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强整顿后,2017年什么样的网贷平台能够崛起
2016年是P2P网贷最强监管年,经历连续出台的《指导意见》、《整顿办法》、《暂行办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的洗礼,P2P平台逐渐减少。
随着行业整顿的深入,货真价实的好平台将逐渐浮出水面。具备商业模式清晰、自主拓展优质资产能力、平台资金良性循环、能够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锁定一定目标人群的平台会在未来获得更多发展机遇。
商业模式清晰,能够快速占领市场
车贷、房贷标准业务在业内发展逐渐成熟,而具备清晰的商业模式才能快速占领市场。在如今监管趋严、行业动荡的背景下,P2P平台都试图寻找一种清晰且全新的商业模式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消费金融模式、供应链金融模式、汽车金融、融资租赁、票据金融等发展方向,已在业内获得较大认可。对于模式而言,P2P火爆的一大因素就是其可复制性强、门槛低等优势,从而发展为互联网金融中受众最广、参与主体最多的一个分支。
如果说在管理技术和组织技术层面,互联网给企业部门带来的创新意义具有可复制性;那么一个平台具备可复制性的商业模式,即能在短时间内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更快占领市场,以标准化的风控模式完善风险模式。
自主拓展优质资产,练就核心竞争力
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优质资产才是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石,可以说“资产为王”是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已达成的共识。
从2015年开始,业内“资产荒”的论断不断涌现,可见行业对资产的关注程度之深,增强自身的资产开发获取能力,是网贷平台拥有的核心竞争力。
自我造血,平台资金良性循环
互联网时代,都说“羊毛出在猪身上”,重视获取用户的模式而轻赢利模式,而实际上,稳定的现金流对一家P2P公司来说尤为重要,如何盈利是每家公司在创立之初就思考的问题。在如今的资本市场,不烧钱而能凭借自身的造血能力赚钱,更成为了判断平台是否值得投资的一个直观且重要的指标。
大资本的不断进驻是创业公司、新兴产业所翘首以盼的。资本的注入相当于一个输血的过程,为企业打通全身经脉,在这样一个良性状态下企业不断发展完成自我创造现金流,最终实现整个血液系统的完全融合。
拥有自我造血盈利能力,要求P2P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完整有序的产业链,并不断完善自身的产品线。虽身处严寒的资本环境,但具备自我造血能力及盈利能力的平台依旧颇受青睐。
专注细分,快速成长为某一领域的老大
P2P历经10年的沉淀,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从到处撒网到重点培养,部分专注于垂直细分领域的P2P平台从万人竞跑中脱颖而出,也印证了垂直细分将会是网贷行业的资本追逐的又一着力点这一行业预测。
随着竞争的加剧,资本方对P2P平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粗放的个贷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聚有钱认为,网贷模式的细分化,挖掘垂直细分市场的深度,成为P2P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面对监管和竞争的双重压力,细分领域的“小而美”平台虽然从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上远不及很多大平台,但是却更容易成为某区域内的当之无愧的老大。无论如何,在这一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资本寒冬之下,聚有钱认为,具备以上能力的优质平台能够快速打一场翻身仗,在下一阶段里脱颖而出,实现弯道超车。
B. 我想问一下消费金融有什么优势
消费金融无需抵抄押担保,消费袭金融公司不吸收公众存款,设立初期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资本金,在规模扩大后可以申请发债或向银行借款。专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比如,捷信消费金融公司,客户办理一笔业务,如果符合申请条件,通过他们的审核,就可以办理成功,很方便快捷,还款也很灵活,有很多种选择。需要注意的是,有需求时一定要选择合法合规的正规的消费金融公司,“理性借贷,合理消费”。
C. 捷信集团对17年的消费金融行业是怎么看的呢
有人断言,2017年将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洗牌之年,而消费金融行业的战国局专面也将趋于稳定。机遇与挑属战中,企业唯有坚实脚步、拥抱监管,在合规经营、普惠实践、技术实力、品牌延伸等方向不断发力,方能把握住消费金融行业的时代脉搏。相信在即将到来的2017年,捷信的巨头地位仍无法撼动。
D. 2017年P2P理财怎么样
这个不要担心
E. 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优势有哪些
答:
1、政策方面
众所周知,我国在亚洲金融危机之中正式提出发展消费金融,中国人民银行在1998年和1999年相继放开了个人住房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的政策,以促进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机构开展消费金融业务。这也是发展消费金融对扩大内需、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结构合理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消费金融成为热点词汇。据了解,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 《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政策利好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2、技术优势
互联网消费金融与传统消费金融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消费金融利用了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打造“线上互联网+线下实体”的运行模式。从事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机构在资金来源上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探索信用消费+场景布局,进而打造成一个全新的“互联网+”的样本,通过场景的建立,增强客户粘性,不断扩张消费金融市场,实现盈利。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大数据挖掘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精确的进行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客户、评估客户信用等级,从而降低资金配置风险,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3、市场需求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消费需求也更加旺盛,8090后超前消费意识逐渐增强,接受新型金融产品的能力较强,因此使用消费信贷手段来缓解预算不足的观念逐渐深入,因此,在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发展消费金融已经具备相应的社会基础。而作为解决资金问题之一的消费金融系统必将迎来发展商机,像迪蒙自主研发的消费金融系统是一款集消费贷款、消费分期为一体的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帮助企业迅速开拓消费市场,推动消费金融业务发展,实现业务模式的“互联网+”转型。系统通过规则引擎、工作流引擎、自动征信、商家加盟的方式,实现借款业务的快速审批、智能风控、借款流程自定义等功能,满足消费金融公司快速、高效、便捷的借款业务需求。
F. 2017年消费金融系统服务商排行榜名单
每个消费金融系统开发公司都有自己独到的特色和优势,博恩软件、长亮等都算是不错的这个行业系统开发不错的,博恩软件背景资源、技术实力还不错。。。
G. 互联网金融这个专业前景怎样
学互联网技术不一复定制在本地呢 多看看专门的电脑学校
目前学计算机 还是挺不错的好就业,计算机分很多专业如平面设计,UI设计,互联网营销,电竞,动漫,都是非常好就业的专业哦,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可以去电脑学校看看的 对比哈更加靠谱
H. 2017金融业有什么大事件
即将过去的2017年,必然是载入中国金融业史册的一年。趣店风波、“无现金时代”之争、资管行业大一统、人工智能崛起……金融乱象纠偏的背后,无不透露着日渐鲜明的监管信号。
金融开放路线图:
外资持股比例提高
始于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金融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中国商业银行资产名列全球第一,股市市值全球第二,私营部门债券市值全球第三。
近日,银行、证券基金和期货等机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放开的消息,引起外资金融机构高度关注,一些外资私募已开始加速布局中国市场。这不仅增添中国金融市场的活力、动力,也将有助于提升中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金融业对外开放对小型金融机构的影响将更为明显,未来外资控股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有望诞生,外商独资资产管理公司也将越来越多。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成立
强化调控监管防范风险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其设立强化了统筹协调监管,为对外开放做出制度保障。
金融稳定委员会的设立将统筹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分析研判国际国内金融形势、做好国际金融风险应对、研究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处置和维护金融稳定重大政策。同时指导地方金融改革发展与监管,对金融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进行业务监督和履职问责等。
金融行业一向欣欣向荣!
I. 互联网金融这个专业前景怎样
作者:侃财社
链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4377077/answer/19823289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趋 势 一:科 技 金 融
有人认为2017年将成为金融科技元年。从去年开始,金融科技俨然成为了国内互联网金融圈最热门的词汇。这标志着中国互联网新金融由商业模式为主的创新,转向科技驱动。然而也存在着很多企业标榜Fintech的标签,而科技属性较弱的现象。
相比“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这个词更聚焦于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代表的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并强调它们对于提升金融效率和优化金融服务的重要作用。根据麦肯锡的数据,过去5年,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这个领域。在强势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有超过2000家的金融科技公司。
未来新的金融体系应该是大众金融、普惠金融、消费型金融,更多服务于普通用户、长尾用户,而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使普惠金融成为可能。展望2017年,平台之间的“流量之争”或许仍在,但是“金融科技”之战才是决定公司未来命运的关键。
趋 势 二:消 费 金 融 细 分
消费金融是当下互联网金融乃至整个金融领域的热点,处于政策红利阶段,市场主体仍面临增量市场。数据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万亿元左右。显而易见,这个万亿级别的市场,仍将处于风口前沿。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下发《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个人在同一平台借款余额不超过20万元,企业在同一平台借款余额不超过100万元。网贷暂行办法下发以后,很多平台面临业务转型,其中消费金融成为热点,竞争呈现白热化。
同时,随着消费场景趋于多元化。住房、汽车、电商、旅游、教育等不断细分,电商巨头如阿里、京东也已纷纷发力消费金融,将相关产品植入线上购物平台,这也为消费金融在需求端打开出口。
趋 势 三:集 团 化
互联网金融缘起P2P,现在却在一步步的淡化P2P。由于政策监管或市场竞争等因素,网贷行业需要将战略重点转移,摆脱单一的业务模式。2016年,经过业务剥离、独立上市、兼并整合,版图调整等一系列动作,一批起步于网贷的行业巨头,正在淡化身上的P2P色彩,通过集团化和多元化的综合财富管理业态转型,向更多传统机构的业务版图渗透。
集团化有利于互联网金融企业适应理财端、资产端的不同发展需求,形成互相配合的趋势,稳定业务构架;同时淡化外界的原有印象,实现品牌升级,提升估值,增强企业的信任度,让投资者更加看好公司集团化发展的优质平台。
趋 势 四:监 管 趋 严
2016年,牵涉广泛的恶性事件频发,使得人们认识到,没有安全,互联网金融将无法真正发展。为了规范行业发展,多部文件密集下发,互联网金融监管日渐趋严,形成了“中央统筹、行业自律、专项整治”三大行动体系。
随着监管方案的逐步出台,2017年将是监管合规进一步落实之年。各种监管政策的过渡期、整改期临近,都将加速行业洗牌。因此,2017年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主基调,也将成为其先发的优势。在彻底洗牌的行业格局之下,对平台资质的完善,对风控机制的构建,以及对运营模式的创新等诸多因素成为检验互联网金融平台最基本的要点,率先完成各类监管的合规整改,就意味着能抢占行业先机。
因此,2017年合规将成为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展的主基调,也将成为其先发的优势。在彻底洗牌的行业格局之下,对平台资质的完善,对风控机制的构建,以及对运营模式的创新等诸多因素成为检验互联网金融平台最基本的要点,率先完成各类监管的合规整改,就意味着能抢占行业先机。
随着各项监管政策的过渡期、整改期临近,行业洗牌加速进程。可以说2017年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贯彻专项整治要求、建立监管长效机制的关键一年,也是协会自律管理规范的深化之年。1月23日,中国互金协会部署17年工作,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会议提出了新的一年互联网金融整治的9项主要任务,为互联网金融行业行稳致远积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