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积极稳妥地建立和发展资本市场,推行专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组织的企业化、商业化,同时要优化金融资源配置,进一步强化改进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职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总的思路是:
①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②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④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
Ⅱ 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六项任务
一要深来化国有银行改革。巩固和发源展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重点进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
二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三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场监管。
四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
五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
六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Ⅲ 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积极推进新三板转板试点吗
12月16日,由中国商业报道领导者21世纪经济报道发起主办,深圳国际交流合作基金会联合主办的“2017亚洲产业与资本峰会”在深圳隆重召开,峰会主题为“新时代·新动能·新机遇”。
——市场功能不断拓展。近年来,深交所着力打造支持创新创业的市场培育服务体系。2016年以来,累计举办20多场行业研讨,涉及生物医药、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等专题,走访企业1600家,推动一批创新创业企业成功对接资本市场。2014年10月,联合科技部火炬中心发起“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2.0”,建立的“科技金融信息平台”覆盖29个省市自治区,占比90.63%;73个国家高新区,占比46.79%;28个股权交易中心,占比70%;为4098家科技项目,4539投资机构10917个投资人提供了对接服务;融资成功项目654个,融资总额215.5亿元。
年来,深市培育了一批诸如海康威视、京东方、中兴通讯、科大讯飞等高科技标杆企业。特别是创业板,八年实践证明,作为我国科技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在促进科技与资本有效结合,引导各类要素流入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报告将现代金融明确归入产业体系,深刻阐释了金融与实体经济、科技创新休戚相关、共荣共生的关系。健全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体系,完善现代金融和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是促进经济转变方式、优化结构、转换动力的根本要求。
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深刻地改变世界发展的格局,现代经济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科技的比拼。近些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新兴产业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大批科技创新前沿企业不断涌现,新经济、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对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诉求。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在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期,如何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活力,如何让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迫切需要加速创新资本形成,稳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不断拓宽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的覆盖面,这是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历史使命。
第一,深化市场改革。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政策文件多次提出创业板改革的要求。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深化创业板改革;《“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要求深化创业板市场改革,健全适合创新型、成长型企业发展的制度安排,扩大服务实体经济覆盖面。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要求,深交所将加快推进创业板改革,一是优化市场定位和制度安排,研究支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行业地位高、研发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型企业上市,提高创业板的包容性。二是积极推进新三板向创业板转板试点,加强不同层次市场间的有机联系,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
第二,提升服务效能。为切实提升创新企业培育服务功能,一是强化“上市资源培育工程”, 建立覆盖企业上市前、上市中、上市后全程服务体系。联合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企业集团等,通过研讨、培训、走访、调研等方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对接资本市场。针对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服务工程,如在浙江实施“梧桐工程”对接“凤凰行动”等。二是积极拓展“科技金融信息平台”,完善创新资本形成的生态体系,为政府部门、高新园区、创投机构及第三方专业服务中介之间实现信息互享、流程互通、功能互补,为创新创业企业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融资和培育服务。
第三,加强一线监管。新修订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将在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强化了交易所一线监管职责,进一步明确了对上市公司开展现场检查等手段措施。为贯彻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一是完善上市协议,充实监管手段,补齐制度短板。优化规则体系,健全完善以上市规则为核心,以规范运作指引、信息披露指引、行业信息披露三类指引为主干,以业务备忘录为补充的上市公司监管规则体系。陆续推出新兴行业中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机器人、锂电池、集成电路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提升科技监管水平,推进企业画像等重大项目的应用及实施,强化所内所外监管协同协作,防控和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促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和稳定运行。
Ⅳ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做到那六个方面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凡是在我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Ⅳ 如何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步推进金融改革发展,做大做强广州、深圳两个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范高内效的区域金融市容场,发展壮大地方金融机构,抓好农村信用社改革,打造几家竞争力强的省属金融控股公司。
会议提出,要积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求广东各地各部门要牢牢盯住风险多发高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防地方债务风险,处置好互联网金融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落实好市县防控风险责任,市级政府要履行好省政府委托的金融监管责任,县级政府要担负起规范民间融资的监管责任,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会议还强调,要落实地方金融监管责任,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和制度,构建上下联动的金融监管体系。建立健全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主动接受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监督,推动省内金融监管部门形成工作合力。
Ⅵ 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应着重于哪些方面
一要深化国有银行改来革。巩固和发展国源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果。推进中国农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重点进行国家开发银行改革。
二要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农村金融中的骨干和支柱作用,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为"三农"服务的功能。适当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鼓励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机构。探索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新型金融组织,加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积极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三要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稳步发展股票市场,加快发展债券市场,积极稳妥地发展期货市场。进一步加强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推进股票、债券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切实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强市场监管。
四要深化保险业改革,扩大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险服务水平和防范风险能力。
五要推进金融对外开放,提高开放水平。
六要切实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健全监管协调机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和安全。
Ⅶ 加快经融体制改革,要提高经融服务什么效率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实现金融风回险监管全答覆盖。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启动投贷联动试点。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适时启动“深港通”。建立巨灾保险制度。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加强全口径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扎紧制度笼子,整顿规范金融秩序,严厉打击金融、非法集资和证券期货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Ⅷ 深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选项B 金融体制改革
回答来源: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