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液化天然氣價格大幅度上漲,這都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影響
伴隨著寒冬各種能源的價格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上漲,然而液化天然氣的漲價特別明顯,整體價格上漲了300%?如此價格暴漲的液化天然氣讓很多人很意外,價格暴漲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
其次,我們再來看當前面對著天然氣價格的上漲,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實際上對於中國來說之前我們的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特別是液化天然氣的主要供應國。是澳大利亞,但是在目前來看,我們的天然氣的供應渠道已經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向,一方面我們內部的供應,比如說西氣東輸工程能夠將西部的天然氣供應到東部已經有了一定的緩解,另外一方面我們從俄羅斯,哈薩克等其他海外的天然氣的進口渠道也不斷打開,所以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的天然氣供應實際上是穩定的,而且是日趨多元化的,所以在這樣並不會因為一個渠道的價格的上漲就帶動整個市場引發巨大的波動,所以從當前來看,澳大利亞的液化天然氣出現價格的上漲是一個暫時性現象,倒是不用對我們國家的能源安全帶來比較大的擔心。
第三,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實際上是難以持續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從國際市場來看整體國際市場受到疫情的影響,依然處於一個需求不足,供給相對過剩的狀態,另外一方面當前已經到了1月份冬天很快就會過去,一旦天氣回暖,市場對於天然氣的需求也就不會這么大,只要市場的需求不出現進一步的上升的話,實際上液化天然氣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液化天然氣的價格出現一定程度的下降,將會是大概率的事件,當前的上漲只是一個短時間的現象,不用過度擔心。
⑵ 影響天然氣價格走勢的是什麼因素
您好,影響天然氣價格走勢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
1、供求關系佔主導
需求端:天然氣從出現開始,替代以石油為代表的其他能源比例值逐年提升,隨著經濟發展水平,人口數量,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提高和加速以及能源結構的不斷改善和提高,天然氣的需求不斷提升。
供給端:隨著國際能源探測技術的進步,不斷有新的氣田被發現,天然氣儲存技術和運輸技術的提高,提高了供給效率,進而推動天然氣價格的變化。
2、替代品價格波動
由於天然氣潛代燃料具有與天然氣類似的使用特性,因此,與天然氣相關的一些替代燃料的價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天然氣產品的定價。在天然氣長期合同中,歐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部分參考油價進行定價。如俄羅斯Gazprom和法國GDF簽訂的購氣合同,價格公式以3個月平均油價為基礎。即使從天然氣市場化程度很高的美國來看,其氣價與油價也存在一定關聯性。
3、成本因素
天然氣的開采成本是影響天然氣價格和產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天然氣定價的價格底線。美國天然氣井的鑽井成本從1949年以來呈現出上漲的趨勢,2006年的鑽井成本平均在193萬美元/口。天然氣開采成本的不斷攀升是助推天然氣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美國天然氣產量過剩,將會有一部分運輸到歐洲並且迫使俄羅斯油氣供應商Gazprom降低氣價,與此同時也加速了燃氣發電替代燃煤發電的進程。
「俄羅斯在歐洲的氣價去年大跌可能不僅僅因為油價下降」,BP的發言人表示,「俄美雙方其實在做價格競爭」。因為美國輸送的LNG預計在未來五年持續上升並且價格維持在地獄4美元/mmBtu,俄羅斯方面必須壓低價格來保持自己的市場份額。
BP也發現,俄羅斯正在增加直接往德國輸送LNG的管道數量而不是單單增加輸送量。這個NordStream2項目雖然有很多大頭的合作,但是也因為俄羅斯過於強硬的外交手段而導致在比利時地區的反對。
但是,美國液化氣對歐洲地區更大的影響可能是推動燃氣發電,也直接導致了煤去年的消耗量大幅度下降1.8%。
⑶ EIA天然氣庫存數據對天然氣價格有什麼樣的影響
美國EIA公布的天然氣庫存一般每周公布一次,時間為每周四晚間11:30(夏令時10:30)公布回。
當天然答氣庫存增加,表明市場上天然氣供應量過剩,導致天然氣價格下跌,美元上漲,天然氣下跌。
當天然氣庫存減少,表明市場上對天然氣需求旺盛,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美元下跌,天然氣上漲。
天然氣庫存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對天然氣的供需情況,如果天然氣庫存大幅增加,表明美國市場上天然氣的供應量過剩,從而激化供需矛盾導致天然氣價格下跌。反之亦然。
⑷ 天然氣價飆漲是怎麼回事天然氣價飆漲是原因
天然氣價飆漲是怎麼回事?天然氣價飆漲是什麼原因?
天然氣價飆漲是怎麼回事?天然氣價飆漲是什麼原因?隨著今冬供暖季的來臨,各地天然氣告急的消息屢見報端。
湖北日報消息指出,該省天然氣從11月22日起就開始吃緊。此前寧夏、陝西等地也傳出類似消息,陝西日報消息指出,該省冬季採暖期天然氣需求量增大,供需缺口擴大,天然氣保供壓力較大。
供應缺口導致價格上升,最直接的是液化天然氣價格。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1月21日到30日,24個省(區、市)液化天然氣(LND)價格是每噸5636.7元,比上期漲幅為28.3%,如果相比9月的同期價格,漲幅則到了60.2%。
為此,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出通知,統一部署相關省區市價格主管部門立即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提醒告誡轄區內各液化天然氣生產流通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加強價格自律,規范價格行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 參加上述會議的涉及到液化天然氣主產區企業、進口液化天然氣主要接收站企業,以及液化天然氣主銷區企業。
廈門大學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指出,短期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快,與河北等地煤改氣取暖等有關。但是這應該是局部緊張,兩三周應該可以解決問題。
液化天然氣價格兩個月狂漲60%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天然氣供應緊張導致價格上漲目前在很多領域都有所體現,漲幅最大的是液化天然氣。
以湖北為例,武漢天然氣有限公司已經發出通知,近期全國范圍內出現用氣緊張,該公司已啟動冬季保供應急預案,如情況進一步加劇,將對工商企業採取限量、限時和停供措施,全力保障民生用氣需求。
11月28日,保定新奧燃氣有限公司向各用戶單位發布消息指出,中石油天然氣銷售北方分公司已經通知,自10月21日起,天然氣供應資源將無增量。河北省發改委決定啟動全省天然氣需求側管理機制,於11月28日零時起進入全省天然氣供應橙色預警。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8月21-30日全國液化天然氣價格是每噸3129.1元,9月同期價格為3519元,10月為4337.4元,11月為5636.7元。按此看,11月液化天然氣價格比8月漲幅高達80%,比9月上漲60%,比10月上漲30%左右。
為什麼液化天然氣價格上漲如此之快?美國自然資源委員會高級顧問楊富強指出,因為居民用天然氣和工商業用天然氣不能亂漲價,但是液化天然氣作為補充,走的是市場拍賣價格,所以漲得快。
「各地在加快煤改氣治理,越往下往往會層層加碼,這樣減少了用煤,但是天然氣需求增加,實際配套供應需要跟上。」他說。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隨著「煤改氣」等工程的推進,天然氣需求旺盛,今年以來產量一直保持快速增長。10月份,天然氣產量124.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5.4%;進口天然氣581萬噸,同比增長52.1%,增速比9月份加快48.2個百分點。
金聯創天然氣市場分析師苗瑩瑩指出,總體來看,中國天然氣需求的增速大於天然氣供應的速度。國家從2016年開始對煤改氣、氣化農村、煤供暖改為天然氣供暖,各方面對天然氣的用量明顯提升,所以天然氣的整體消費量增長非常快,但是整個供應沒有跟上消費的發展速度,導致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發改委開告誡會平抑價格
面對液化天然氣價格快速上漲的情況,國家發改委要求11個地區在12月4日召開液化天然氣價格法規政策提醒告誡會,並報送發改委價監局。
這些地區包括陝西、內蒙古、寧夏、新疆、山西、四川、山東、遼寧、江蘇、北京、河北。參會人員包括主要的液化生產氣主產區企業,相關協會等,以及液化天然氣主要接收站銷售企業和協會,液化天然氣主銷區企業和相關協會。
發改委提醒告誡各液化天然氣企業和相關社會組織要維護行業秩序,不得惡意哄抬價格,不得價格欺詐,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額,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不得達成壟斷協議,不得實施其他任何形式的價格違法行為和價格壟斷行為。
一位燃氣行業專家指出,目前市場整體並不缺天然氣,出現價格高且市場偏緊的情況,是有企業認為過去天然氣價格銷售太低,通過該方式可謀求更大利益。「說到底就是上游企業希望提高價格,下游企業希望買便宜的氣,雙方訴求不一致。」這位人士說。
根據了解,今年涉及到煤改氣的京津冀地區有約200萬戶,加上山東、陝西等地煤改氣的情況,實際全國可能有幾百萬戶。根據國家政策,在冬季天然氣消費旺季,非居民用天然氣基準門站價格可以浮動20%以內。
苗瑩瑩認為,這次告誡會並未給天然氣價格做出一個實際的限制,沒有規定最低價格和最高價格,只是起到提醒告誡的作用,下一步還是要解決供需的矛盾,加大天然氣供氣能力建設。
⑸ 階梯燃氣價對消費者和天然氣生產企業有什麼影響
對用戶的估計氣量大於實際氣量,且估計氣量比實際氣量高出一檔或兩檔,會多專計用戶燃氣費;對用戶的屬估計氣量小於實際氣量,且估計氣量比實際氣量低一檔或兩檔,則會少計用戶燃氣費。由此可見,對居民用戶用氣量進行准確計量,是建立和完善階梯氣價制度的基礎。因此,要消除普通燃氣表因估計氣量誤差對用戶燃氣費的影響,燃氣公司一方面應加強宣傳按期抄表的重要性,而另一方面應加快對居民用戶燃氣表的改造升級步伐,盡快將普通燃氣表改換成遠程智能燃氣表。
⑹ 天然氣的價格是受什麼影響的
影響天然氣價格走勢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天然氣開采成本、可替代能源的價格、市場供求關系、世界政治風雲的變幻等等。
天然氣投資和原油瀝青道理是一樣的,我們必須要關注的是美國方面的經濟數據。其中有三個重要的消息面數據:EIA原油庫存數據,初請失業金人數,美國非農數據。
一、EIA原油庫存數據
現貨原油市場的交易員和國際權威的能源咨詢機構都是採用EIA的原油庫存數據。該數據每周公布一次(周三22:30(冬令時23:30)公布),此數據主要顯示了美國當周原油庫存數量,對於原油及原油提煉品(汽油、柴油、瀝青等)有較大影響。
一般來說原油走勢與美元指數走勢相反,與貴金屬走勢相同,特殊情況,原油走勢與貴金屬背離。
當原油庫存增加,表明市場上原油供應量過剩,導致油價下跌,美元上漲,黃金白銀下跌。
當原油庫存減少,表明市場上對原油需求旺盛,導致油價上漲,美元下跌,黃金白銀上漲。
二、初請失業金數據
初請失業金人數反映的是美國各州失業救助機構前排隊申領失業保險金的人的多少,首次申領或持續申領的人數也同樣重要。該數據每個星期都有,由美國勞工部公布,放映美國經濟狀況,每周星期四晚上8.30(夏令時)(冬令時,晚上9.30),會對美元有影響,同時就會影響到現貨。
如果每周因失業而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增加,會嚴重抑制消費信心,相對美元是利空,利多黃金、原油。該項數據越低,說明勞動力市場改善,對經濟增長的前景樂觀,利於美元,利空黃金、原油。
三、非農數據
非農數據,是指非農業就業人數、就業率與失業率這三個數值。顧名思義,就是反映美國非農業人口的就業狀況的數據指標。這三個數據每個月第一個周五北京時間(冬令時:11月--3月)21:30,(夏令時:4月--10月)20:30發布,數據來源於美國勞工部勞動統計局。
當就業人數增加,表明美國經濟發展狀況較好,導致油價下跌,美元上漲,黃金白銀下跌。
當就業人數減少,表明美國經濟發展不景氣,導致油價上漲,美元下跌,黃金白銀上漲。
⑺ EIA天然氣庫存數據對天然氣價格有什麼影響
美國來EIA公布的天然氣庫自存一般每周公布一次,時間為每周四晚間11:30(夏令時10:30)公布。
當天然氣庫存增加,表明市場上天然氣供應量過剩,導致天然氣價格下跌,美元上漲,天然氣下跌。
當天然氣庫存減少,表明市場上對天然氣需求旺盛,導致天然氣價格上漲,美元下跌,天然氣上漲。
天然氣庫存的變化實際上反映了美國對天然氣的供需情況,如果天然氣庫存大幅增加,表明美國市場上天然氣的供應量過剩,從而激化供需矛盾導致天然氣價格下跌。反之亦然。
⑻ 影響天然氣價格的因素有哪些
1.天然抄氣需求的主要襲驅動因子是經濟發展。影響天然氣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經濟發展水平。天然氣消費量與經濟發展速度一般呈正比例變化,只是這個比例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期有所不同。世界經濟增長是推動天然氣消費的主要動力。
2.天然氣需求跟人口增長呈同方向變化。居民生活對天然氣既存在直接需求,又會通過產業關聯形成對天然氣的間接需求。
3.城市化進程是天然氣需求增長的重要支撐。城市燃氣是天然氣的重要利用領域,具體包括: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居民炊事、生活熱水等用氣;公共服務設施用氣等。城市人口規模及天然氣管網基礎設施是城市燃氣需求的重要影響因素。
如果還有不懂可以的問這方面的老,.師>ǫǫ485134929<會好一些。
⑼ 減稅降費政策對天燃氣公司有什麼影響
「減稅降費」具體包括「稅收減免」和「取消或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兩部分。減稅方面,全年將減稅3500億元左右,包括繼續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將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優惠范圍從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等。
2018年9月20日,國家稅務總局印發《關於進一步落實好簡政減稅降負措施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2018年12月20日,減稅降費當選為2018年度經濟類十大流行語。
2019年2月6日,國務院2018年關鍵詞發布:減稅降費。
概念解讀
「減稅降費」具體包括「稅收減免」和「取消或停徵行政事業性收費」兩部分。
減稅方面,2017年將減稅3500億元左右,包括繼續完善營改增試點政策、將企業所得稅減半徵收優惠范圍從年應納稅所得額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將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了75%等。
個稅改革方案將部分收入項目如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等,實行按年匯總納稅。財政部還將考慮適當增加與家庭生計相關的專項開支扣除項目,比如有關「二孩」家庭的教育等支出,其他的專項扣除項目等。
降費方面,2017年降費約2000億元。財政部重點做好兩項工作,包括全面清理規范政府性基金,改革到位後全國政府性基金將剩下21項;取消或停徵35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中央涉企收費項目減少一半以上,將剩餘33項。
具體改革
營改增已成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的「觸媒」。營改增後,建築業積極探索裝配式、工廠化模式,房地產業剝離施工、園林、物業等實行專業化、產業化,金融行業向資產管理、金融產品等現代金融服務延伸,餐飲業等服務業專業外包迅速發展、創新意願強烈。
營改增成為撬動財稅改革的典型杠桿。全面推進營改增優化了稅制結構,促進了專業化分工,培育壯大了新動能,於是引起經濟發展與合作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給予的專業認可:營改增使中國的增值稅制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在中國經濟改革歷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2016年5月1日起,所有行業企業繳納的增值稅均納入中央和地方共享范圍,中央和地方各分享50%。過渡方案確保地方既有財力不變,中央集中的收入增量通過均衡性轉移支付分配給地方,主要用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支持力度。
2016年8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的指導意見》,這是國務院第一次比較系統提出從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的重要文件。這一改革將適度加強中央的財政事權,保障地方履行財政事權,減少並規范中央與地方共同的財政事權。
2018年初,《政府工作報告》確定了規模達1.1萬億元的減稅降費目標,此後又出台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支持科技創新等一系列措施,使全年減稅降費規模達到1.3萬億元以上。
2018年9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對減稅降費作出重要部署,確定了落實新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配套措施,決定完善政策確保創投基金稅負總體不增,並明確抓緊研究適當降低社保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