪。
2. 2015小麥價格行情
7月4日港口成交價每噸漲40元,再加上荷蘭國際銀行統計小麥消費需求同比增加,今年山東河南一帶小麥產量比去年至少減少百分之十五左右,雖說近期價格持平,但下半年價格肯定持上升態勢。
3. 今年小麥價格還會上漲嗎
我認為,小麥的價格會呈現一種逐步上漲最終趨於平衡,因為種植小麥的地區越來越少,導致小麥的供求將逐步出現供不應求的趨勢
4. 小麥價格會升到多少,最高價能達到多少
目前小麥價格上漲,但最高價能達到多少不好說,可以根據以下信息有所把握。
農業部月25日發布的小麥市場監測信息報告顯示,國內7月份小麥價格環比繼續上漲。
報告指出,7月份白麥、紅麥和混合麥國有企業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96.97元、91.33元、93.55元,環比分別漲2.47%、0.94%、2.98%;個體糧商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97.31元、93.64元、94.44元,環比分別漲3.17%、3.64%、4.5%。
農業部稱,新麥價格走高也帶動陳麥價格跟漲,期內鄭州糧食批發市場普通小麥均價為1952元/噸,環比漲0.49%;優質麥批發價為2172元/噸,環比漲4.3%。
據統計,截至8月15日,河北、山西、江蘇、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四川、陝西、甘肅、新疆等11個小麥主產省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2010年新產小麥4628.4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803.6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3676.6萬噸,占收購總量的79%,比上年同期減少1064.5萬噸。
截至8月15日,中儲糧委託收儲庫點在江蘇、安徽、山東、河南和湖北5省按最低收購價累計收購小麥2264.7萬噸,占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的62%,比上年同期減少1562.9萬噸。中儲糧委託收儲庫點在新疆收購國家臨時存儲小麥43.4萬噸。
5. 小麥2015年應該是漲還是跌
受供需面相對寬松且政策支撐乏力等利空因素影響,2014年小麥市場整體呈現弱勢下行的走勢,僅在三季度新麥集中收購期出現過一波反季節的上漲,強麥指數全年累計跌幅9.6%。2015年小麥價格能否擺脫2014年的頹勢、走出趨勢性的上漲行情呢?我們認為至少前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首先,2015年小麥像2014年那樣繼續增產增質的可能性較小。一方面,由於2015年最低收購價格維持2014年政策不變,小麥種植效益下降,小麥播種面積預計穩中有落。另一方面,由於今年暖冬天氣,小麥遭受凍害和乾旱的風險加大。一個是小麥漲勢良好的黃淮南片麥區,小麥旺長和遭遇冬春凍害的風險明顯加大。一個是小麥出苗情況不好、年降水量只有500~600毫米的黑龍港流域和山東德州、菏澤等地,小麥在暖冬期間遇到乾旱脅迫的風險增大。
其次,小麥消費缺乏新的增長亮點,但維穩為主。一方面,彈性較大的小麥飼用需求或繼續維持基本用量,難有突破性的增長。鑒於玉米、豆粕這些飼料原料供給相對充裕,與二者相比,小麥價格毫無優勢可言,預計這一狀態在2015年也很難發生轉變。另一方面,由於麵粉整體銷售情況持續不樂觀,小麥制粉需求增長乏力,估計和2013、2014年一樣維持4%的消費增速。
然後,最為不給力的應該算政策面。201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結束了七連增,步入零增長,長期以來一直對小麥價格起到強勁支撐的政策面今年開始松動,不過考慮到棉花、大豆收儲政策已由直補取代,小麥零增長的收儲價格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至少還有個政策底存在。
最後,從全球范圍來看,糧食供應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小麥供應可能不會再度出現過剩。因為2015年除了俄羅斯小麥產量受到持續乾燥及寒冷天氣的威脅外,頭號生產國歐盟的小麥收成也可能下滑。此外,俄羅斯由於盧布大幅貶值限制穀物出口的政策,也將進一步增加國際小麥供給壓力,這或對國內小麥價格帶來些許支撐。
綜上,雖然政策支撐乏力且消費端增長並無亮點,但國內小麥產量的不確定性及國際小麥供需壞境的改變有可能成為2015年小麥價格恢復增長的新動力。
6. 今年小麥價格還會上漲嗎
小麥價格比較穩定
7. 2015年春節前後小麥的價格預測
優麥價格上漲30元/噸,普白、紅麥上漲10元/噸
8. 2015小麥為什麼一直掉價
受供需面相對寬松且政策支撐乏力等利空因素影響,2014年小麥市場整體呈現弱勢下行的走勢,僅在三季度新麥集中收購期出現過一波反季節的上漲,強麥指數全年累計跌幅9.6%。2015年小麥價格能否擺脫2014年的頹勢、走出趨勢性的上漲行情呢?我們認為至少前者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
首先,2015年小麥像2014年那樣繼續增產增質的可能性較小。一方面,由於2015年最低收購價格維持2014年政策不變,小麥種植效益下降,小麥播種面積預計穩中有落。另一方面,由於今年暖冬天氣,小麥遭受凍害和乾旱的風險加大。一個是小麥漲勢良好的黃淮南片麥區,小麥旺長和遭遇冬春凍害的風險明顯加大。一個是小麥出苗情況不好、年降水量只有500~600毫米的黑龍港流域和山東德州、菏澤等地,小麥在暖冬期間遇到乾旱脅迫的風險增大。
其次,小麥消費缺乏新的增長亮點,但維穩為主。一方面,彈性較大的小麥飼用需求或繼續維持基本用量,難有突破性的增長。鑒於玉米、豆粕這些飼料原料供給相對充裕,與二者相比,小麥價格毫無優勢可言,預計這一狀態在2015年也很難發生轉變。另一方面,由於麵粉整體銷售情況持續不樂觀,小麥制粉需求增長乏力,估計和2013、2014年一樣維持4%的消費增速。
然後,最為不給力的應該算政策面。2015年小麥最低收購價結束了七連增,步入零增長,長期以來一直對小麥價格起到強勁支撐的政策面今年開始松動,不過考慮到棉花、大豆收儲政策已由直補取代,小麥零增長的收儲價格也在情理之中,畢竟至少還有個政策底存在。
最後,從全球范圍來看,糧食供應創下歷史最高水平的日子可能一去不復返,小麥供應可能不會再度出現過剩。因為2015年除了俄羅斯小麥產量受到持續乾燥及寒冷天氣的威脅外,頭號生產國歐盟的小麥收成也可能下滑。此外,俄羅斯由於盧布大幅貶值限制穀物出口的政策,也將進一步增加國際小麥供給壓力,這或對國內小麥價格帶來些許支撐。
綜上,雖然政策支撐乏力且消費端增長並無亮點,但國內小麥產量的不確定性及國際小麥供需壞境的改變有可能成為2015年小麥價格恢復增長的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