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设计
南京国际抄金融中心建筑方案由美国HOK公司设计,为满足金融、证券等特定行业的需求,在主楼23层和40层特设计净高3.3米、防静电架空地板的交易层;为崇尚“以人为本,绿色地产”理念,大楼采用先进环保的水源热泵空调系统和室内独立的新风系统。
南京国际金融中心的开发商为:南京富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2. 金融大厦的介绍
金融大厦是由东营市华纳置业集团开发的写字楼项目,本项目位于东营市经济开发区未来CBD的核心区域,府前大街以南,广州路以西,广州路西,东四路东。雄踞CBD核心区域的“金三角”位置。该项目占地面积11341.2平米, 建筑面积32317平米。其中:主楼28359平米,裙房3958平米。人防车库1483平米,拥有187个停车位,其中地上车位160个,地下车库27个。
3.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设计理念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以办公为主,集商贸、宾馆、观光、会议等设施于一体的综合型大厦。建筑的94层至101层为观光层,79层至93层将建成超五星级的宾馆,7层至77层为写字楼,3层至5层为会议室,地下2层至3层为商业设施,地下3层至地下1层规划了约1100台的停车位。在100层、距地面472米处设计了长度约为55米的观光天阁,这一高度将超过世界最高观光厅——高度为447米的加拿大CN电视塔。此外,在94层还设计了面积为700平方米、室内净高8米的观光大厅。以上海的都市全景为背景,观光天阁和观光大厅将成为世界新的观光景点。
关于环球金融中心设计的争议,除了高度,还有其外形。KPF公司总裁威廉·帕德森说,金融中心的设计灵感原本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天地”的理解,正是天圆地方的意思。而且,50米直径的“圆洞”就是不远处“东方明珠”第二个球的大小,空心圆洞与实心球体正好形成一虚一实、遥相呼应的艺术美感。但这样的构思在华人看来,同时也表现出了另一种形象,首先是一位新加坡华人(易经大师)给上海市建设局写信称,楼顶的大圆孔,远远地看太像日本的太阳旗。
在注意到了造型争议后,上海方面还是与日方重新达成了修改方案的协议。根据日本开发商2005年10月18日公布的最新设计方案,圆形风洞已改为倒梯形。
4. 京基金融中心广场的建筑特点
京基大厦位于深圳市繁华中心区,就在目前深圳市第一高楼地王大厦旁边,根据深圳市的战略规划,这里将建成深圳市的金融服务中心、资金集散中心、金融信息中心,以及商业 银行、保险、证券、基金公司集聚的金融城。 京基大厦占地面积达4.6万平方米,共98层、规划高度达439米。总投资超过40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京基大厦由深圳市蔡屋围实业股份公司与京基集团合作建设,是集金融办公、六星级商务酒店、高级公寓、大型购物中心等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项目。 为解决主塔楼的抗风压问题,仅风洞实验就做了3个月。
此次京基金融中心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由英国泰瑞法瑞设计公司(简称TFP)香港分公司承担,其曾设计过韩国首尔仁川机场、北京火车南站、广州新火车站等项目;结构和机电设计由英国奥雅纳(简称ARUP)香港公司担当,其在国内参与设计的著名项目有北京鸟巢、水立方、央视新大楼和广州观光塔等。 京基金融中心主塔楼高宽比为9.5∶1,为国内摩天大楼之最。“高宽比越大,它的建造设计难度就越大。”叶林青说。
摩天大楼的设计难点,最主要在于建筑结构、消防安全和垂直交通系统,而对于高宽比为9.5∶1的京基塔楼来说,建筑结构尤其需要经过反复的科学测试之后,才能获得最终的设计方案。整个项目设计方案耗时1年半之久,而详细的施工图设计也用了将近1年的时间,仅在华森设计公司,所有的图纸整齐地叠在一起,高度就达到了1米。 京基主塔楼东西向窄而南北向宽,外墙采用全玻璃幕墙。在楼体结构上,采用核心筒和桁架结构,使楼体坚固无比。一楼核心筒的承重板墙,最厚达到了2.7米。到73层、74层,核心筒的墙体厚度也有0.5米。比如一层的四个角柱,全部采用4米×3米左右的方钢管,然后在里面浇铸混凝土。通过外伸桁架与核心筒相连,并配以腰桁架和巨型斜撑桁架,共同构筑大楼的核心结构。
腰桁架就用在5处结构加强层上,这些加强层同时也是消防避难层。与别的摩天大楼不同的是,京基塔楼的结构加强层,每处均占两个标准楼层,分别设在18~19层、37~38层、55~59层、73~74层、91~92层。这些桁架就像竹节一样,不仅固定楼体,还能起到减少楼体晃动幅度。这些桁架需在施工楼层现场焊接,一个这样的桁架必须不停歇地焊接12小时,每处加强层总共要用到8个这样的桁架。 如何控制楼体在强风中的摆动幅度,这是摩天楼设计者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摩天大楼的抗风压问题非常复杂,它在风中既不能不晃(否则容易折断),也不能摆动幅度过大;既要考虑到结构所能承受的最大摆动力度,更要考虑人在大楼里生活的舒适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设计方专门在汕头大学做了风洞实验,仅风洞实验,就做了3个月。
为了控制楼体在风中的摆幅,设计者还在大楼91层设计安放了两个主动阻尼器,形象地说,就是两个大铅块,每个重300吨,是国内最大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主动阻尼器,每个才重150吨。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当大楼在风中摆向某一方时,阻尼器会在电脑和电机的控制下朝反方向运行,从而减缓大楼的摆幅,类似于平衡天平的砝码。
在深圳这样多台风地区,京基塔楼的设计抗风压能力如何?叶林青经过核实后表示,“是按抵御百年一遇台风的标准来设计的。”具体是多大的台风?“远比12级台风大多了。”叶林青说。 为了提高垂直运输能力,经过多方论证,京基塔楼采用了6部双轿箱电梯,客人在1层、2层进梯,最高可到36层、37层的空中转换大堂,换乘到更高楼层的电梯。整个塔楼有69台电梯。
此外,塔楼还有4部高速电梯,可以从一楼直达94层的酒店大堂,它的最快速度大概在9米/秒,40秒左右就可以到达94楼。按照设计,塔楼的73层至94层为铂金五星级的瑞吉酒店,而坐在95至98层“巨蛋型”的特色餐饮区里,天气好的话,可以远眺到香港的青浦、元朗等地。
而为了预防大楼失火,楼内的每根建筑钢管上都涂有3厘米厚的防火涂料。 大楼所需钢材和玻璃幕墙全部为国产。
如何将设计师的想法变成现实,施工是关键。由中建四局承建的京基金融中心项目,从2007年11月动工以来,目前已建至320多米高。4.2米层高的标准楼层可以达到三天一层楼的速度,而结构加强层因为腰桁架多、所需的焊接时间较长,施工速度快不起来。 建设京基塔楼,需要的用钢总量接近6万吨,而考虑到大楼特殊的高宽比和结构,使用的最大厚度的钢板达到了130毫米,这在深圳甚至全国都是首次使用。
这些钢材全部采用的是国产产品,所需钢结构由上海宝钢钢构等三家企业在厂区加工后用平板车运到深圳。为了吊装方便,这些钢构件最重的达37吨,而一般每件在30吨左右。
6万吨钢材是个什么概念?这些钢结构的焊缝连接起来,累积长度可以绕地球赤道4周。
为了保证大楼的环保节能,楼体的8.5万平方米玻璃幕墙,全部采用经过环保处理之后的国产产品。把这些玻璃幕墙做成高4.2米、宽1.8米的单元板块,每个标准层需要116块这样的单元。 建设超过400米高的摩天大楼,要求所使用的混凝土既有高强度,还要有很好的流动性,为此我们采用了特殊配比的C80高强度混凝土。C80是个什么概念?比如一般的大楼只需要使用C30的混凝土,摩天大楼一般用到C60。C80高强度混凝土可能是国内首次用在摩天大楼上。
建设京基金融中心的承重地板,一共浇铸了13000立方米的混凝土,要拉完这13000立方米混凝土,搅拌车一辆接一辆排起来,长度将超过20公里。
5.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建筑设计
一是该项目在超高层建筑中首次应用创新的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
网格筒中筒结构体系,该结构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和优异的抗震性能,能有效抵御强风、地震的侵袭。
二是该项目是世界上最高的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系统的建筑,主塔楼8.5万平方米的玻璃幕墙面积也是目前超高层单体建筑之最。
三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整体提模系统,该系统的应用,创造了主体结构施工两天一层的世界新速度。
四是施工单位自主研发了C100超高性能免振自密实混凝土,并将其一次成功泵送到411米的高度,创造了同类混凝土超高泵送的世界新高度。
五是该项目是世界上第一座自施工阶段开始就进行系统性结构健康监测的超高层建筑。
广州国际中心集合了世界当代工程结构和施工的最新技术,通过越秀地产集团和施工总包单位中国建筑总公司———广州市建筑集团联合体通力合作,在业内专家多个世界级的设计和顾问单位的配合下,攻克了诸多世界级施工难题,实现了多项技术新突破,并创造了五个世界第一。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运用巨型斜交网柱筒中筒结构,设计方案是经由广州市城规划局于2004年组织的国际邀请竞赛征集的12个方案中选出的,其设计理念为“通透水晶”,其目标就是使之成为一座造型优美体量雅致的建筑,从而发挥其在勾勒城市空中轮廓方面的重要作用。
广州国际金融中心的主塔楼建筑平面是由六段圆弧组成的圆弧三角形,以独特的曲线形状及透明的光滑建筑立面为主要思路设计,通过渐变宽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显露出建筑物优美独特的纺锤外型。建筑的结构采用独特创新的巨型斜交网格支撑体系,呈现出清晰可见的流动几何图案,并和楼板的分割及幕墙体系产生强烈的视觉对比。“钻石形状斜网格”结构随着塔的高度,逐步进行尺寸缩减。这种延伸性的设计将使得地面的游客感受到楼体“直入云霄”的视觉震撼。
建筑体的外衣是钢管混凝土巨型斜交网格外筒,其内部体态则是钢筋混凝土内筒,连接内外筒的则是钢-组合楼盖。这种独特创新的筒中筒结构体系在的世界超高层建筑中尚且是罕有的一个。整个建筑外立面精美流畅,典雅现代,极为晶莹剔透而又瑰丽多彩,全面区隔并超越过往的传统高层建筑。 在科技环保上,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集中世界先进建设和管理技术,建筑、结构、电气、节水等多方面作了创新和优化设计,实现建筑与人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全封闭的103层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设备运行系统极为庞大,要节能,其霓裳首当其冲。所以,它的外衣都是玻璃幕墙,采用的材料是中空双层LOW-E玻璃。纳米镀膜玻璃可以有选择性的透光,该材料遮阳系数低,能抵挡70%的太阳光,有效的隔绝太阳能辐射。该玻璃传热系数也很低,比普通玻璃低50%,从而,相比普通玻璃外墙建筑,这身外衣可以减少40%的热量进入室内,降低运营能耗。此外,半钢化夹胶中空Low—E玻璃可大幅度降低自爆率,夹胶保证玻璃不会脱落,人们不用担心走在广州国际金融中心下面的安全了。
变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西塔的空调、水泵和空气系统中。不仅水泵变频调控,充分利用市政给水管网的压力,而且所有的空气系统变频变风量,空调也采用变频技术节电,并且秋冬季等气温较低的季节,大楼的空气系统采用全新风起到少用空调多通风、节能的效果。同时冷源部分是一个由冷水机组、高频泵等智能设备及末端组合空调机组合成的多变量系统,通过建立动态控制模型,通过预测控制,超前调节等控制技术,解决集中供冷大马拉小车的问题。
6. 最适合金融行业的装饰设计风格是什么风格
工装这个金融行业没有特别的归类风格哦,主要看现场的设计,建议融入欧式、新中式、和LOFT的元素应该更加前卫可观。
7. 高银金融117大厦的建筑设计
该大厦建筑设计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美学,方案设计为国际著名建筑大师暨巴马丹拿集团主席兼首席建筑师李华武先生,整个建筑方案设计运用了《易经》的智慧,采用负阴抱阳的设计理念。
117大厦方方正正,取四平八稳之意,四个立面略带弧度,美观大方。在设计上,大厦建筑外立面应用极简主义美学理念,整个建筑高耸云霄,犹如太阳冉冉升起。中西方文化的碰撞,激发出“无限生机”的设计灵感,寓意117大厦的蓬勃发展以及对未来的美好希冀。 117大厦建筑立面经过精心设计,幕墙的竖挺线条由入口开始一分为二并空中大堂重新汇合,通过立面线条的变化加强建筑垂直的节奏感,在尺度上给人以高耸的感觉。大厦外观以银色反光玻璃与幕墙相互映衬,宏伟优雅,突出反映出它在世界超高层摩天大楼中的显著位置。
大厦建筑形体自下而上逐渐收缩,顶端呈钻石形,设计灵感采用古代天圆地方的理念,大楼整体方方正正,代表“方”;塔楼顶部为巨大的钻石造型,代表“圆”,钻石造型则象征着尊贵无比的至高荣誉。
据117大厦项目执行总经理侯玉杰介绍,该大厦集高新技术成果于一身,共创造了11项中国和世界之最,包括84.7万平方米的摩天大楼建筑面积世界之最、500.61米的通道塔高度世界之最、8.3兆帕超高层建筑水管压力世界之最等。
此外,117大厦将在116层即579米处设置世界最高观光厅,在564米处设置世界最高室内游泳池,在584米处设置世界最高旋转餐厅等。
117大厦累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项、国家发明专利10项,10余项科技成果经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座京津冀地区的全新地标建筑竣工后,将成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
8. 上海金茂大厦的设计特点,建筑特点是什么求解
金茂大厦[1](JinMaoTower),又称金茂大楼,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黄浦 金茂大厦
江畔的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楼高420.5米,目前是上海第3高的摩天大楼(截至2010)、中国大陆第3高楼、世界第8高楼。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楼面面积27万8,707平方米,有多达130部电梯与555间客房,现已成为上海的一座地标,是集现代化办公楼、五星级酒店、会展中心、娱乐、商场等设施于一体,融汇中国塔型风格与西方建筑技术的多功能型摩天大楼,由著名的美国芝加哥SOM设计事务所的设计师Adrian Smith设计。 遥对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毗邻延安东路隧道 口,与地铁二号线连通,其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米,占地面积236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曾为上海第一高楼,大陆第一高楼,2008年8月29日被比邻的环球金融中心超越。金茂大厦是融办工、商务、宾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高档楼宇,第3-50层为可容纳10000多人同时办公的、宽敞明亮的无柱空间;第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第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级金茂凯悦大酒店,其中第56层至塔顶层的核心内是一个直径27米、阳光可透过玻璃折射进来的净空高达142米的“空中中庭”环绕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555间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厅等;第86层为企业家俱乐部;第87层
金茂大厦景观图集(1)(20张)为空中餐厅;距地面340.1米的第88层为国内第二高的观光层(仅次于环球金融中心),可容纳1000多名游客,两部速度为9.1米/秒的高速电梯用45秒将观光宾客从地下室1层直接送达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眼底
9. 苏州国际金融中心的设计特点
项目设计挖掘苏来州历史和城市自印象中重要元素——水元素,并结合现状,整体采用“鲤鱼跳龙门”之“鱼”作为象征主题,寓意繁荣昌盛;大楼面向金鸡湖,迎水展开,如鱼尾般曼妙的弧线,从水面沿裙房一直延伸至主塔楼,这个项目也将成为苏州城市一道亮丽的天际线。