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最近幾年中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的前景
中國珠寶首飾市場經過短短的幾年時間,已由前幾年僅佔全球1%躍居世界前列,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珠寶首飾正在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後中國老百姓的第三大消費熱點。 2008年第三季度黃金需求強勁上升,達到318億美元,其中投資需求較2007年上升51%。預計到2010年,我國珠寶年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出口超過70億美元,有望成為全球珠寶首飾加工和消費中心之一,也將成為全球的珠寶貿易中心之一。
2009年必將是個珠寶界的配件年,珠寶商們如果「愛搞事」,那絕對是個優勢——當人們開始削減購買衣服的預算時,他們可能會花一些額外的錢去考慮配件,為了給舊款增加新意。並且,人們喜歡存在感強的東西,最好都更大一些——寬腰帶、大廓型的鞋子和大容量手袋,這就是新的時尚世界。
近年來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珠寶首飾飾品年消費額超過100億美元的國家之一。中國內地消費群體龐大,世界四大時尚之都以及東京、香港等城市的飾品年貿易總量近1000億美元,但中國女性飾品人均佔有率不足5%,可見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今後一個時期,中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的消費增長將主要靠婚慶、鑽飾消費和境外來華遊客消費等三個需求來拉動。另外,全國每年有近1000萬對新人喜結良緣,因結婚產生的消費高達2500億元。特別是人口出生率高達21%的八十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人群將於2007至2012年左右進入婚齡,僅婚慶珠寶消費就前景可觀。
珠寶首飾是率先向國際開放的產業之一。過去幾年,中國對成品珠寶的進口關稅高達50%,在黃金飾品與寶石產品上高昂的進口關稅以及消費稅,制約了珠寶首飾的銷售。隨著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這些壁壘逐步取消,同時中國珠寶業政策調整的信號正越來越強。證明中國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珠寶首飾產業的發展。國家計委宣布中國黃金取消央行定價,實行市場調節價等,已在分步拆除計劃經濟下「統購統銷」的制度壁壘。黃金交易所的設立,標志著又向國際黃金市場的方向上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上海黃金交易所開市,為中國建設規范化的黃金市場寫下了濃重一筆。中國對鑽石進出口管理和稅收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必將促使中國鑽石業走上良性循環發展的軌道。
中國投資咨詢網2009-2012年中國珠寶首飾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貳』 中國黃金市場的存在的問題
(一)相關法規滯後及多頭監管模式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黃金逐步失去了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其貨幣職能逐步弱化,西方主要國家原有的與黃金交易相關的法規基本得以廢除。改革黃金管理體制已成為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然而,盡管國務院於2001年正式啟動了黃金管理體制改革,但是,目前人民銀行對黃金市場的監測和管理主要還是依據國務院於198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和中國人民銀行於2001年頒布的《關於規范黃金製品零售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若干行政性規定。這些規定與我國目前快速發展的黃金市場的情況已不相適應,造成人民銀行基層行在對黃金市場監測和管理中的依據不明、職責不清。
此外,按現行規定,國內黃金及黃金市場的監管部門是人民銀行,而商業銀行個人黃金投資理財業務的主管部門是銀監會,黃金期貨的監管部門是證監會,一般黃金生產及首飾經銷的業務監管部門則是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這種多頭管理很容易導致監管的真空地帶,並且造成市場管理混亂,從而影響監管部門對市場的監管力度,進一步影響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黃金市場結構不完善
與國際成熟的黃金市場相比,目前我國黃金市場具有建立時間短、開放程度低等特點,這種現狀限制了黃金市場效率的發揮。本文將從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結構和交易主體結構兩方面進行分析。
1.中國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結構不完善
國際成熟黃金市場體系一般可分為兩個部分,即實物黃金市場和衍生品黃金市場。實物黃金市場又可細分為批發市場、中間市場、以及零售市場。黃金衍生品市場包括黃金期貨、黃金期權、黃金ETF及其他黃金衍生品市場。以該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的劃分為標准,中國黃金市場交易體系結構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1)實物黃金市場不完善
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由上海黃金交易所、二級黃金交易中心以及銀行櫃台和首飾金店組成的三級實金交易體系,但二級黃金交易中心建立的不完善影響了黃金資源的配置效率。主要表現在:一方面,目前我國二級黃金交易中心的分布較為零散,分布面也較為狹窄,主要集中在會員單位所在城市,並以此為中心向周邊擴散;兩一方面,國內的二級黃金交易中心目前以提供代理服務為主,代理經營多元化力度較小,這限制了二級交易中心代理業務規模的擴大。
(2)黃金衍生品市場缺位問題
在成熟的市場中,衍生品交易比例佔到交易總量的90%以上,但中國黃金市場尚未對此市場進行開發,這直接導致了市場規模有限、黃金投資功能發揮不充分的現狀,從而影響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
2.中國黃金市場交易主體結構不完善
黃金交易市場的主體主要包括兩大部分:一類是「當業者」,即由大型的黃金生產企業和需求企業組成;另一類主體是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系統分銷網路的大型做市商,一般是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組成。從國際黃金市場運行經驗來看,一個成熟黃金市場的主體結構通常是做市商投資主體佔主要地位。如倫敦黃金市場,由其五大做市國際金商報出黃金價格,作為其他國家的定價參照標准。而在倫敦金銀協會(LBMA)中,有一半會員是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而目前我國黃金市場交易主體出現向「當業者」一邊倒的現象,嚴重缺乏有實力的大型做市商,從而影響了市場資源的配置效率。這可以從上海黃金交易所會員的構成結構中體現出來。
截至2009年6月,上海黃金交易所已有162家會員單位,其中主要以生產商、加工製造商等黃金企業為主,有129家,而具有投資性質的金融類會員只有25家,缺乏活躍市場的經紀商和做市商。因此,上海黃金交易所僅僅發揮了商品黃金資源配置主渠道的作用,而金融黃金資源配置渠狹窄,明顯影響其市場效率的發揮。
另外,上海黃金交易所的會員單位也並未涵蓋所有黃金企業,許多由中小企業組成的場外非標准黃金交易市場的存在同樣降低了整個黃金市場的資源配置效率。對於這些中小企業來說,由於沒有直接進場交易的機會,只能選擇將黃金出售給人民銀行或者製成標准黃金,由會員單位通過黃金交易所代理交易,還有一部分非標准黃金也因此流入黑市,阻礙了黃金礦產資源的有效配置。
(三)中國黃金價格尚未融入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體系
目前,中國在實物黃金——黃金原料和產品的進出口貿易方面,仍然存在較為嚴格的進出口管制。這種管制在某種意義上取得了成功。體現在:首先,中國政府一直鼓勵黃金生產,對於日增長的居民黃金需求也採取了逐步放鬆的政策,近年來國內黃金供應與需求基本維持了平衡;其次,在上海黃金現貨市場中,國有股份制銀行在自營與代理業務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已成為事實上的做市商,構成了國內黃金現貨價格與國外黃金價格盯住制度得以維持的市場基礎。
另一方面,這種管制也帶來了顯著地消極後果。中國黃金市場不得不被動接受國際市場的定價機制,國際市場的黃金價格也難以反映中國目前黃金生產供求的真實情況,從而使得中國黃金市場成為國際黃金市場的影子市場。而在黃金市場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對外開放的情況下,如果中國黃金生產供求出現某種不平衡狀態,依靠國際市場調節國內市場的供應短缺或盈餘,市場價格可以更為靈敏的反映這一變化。
針對中國黃金市場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基於以上對我國黃金市場現存問題的分析,本文主要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建立和完善中國黃金市場的法律法規、建立黃金自律組織
目前,我國在建立和完善中國黃金市場的法律法規方面相對滯後,清理、廢除明顯滯後於黃金市場發展實際的政策規章,為黃金市場投資者提供可以預期的政策保障無疑是當務之急。
中國黃金市場自2003年建立至今已有5年的歷程,但至今尚未制定一部完善的黃金法,仍在沿用如《中華人民共和國金銀管理條例》、《關於規范黃金製品零售市場有關問題的通知》等大量明顯滯後於發展實際的黃金市場管理規章,這對規范黃金市場發展顯然是不利的。雖然這種做法在當時是一種戰略上的權益之計,但這增大了黃金市場發展的不確定性。黃金管理當局應及時清理與發展改革方向相悖的政策法規,為黃金市場營造一個長遠發展的政策環境。
可喜的是。2010年下半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稅務總局和證監會聯合下發《關於促進黃金市場發展的若干意見》,表明其一,進一步放開本國黃金市場,包括允許更多銀行在國際上交易黃金,並宣布了鼓勵黃金投資產品發展的各項措施。其二,明確市場發展方向,讓中國黃金更「金融,《意見》特別強調,未來黃金市場發展要立足於提高我國金融市場競爭力。由上海黃金交易所、商業銀行、上海期貨交易所共同構建完善的黃金市場體系,開展黃金租賃、遠期、期權業務,引導更多金融機構參與黃金市場,也是對大力發展黃金市場金融地位的表態。」」其三,穩步推進黃金市場法律法規,完善稅收政策,在稅收政策方面,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黃金稅收政策按現行規定執行,研究推動完善投資性黃金和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稅收政策。擴大有進出口黃金資格的商業銀行數量,進一步發展黃金租借市場,拓寬黃金實物供給渠道。其四,投資品種多樣化,開發人民幣報價黃金衍生品,意見要求,要切實明確黃金市場的發展定位。要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建立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合作協調機制。要切實加大創新力度,積極開發人民幣報價的黃金衍生產品。豐富交易品種,完善黃金市場體系,促進形成多層次的市場體系。鼓勵和引導商業銀行開展人民幣報價的黃金衍生品交易。
此外,建立黃金自律組織,不斷提高黃金市場的自律管理能力對黃金市場規范化發展也將有極大地促進作用。各地應根據當地黃金市場的發展狀況,參照國外黃金市場管理模式,通過組建由政府機構、黃金生產企業、黃金銷售企業、黃金市場檢測管理部門等參加的黃金自律協會,進一步加強黃金市場的自律管理,規范黃金市場交易中的各項操作,防範風險,彌補多頭監管可能存在的監管盲區,使黃金市場在自發管理中得以健康發展。
(二)放寬市場准入限制,培育機構投資者
我國應積極發展黃金機構投資者,在提高商業銀行或大型黃金經銷商的定價與做事能力的基礎上,拓展黃金市場的深度與廣度。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在黃金市場的主要業務之一是代客理財,即場內與場外黃金交易的代理業務,缺乏系統性的黃金產品設計能力、定價能力及做市能力,參與黃金市場的廣度和深度與國外大型黃金經銷商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為了進一步增強黃金市場價格的有效性,使得中國黃金價格能夠融入國際黃金市場價格體系,我國應逐步打破黃金市場結構單一的現狀,鼓勵各類投資者入市,著重培養和發展若干有影響的國內金商集團,使它們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主導力量,並逐步發展成為在亞洲地區有影響力的中國金商。同時,還要建立若干支中國黃金投資基金,把中國黃金業務做大做強,成為中國黃金市場的中堅力量。培育和發展市場主體力量是我國融入國際黃金價格體系的前提條件。
(三)豐富黃金投資工具
黃金市場是商品市場的一個子市場,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投資市場,未來一段時間內應鼓勵市場經營機構開發出多樣化的黃金投資產品,提供更多的投資與避險工具。
『叄』 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怎樣啊
你好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2004年9月在倫敦金銀市場協會 (LBMA) 上海年會上指出,中國黃金市場應當逐步實現三個轉變:從商品交易為主向金融交易為主的轉變、由現貨交易為主向期貨交易為主的轉變、由國內市場向國際市場的轉變。這段話概括了中國黃金市場的現狀和特點-以實物現貨為主,市場封閉;同時也為其未來的發展趨勢做了指引-黃金金融衍生產品為重點交易方式的國際性黃金市場。
當今的黃金市場可分為商品性市場和金融性市場,商品實物黃金交易額不足總交易額的3%,90%以上的市場份額是黃金金融衍生物。也就是說,黃金金融衍生物的交易才是市場的主流。可是現在中國的黃金市場還停留在以實物商品交易為主的時期。
以上海黃金交易所為例,作為我國唯一的黃金場內交易所,2005年該所年黃金交易量突破900噸,交易金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可是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倫敦黃金市場相比,上海黃金交易所的交易量不足其1%,2005年倫敦黃金市場的日均結算量高達73.83億美元。原因無他,上海黃金交易所為場內交易,並以實物黃金為主。而倫敦黃金市場則是場外交易,並且其黃金現貨延期交割的交易模式,吸引了大量的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參與進來,由於造就了全球最為活躍的黃金市場。上海金交所的交易卻重點在會員之間,會員重點是用金企業,且一般為工業用金,所以交易重點是購買實物黃金,買入占其全部交易的佔比在99.8%%以上,且重點從事現貨交易,供生產使用。缺乏投資目的的機構和個人的參與,價格波動幅度和彈性較差,這體現在國際金價大幅波動時,國內金價變動相對滯後,出現了一定的套利機會。
此外,中國黃金市場又是個相對封閉的市場,金交所的外資會員實行較為嚴格的審批,現在有1家中外合資企業會員和12家外商獨資與中外合資企業客戶。2005年這類會員與客戶的黃金買賣總量為9427公斤,只佔交易所交易總量的1.04%。缺乏國際報價機構的參與,造成國內黃金市場價格不能完全與國際市場接軌,有時甚至相背離。
『肆』 誰知道未來的中國黃金現貨市場會怎樣啊現在的中國黃金現貨市場好像有點小,未來會增加到多少呢
未來的中國黃金現貨市場也會變大吧,現在黃金現貨市場對中國的影響也變大了,以後的投資者應該會多,你可以去恆信貴金屬的平台內了解一下,平台是一個很專業的黃金交易平台,還有專業的分析呢,我想你也希望找個效益好的平台吧,你可以放心,平台的信譽很好,希望會對你有幫助吧。
『伍』 中國黃金未來發展趨勢如何啊
穩中回落,建議不可長期持有,可短時間內,收倉出倉。
『陸』 中國黃金未來的發展趨勢
你好
以我多年的投資經驗,國際金價不斷推高,但是後市依然看漲。
有興趣可以多多交流
『柒』 中國黃金市場未來發展方向
現在中國的黃金市場處於一個灰色地帶,沒有專門的法律,監管部門。不過中國的市場一向是如此,現有市場,然後出法律條文,然後發生一些惡性事件,然後再完善法律。中國的黃金市場估計兩三年就可以出台初級的法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