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银行降准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降准对普通老百姓几乎没有好处,只是政府为了刺激消费、拉动经济、面子好看而做到局。
㈡ 央行实施定向降准将利好什么板块
央行实施定向降准将利好于:“三农”、小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板块。
1、定向降准:就是针对某金融领域或金融行业进行的一次央行货币政策调整,目的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2、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发放“三农”、小微企业等符合结构调整需要、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3、“定向降准”属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正向激励举措,与”全面降准”相比,它更具有针对性,有利于将金融资源更好地投放到“三农”、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从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2)降准对地方发热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定向降准的利好
1、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适当降低准备金率。
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
2、专家认为,在“定向降准”提出后不久,此次国务院再次强调对此加大力度,再加上当前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持续走低,显示出货币供应充足,2014年将难再现“钱荒”。
3、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在落实好已有政策的同时,深化金融改革,用调结构的办法,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疏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
4、要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规范同业、信托、理财、委托贷款等业务,清理不必要的资金“通道”、“过桥”环节,缩短融资链条。
5、还要优化融资结构,坚持有扶有控,加大对国家重点建设、企业改造、服务业等的支持。
6、“当前融资难、融资贵已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除了与企业自身有关,也与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规范有关,其中一些同业、信托、理财等银行业务演变成钱生钱的游戏,导致企业融资水平的水涨船高。
7、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此次国务院会议明确规范同业、信托等业务,意在打通融资通道,拉低融资成本,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血脉更加通畅。
㈢ 央行定向降准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央行公布该消息后,金融市场反应较为平淡,中长期看货币政策放松必定会对金融商回场价格走势带来影答响。
对股市,降准对于各个板块或概念股的影响不尽相同。一般而言金融,地产等资金密集型行业都将获益。除了利好股市外,降准对市场利率的整体下行也是利好。实际上近期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已经在低位运行,随着更多降准降息的落地,也会带动长端利率下行。
(3)降准对地方发热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降准目的: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一个是可以增加长期资金供应,银行资金成本将有所降低。置换MLF使商业银行付息成本有所减少,有利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个是释放4000亿元增量资金,增加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低成本资金来源。要求把新增资金主要用于小微企业贷款投放。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要松紧适度。多位专家认为,与2017年相比,今年取消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目标。这意味着央行实施货币政策调控加快从数量型工具向价格型工具转变,预计今年货币政策会更灵活。
㈣ 降准说的是什么
所谓降准
就是降低存款准备金,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简单来说,存款准备金是指,银行要将存款的一定比例交给银行来保管,作为准备金,而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央行要求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是为了防止商业银行盲目放贷,导致银行没有充足资金兑现储户的存款。
举个例子,银行有100块钱,原来的准备金率是10%,那么银行每收进100元存款,就要上交10元给央行作为存款准备金,剩下的90元才能去放贷。如今,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后,那么银行可以放贷的金额就可以变为90.5元了。
美国降息,其他国家就要跟着降息或降准,
㈤ 降准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对于降准对股市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1)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格局,基本面企稳,企业盈利前景改善,利好股市表现;
(2)降准本身就是释放流动性,货币政策宽松利好市场情绪;
(3)央行定向降准时机,向市场释放护盘用意,避免市场恐慌情绪进一步发酵、自强强化,目前看,全球投资者仍看好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发展前景。
2、央行通过“非对称降准+TMLF+OMO” 操作,短期释放的流动性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预期;随着估值修复,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股市的投资机会依然取决于上市公司盈利水平的提高。
(5)降准对地方发热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重点内容:
一、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二、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9000亿元,其中全面降准释放资金约8000亿元,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约1000亿元。
三、不包括三类金融机构: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的法定准备金率为6%,是金融机构中最低的,已处于较低水平,因此此次全面降准不包含这三类金融机构。
四、定向下调:为促进加大对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再额外对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于10月15日和11月15日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
㈥ 降准会造成哪些影响
降准是央行货币政策之一。央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影响银行可贷资金数量从而增大信贷规模,提高货币供应量,释放流动性,刺激经济增长。
优缺点
优点
(1)中央银行拥有主动权,受外界影响小,较好的体现央行的政策意图。
(2)对货币供应量产生迅速、有力、广泛的影响。
(3)作用于所有的银行和存款型金融机构,时间、程度上公平一致。
缺点
(1)政策效果过于猛烈且缺乏弹性,受银行体系的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大,不能经常使用。
(2)增加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政策措施一定程度上不具有可逆性。
“降准”对楼市影响有限。首先是降低存款准备金率超级利好银行股,同时利好股市,利好楼市。
下调准备金只是对冲硬着陆风险,对股市而言可拿来炒作,政策力度如超出市场预期,表现最好的是银行股;但对未来的经济形势而言,货币政策并非万能药。
降准意义
通过降准,一是增加市场的流动性,使商业银行可以有更强的信贷投放能力,准备金下调以后,银行的资金相对更宽裕,对于投放信贷是有好处;二是通过资金的流动性相对宽松,有助于市场利率水平下降,这次存款准备金率下调之后,商业银行可以获得约150亿元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后,也有助于银行在未来能够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和信贷资金。同时,不排除接下来将MLF利率下调来影响牵引LPR利率的下调,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准影响
行业配置
中信建投认为,首先,牛市第二阶段到来券商将构成最优行业,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发展直接融资,资本市场改革对券商也长期利好。其次,利率下降,经济转型,长久期的成长股估值水平提升更快,叠加盈利预期的改善,长期看好。第三,信用宽松,利率下降,逆周期力度加大,对于估值低,困境反转的部分周期(例如化工、汽车)行业也具备良好的机会。第四,消费也成为内生增长的主要需求,这也是值得长期坚守的方向。第五,利率下降之后,高股息板块的配置价值对固定收益类的投资者也具备新引力。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央行此次“全面降准+定向降准”力度很大,释放出了近万亿的长期资金,确保了市场流动性充裕合理,对股市、债市等都具有利好影响。
㈦ 降准为什么会扩大经融机构信贷规模
降准就是降低银行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专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属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降准就意味着银行能有更多的钱去放贷,扩大金融机构信贷规模。
㈧ 为什么国家在降准的同时要在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发行国债
1、国家降准的同时发行国债是为了平衡财政收支。
2、降准是指降低存款准备金版率,就是减少商权业银行存在央行的钱,就是增加银行的钱,让银行有钱,可以多贷款给企业。这样鼓励企业投资,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3、发行国债的目的往往是弥补国家财政赤字,或者为一些耗资巨大的建设项目、以及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4、两者一收一支,互补互利,这都符合国家提出的保增长,也符合央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㈨ 降准利好哪些板块
你好,降准后,银行可以释放更多资金,对所有有融资要求的企业都有益,但受益大的是银行及参股银行板块,其次是地产
㈩ "降准"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当实体经济资金出现短缺,融资成本升高,市场首先期盼的就是放松货币政策。按照央行统计口径,2013年银行融资成本为7.12%,信托融资成本至少在10%以上,委托贷款和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分别在百分之十几甚至二十以上。如果企业被迫通过这些中间环节融资,成本非常高。今年以来,融资成本仍居高难下。
“定向降准”意在直接对接实体经济,避免全面货币放松形成“水漫金山”之势。然而,货币政策是总量政策,定向降准又是数量工具,调结构作用有限。在银行实际操作中,不能确保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等领域,定向降准在实际执行中难以达到精准“放水”的效果。
当前,实体经济融资难集中体现为结构性问题。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还需大力推进多项改革。
降准相关研究报告2014年福建省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全面调查分析研究报告
2014年6月2014年安徽省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全面调查分析研究报告2014年重庆市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全面调查分析研究报告2014年上海市银行中小企业信贷全面调查分析研究报告123具体到金融领域,首先,要打破房地产价格只涨不跌的“神话”,约束地方政府投资冲动,降低资金价格不敏感行业的资金需求。
其次,取消部分金融行业制度红利,压缩实体经济融资链条,加大对同业业务整治力度,压缩由银行兜底的项目绕道信托、证券、基金等通道中间环节。
第三,提高银行放贷能力,并提高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积极性。强调新资本协议中资本充足率、动态拨备率、杠杆率和流动性比率四大监管指标的作用,淡化甚至取消信贷额度和贷存比等传统监管指标。
第四,发挥央行金融市场稳定作用,加强对流动性前瞻性预判,提高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常设借贷便利运用的频率和灵活性,保障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此外,当前间接融资比重偏高,导致融资成本畸高,扭曲金融体系进而扭曲实体经济。应加大力气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推动股市、债市发挥融资功能向实体经济输血,打通“血脉”。
除金融领域改革与制度完善,非金融领域改革更为迫切。
一方面,地方债务规模庞大、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多年积累的房地产泡沫问题没有解决,大批对资金不敏感、投资回报率低的“僵尸企业”和项目没有“市场出清”,挤占资金来源,推高全社会融资成本,导致货币政策效果有限:货币放松利率也难以下降,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仍难缓解。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对资源要素价格有很强的影响力,地方政府和国有部门通过各种方式控制着土地、矿产等要素价格,控制着税收、收费、准入等对经济和金融活动有着绝对影响力的多种要素。因此,它能将要素价格压至均衡价格之下,能将利率压至自然利率之下,从而改变微观投资回报。
因此,必须理顺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快财政改革,否则金融改革难以深入。金融是整个要素配置中的核心要素,但唯有非金融领域改革配合到位,才能发挥金融核心作用。
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并非是货币紧缩的结果,而是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治本之策,是对采取多年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战略性调整,对高度扭曲的经济结构进行根本改革。宏观调控应通过简政放权、改革创新,释放制度红利,给企业松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